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名42岁男性患者,因阵发性心悸入院.心动过速未发作时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心电轴左偏、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为宽QRS波心动过速、无人区电轴、I和a VL导联呈r S型.诊断左后分支室性心动过速.腔内电生理检查诊断为经左后分支逆传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成功,反复验证,未诱发心动过速.随访3个月,心动过速未发作.  相似文献   

2.
<正> 房室旁道折返性心动过速(Accessory Pathway Reentrant Tachycardia APRT)是有旁道参与的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折返性心动过速,约占室上性心动过速的30%,仅次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居第二位。现就其病因及临床表现加以简要叙述。预激综合征(WPW)的发病率,早年已有较多的报道,诸家资料虽各有异,但多为0.02~0.36%,一般在0.1%左右。本综合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津田等报道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 WPW的60~71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有人指出,在正常人中本病的发生常有家族性,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Hejtmancik等报道该患者有26%并发精神异常。Chung等指出25%并发忧  相似文献   

3.
刘医师(住院医师)
  今天教学查房的患者,男性,78岁,因“腹胀、恶心、呃逆、肩部疼痛3d”入院。体检:T 36.7℃,P 130次/min,R 20次/min,BP 90/66mmHg。肺部听诊未见异常,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弥散,位于左锁骨中线外1.0cm,未触及震颤。心界左侧扩大,听诊心率130次/min,律齐,心音正常,未闻及杂音。入院急诊床旁心电图(图1)示宽QRS波群心动过速,R-R间期0.36s,频率167次/min,节律规则,QRS时间0.16s,Ⅱ、Ⅲ、aVF呈R型伴切迹,Ⅰ、aVL呈QS型,V1~V4呈R型,V5、V 6呈Rs型,QRS波群起始部明显粗钝,酷似“δ”波。考虑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但不排除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予胺碘酮抗心律失常及其它对症治疗后患者自述好转,心电图(图2)示P波规律出现,呈双峰,时间达0.12s,P-P间期1.04s (58次/min),QRS波群呈两种形态,一种QRS时间0.08s,P-R间期0.22s,P-J间期0.28s,为窦性激动,其Ⅱ、Ⅲ、aVF、V4~V6 ST段呈水平压低0.1~0.2mV,T波低平,RV5达3.6mV;另一种QRS波群宽大畸形,与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时形态基本一致,其前可见窦性P波,P-R间期0.08s,P-J间期0.26s。心电图Ⅱ连续记录(图3)示窦性心律,P-P间期规律,频率59次/min,QRS波群呈三种形态,一种呈qR型,时间0.08s,其前有相关 P 波,P-R 间期0.22s,P-J 间期0.28s,为窦性激动;一种呈R型,宽大畸形,时间0.16s,部分波群前有P波,P-R间期缩短至0.08~0.10s(上行R4、R8,中行R2,下行R5、R9),P-J间期0.26s,部分波群前无P波(中行R5、下行R1),考虑为室性期前收缩;第三种QRS波群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亦呈R型(中行R4、R8,箭头示),时间0.11s,起始粗钝,酷似“δ”波,其前有 P波,P-R间期0.16s,P-J间期0.28s。次日复查心电图Ⅱ连续记录(图4)示:窦性心律,P-P间期规律,频率60次/min,类似图3中的第三种QRS波群频发出现,部分与窦性激动形成二联律或四联律,酷似间歇性心室预激。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4.83ng/ml,临床诊断考虑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4.
预激综合征患者不论旁道位于左侧还是右侧,常可发生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的折返环路中,正常的房室传导系统为房室间的前传支,旁道为房室间的逆传支,心房和心室都是折返环的必需成分。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的心室除极顺序正常,QRS波时限<0.11s,属于窄QRS波心动过速。心动过速时的RR间期为下述两个间期之和:①AV间期(PR间期):从P波开始到R波开始,代表房内传导时间、房室结传导时间、希浦系传导时间三者之和,称为房室前向传导时  相似文献   

5.
预激性心动过速是指各种心动过速时,旁路或作为折返环的前传支,或作为与该心律房室之间的传导通路,它比逆向型心动过速的含义更为广泛。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在预激环形运动性心动过速中十分少见,预激患者心动过速中自发性逆向型心动过速的发生率约为5%~10%。本例患者经腔内心电生理证实存在右侧游离壁旁道和右后间隔旁道,当预激性心动过速发生时,由于存在双旁道,其折返环路更为复杂,尽管体表心电图诊断为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但从电生理角度,不能排除从一条旁路前传,从另一旁路逆传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前传旁道仅仅作为无辜旁道,本身并不是折返环的一部分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61岁。因阵发性心悸6年就诊,每次发作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能白行终止,呈突发突止。体检:BP120/80mmHg。心率75次/min,心律齐,心脏听诊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临床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图1A)示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42岁.反复心悸、胸闷5年,加剧1月余,持续发作2d入院.症状发作时多次检查心电图示房性心动过速.体检:神志清,R14次 / min,BP 126 / 80mmHg.两肺呼吸音清,心浊音界不大,心率162次 / min,律齐,各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肝脾未及.血清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检查均正常.X线胸片及超声心动描记术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73岁,因胸闷2d伴晕厥1次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口唇紫绀,呼吸急促。血压 112/74 mmHg(1mm Hg= 1.33 kPa),心率 200次/min,心界向左扩大,心前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图1)示:心房波难以分析,V2、V3导联似见 F波,QRS波宽大畸形达 0.16 s,Ⅱ、Ⅲ、aVF、V4、V5导联呈异常 QS形,V1-V3有异常 Q波,PR间期呈长短交替变化(360ms与260ms),平均心室率200次/min。心电图诊断可能为(1)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伴3:2文氏型传出阻滞…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36岁。因发作性心动过速10余年,加剧1月入院行射频消融根治术。窦性心律时心电图检查无异常(图略)。术前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图1A)示S1S1分级递增100次/min刺激,除第12次S波外均稳定起搏心房。第1-4个QRS波群正常,S—R间期180ms。第5-7个QRS波群逐渐形成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起始可见δ波。第8个QRS波群起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6波明显,自第5个S波起S—δ间期保持200ms不变。第11个QRS波群后可见一P^-波,并引起一次逆向性房室折返,使第12个S波未能起搏心房。因第12个QRS波群提前发生,其后2个QRS波群恢复正常。S1S1分级递增刺激从110—190次/min时,QRS波群均呈上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图略)。分级递增刺激210次/min(图1B)时,从第2个S波起其后QRS波群突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S—δ间期从220ms逐渐延长至300ms,第10个S波未下传,表现出文氏型传导。220次/min刺激(图1C)时出现2:1房室传导,QRS波群仍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S—δ间期长达260ms。在S1S2程控期前刺激时,旁道还表现递减性传导特征(图2)。S1S1分级递增160次/min时,诱发出左束支传导阻滞型心动过速(图3)。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48岁.因反复发作性心悸行电生理检查,心动过速发作时腔内A波激动顺序呈现由"偏心"转为"向心"的动态变化,变化过程中心动过速周长恒定,且希氏束电极上VA间期、HA间期及体表Q RS波形态均恒定不变,提示存在左侧旁道,且旁路传导与否并未影响折返环.诊断为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合并左侧游离壁旁观者旁道,实施旁...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8岁,主因发作性心悸20余年入院.20多年前患者出现发作性心悸不适,呈突发突止.当地医院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约每年发作一次,静脉推注"异博定"有效.近两年发作频繁,每月发作2~3次,院外心电图示宽QRS波心动过速,欲行射频消融而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0/75mmHg(1mmHg=0.133kPa),发育正常,颜面、口唇无紫绀,心前区未触及震颤,心浊音界向左扩大,心音轻,心前区胸骨左缘第4、5肋间及剑突下均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40岁,反复阵发性心悸20余年。因突发心悸就诊,有预激综合征病史(附图A)。体检:心率约180次/min,心律不齐,心电图(附图B)示:P波消失,R-R间期绝对不规则,QRS波群宽窄不一,有明显预激波,诊断心房颤动伴预激综合征,但下行Ⅱ导联中宽大畸形的QRS波群主波方向围绕基线扭转。由于患者以往未出现过两种截然不同的预激综合征心电图,因此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不能排除。病人未经治疗2min后心房颤动自行终止,心律规则,心电图仍与附图A相同,此后30天患者在外院作心内膜下标测,结果在左侧冠状窦口4.5cm处找到左前侧旁道及在右侧三尖瓣环5点处找到右后间隔旁道,并先行左前侧旁道消融术。消融后体表心电图示典型的右后间隔旁道预激综合征心电图(附图C)。由此揭示本病例具有双房室旁道。重温附图B预激波明显、有手风琴效应的特征,且无诱发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Q-T间期延长,再者患者有预激综合征病史,临床无任何诱发因素,发作又未经治疗突然终止,均支持预激综合征诊断。因此心房颤动伴QRS波群主波方向围绕基线扭转是由于快速心房激动使两条旁道的电生理特性发生变化,而使激动经左、右旁道交替下传心室所致。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23岁,因"发作性心悸11年,加重1年"就诊.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内电生理检查为隐匿性右前游离壁慢旁道介导的房室折返性性心动过速,采用Carto 3三维标测系统激动标测逆传A波最提前处,消融成功.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28岁,因发作性心悸5~6年入院。心内电生理检查发现右侧His束旁道及左侧游离壁隐匿性旁道交替性逆传参与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其VV(RR)间期330~350ms,并且QRS波形态一致。导管消融成功阻断旁道传导,随访9个月心动过速无复发。结论:左右旁道交替性逆传参与同次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发作,临床相对少见,应注意识别。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65岁。入院行结肠肿瘤切除术。自述有“阵发性心动过速史”10余年,可自行终止,从未作心电图检查。术前常规心电图检查(图1)示:QRS波群宽大畸形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型,时间0.16s,心电轴-48°,R-R间期规则,频率150次/min。因作瓦尔萨尔瓦动作未能终止心动过速,故采用Brugada四步法分析,发现V2导联呈rS型,r波宽度>30ms,自r波起始至S波最低点之间期为100ms,符合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且II、aVF导联每个QRS波群后均可见P-波,R-P-间期固定为0.18s,考虑为室性心动过速伴1∶1室-房传导。予利多卡因50mg静脉注射,未能终止心动过速。改用…  相似文献   

16.
隐匿性后间隔慢传导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隐匿性后间隔慢传导旁道的特殊电生理表现,其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需与非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鉴别[1~3]。本文报告1例心中静脉处逆向递减性传导旁道的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过程。1病例资料及消融过程患者男性,16岁,阵...  相似文献   

17.
患儿7个月20天,出生20天后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经心腔内电生理检查及激动标测证实为隐匿性His束旁旁道伴阵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考虑到患儿年龄极小、消融靶点距离His束较近,本例患儿经股动脉途径逆行于无冠窦采用逐渐增加放电功率和时间的滴定放电方案射频消融成功。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22岁。因反复“心悸”1月,加重3d来院。患者精神状态好,无心绞痛史,元不良反应。普通心电图示:心率83次/分,P—QRS—T正常。临床听诊为心律不齐。经动态心电图检查(图1)示:各导联出现间歇性短阵宽QRS波群,每阵连续3—7个不等。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