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危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旨在为降低高危因素、选取敏感抗菌药物以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3月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者324例,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并观察尿路感染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结果 324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患者术后尿路感染48例,感染率14.81%;年龄≥65岁、糖尿病、高血压、肿瘤位点(多发)、术前导尿、手术时间≥90min、导尿管留置≥7d、膀胱冲洗时间≥2d患者尿路感染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筛查出年龄≥65岁、糖尿病、肿瘤位点(多发)、术前导尿、手术时间≥90min、导尿管留置≥7d、膀胱冲洗时间≥2d是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尿路感染者检出革兰阴性菌39株占70.91%,革兰阳性菌15株占27.27%,真菌1株占1.82%,革兰阴性菌构成比高于其他类型,且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构成比高于其他病原菌。结论年龄、糖尿病、肿瘤位点、术前导尿、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膀胱冲洗时间是本地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且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所以早期采用有效防控措施,正确选取敏感抗菌药物,有助于控制术后尿路感染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过尿道利用2μm激光进行前列腺切除术后的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及感染的原因分析,为降低前列腺切除术后发生的尿路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250例前列腺增生需行2μm激光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进行试验研究,术后第4天采集患者的尿液进行病原菌培养,将试验所得的尿路感染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数据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0例患者术后有55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2.0%;共检出57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31株占54.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导尿管的留置时间≥3d、合并有糖尿病等及出现引流不佳是术后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经尿道2μm激光进行前列腺切除术后,虽然预防性的应用抗菌药物,但是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电切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为临床提供感染预防控制依据。方法选取医院泌尿科2011年5月-2015年10月医治32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以问卷方式对其术后尿路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并对患者年龄、病程、前列腺大小等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logistic多因素分析法对影响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8例患者发生尿路感染,感染率15%;病原菌检出革兰阴性菌占总检出的68%,革兰阳性菌占26%,真菌占6%;术前行导尿术、导尿管留置时间、前列腺大小、合并糖尿病等,术后感染相关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前行导尿术及合并糖尿病为危险因素,预防抗菌药应用为保护性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术前行导尿术、导尿管留置时间及有无预防抗菌药应用是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经尿道电切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预防抗菌药应用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分析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原因,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调查2006年1月-2009年12月行前列腺切除术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332例患者共发生尿路感染126例,发生率38.0%;共分离病原菌147株,革兰阴性杆菌93株,占63.3%,革兰阳性球菌42株,占28.6%,真菌12株,占8.1%;前列腺切除术后发生尿路感染与原发病导致尿液滞留、留置尿管、留置时间过长等因素有关。结论加强留置导管的护理,控制留置导尿时间,提倡生理性膀胱冲洗和加强术后的心理护理是减少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膀胱肿瘤切除术后患者尿路感染发生情况与病原学特征,分析诱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合理且具备针对性的冲洗对策,为未来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预防提供合理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的451例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病例资料,全部患者术后均定期取尿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参照相关标准判定患者尿路感染情况,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受教育程度等),同时记录患者糖尿病的疾病合并情况,将术后尿路感染可能的危险因素纳入初步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451例膀胱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第3天尿液中细菌培养阳性例数为80例,阳性率为17.74%,在使用抗菌药物后,患者尿液中细菌培养阳性率逐渐降低,各时点尿液细菌阳性培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证实,高龄、血糖水平控制不佳、术前留置导尿管、多发肿瘤是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80例术后尿液细菌培养阳性患者共分离出87株菌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6株占75.86%,革兰阳性球菌21株占24.14%。结论膀胱肿瘤切除术后患者有较高的尿路感染风险,革兰阴性菌是主要的感染病原菌,年龄、基础疾病、肿瘤位点、术前导尿管留置等是影响因素,这类患者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提高TURP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285例的临床资料,对影响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8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TURP术后发生尿路感染43例,发生率15.1%;高龄、初学术者、合并糖尿病、术前有因尿潴留行导尿术、术前无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术后留置尿管时间长的患者感染率分别为23.8%、31.1%、45.3%、40.3%、40.2%、37.8%,是发生术后尿路感染的主要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糖尿病(OR=2.494)、术前因尿潴留行导尿术(OR=3.297)、术前预防应用抗菌药物(OR=1.815)、术后留置尿管的时间(OR=2.925)是TURP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糖尿病、术前有因尿潴留行导尿术、术后留置尿管时间长使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的风险增加;术前有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是保护因素,能降低TURP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影响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患者发生尿道狭窄的相关因素,为减少术后尿道狭窄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450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照是否发生尿道狭窄将其分为未发生尿道狭窄组(400例)、发生尿道狭窄组(50例)。将上述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患者发生尿道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尿道狭窄组手术时间≥70 min、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7 d、术中行尿道扩张整形、合并糖尿病、术前合并尿道感染、持续牵引气囊导尿管时间≥15 h、前列腺体积≥60 cm3、术中出血量≥55 mL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未发生尿道狭窄组(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70 min、术前合并尿道感染、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7 d、持续牵引气囊导尿管时间≥15 h、术中行尿道扩张整形、合并糖尿病、前列腺...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术后尿源性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控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9年8月常山县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86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术后中段尿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与鉴定,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尿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86例BPH患者中有135例患者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51例患者接受开放经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两种术式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0.74%和17.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患者尿标本共分离出4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3株,占56.10%,革兰阳性菌17株,占41.46%,真菌1株,占2.44%;感染组患者血清PCT、CRP、WBC水平显著高于未感染组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基础病、术前导尿、前列腺体积、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均是BPH患者术后尿源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合并基础病、术前导尿、前列腺体积、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均是BPH患者术后尿源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根据危险因素采取针对防控措施,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对降低术后感染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膀胱镜检查后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患者发生尿路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在医院接受膀胱镜检查的患者96例,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分别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有无合并症等,分析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96例患者中有30例患者确诊为尿路感染,感染率为31.25%;检测出病原菌48株,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30株占62.50%,其次为革兰阳性菌16株占33.33%,真菌2株占4.17%;选取主要的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以及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其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均产生一定耐药性;灌注次数≥6次、年龄≥65岁、有前列腺增生、留置导尿管以及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是膀胱镜检查后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将有统计学意义的灌注次数、年龄、性别、糖尿病、前列腺增生以及留置导尿管等变量因素,采用logisctic进行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按照OR值的大小,依次为年龄大、糖尿病、前列腺增生以及留置导尿管。结论术前对前列腺增生及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进行治疗,严格控制留置导尿管的适用指征和无菌操作,有效减少患者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细胞炎性机制研究。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行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TURP)前列腺增生症患者205例。分析患者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观察感染与未感染患者细胞炎性因子变化。结果行TURP术前列腺增生症患者205例,术后发生尿路感染39例,感染率为19.02%;术后尿路感染39例患者共分离病原菌47株,其中包括革兰阴性菌29株、革兰阳性菌15株、真菌3株;主要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和氨苄西林耐药性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他啶耐药性较高;主要革兰阳性菌中,屎肠球菌对红霉素和青霉素G耐药性较高;感染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7(FGF7)水平高于未感染患者(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尿路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原菌耐药现象日趋严重,应提高基础疾病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且术后尿路感染患者存在明显细胞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患者术后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特征,并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根据相关因素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以期降低感染率。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6年4月48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并接受TURP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分析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率、耐药菌分布、药敏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80例BPH患者术后发生泌尿系统感染76例,感染率为15.8%;76例患者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8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4株,占55.0%,革兰阳性菌34株,占42.5%,真菌2株,占2.5%;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88.9%,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唑林耐药率最高为50.0%,二者均对亚胺培南敏感;革兰阳性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60%,对万古霉素敏感;患者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术前导尿、前列腺≥30g、手术时间≥1h、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3d、术前应用抗菌药物是TURP术后发生泌尿系感染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OR=2.412,95%CI:0.378~8.207)、术前未应用抗菌药物(OR=3.374,95%CI:1.977~16.884)、术前导尿(OR=3.579,95%CI:0.884~9.693)以及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3d(OR=2.864,95%CI:1.413~10.442)是TURP术后发生泌尿系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针对TURP术后发生泌尿系感染的高危因素,加强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最大程度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情况,并探讨其原因和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行TURBT住院患者的尿路感染、相关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83例患者术后留置尿液细菌培养有阳性36例,总发生率为43.4%;共分离病原菌39株,革兰阴性杆菌占76.92%,革兰阳性球菌占23.08%;主要菌种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肠球菌属,未检到真菌;TURBT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原因较为复杂,TURBT术及术后留置导尿均为侵人性操作,此外,高龄患者、多发性肿瘤位点、有糖尿病史者、术前已有导尿管留置者是易发生术后感染的重要原因.结论 手术自始至终执行无菌操作规范,手术所用的医疗器械、纱布均必须经严格的消毒,手术过程中动作应轻柔,严防损伤尿道、膀胱壁,确保留置导尿合适的位置,合理选择导管,妥善安放和固定尿管,保持其通畅,加强其他基础疾病的治疗,是减少TURBT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甄铁峰 《智慧健康》2022,(26):36-40
目的 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出现排尿困难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出现排尿困难的患者共3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回归分析患者排尿困难的相关发生因素。结果 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可见,术前合并糖尿病、尿路感染明显与患者术后排尿困难相关(P<0.05);在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可见,术前糖尿病、术前尿路感染、手术时间、术后尿路感染、尿管留置时间以及尿道牵引时间均属于影响患者术后排尿困难的相关因素。结论 糖尿病、尿路感染、术后尿管留置等多种因素均可能影响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的排尿困难。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探究前列腺增生电切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为降低临床手术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前列腺增生电切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经前列腺增生电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共22例,泌尿系统感染18例,占81.82%;共培养病原菌46株,革兰阴性菌38株,占82.61%。患者年龄>65岁、术前行导尿术、手术时间>1.5h、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3d、合并糖尿病均是导致经前列腺增生电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导致前列腺增生电切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与患者年龄、术前行导尿术、合并症等密切相关,临床需及时对患者评估,了解常见病原菌特点,给予对应性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宫颈癌术后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征与易感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的200例行宫颈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尿路感染分为感染组(43例)及非感染组(157例)。分析宫颈癌术后患者尿路感染现状及病原菌分布特征,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法分析宫颈癌术后患者尿路感染的易感因素。结果 20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发生尿路感染43例,发生率为21.50%,感染组患者共分离出4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8株(65.12%),革兰阳性菌15株(34.88%)。住院时间长、经尿道留置尿管、术后尿潴留及降钙素原(PCT)水平高为宫颈癌术后患者尿路感染的易感因素(OR=4.121、7.531、6.508、7.561,P<0.05)。结论 宫颈癌术后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且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住院时间长、经尿道留置尿管、术后尿潴留及PCT水平高为宫颈癌术后患者尿路感染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膀胱肿瘤术后行膀胱灌注化疗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泌尿外科手术后接受膀胱灌注化疗的92例患者,采用回顾性方法分别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有无合并症、灌注次数、留置导尿及细菌培养结果等,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结果 92例患者中有31例确诊为尿路感染,感染率33.7%,共分离病原菌3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7株,占71.1%;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灌注>6次、年龄≥65岁、留置导尿管、有前列腺增生及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结论术前应对前列腺增生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加以治疗,严格无菌操作和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控制留置导尿管的适用指征,定期对灌注室及病房的消毒,有助于减少膀胱灌注化疗合并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术后尿源性感染病原菌分布及高危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接受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的204例BPH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尿源性感染,分为感染组37例和未感染组167例,无菌留取感染患者中段尿进行病原菌培养与鉴定,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合并症、是否进行术前导尿、前列腺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导管时间等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术后尿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04例BPH患者发生尿源性感染37例,感染率为18.14%;中段尿共分离出病原菌43株,主要为大肠埃希菌(27.91%)、屎肠球菌(20.93%)和肺炎克雷伯菌(18.60%);合并糖尿病、术前导尿和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3 d是BPH患者尿源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BPH患者术后尿源性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临床需重点关注合并糖尿病、术前导尿和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3 d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妇科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病原菌谱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留置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89例妇科患者进行尿液细菌学培养,菌株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60分析仪,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89例患者尿液中分离出病原菌103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4.08%;革兰阳性菌占 30.10%,真菌占5.82%,其中大肠埃希菌最多见,占38.84%,其次为粪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15.54%、10.68%;大部分细菌对青霉素及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产生耐药性.结论 妇科患者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尽量减少留置导尿管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管患儿发生尿路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8月本院小儿外科留置导尿管患儿874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感染组72例和未感染组802例,导尿管收集尿液行细菌培养及菌种鉴定。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cstics回归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874例留置导尿管患儿中72例发生尿路感染,感染率为8.24%,共培养出7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62例,占88.57%,革兰阳性菌7株,占10.00%,真菌感染1例,占1.43%,卡方检验和Logic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留置导尿管时间、更换导尿管次数、导尿口护理、手术治疗、进行膀胱冲洗和低蛋白血症是留置导尿管引发尿路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患儿留置导尿管发生尿路感染危险因素较多,针对导尿管尿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9年6月日照市中心医院收治行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50例,统计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及感染病原菌分布;按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及VDR基因启动子FokI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筛选前列腺增生术后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探究VDR启动子FokI基因多态性分布与前列腺增生术后医院感染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15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发生感染35例,感染率为23.33%;其中泌尿系统感染30例占85.71%,呼吸系统感染3例占8.57%,消化系统感染2例占5.71%;共检出病原菌61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81.97%;感染组携带ff基因型及f等位基因频率所占比例高于非感染组(P0.05);年龄、合并糖尿病、前列腺大小、术前导尿、灌洗液温度、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VDR Fok I位点基因型分布均为前列腺增生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术前应用抗菌药物、术者操作年限为其保护因素。结论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医院感染风险大,高龄、合并糖尿病、前列腺体积大、术前导尿、灌洗液温度偏低、手术时间长、留置尿管时间长、住院时间长及携带VDR启动子FokI位点ff基因型均为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需积极控制上述危险因素,强化临床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