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涛  王天志 《中草药》2003,34(6):567-569
目的 通过对藏药加哇的本草学研究,考证其基源及藏医药用品种。方法 查阅有关历代藏医药文献,实地考察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加哇的化学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等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历代藏医药本草文献中所记载的功能主治与现代藏医临床应用基本一致。结论 藏医使用加哇的正品药材为伞形科棱子芹属植物西藏棱子芹Pleurospermum hookeri var.thomsonii.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粪便类藏药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临床疗效确切。为促进粪便类藏药的开发利用和现代化发展,该文对古今藏医药文献中所载粪便类药材的名称、基原、性味、功能主治、炮制加工方法等进行了整理、归纳和概述,并综述了研究现状。该文共收集整理了35种粪便类藏药材,包括鹫粪、黑冰片、狼粪、马粪、狗粪、鸽子粪等。其中,临床最常用的为鹫粪和黑冰片,二者主要用于治疗消化不良、食积腹胀、胃溃疡等胃肠系统疾病。大部分粪便类藏药的有效成分、质量标准、药效学评价及作用机制等现代化研究十分薄弱,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基于肠道菌群调控可能是粪便类藏药有效性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藏药“巴夏嘎”基原复杂,混用及替代使用现象较为严重,影响其临床疗效和使用安全。本文通过查阅《四部医典》《晶珠本草》等藏医药经典著作,结合藏医医院,野外产地等实地调查明确了藏药巴夏嘎的基原,引用“藏药味性化味”(Ro Nus Zhur Jes)矢量结构模型、中医辅助传承软件等方法分析藏药巴夏嘎的药性和临床用药规律。确定藏药巴夏嘎原植物为鸭嘴花Adhatoda vasica Nees.,并考证出有长果婆婆纳Veronica ciliata Fisch.毛果婆婆纳Veronica eriogyne H. Winki.、塞北紫堇Corydalis impatiens (Pall.) Fisch.、皱波黄堇Corydalis crispa Prain.等多种植物在各地以巴夏嘎替代品入药。通过药性分析发现巴夏嘎以苦味、凉性为主,在临床多用于治疗热病、赤巴病、高血压、多血症、肝病、血病等疾病,且常与余甘子、诃子、西红花等配伍使用。本文从基原-药性-用药规律等多角度,对藏药巴夏嘎“一物多名”现象进行品种整理和考证,促进其临床合理用药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证藏药白花龙胆基原植物,阐明其主流药材。方法:本草考证,结合野外标本采集,调查收集藏医院、藏药厂、药材市场样品,进行原植物鉴定。结果:本草考证与标本鉴定表明,大花龙胆Gentiana szechenyii、岷县龙胆G. purdomii、高山龙胆G. algida的形态特征与古今藏药本草记载较为一致,应为白花龙胆的基原植物;20批“白花龙胆”药材的鉴定结果表明,大花龙胆G. szechenyii是目前白花龙胆主流药材,其他品种仅在藏医院使用,所调查样品的入药部位均为花枝。结论: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品种整理研究,深入探讨岷县龙胆G. purdomii、高山龙胆G. algida及白花居群的分类学地位;有必要按“一物一名”原则建立和完善各品种质量标准,以规范临床使用与生产投料;建议加强大花龙胆G. szechenyii资源调查研究和栽培研究,满足生产与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5.
藏药沙棘为藏医传统习用药材,在诸多藏医药经典著作中均有收载。沙棘临床疗效显著,但沙棘基原复杂,化学成分复杂,药效物质基础不明确,质量参差不齐,影响沙棘临床用药安全。我国沙棘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很大开发利用价值。本文通过查阅藏医药古籍文献,以及近年来过内外关于沙棘的文献资料,对沙棘基原、药理学、化学成分、临床功能主治等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为沙棘的临床应用与产品开发,以及沙棘资源的合理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考证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常用藏药材"蒂达"的名称、品种分类及其基原进行了考证和整理.结果表明,"蒂达"的名称、品种和基原极为复杂混乱,是导致其缺乏和难以制定药材质量控制标准的关键制约因素.类似状况在民族药中普遍存在,反映出了对民族药进行品种整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由于古代文献对于药物基原的形态描述往往较为简单,多数情况下仅根据文献考证难以准确确定其基原,在进行民族药品种整理时,还应"尊古不泥古",注重古今药材品种、基原的历史变迁和现实资源、临床使用状况的调查,并积极借鉴现代化学、生物活性评价等的研究成果,既继承民族医药的特色与优势,又推动其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藏药"榜间嘎保"的品种、资源分布、民族药用情况及现代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结合藏医药典籍、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品种方面,藏药"榜间嘎保"品种复杂、分类混乱、命名异议,亟待整理;资源方面,青海、甘肃、西藏东南部、四川西北部是其的主产区,主要生长在海拔3000~4500m的高山草甸、流石滩等地;民族药用方面,主要用于治时疫热病;咳嗽,喉炎、咽炎等病症,所制成的藏成药临床用于肺热咳嗽,喉炎、咽炎,支气管炎等疾病显示较好疗效。文献报道了部分品种的化学及药理活性研究,其所含的黄酮、三萜类成分显示一定的抗炎、抑菌、抗癌活性,尚缺乏系统研究。结论:本综述为其更好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吉解”即藏药秦艽花,具有清热、消肿、干黄水、解毒的功效,藏医常用于治黄水病、四肢肿胀、腑热胆热等症,药用历史悠久。作为藏药大宗药材,“吉解”在二十五味儿茶丸、十三味榜嘎散等多个国药准字号的藏药复方制剂中作为主药或配伍使用。但由于藏医药文献对“吉解”的记载根据花色将其分为黑、白两种,导致其存在基原复杂、临床用药混乱的现象。本研究通过查阅古今藏医药经典著作和文献,对黑、白“吉解”的品种、功效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厘清了藏药“吉解”的形态、基原物种、功能主治及生境分布。采用文献考证与市场调研相结合的方法,阐明了“吉解”的主流药材。最终确定文献记载其来源共有12个种,市场主流品种的来源以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和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为主。对藏药“吉解”进行基原考证有利于“吉解”的临床合理应用,可为其进一步质量控制、药效学研究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贝母类中药品种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谢志民  王敏春  吕润霞 《中药材》2000,23(7):423-427
笋晋以前的药用贝母批假贝母。南北朝时期开动使用浙贝母,直到明代后期,假贝母和湖北贝母一直占居贝母的主要位置。明代末期,开始大量使用浙贝母和川贝母,浙贝母产于象山者称为象贝母,产于其它地区者称为上贝母,川贝母一开始就包括了伊贝母。中国药典等现代文献收载的土贝母,实为假贝母,应更名为贝母,以恢复其本来面目,亦可避免与本草著作中的土贝母(浙贝母)相混。湖北贝母可作为浙贝母的代用品,而不应代川贝母药用。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不同品种藏药“榜间”HPLC指纹图谱进行研究,比较分析不同品种“榜间”的化学成分差异并进行分类探讨,为其质量控制、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不同品种的“榜间”指纹图谱,UPLC-Q-TOF-MS法分析主流品种化学成分的异同并确定特征鉴别峰,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指纹图谱数据进行相似度评价。采用化学计量学进行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结果 93批“榜间”样品共鉴别出11个色谱峰。HCA与PCA可将93批“榜间”分为2类,OPLS-DA可更为细致的将其分为3类,并根据VIP>1的原则筛选出4个主要差异成分。UPLC-Q-TOF-MS和化学计量学结果表明藏药“榜间”可根据化学型分为以大花龙胆为代表的含苯甲酰基片段的环烯醚萜化学型和以蓝玉簪龙胆为代表的单环环烯醚萜化学型,其中后者根据成分含量又可分为高山龙胆组亚型和多枝组华丽系亚型。化学型分类证明“榜间”传统分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科学性但也存在纰漏。结论 本次研究表明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可将复杂基原的“榜间”有效分类,以期为“榜间”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历代本草书籍,对石韦的基源进行考证。方法:查阅历代本草书籍以及标准进行整理,对石韦原植物及药材品种进行研究。结果:考证发现历代本草记载的石韦品种主要来源于石韦Pyrrosia lingua(Thunb.) Farwell、北京石韦Pyrrosia davidii(Gies.) Ching及庐山石韦Pyrrosia sheareri(Bak.) Ching,而今记载药用石韦主要来源于石韦属Pyrrosia十余种植物。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石韦为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Pyrrosia sheareri(Bak.) Ching、石韦Pyrrosia lingua(Thunb.) Farwell或有柄石韦Pyrrosia petiolosa(Christ) Ching的干燥叶,其中有柄石韦并未在古代本草书籍中有记载。结论:该研究为理清古今石韦来源、石韦的辨别、资源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石韦原植物、药材品种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历代本草书籍,对石韦的基源进行考证。方法:查阅历代本草书籍以及标准进行整理,对石韦原植物及药材品种进行研究。结果:考证发现历代本草记载的石韦品种主要来源于石韦Pyrrosia lingua(Thunb.) Farwell、北京石韦Pyrrosia davidii(Gies.) Ching及庐山石韦Pyrrosia sheareri(Bak.) Ching,而今记载药用石韦主要来源于石韦属Pyrrosia十余种植物。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石韦为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Pyrrosia sheareri(Bak.) Ching、石韦Pyrrosia lingua(Thunb.) Farwell或有柄石韦Pyrrosia petiolosa(Christ) Ching的干燥叶,其中有柄石韦并未在古代本草书籍中有记载。结论:该研究为理清古今石韦来源、石韦的辨别、资源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鳖甲、石决明品种考证李军德,徐海宁,姜凤梧一鳖甲鳖甲为常用滋阴要药,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滋阴潜阳,软坚散结,退热除蒸之功。《中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鳖甲原动物为鳖科动物中华鳖TrionyxsinensisWiegmann,但实际使用品种...  相似文献   

14.
风毛菊属药用植物在藏药中具有较悠久的应用历史,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藏医所使用的该类药材的种类也在不断变迁。本文采用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中的文献研究法和田野调查法,对有关藏医所用的该类药材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分析。结果发现,藏医对该类药材的命名具有一定的规律,但目前还没有人对此进行系统研究;不同地区的藏医在使用该类药物资源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这可能与不同地区分布的该类药物的原植物种类分布不同有关;与丰富的该属植物种类相比,并结合藏医的利用情况,从该属植物中寻找新的药用资源具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川芎品种、产地的历史考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圆  贾敏如 《中药材》2001,24(5):364-367
中药川芎的品种和产地考证川芎的古本草名称为“芎,早在南北朝四川就有栽种,以川芎为正名者最早当推金·张元素《医学启源》;芎宋代起药材质量均以蜀川为胜,其品种即现在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Hort.历史道地产区应是现在四川都江堰市(灌县)金马河上游以西地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白蔹商品药材来源进行本草考证。方法:从我国唐代以前及唐代以后所使用的白蔹及《图经本草》的记载进行考证。结果;葡萄科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Thunb.)Gagn.的根为我国唐代以前所使用的白蔹,自唐以后,主要以葡萄科白蔹Ampelopsis japonica(Thunb.)Makino的块根作白蔹入药;《图经本草》记载的赤蔹其原植物和葡萄科三裂叶蛇葡萄Ampelopsis delavayana Planch.相符。本草中所记载的黑蔹的原植物为葡萄科白蔹Ampelopsisjaponica(Thunb,)Makino.土白蔹为葫芦科马(瓜交)儿Melothria indica Lour.及茅瓜Melothria heterophylla(Lour.)Cogn.的块根。  相似文献   

17.
马兜铃品种、产地考证及炮制历史沿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兜铃为传统常用中药,《中国药典》(2 0 0 0年版)记载其基原为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Aris tolochiacontortaBge .及南马兜铃A .debilisSeib .etZucc .(为避免植物名”马兜铃”与中药名”马兜铃”混淆,本文将A .debilis的植物中文名改称”南马兜铃”,并建议《药典》修改)的果实。具有清肺降气、止咳平喘功能,中医临床主要用于肺热咳嗽及喘逆。关于马兜铃的毒性、炮制、用量问题,目前有不同争议,尤其是品种、炮制方面的考证及研究....  相似文献   

18.
藏药“唐冲”基原复杂,混用及替代使用现象频繁,影响其临床疗效。本文通过查阅藏医药经典著作,对藏药“唐冲”进行本草考证,并结合藏医临床使用情况及资源调查,明确了藏药“唐冲”的品种、亲缘关系及其药性与药效。藏药“唐冲”包括茄科山莨菪属Anisodus、马尿泡属Przewalskia、天仙子属Hyoscyamus、曼陀罗属Datura、茄参属Mandragora、泡囊草属Physochlaina等植物,其药性凉,主要功效为镇静消炎,消肿止痛,解毒,灭“森”,主治“森”病,炭疽、白喉、鼻窦炎、牙痛,胃肠绞痛,外用痈肿疔毒,皮肤病,其种子能壮阳生精。本文以藏医药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为基础,并结合本草考证、实地调查等研究,阐明了唐冲类藏药的基原、亲缘关系及其药性,为藏药“唐冲”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 在藏医中较广泛地应用多种莨菪类药物,藏名总称“莨青浓巴”,意谓这些药物能使大象和人疯癫并产生幻觉。其中最重要和常用的是“Tangchom Gaabo”,原植物系矮莨菪(Przewalskia tangutica Maxim.)。其根或地上部内服可治肚痛及各种疼痛;外用可治皮肤病。其次是“Tangchom Nagbo”,原植物主要是山莨菪(Scopolia tangutica Maxim.)。有时也用铃当子(S. Iurida Dunal),其  相似文献   

20.
藏药“旁玛”的考证及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旁玛是藏医治疗心热病、陈热病、妇科病的常用药物,旁玛摘吾具有清心热、旧热等作用。性平,味甘,但由于品种较混乱,为此,对其原药材的真伪进行了考证,并对考证后的正品一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nr.)进行了生药学研究及化学成份的预试等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