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膜联蛋白A1(AnxA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8例食管鳞癌、35例癌前病变(21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4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18例正常对照组织中AnxA1的表达,并结合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AnxA1的阳性表达率在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组织、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及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100%(18/18)、57.1%(12/21)、7.1%(1/14)和6.3%(3/48)。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组织AnxA1阳性表达率与其他三组AnxA1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食管正常组织到癌前病变组织以至鳞状细胞癌组织中,AnxA1的表达逐渐降低,提示其与食管鳞癌的早期癌变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膜联蛋白A1(annexim A1,Anx A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8例食管鳞癌,35例癌前病变(21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4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18例正常对照组织中Anx A1和EGFR的表达,并结合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组织中Anx A1的阳性表达率(100%)明显高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57.1%)、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7.1%)和食管鳞癌组织(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组织中EGFR的阳性表达率(0.0%)明显低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47.6%)、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64.3%)和食管鳞癌组织(72.9%),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Anx A1的表达降低,EGFR的表达升高,两者之间的表达强度呈负相关(P〈0.001)。结论Anx A1的低表达和EGFR的高表达可能为食管鳞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YB-1和P53蛋白在结直肠肿瘤不同发展阶段表达水平的差异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直肠20例正常组织、30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30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和50例癌组织中YB-1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YB-1蛋白在结直肠正常组织(NCM)、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LGIN)、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HGIN)和癌组织(CRC)中的强阳性率分别为0%、76.7%、80.0%、80.0%,低级别、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和癌组织中的强阳性表达率均与正常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癌组织中其强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P53蛋白在结直肠正常组织、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癌组织中表达分别为0%、6.7%、40.0%、60.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和癌组织中其表达率均与正常组织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在癌组织中YB-1和P53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306,P<0.05).结论:YB-1和P53蛋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转移中起重要作用,YB-1和P53蛋白的联合检测可能为判断结直肠癌恶性程度和转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癌变过程中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B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yclin-dependent kinases 1,CDK1)的变化及其相关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53、Rb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选取35例食管鳞癌组织(同一个病例同时存在鳞癌、上皮内瘤变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采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二步法,分别观察食管鳞状上皮癌变各阶段Cyclin B1、CDK1、p53和Rb的蛋白表达变化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1)Cyclin B1、CDK1与p53在食管鳞癌组中均呈高表达,且与正常上皮、低级别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Rb除鳞癌组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表达率接近外(P0.05),其他各组间表达率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3)Cyclin B1、CDK1、p53及Rb在食管鳞癌组中的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1)在食管癌变的过程中,Cyclin B1、CDK1、p53及Rb基因蛋白过表达并协同作用;(2)Rb蛋白的过表达参与了食管上皮内瘤变的演进过程,是食管癌变的早期事件;(3)联合检测Cyclin B1、CDK1、p53和Rb蛋白表达将有助于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及病变发展的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Ki67和PCNA在慢性胃炎组织、上皮内瘤变组织及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并评价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所有标本Ki67及PCNA的表达,其中胃癌27例,慢性胃炎30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32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9例.结果 Ki67与PCNA在慢性胃炎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胃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呈明显递增关系.随着病变加重,强阳性表达显著增多,差异有显著性(P〈0.001),随着病变加重,阳性表达范围逐渐增大.结论 Ki67和PCNA反映了胃七皮细胞在癌变过程中细胞增殖活性的改变.增殖活性的改变与癌变过程密切相关.检测Ki67和PCNA可作为预测癌变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对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8年7月至2009年4月41例有食管病变、并需进一步确诊的患者,应用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进行检查,根据食管鳞状细胞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鳞癌的特征对病灶作出诊断,并在相应部位取活检.将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的诊断结果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41例患者的60个病变部位经扫描得到7281张共聚焦图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对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75.0%、88.6%和85.0%.对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早期鳞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5.7%、92.3%、90.0%和88.9%、96.1%、95.0%.结论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能有效诊断食管肿瘤性病变,尤其是对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早期鳞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ax、环氧合酶(COX)2和DNA结合抑制因子(ID)1蛋白在胆囊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00-2013年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病理科经病理检查证实胆囊腺癌标本70例,另取20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0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20例胆囊炎症标本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组进行Bax、COX2和ID1蛋白检测。采用四格表的精确概率法,对相应数据进行χ2检验,Bax、COX2和ID1之间相关性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生存数据应用Kap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腺癌的Bax表达分别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炎症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腺癌的COX2和ID1表达分别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炎症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分别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炎症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高分化胆囊腺癌中Bax阳性率显著高于中、低分化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2和ID1在Nevin分期Ⅰ~Ⅲ期组织中阳性率显著高于Ⅳ~Ⅴ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22)。生存分析显示,Bax阳性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COX2和ID1阳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OX2与ID1呈正相关(r=0.329,P0.05)。结论 Bax、COX2和ID1与胆囊腺癌的发生相关;联合检测Bax、COX2、ID1对胆囊腺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端粒酶RNA(hTERC)基因在不同类型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11月该院102例妇科门诊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对每位研究对象进行宫颈组织液基细胞检测、hTERC基因检测以及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比较不同病变类型、不同组织类型、存在或不存在HPV感染者宫颈脱落细胞的hTERC基因阳性率。结果 102例对象hTERC基因阳性52例(51.0%),HPV阳性者66例(64.7%),鳞状上皮细胞病变(NILM)级30例、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级21例、低级别鳞状细胞病变(LSIL)级9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级26例、SCCA级2例、ASC-H级14例和AGC级0例;随着宫颈脱落细胞病变程度越高,其hTERC基因阳性率越高(χ2=60.673,P=0.000);不同细胞学等级间的hTERC基因阳性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0.617,P=0.000);HPV感染阳性组的hTERC基因阳性率〔45例(68.2%)〕高于阴性组〔7例(19.4%)〕(χ2=20.234,P=0.013)。结论 hTERC基因在不同类型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存在差异性,通过FISH技术检测hTERC基因可早期筛查宫颈癌。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广西贵港地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为本地区卫生疾控部门制定HPV疫苗接种及宫颈癌相关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2-01~2017-09在贵港市人民医院和贵港市中医医院经病理活检确诊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1 985例,年龄19~81岁,户籍均为广西贵港市。所有患者病理活检确诊前未接受放疗、化疗,收集其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1 012例)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973例),分析两组的HPV感染率及不同HPV亚型感染情况。分析HPV感染率与患者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共有1 636例患者感染HPV,感染率为82.4%。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HPV感染率为87.8%,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HPV感染率为7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单一感染率和多重感染率分别为56.1%和31.7%,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为50.2%和2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高危亚型和低危亚型感染率分别为87.4%和6.5%,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为73.1%和15.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基因型检测结果显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检出主要基因型的前5顺位为HPV-16、HPV-58、HPV-52、HPV-33和HPV-18,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检出主要基因型的前5顺位为HPV-52、HPV-58、HPV-16、HPV-51和HPV-18,均为高危亚型。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与HPV感染率呈负相关(rs=-0.900,P=0.037)。结论 HPV感染是广西贵港地区妇女发生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重要致病因素,HPV-16、HPV-58、HPV-52、HPV-33和HPV-18亚型是该地区主要流行亚型,感染人群以青、中年女性为主,建议当地妇女选择九价HPV疫苗进行接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不同级别宫颈病变患者阴道内白细胞介素(IL)-4、IL-17水平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老年宫颈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宫颈活检病理分级分为A组(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15例)、B组(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15例)、C组(宫颈癌,10例)。比较3组阴道内IL-4、IL-17水平及临床意义。结果 C组IL-4、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B组,且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IL-4、IL-17预测不同级别宫颈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46、0.959,预测价值好;40例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HPV18型、其他型感染人数分别为16例、14例、10例,不同感染类型IL-4、IL-17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阴道内IL-4、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宫颈低级别及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者,随着病变程度的不断加重,IL-4、IL-17水平越高,故IL-4、IL-17可作为不同级别宫颈病变的预测指标,灵敏度及特异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 mRNA检测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方法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50例高危型HPV DNA阳性患者分别进行TCT、HPVE6/E7 mRNA检测和阴道镜病理活检,比较HPV E6/E7 mRNA在各宫颈病变中阳性率的差异,以及比较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在宫颈病变中诊断价值的差异。结果 750例高危型HPV阳性患者进行阴道镜活检检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293例,E6/E7 mRNA阳性患者占286例,各种宫颈病变(意义不明不典型鳞状细胞、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鳞状癌变)患者HPV E6/E7 mR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TCT检出CIN阳性256例,单用E6/E7 mRNA检出CIN阳性247例,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单用TCT或E6/E7 mRNA检测出CIN阳性率均低于联合检测(P均<0.05)。结论 HPV E6/E7 mRNA检测联合TCT方法可降低宫颈病变的漏诊率,优于单独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上皮内瘤变的安全性及实用性。方法应用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法治疗36例食管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第1、3、6、12月分别复查胃镜。结果36例中单灶者31例,多灶者5例,共42处病灶,均一次顺利完成病灶切除,术中少量渗血者8例,内镜下处理后均出血停止,术中、术后无发生创面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者。术前病检提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2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4例;术后病检提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0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3例,癌变3例。结论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法简单易行,是治疗食管上皮内瘤变,尤其是针对多灶患者及病变面积较大者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术前活检在胃黏膜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95例术前活检明确诊断为胃上皮内瘤变或早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统计术前活检诊断与ESD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性.结果 术前活检与术后病理总符合率达93.8% (183/195),完全一致率为50.8% (99/195),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完全一致率为49.4%(42/8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完全一致率为38.0%(30/79),早癌完全一致率为87.1% (27/31),早癌诊断一致率明显高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P<0.05),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断一致率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66例(33.8%,66/195)术后病理较术前活检病理程度加重,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有36例(42.4%,36/8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有30例(38.0%,30/79);有18例(9.2%,18/195)术后病理较术前活检病理程度减轻,其中高别上皮内瘤变有14例(17.7%,14/79),早癌有4例(12.9%,4/31);术后病理证实为炎性组织12例(6.2%,12/195),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有7例(8.2%,7/8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有5例(6.3%,5/79).结论 术前活检病理结果不能完全代表胃黏膜病变的性质,但术前活检病理对ESD切除胃黏膜病变具有良好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 E(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 E,eIF4E)、C-myc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yclin-dependent kinase 4,CDK4)在胃癌及胃癌前情况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胃黏膜活检组织及外科手术切除标本共202例,包括慢性非萎缩性胃炎2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5例,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7例,胃癌97例(同时收集距肿瘤边缘2~3 cm的癌旁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上述标本中eIF4E、C-myc及CDK4的表达。[结果]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中均未检出eIF4E蛋白阳性表达;eIF4E蛋白阳性表达率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胃癌组逐渐上升(P0.01),且胃癌组中有淋巴结转移者、进展期者eIF4E蛋白阳性表达率在分别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早期者(P0.01)。在胃癌癌旁黏膜组织eIF4E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非癌对应黏膜组织(P0.01或P0.05);而且癌旁与相应癌灶eIF4E蛋白检测结果存在显著正相关(r=0.343,P0.01)。C-myc和CDK4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均未见阳性表达,在胃癌前情况及胃癌中其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P0.01);胃癌组与胃癌前情况各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或P0.05)。胃癌组织中eIF4E分别与C-myc及CDK4呈非常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652、0.494,P0.01),而胃癌前情况各组中eIF4E分别与C-myc及CDK4亦呈非常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75、0.694,P0.01)。[结论]追踪胃癌前情况患者胃黏膜eIF4E蛋白表达可能有助于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胃癌及胃癌前情况中C-myc及CDK4表达水平增高可能与eIF4E高表达有关,为深入研究胃癌的发病机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5.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组织中COX-2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环氧合酶(COX)-2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6例内镜活检病理证实为上皮内瘤变的标本中COX-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经HE染色识别的胃黏膜组织上皮内瘤变56例中轻度不典型增生18例,中度不典型增生18例,重度不典型增生17例,原位癌3例。(2)COX-2蛋白表达在轻度不典型增生、中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的阳性率分别为33.33%(6/18)、50%(9/18)、70.59%(12/17)和100%(3/3),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阳性表达率(75%)明显高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41.67%),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检测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组织中COX-2蛋白表达可以帮助临床识别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组织,预测胃癌前病变的进展,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ESD、外科手术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宫颈病变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891例老年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理组织检查结果分为炎症或者正常组、低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瘤变组及宫颈癌或高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瘤变组。比较三组就诊者的HPV感染情况,探讨HPV感染和老年宫颈病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891例老年妇女中HPV感染者共计412例(46.24%);经液基细胞学检测及阴道镜检测宫颈病变患者368例,病变率为41.3%。炎症或正常组为579例,其中HPV感染者145例(25.04%),宫颈癌或高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瘤变组127例,感染110例(86.61%);低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瘤变组185例,感染140例,感染率为75.67%;三组比较,两组宫颈病变患者的总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或炎症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宫颈鳞癌及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组感染HPV-H率为92.3%,宫颈鳞癌及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组、低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炎症或者正常组的HPV双重与多重感染率分别为:45.40%、28.34%和12.26%,正常或炎症组明显低于另外两组(均P<0.05)。结论老年宫颈病变与HPV感染密切相关,且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HPV二重或多重感染的概率亦增加。  相似文献   

17.
背景: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多步骤、逐渐进展的过程,发生细胞学和结构异常的同时常存在某些分子表达的异常,涉及多种癌基因的活化和抑癌基因的失活。目的:探讨Ki-67、p53、P504s在正常胃黏膜、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早期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44例正常胃黏膜、44例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黏膜、41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38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35例早期胃癌组织,以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p53、P504s表达。结果:Ki-67、p53、P504s在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胃癌中的表达阳性率逐渐上升,且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 0. 05)。结论:Ki-67、p53、P504s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参与了胃癌发生的早期过程,检测上述三种分子标记物有助于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和进展趋势,有利于提高胃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衡水地区宫颈病变筛查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基因型、阴道清洁度与宫颈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衡水地区宫颈病变筛查人群500例,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对宫颈HPV感染情况进行检测,通过基因芯片分型法确定HPV阳性感染基因型;HPV阳性感染者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方法检查宫颈细胞并进行TBS分级,无上皮内病变和恶性病变(NILM)记为宫颈正常,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记为宫颈病变。通过Nugent评分法评估筛查人群阴道清洁度。结果 500例宫颈病变筛查人群中,HPV阳性47例,HPV阳性感染率为9.40%。47例HPV阳性者中,高危基因型前4位分别为HPV52、HPV58、HPV16、HPV18,感染率分别为21.28%、12.77%、10.64%、8.51%。低危基因型为HPV6、HPV11,感染率分别为6.38%、4.26%。500例接受宫颈筛查人群中,发现高危HPV基因型感染42例,其中宫颈细胞TBS分级NILM 19例、ASCUS 7例、LSIL 9例、HSIL 5例、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肿瘤细胞表面标志物CD24和Lgr5在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方法选择行结肠镜检查或治疗患者100例,选择同期肠镜下活检,病理证实正常的结直肠黏膜2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24和Lgr5的表达,所有病理切片由两名病理科医师独立阅片后统计分析。结果 CD24在正常肠黏膜和炎性增生性息肉组不表达,在腺瘤性息肉和腺癌中强表达,CD24在非腺瘤、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腺癌中阳性表达逐渐增高,CD24阳性率与息肉病理类型有相关性(r=0.627,P0.01);CD24阳性率随着息肉直径的增加而逐渐递增,CD24阳性表达与息肉大小有相关性(r=0.345,P0.05);CD24阳性率随着无异型增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腺癌逐渐递增,两变量相关分析显示CD24阳性表达与异型增生程度呈显著相关(r=0.579,P0.05);年龄40岁的患者CD24阳性率明显低于≥40岁患者(χ~2=5.401,P0.05);CD24和Lgr5阳性率在男性和女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gr5在正常肠黏膜和炎性增生性息肉组不表达或低表达,在腺瘤性息肉和腺癌中表达率高,且为强表达,Lgr5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炎性息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腺癌中的阳性表达逐渐增高,两变量相关分析显示Lgr5阳性表达与息肉病理类型呈相关性(r=0.563,P0.05);Lgr5阳性表达率随着息肉直径的增加而逐渐递增,但两变量相关分析显示Lgr5阳性率与息肉大小有相关性(r=0.419,P0.01),但是直径1.0 cm息肉组与1.0 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gr5阳性率随着无异型增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腺癌组逐渐递增,但两变量相关分析显示Lgr5阳性表达与异型增生程度有相关性(r=0.524,P0.01)。但无异型增生组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和腺癌组之间两两比较,Lgr5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gr5阳性率在40岁和≥40岁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5,P0.05)。结论 CD24和Lgr5都是结直肠息肉恶变的重要参考指标,对它们的检测可以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醋酸染色后窄带成像(NBI)内镜下大肠腺瘤和早期大肠癌的黏膜表面腺管形态(pit)、微血管形态(cp)、黏膜白化时间的特征,评价其预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早期癌的价值。方法用醋酸染色后NBI的方法观察大肠可疑病变,根据pit分型、cp分型、黏膜白化时间预测病变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早期癌,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判断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入选106例病例。pit分型ⅢL或Ⅳ型,联合cp分型Ⅱ型和醋酸白化时间31~60 s预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7.2%、89.3%、87.7%;pit分型ⅤI型,联合cp分型ⅢA型和醋酸白化时间6~30 s预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早期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2.1%、83.3%、83.0%。结论醋酸染色后NBI观察大肠可疑病灶的微形态,两种方法结合,取长补短,能清晰显示病灶pit和cp,具有视野清晰、价格低廉、操作简单、无毒的优点,对鉴别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早期癌有较高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