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现代针灸对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取经用穴规律。方法:采取主题词与自由词结合检索方法,以“后循环缺血”“针灸”“针刺”为主要关键检索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期刊数据库(Wanfang Data)进行检索并根据制定的标准筛查和提取处方,以Excel 2003软件建立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处方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技术,分析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选穴规律。结果:输穴使用频次排名前5的为:风池、百会、内关、足三里和太冲;经脉使用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督脉、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及任脉;取穴部位以头面部和颈项部选取最多;特定穴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交会穴、五输穴、络穴、原穴和八脉交会穴;关联与聚类分析发现了以“风池-百会”为中心的主穴与配穴群集。结论:通过数据挖掘发现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存在一定规律,临床用穴较为广泛,但许多高频输穴、核心关联组合与聚类集群可直接配伍组成相关针刺处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现代文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痔疮的临床选穴配伍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1956~2016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痔疮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梳理,得到相关文献43篇,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现代针灸治疗痔疮的临床选穴配伍规律。结果通过分析发现,现代文献针灸治疗痔疮临床选穴配伍规律在按经选穴配伍中主要为同经选穴配伍和交会经选穴配伍;在按部选穴配伍中主要为局部选穴配伍和上下选穴配伍。结论痔疮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病位明确,总结归纳针灸治疗痔疮选穴配伍规律,选取恰当的腧穴进行配伍,有利于加强腧穴间的协同作用,增强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促进针灸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索国内外针灸治疗妊娠性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其选穴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计算机检索范围为Pub Med(1980—2015.11)、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9—2015.11)、万方数据资源系统(1983—2015.11)、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2015.11)中符合针灸或针灸结合其他疗法治疗妊娠性恶心呕吐相关文献。通过检索及梳理,得到相关文献30篇。结果:分析发现,在腧穴选择上多选取具有调理脾胃功效的特定穴,内关、足三里、中脘等是最常用腧穴;在选穴所属经脉上主要集中于任脉、手厥阴心包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在选穴所在部位上主要集中在胸腹部、下肢部以及上肢部内关穴。结论:针灸治疗妊娠性恶心呕吐选穴有着局部选穴、循经选穴、特定穴选穴、辨证选穴的特点,据此,可为针灸治疗妊娠性恶心呕吐临床选穴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索10年来国内外针灸治疗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其选穴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计算机检索范围为Pub Med(2005.9—2015.9)、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5.9—2015.9)、万方数据资源系统(2005.9—2015.9)、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2005.9—2015.9)中符合针灸或针灸结合其他疗法治疗术后恶心呕吐相关文献。通过检索及梳理,得到相关文献52篇。结果分析发现在腧穴选择上,多选取具有调理脾胃功效的特定穴,内关、足三里等是最常用腧穴;在选穴所属经脉上,主要集中于手厥阴心包经、足阳明胃经腧穴;在选穴所在部位上,主要在上肢部、下肢部、胸腹部的腧穴。结论针灸治疗术后恶心呕吐选穴规律有着病变局部选穴、循经选穴、特定穴选穴的特点,据此,可为针灸治疗术后恶心呕吐临床选穴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归纳总结近现代针灸文献中治疗阳痿的腧穴,分析得出针灸治疗阳痿的同功穴规律。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阳痿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筛选,得到相关文献81篇,分析现代针灸治疗阳痿"同功穴"的选用规律。分析发现,现代文献针灸治疗阳痿"同功穴"主要为关元、三阴交和肾俞,"同功穴"所属经脉主要为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厥阴肝经,"同功穴"所在部位主要是下肢部、腰背部和胸腹部,"同功穴"的特定穴类别选用主要是背俞穴和募穴。针灸治疗阳痿,选取主治功效相同或相近的"同功穴",使腧穴配伍产生协同增效作用,可以提高针灸治疗阳痿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针灸治疗鼻出血的"同功穴"选用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1962—2015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鼻出血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梳理,得到相关文献57篇,分析现代针灸治疗鼻出血"同功穴"的选用规律。结果通过分析发现,现代文献针灸治疗鼻出血"同功穴"主要为合谷、迎香、少商和上星;"同功穴"所属经脉主要为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和督脉;"同功穴"所在部位主要是上肢部、头颈部和下肢部;"同功穴"的特定穴类别选用主要是五输穴和原穴。结论针灸治疗鼻出血,选取主治功效相同或相近的"同功穴",使腧穴配伍产生协同增效作用,可起到增强针灸治疗鼻出血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探讨现代文献,总结针灸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数据库1977~2017年收录的针灸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期刊文献,建立梨状肌综合征的针灸处方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归纳梨状肌综合征的针灸临床选穴规律。结果通过分析发现,现代医家治疗梨状肌综合征选取的腧穴主要为环跳、阳陵泉、委中、秩边、承扶;选取腧穴所属经脉主要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和足阳明胃经;选取腧穴所在部位主要为下肢部;选取特定穴主要为五输穴、下合穴和八会穴。结论针灸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明显,选穴常以局部取穴和循经取穴为主,重用特定穴。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6,(4):681-684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针灸文献治疗牙痛的"同功穴"选用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1958-2015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牙痛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梳理,得到相关文献82篇,分析现代针灸治疗牙痛"同功穴"的选用规律。结果:通过分析发现,现代文献针灸治疗牙痛"同功穴"主要为合谷、下关和颊车;"同功穴"所属经脉主要为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同功穴"所在部位主要是头颈部、下肢部和上肢部;"同功穴"的特定穴类别选用主要是五输穴和原穴。结论:针灸治疗牙痛,选取主治功效相同或相近的"同功穴",使腧穴配伍产生协同增效作用,可起到增强针灸治疗牙痛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研究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的选穴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PD提供参考.检索近5年中国知网(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针灸治疗PD的临床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针灸文献治疗咽喉肿痛的"同功穴"选用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1957—2015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咽喉肿痛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梳理,得到相关文献72篇,分析现代针灸治疗咽喉肿痛"同功穴"的选用规律。结果:通过分析发现,现代文献针灸治疗咽喉肿痛"同功穴"主要为少商和合谷;"同功穴"所属经脉主要为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和足阳明胃经;"同功穴"所在部位主要是上肢部和头颈部;"同功穴"的特定穴类别选用主要是五输穴和原穴。结论:针灸治疗咽喉肿痛,选取主治功效相同或相近的"同功穴",使腧穴配伍产生协同增效作用,可起到增强针灸治疗咽喉肿痛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现代针灸文献中治疗术后腹胀的"同功穴"的选取规律,整理出规律谱,证明"同功穴"的研究对揭示针灸的作用机制以及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技术,通过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1982—2015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术后腹胀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整理,得到相关文献55篇,对现代针灸治疗术后腹胀的同功穴的选穴规律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发现,现代文献针灸治疗术后腹胀同功穴主要为:足三里、上巨虚和天枢;针灸治疗术后腹胀的同功穴所属经脉主要为足阳明胃经;针灸治疗术后腹胀的同功穴所在部位主要是胸腹部、下肢部;同功穴的特定穴类别选用主要是五输穴和下合穴。结论:术后腹胀的"同功穴"的整理与分析,对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针灸文献治疗鼻渊临床选穴配伍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1959—2016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鼻渊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梳理,得到相关文献38篇,分析现代针灸治疗鼻渊临床选穴配伍规律。结果分析发现,现代文献针灸治疗鼻渊有着以本经配穴法、局部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和三部配穴法为主的规律。结论针灸治疗鼻渊,应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将辨证选穴与对症选穴有机结合起来,选取以位于鼻部周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腧穴为主进行配伍,起到协同增效作用,增强针灸治疗鼻渊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摘 要: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索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选穴规律及用穴特点。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gfang)自1986年4月2日至2020年10月1日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文献,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经数据标准化处理。应用Microsoft Excel 2019软件建立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处方数据库,进行腧穴频次、归经、部位、特定穴分析,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Statistics 25.0进行系统聚类和因子分析。结果:共纳入63篇文献,192条处方,涉及腧穴79个,总频次589次,腧穴使用频次前3位依次为风池、百会、太冲;使用最频繁的经脉是胆经和督脉;腧穴主要分布在头部和下肢;特定穴以交会穴和五输穴为主。聚类分析得出风池-太阳-太冲-百会为重点穴位群集;因子分析共提取7个公因子。结论: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以头部选穴为主并结合辨证取穴,总结出常用穴组规律,可为临床提供参考与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荨麻疹的选穴规律、核心穴组及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上的电子文献,按照筛选标准收集针灸治疗荨麻疹的处方,利用Access 2010、Clementine 18.0、Stata软件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收集到8类各有侧重的针灸治疗方法,均选用膀胱经、督脉、任脉调和营卫祛风以治其表,大肠经、脾经、胃经健脾祛湿和血以治其里。用穴趋势集中,频率最高的前5位腧穴为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膈俞,注重合穴、背俞穴、原穴等经气丰盛的特定穴的应用。腧穴配伍存在固定搭配,经穴置信度最高关联群是曲池-血海-大椎、耳穴则为肺-神门-风溪-肾上腺,通过聚类分析可得到三阴交-合谷-曲池-血海-足三里等12个聚类群。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发现针灸治疗荨麻疹的规律,深化对针灸治疗荨麻疹的认识,为临床应用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检索现代文献,系统分析针灸治疗肿瘤疾病的选穴配伍规律。方法:检索梳理1980—2020年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针灸治疗肿瘤疾病的相关文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针灸治疗肿瘤的选穴和配伍规律。结果:得到相关文献32篇,通过分析发现,现代文献针灸治疗肿瘤选穴规律以按穴性选穴、按经脉选穴和按部位选穴为主,配伍规律以表里经配伍、特定穴配伍和天地人三才配伍为主,针灸治疗肿瘤疾病以三穴和多穴处方为主。结论:总结归纳针灸治疗肿瘤选穴配伍规律,选取恰当的腧穴进行配伍,有利于加强腧穴间的协同作用,增强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促进针灸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使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整理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选穴及配伍规律。方法检索2009-2018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和维普数据库(VIP)中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的全部文献,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95篇,分析整理其选穴及配伍规律。结果通过文献研究发现,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的"同功穴"主要是内关、足三里、中脘、攒竹;"同功穴"所属经脉多为任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阳明胃经;"同功穴"所属部位集中在下肢部、胸腹部和头颈部;"同功穴"中特定穴多选取五输穴、募穴和络穴。结论归纳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选穴配伍规律,有助于临床选穴配伍应用,加强腧穴间的协同作用和增效作用,增强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针灸文献治疗崩漏的取穴选用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1966~2016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崩漏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梳理,得到相关文献58篇,分析现代针灸治疗崩漏的腧穴选用规律。结果通过分析发现,现代文献针灸治疗崩漏选取腧穴主要为三阴交、隐白、关元、气海、足三里、血海和太冲;选取腧穴所属经脉主要为足太阴脾经和任脉;选取腧穴所在部位主要是下肢部和胸腹部;选取腧穴特定穴类别选用主要是五输穴和募穴。针灸治疗崩漏的取穴规律具有以循经取穴、分部取穴、辨证取穴和特定穴取穴为主的特点。结论临床上针灸治疗崩漏,应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选取以属于足太阴脾经和任脉为主的腧穴进行配伍,将辨证选穴与对症选穴有机结合起来,重视特定穴,从而使所选腧穴起到协同增效作用,增强针灸治疗崩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刺治疗经行头痛的选穴规律,为临床针刺治疗经行头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经行头痛”“经前期紧张综合征”“针刺”“针灸”等为主题词加关键词的检索方式,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库(WF)、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属于针刺治疗经行头痛的相关文献,逐一阅读筛选,将整理出的数据资料用Excel软件建立针刺治疗经行头痛处方主穴数据库,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针刺治疗经行头痛选穴的规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针灸治疗经行头痛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为百会穴,取穴部位多以头颈部为主;选用穴位最多的经脉是足少阳胆经;特定穴以交会穴应用最多。三阴交、合谷、足三里、血海为一类,头维、阿是穴为一类,百会、风池、太冲、太阳、率谷、侠溪、悬颅、颔厌为一类,共3组有效聚类群。结论:经过筛选,共纳入50篇相关文献,发现该病临床取穴以病变局部取穴为主,交会穴应用较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分析现代针灸文献中治疗腹痛"同功穴"的选用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1958—2015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腹痛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整理,得到相关文献50篇。结果:通过分析得出,现代文献针灸治疗腹痛"同功穴"主要为足三里、天枢、内关和中脘等;"同功穴"所属经脉主要为足阳明胃经和任脉;"同功穴"所在部位主要是下肢部和胸腹部;"同功穴"的特定穴类别选用主要是五输穴和募穴。结论:针灸治疗腹痛,主要选取主治作用相同或者相近的腧穴,即同功穴为主,使腧穴配伍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起到增强针灸治疗腹痛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临床研究文献中的选穴与组方规律.方法:检索中国医院知识总库(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及万方数据库,将纳入研究的临床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对常用主穴、主穴归经、主穴分部、特定穴应用及组方规律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文献共52篇,常用主穴55个,累计使用频次375次.针灸治疗PCOS最常用的5个主穴为三阴交、关元、子宫、中极、气海;主穴归属经脉主要为任脉、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主穴的分部以下腹部、下肢与背部为主;特定穴以募穴、五输穴与背俞穴的使用频次较高;治疗处方多由5~7个腧穴组成,用穴数量平均为(6.9±3.6)个.结论:现代针灸医家治疗PCOS,以三阴交、关元、子宫、中极、气海穴最为常用,选穴以经络及脏腑理论为重要依据,以辨病取穴、循经取穴为主,采用近部(病位)加远道(病机)选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