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进展期远端胃癌治疗中患者的应激反应情况及临床疗效。 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前瞻性研究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9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每组各47例。腹腔镜组给予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开腹手术组给予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术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康复情况和临床结局。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术中术后指标和AngII水平等采用( ±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行χ2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患者术前AngII和CRP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h时,腹腔镜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AngII、CRP水平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P=0.000)。与开腹手术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缩短(P=0.000、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00)、术后引流时间显著缩短(P=0.017)、引流量显著减少(P=0.009)。腹腔镜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死亡率和复发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与经脐单孔腔镜胃楔形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确诊为胃间质瘤且行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的63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手术方式不同36例行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患者列为五孔组,将27行经脐单孔腔镜胃楔形切除术患者列为单孔组。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围术期指标、营养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组间比较卡方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中转开腹或转为开腹手术病例,术后病理证实均为R0切除。单孔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少于五孔组(P<0.05);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营养指标等,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单孔组患者生理职(功)能、躯体疼痛优于五孔组(P<0.05),其他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疗效较常规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近似,且具有术时短、出血少、更微创等优势,可在临床中逐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的近、远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的1月至2015年的12月116例结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和开腹结肠癌根治术(开腹组)临床资料,每组58例。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围术期相关指标对比、术后恢复情况以(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远期疗效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的施术时间及淋巴清扫数量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腹腔镜组患者与开腹组相比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镇痛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更短,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6%明显低于开腹组25.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183, P<0.05);两组患者在肿瘤转移率、复发率及2年内生存率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患者的远期疗效相当。 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相比近期恢复效果更为理想,且远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当,但结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更具优势,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常规开腹术后患者疼痛反应及细胞免疫水平的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60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腹腔镜组(32例)和开腹组(28例)。腹腔镜组行腹腔镜辅助结肠癌根治术,开腹组行常规开腹术。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中术后各项指标和T细胞亚群水平等以(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腹腔镜组的术后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VAS评分及镇痛药使用次数均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腹腔镜组的CD3、CD4水平高于开腹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组为6.25%(2/32)低于开腹组32.14%(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结直肠癌手术治疗上,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术中创伤小及并发症发生风险低,且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和免疫应激反应,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辅助与开腹根治术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58例年龄≥70岁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27例)和开腹组(31例),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等以( ±s)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累积生存率等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率比较用Kaplan-Meier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VSA评分、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恢复饮食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辅助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是安全可行的,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术治疗开腹术后复发性肝细胞肝癌的疗效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接受治疗的47例开腹术后复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完全腹腔镜组(n=21)和开腹组(n=26)。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完成分析。并发症发生率及远期预后指标采用χ2检验;围术期指标采用( ±s)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患者(均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5%,开腹组为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需镇痛治疗人数低于开腹组患者(P<0.05);两组术后1周Child分级、30 d内死亡率及1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完全腹腔镜治疗开腹术后复发性肝细胞肝癌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的疗效对比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胃癌患者98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每组49例。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进行处理,术中术后指标采用( ±s)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和使用止痛药次数少于开腹组,但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清扫淋巴结数及近、远切端距肿瘤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时CRP、TNF-α及IL-6水平较术前上升,腹腔镜组患者3个指标水平均低于开腹组患者(P<0.05)。开腹组患者术后3 d时NO和ET水平高于术前和腹腔镜组患者(P<0.05)。腹腔镜组患者NO和ET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为6.12%低于开腹组患者18.4%(P<0.05)。 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应激反应小,恢复快的特点,同时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进展期胃癌患者腹腔镜与开腹胃癌D2根治术前后氧化、应激、T细胞及炎症因子变化。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80例进行胃癌D2根治术的患者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40例。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24 h氧化应激指标、T细胞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指标用(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其余手术相关指标均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腹腔镜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开腹组,丙二醛(MDA)、8-羟基脱氧尿苷(8-OHdG)水平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腹腔镜组CD4、CD3、CD4/CD8均水平高于开腹组(P<0.05)。 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与开腹术相比,对患者损伤更小,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氧化应激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波动较小,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中心静脉压的腹腔镜肝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应用效果及术后肝功能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原发性肝癌患者78例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组43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开腹组35例行传统开腹肝切除术。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进行数据分析。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1 d、7 d肝功能指标以( ±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术中切肝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术后排气时间较短、住院时间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胆漏、肺部感染、伤口感染的发生率均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肝功能指标对比,腹腔镜组患者ALT、AST、TBIL水平均优于开腹组(P<0.05)。 结论低中心静脉压的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更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肝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完全腹腔镜、腹腔镜、开腹三种根治术式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围术期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12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三组,完全腹腔镜组、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各40例。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围术期相关指标的描述以( ±s)的形式,两组间采用t检验,三组间采用F检验分析;术后并发症、随访1年内的复发率、转移率和病死率采用χ2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三组的淋巴结清扫数和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但与腹腔镜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下床时间与消化道重建时间则均明显少于开腹组与腹腔镜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1年内复发、转移与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完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具有恢复快、创伤小、疼痛感轻、安全可靠等优势,近期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内收治的1 14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5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组)和59例行开腹胃癌根治术(开腹组),比较两组术后免疫功能的变化,以及术中、术后情况.结果:术后24,72 h免疫指标检测显示,两组患者IL-2和IL-6浓度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均P<0.05),但开腹组两者升高程度大于腹腔镜组(均P<0.05);开腹组外周血CD3+,CD4+,CD8+细胞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均P<0.05),但以上T细胞亚群在腹腔镜组未见明显变化(均P>0.05).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止痛药物使用次数、并发症均明显减少,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均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影响少,机体损伤小,临床效果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腹腔镜取石术、开腹取石术在胆总管结石患者二次胆道手术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在2014年2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50例胆总管结石复发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组25例。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术前术后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24 h疼痛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术后,腹腔镜组手术出血量(P=0.004)、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P=0.021)、24 h疼痛发生率(P=0.021)、住院时间(P=0.007)均较开腹组显著降低;但腹腔镜组手术时间(P=0.028)、患者总费用(P=0.046)均显著高于开腹组;开腹组并发症发率明显高于腹腔镜组(36%比12%, P=0.037)。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均为100%。 结论腹腔镜二次胆道手术与开腹取石术疗效相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对直肠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74例直肠癌合并COPD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42例(腹腔镜组),开腹手术32例(开腹组),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术中术后各项指标、PIP值、PaCO2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果腹腔镜组术中气道峰压(PIP) (21.8±1.7) cmH2O高于开腹组PIP(13.7±1.6 ) cmH2O (t=21.093, P=0.000);腹腔镜组术中二氧化碳分压(PaCO2) (52.8±4.4) mmHg高于开腹组(35.6±3.2) mmHg (t=19.239, P=0.000)。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开腹组(t=-10.400, P=0.000);腹腔镜组的术后血氧饱和度、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和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合并COPD,术中气腹对患者呼吸产生不利影响,但微创优势促进术后肺功能恢复,术后短期疗效优于开腹手术,两组患者2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总结腹腔镜联合胃镜行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切除的经验。方法:对2010.02~2012.02间我院23例均诊断为GST( 直径<5cm) 的患者应用腹腔镜联合胃镜术中定位技术予以手术切除治疗。结果:23例均在腹腔镜联合胃镜下顺利找到肿瘤并成功予以局部切除,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45min-110min,平均(65.9±7.3)min;术中出血量:5ml-35ml,平均(13.9±8.4)ml;术后住院天数:4d-8d,平均(6.1±1.4)d。结论:应用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GSTs具有术中定位准确、手术安全、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状性胸腔积液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胃肠外科实施胃癌根治术的67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678例胃癌根治术中66例术后出现了症状性胸腔积液,发生率为9.7%。腹腔镜组327例,术后胸腔积液为11例,发生率为3.4%;开腹组351例,术后胸腔积液为55例,发生率为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17,P0.05)。腹腔镜组中远端胃、近端胃、全胃、联合脏器切除分别为189例、38例、69例、31例,术后胸腔积液的例数分别为2例、3例、4例、2例,发生率分别为1.1%、7.9%、5.8%、6.5%。近端胃、全胃与联合脏器切除术后并发胸腔积液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者与远端胃术后并发胸腔积液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中远端胃、近端胃、全胃、联合脏器切除分别为122例、78例、114例、37例,术后胸腔积液的例数分别为8例、18例、19例、10例,发生率分别为6.6%、23.1%、16.7%、27.0%。近端胃、全胃与联合脏器切除术后并发胸腔积液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者与远端胃术后并发胸腔积液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对腹腔镜组与开腹组间远端胃、近端胃、全胃和联合脏器切除术后胸腔积液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可能会减少胃癌根治术后早期症状性胸腔积液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13年确诊为进展期胃癌并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73例,根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开腹组(34例)与腔镜组(39例),采用SPSS24.0进行统计分析,术中术后各个指标用(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术后生存情况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升高(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P<0.05);腹腔镜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降低(P<0.05)。开腹组平均生存时间为(53.4±4.3)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0%,69.8%,63.7%;腔镜组平均生存时间为(50.9±4.6)个月,1,3,5年生存率92.3%,55.4%,50.2%;两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和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80,P=0.672)。 结论腹腔镜D2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效果满意,术后5年生存率与开腹术相比较无显著差异,且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短,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多孔腹腔镜及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到2016年9月间手术治疗的70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行单孔腹腔镜切除术25例、多孔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21例、开腹切除术24例。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术中、术后各项指标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例数(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开腹组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单孔组和多孔组;开腹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单孔组和多孔组;单孔组的切口长度显著优于多孔组和开腹组(P<0.05);开腹组的恢复饮食时间、引流管拔出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超过单孔组和多孔组,开腹组的住院总费用显著少于单孔组和多孔组(P<0.05);单孔组、多孔组和开腹组在切除肿瘤体积、清扫淋巴结个数、清扫阳性淋巴结个数和术后并发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单孔、多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单孔腹腔镜手术切口更小、美容效果好;腹腔镜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开腹手术的手术时间短、住院总费用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金属支架联合腹腔镜与急诊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近期疗效,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120例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金属支架联合腹腔镜治疗的57例为联合组,63例行急诊开腹手术的患者为开腹组。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围术期指标以( ±s)表示,独立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二期手术率等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为(179.8±17.3) min,术后排气时间为(2.3±0.5) d,术后住院时间为(7.3±1.9) d,均短于开腹组的(209.5±21.0) min、(4.6±0.8) d、(11.9±3.2) d;联合组淋巴结清扫数为(16.7±2.1)个,多于开腹组的(12.4±1.7)个,术中出血量为(27.9±4.1) ml,少于开腹组的(75.5±9.3)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造口4例,二期行造口关闭术4例,开腹组造口17例,二期行造口关闭术17例,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3%,二期手术率为7.0%,均低于开腹组的44.4%、2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金属支架联合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安全、可行,且手术根治效果好,能有效降低二期手术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