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铜绿假单胞菌的细胞间信号联系及其在感染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往往是群体行为的结果。细菌能够感知它们所处的环境,并通过对自身细胞密度的感应来进行相互间联系,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进而做出适当的反应,这种被称为群体感应(quorum—sensing)或细胞间信号(cell—to—cell signaling)的生命现象普遍存在于多种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中。尽管这种现象早在1970年就已在海生费氏弧菌中被发现,但是直到最近10年,它才成为对致病菌深入研究中的焦点,并且成为研究进展最快的微生物学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的变化趋势,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TB系统进行鉴定,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5-3软件分析细菌的耐药性。结果 监测的铜绿假单胞菌对11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中,除头孢他啶耐药率降低外,存在普遍升高的趋势,其中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增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及时准确的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能尽早发现铜绿假单胞菌的院内感染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3.
小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中胸腺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与胸腺细胞凋亡的关系及肿瘤坏死因子(TNF)介导机制。方法复制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动物模型,动态检测感染24小时内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及肺病理变化,同时采用碘化丙啶染色DNA含量分析法观察胸腺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发现小鼠吸入铜绿假单胞菌3小时后细菌学和病理学检查证实肺部有炎症发生,血清和BALF中TNF开始升高,同时胸腺细胞出现凋亡。在炎症过程中,BALF及血清中TNF升高与胸腺细胞凋亡发生率在动力学基本平行。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及菌血症可引起胸腺细胞发生凋亡,TNF在细菌感染引起胸腺细胞凋亡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的变化趋势,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TB系统进行鉴定,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5.3软件分析细菌的耐药性。结果监测的铜绿假单胞菌对11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中,除头孢他啶耐药率降低外,存在普遍升高的趋势,其中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增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及时准确的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能尽早发现铜绿假单胞菌的院内感染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5.
铜绿假单胞菌全细胞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用计算机控制,可程序升温的毛细管柱气相色谱(GC)仪分析48株铜绿假单胞菌标准株和临床株、部分常见假单胞菌、肠杆菌的细胞脂肪酸。结果表明:月桂烯酸(C12:1),月桂酸(C12:0)、十三碳烯酸(C13:1)、十三碳酸(C13:0)、肉豆劳动脑酸(C14:1)、十七碳稀酸(C17:1)、十七碳酸(C17:0)、硬脂酸(C18:0)和花生四烯酸(C20:4)是铜绿包菌有鉴别意义的脂肪酸,组成与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本院2010年1-12月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情况及耐药特点。方法:从2010年1-12月老年住院患者的痰液、分泌物等标本中分离出102株铜绿假单胞菌,统计其样本来源、科室分布、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在检出的102株铜绿假单胞菌中58株来自呼吸内科,占56.86%;其次为神经外科,占13.73%,比较敏感的抗菌药物依次是多粘菌素(100%)、亚胺培南(82.3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4.51%)。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为非发酵菌中的假单胞菌属,很容易造成机会性感染,临床应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从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有效抑制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过快增长,同时应不断检测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铜绿假单胞菌也称绿脓杆菌,为非发酵糖类的革兰阴性杆菌,专性需氧,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生存能力与抵抗力极强,在干燥物体表面可存活数10d。铜绿假单胞菌是人体内的正常菌群,在健康人皮肤、呼吸道等部位均可存在,为条件致病菌,也是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其多重耐药性日趋严重,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本文旨在通过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特点、耐药机制及防治策略进行简要阐述,为院内感染监控和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1):4634-4637
铜绿假单胞菌(PAE)是主要的医院感染条件致病菌,常常感染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同时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多药耐药性是导致其治疗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产生抗菌药物灭活酶或钝化酶、改变药物的作用靶位、外膜通透性下降、主动外排系统过度表达、形成生物膜及外源耐药基因的获得,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主要机制。笔者对铜绿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9.
王芳梅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6):3489-3490
目的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的变化趋势,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临床分离出的219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9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自下呼吸道,其次是手术创面等部位;主要分布在ICU、呼吸内科、脑外科等科室,分别占34.2%、26.5%、21.5%;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是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率分别为98.2%、92.2%、91.8%;耐药率>50.0%的抗菌药物是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妥布霉素,耐药率分别为87.2%、55.7%、52.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细菌,应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监测,以减少多药耐药菌株的出现和医院感染的扩散。 相似文献
10.
研究乳突术后短时间内连续发生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原因,发现医务人员未遵循无菌操作引起交叉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增加了治疗困难,延长了治愈时间,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的分离和培养方法,探讨hUCMSCs的成脂成骨分化潜能。方法:用酶消化法、传统组织块法和改良组织块法从人脐带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免疫表型;用不同的培养体系诱导hUCMSCs向成骨细胞及成脂细胞分化,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改良的hUCMSCs培养方法培养细胞纯度更高,在相同的培养时间内,改良组织块法所获得的细胞数量是酶消化法的2~3倍,是传统组织块法的20~30倍,细胞呈长梭形生长;高表达CD73、CD90、CD44、CD105,不表达CD31、CD45、CD34;茜素红染色及油红O染色证实了hUCMSCs可分化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结论:建立了hUCMSCs的培养新方法,证实了hUCMSCs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为其治疗应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经颈静脉及经腹腔两种途径移植后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新生大鼠脑内的分布、分化情况,寻找简单易行且有效的移植途径。方法 RICE法制备7日龄新生大鼠HIBD模型,随机分组:HIBD组(n=10)、腹腔移植组(n=15)、颈静脉移植组(n=15),另随机取未造模的10只为正常对照组。造模后72h后分别对颈静脉移植组和腹腔移植组移植等量的hUCMSCs(1×106个/只),而HIBD组及正常对照组不移植。于移植后36d免疫荧光染色比较Dil标记的hUCMSCs移植后在各组大鼠脑中的分布情况;神经元前体细胞标记DCX特异性染色观察hUCMSCs移植后分化成神经元前体细胞的情况。结果移植后hUCMSCs能迁徙到脑组织中,能分化成神经元前体细胞。经颈静脉移植途径优于经腹腔移植(P0.01)。结论 hUCMSCs移植后可以在HIBD新生大鼠脑内存活,并向神经元前体细胞分化,对HIBD新生大鼠脑功能有修复作用,尤以经颈静脉移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DAPI标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外周静脉移植后在ATN大鼠体内的分布。方法 SD大鼠120只随机平均分为三组。移植组:将总量900mg/kg庆大霉素,首次300mg/kg,12h后200mg/kg,余400mg/kg分两次每隔24h皮下注射,共3天,建立ATN大鼠模型,采用经尾静脉注射法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模型组:造模方法同移植组。空白组:正常大鼠。分别于造模成功后1d、4d、1w、2w及4w处死大鼠,留取血液做生化检测,取肾组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植入实验动物体内后的分布情况。结果移植组大鼠,肾组织仅在肾小管中见到DAPI阳性细胞,而肾小球中为阴性,且肾小管上皮荧光从1d持续至4w仍可见,但强度有减弱的趋势。结论 HUCMSCs移植后仅在肾小管中分布,但不同时间点分布比较逐渐减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博来霉素所致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取第2代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培养至第4代;取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博来霉素组、干细胞治疗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15只.博来霉素组、干细胞治疗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分别经气管注入博来霉素制造肺纤维化模型,干细胞治疗组造模后立即经鼠尾静脉注入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的干细胞,地塞米松治疗组造模后第2天开始连续7d腹腔注射地塞米松,阴性对照组经气管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在第7、14、28天处死各组大鼠5只,HE、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及标记细胞情况、酸解法测定肺羟脯氨酸的含量.结果 干细胞治疗组第7、14、28天肺组织均可见标记的干细胞.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博来霉素组、干细胞治疗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肺泡炎评分及肺纤维化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处理后7、14、28 d,干细胞治疗组与地塞米松治疗组肺泡炎评分均低于博来霉素组,第28天干细胞治疗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肺纤维化评分低于博来霉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地塞米松治疗组比较,干细胞治疗组肺泡炎评分及肺纤维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博来霉素组比较,各个时间点干细胞治疗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TGF-β1阳性细胞数和羟脯氨酸含量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地塞米松治疗组比较,干细胞治疗组肺组织TGF-β1阳性细胞数和羟脯氨酸含量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定植于受损的肺组织中,并可以在肺纤维化早期有效减轻肺泡炎及肺纤维化,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与抑制TGF-β1的表达及减少胶原的形成有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对博来霉素所致大鼠肺纤维化的预防性干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 取第2代HUCBMSC培养至第4代;取无特定病原体级5周龄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博来霉素组、干细胞干预组、地塞米松干预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30只.前3组分别经气管注入博来霉素建立肺纤维化模型,干细胞干预组造模后经鼠尾静脉注入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的HUCBMSC,地塞米松干预组造模后第1天开始连续腹腔注射地塞米松7d,阴性对照组经气管注入等体积生理氯化钠溶液,在第7、14、28天分别处死各组中的10只动物,肺组织行苏木精-伊红、马松三色染色,碱水解法测定肺羟脯氨酸的水平.结果 干细胞干预组第7、14、28天肺组织均可见Brdu标记的干细胞.3个时间点的博来霉素组肺羟脯氨酸水平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第28天达最高水平(P<0.01).3个时间点干细胞干预组和地塞米松干预组的肺泡炎症及肺纤维化程度均分别较博来霉素组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UCBMSC可以定植于受损的肺组织中,并可能在肺纤维化早期有效减轻肺泡炎及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16.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MSC)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广州市第12人民医院收治的13例急性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5例)及对照组(8例).所有患者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UMSC治疗.应用欧洲重症医学监护医学协会(ESICM)感染相关问题工作组制定的SOFA评分体系,结合我国急性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对患者进行病情序贯器官衰竭综合评分[SOFA(a)];同时行肺损伤评分(LIS)评价损伤程度.比较两组患者中毒后第1、3、5、7、14及15天后最大SOFA(a)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毒后第15天最大的SOFA(a)评分为(1.80±2.05),明显低于对照组(13.50±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IS(0.45±0.27)比治疗前(1.15±0.34)明显下降,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94±1.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5例患者均存活,复查无诉不适,肝、肾、肺等功能复查正常.肺部CT复查1例患者左下肺后段原病灶部分未完全吸收,其他患者均未见异常.对照组8例患者有1例存活,其余7例均死亡.观察组患者在接受UMSC治疗期间无出现寒战、发热等不良反应.结论 UMSC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可能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脐带血清体外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抽取骨髓穿刺液10ml,采用含10%脐带血清的DMEM/F12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成骨诱导体系及脂肪诱导体系诱导BM—MSCs定向分化。结果BM—MSC—Ss高表达CD29、CD73、CD105,不表达CD34、CIM5、CD31,BM—MSCs体外能诱导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结论脐带血清培养的BM—MSCs的具有较高的纯度和体外分化能力,脐带血清培养BM—MSCs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离纯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探讨UCMSCs是否能在体外条件下被诱导成为肝细胞样细胞.方法 无菌条件下采集健康新生儿脐带,采用胰酶、胶原酶顺序消化法分离单个细胞,通过贴壁培养方法分离纯化间充质干细胞(MSCs).从形态、表面抗原、成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潜能三方面进行鉴定.随后通过细胞因子诱导的方法将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为肝细胞样细胞.结果 从人脐带中成功分离纯化得到UCMSCs,细胞呈纤维状;表达CD44、CD105、CD73、CD90,不表达与造血细胞和内皮细胞相关的CD34、CD45、CD31等标志物,不表达与移植物抗宿主病相关的HLA-DR等分子;在不同细胞因子作用下,可以被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和卵圆形肝细胞样细胞.结论 人脐带中含有较丰富的MSCs,在体外条件下可以被诱导为肝细胞样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5-aza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后行免疫组化检测cTnI表达,以确定心肌样细胞的形态结构.方法 取传2代hUC-MSCs,分别加入终浓度为2.5、5、10、20、40、80μmo1/L的5-aza,培养4周之后观察诱导后的细胞形态学的变化以及生长情况.在诱导后的第二周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TnI的表达,并计算阳性细胞转化效率.之后采用RT-PCR技术,在诱导后的第1、2、3、4周,对hUC-MSCs的ANP、BNP、a-skeletal actin的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5-氮胞苷诱导7d之后,细胞形态出现变化.细胞多呈现紧密生长、平行排列,细胞的体积逐渐增大,梭形细胞的比例逐渐下降.40 μmol/L,80 μmoL/L组细胞形态变化明显.4周时,40,80 μmol/L组诱导的细胞折光性降低、细胞活性减弱,并且出现死亡的细胞.诱导后2周,5、10,20,40,80μmol/L组hUC-MSCs可见表达阳性的cTnI.cTnI阳性染色细胞数率比较,10 μmol/L,20 μmol/L,40μmol/L,80 μmol/L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均明显高于5 μmol/L组(P<0.05).RT-PCR检测到ANP、BNP、a-skeletal actin基因表达增加;10 μmol/L组基因的表达量在不同时间点与其他各组的基因量相比较在数值上均高于其他各组,且在大部分的时间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少部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5-aza诱导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有cTnI表达,具有心肌细胞的特异的免疫组化表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离纯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探讨UCMSCs是否能在体外条件下被诱导成为肝细胞样细胞.方法 无菌条件下采集健康新生儿脐带,采用胰酶、胶原酶顺序消化法分离单个细胞,通过贴壁培养方法分离纯化间充质干细胞(MSCs).从形态、表面抗原、成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潜能三方面进行鉴定.随后通过细胞因子诱导的方法将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为肝细胞样细胞.结果 从人脐带中成功分离纯化得到UCMSCs,细胞呈纤维状;表达CD44、CD105、CD73、CD90,不表达与造血细胞和内皮细胞相关的CD34、CD45、CD31等标志物,不表达与移植物抗宿主病相关的HLA-DR等分子;在不同细胞因子作用下,可以被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和卵圆形肝细胞样细胞.结论 人脐带中含有较丰富的MSCs,在体外条件下可以被诱导为肝细胞样细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