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儿童临床表现及近期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1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39例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出院时参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COS)分为预后不良和预后良好,分析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对比不同预后患儿的临床资料,用Cox回归分析急性中枢神经病毒感染患儿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儿均急性起病,首发表现以发热为主,部分患儿有惊厥、意识障碍、精神行为异常、定位损伤表现及颅内压增高表现。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不良预后患儿发热持续时间、脑膜刺激征阳性率、惊厥发作率、早期异常障碍率、颅脑CT/MRI异常率、脑电图重度率多于或高于预后良好患儿(P<0.05)。Cox回归模型显示,惊厥发作、早期意识障碍、颅脑CT/MRI异常及脑电图重度为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患儿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儿童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少部分患儿的近期预后不良,且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应加强对此类患儿的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患儿脑电图异常率与热性惊厥复发、日后癫痫发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表现、预后与脑电图异常的关系,并探讨影响热性惊厥患儿继发癫痫(EP)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196例患儿EEG正常118例(60.20%),异常78例(39.80%)。EEG异常率与患者年龄、惊厥家族史、发热温度、热性惊厥类型、发作类型、发作次数及惊厥持续时间有密切关系(P0.01)。196例患儿有78例(39.80%)复发,8例(4.08%)转为癫痫。脑电图异常组热性惊厥复发频率高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癫痫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电图对观察热性惊厥患儿的脑功能状态、预后评估及早期发现癫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化脓性脑膜炎(化脑)是小儿尤其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化脓性细菌的感染性疾病,临床以急性发热、惊厥、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征,以及脑脊液脓性改变为特征。本症预后差,死亡率在5%~15%之间。本文总结了2005年2月~2007年2月,收治8例患儿的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癫痫持续状态的概念是指频繁反复发作或长时间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并把持续状态分为(1)惊厥状态即反复强直阵挛.发作间期病人不能恢复正常觉醒状态。(2)非惊厥癫痫状态,如失神发作和复杂部分发作状态,临床上表现为延长的朦胧状态。(3)持续部分发作或称持续部分性癫痫,此类病人无意识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特点和脑电图特征.方法 对168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特点、脑电图特征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8例热性惊厥患儿首次发病年龄6个月至3岁者128例,占76.2%,有热性惊厥家族史30例,占17.9%.脑电图异常率为61.9%(104/168),脑电图异常率与热性惊厥一次热程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发作类型有关(P<0.01或<0.05).14例患儿多次脑电图检查一直有棘波、尖波以及棘-慢波、尖-慢波发放.异常脑电图患儿随访2年,其中9例(5.4%)最后诊断为癫痫.结论 热性惊厥的发生与小儿特定年龄和遗传因素有较密切的关系;热性惊厥一次热程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发作类型是影响热性惊厥患儿脑电图的重要因素;脑电图持续异常对小儿脑功能产生一定不良影响,部分可转化为癫痫.  相似文献   

6.
王莉青 《现代医院》2007,7(Z1):31-32
病毒性脑膜脑炎是一组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软脑膜和脑实质弥漫性炎性综合症,主要表现发热、头痛和脑膜刺激征,是临床最常见的无菌性脑膜脑炎.癫痫持续状态是内科常见的急症,若不及时治疗可因高热、循环衰竭或神经元兴奋性毒性损伤导致永久性脑损害,致残率和死亡率很高.我院于2006年5月23日收治一名病毒性脑膜脑炎、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病情复杂.经过84天的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后继发癫痫患儿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门诊随访和辅助检查,对患儿的年龄、发作类型、神经体征、颅脑损伤程度、颅内并发症程度等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本组颅脑外伤发生年龄小于5岁者24例(66.67%),其中伤后1年内发病者18例;大于5岁发病者12例(33.33%),其中伤后1年内和5年以上发病者各6例.36例中呈全身性发作10例,部分或继发全身大发作分别为12例和14例;伴癫痫持续状态10例,伴口咽症7例.结论 外伤性小儿癫痫可发生于各年龄期.其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昏迷>12h的严重脑外伤、早期惊厥反复发作、局灶性神经征等;主要表现为部分或继发全身大发作;脑电图具有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良性惊厥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对某院收治的34例门诊以电解质紊乱、腹泻病收入的患儿的临床、实验室检查资料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发病季节:1~3月份8例、9~12月份26例。惊厥特点:(1)惊厥均发生在疾病早期的3d内,首次惊厥出现时间:d14例(11.8%),d216例(47.1%),d314例(41.8%);(2)惊厥可在短期(大多24h)内连续发作多次,其中发作1次22例(64.7%),2次10例(29.4%),3次2例(8.8%);(3)惊厥发作形式均为全身性强直-痉挛性发作,每次持续时间短,多不超过5min,惊厥后无明显意识障碍,无明显后遗症;(4)随访患儿未有复发、预后良好,不影响生长发育。结论轻度胃肠炎伴良性惊厥主要发生在秋冬季,惊厥与电解质紊乱无关,预后良好,不必进行抗癫痫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儿童患者中不明原因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发生癫痫相关基因突变的比例及类别,并分析其发病特点.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儿童神经内科就诊的85例不明原因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儿的资料,回顾性分析癫痫患儿相关基因检查结果及发病特点.结果 不明原因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患儿中癫痫相关基因突变占比为54.12%(46/85);癫痫相关突变基因主要为SCN1A基因,所占比例为47.83%(22/46),其次为SCN9A、GRIN2A、CNCNA1A和KCNQ2基因突变,所占比例依次为15.22%(7/46)、6.52%(3/46)、6.52%(3/46)和4.35%(2/46),其余占比均为2.17%(1/46);基因突变患者和未发生基因突变患者的发作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年龄(Z=-3.497)、生长发育情况(χ2=5.6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明原因儿童癫痫持续状态患儿中癫痫相关基因突变在病因中占较大比例,基因突变导致的儿童患者发病年龄早于其他病因,且生长发育受到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孙秋玲 《现代保健》2011,(27):151-152
目的探讨婴幼儿轻度胃肠炎伴良性惊厥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0例婴幼儿轻度胃肠炎并良性惊厥患儿的临床、实验室检查资料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分析,出院后通过门诊随诊、电话随访了解治疗效果、惊厥复发情况和精神运动发育水平。结果50例患儿惊厥特点:(1)惊厥均发生在疾病早期的5d内,首次惊厥出现时间:第1天6例(12%),第2天15例(30%),第3天22例(44%),第4天5例(10%),第5天2例(4%)。(2)惊厥可在短期(大多24h)内连续发作多次,平均发作次数为2.3次,其中发作1次20例(40%),2次12例(24%),3次10例(20%),4次8例(16%)。(3)惊厥发作形式均为全身性强直一痉挛性发作,每次持续时间短,多不超过5min,惊厥后无明显意识障碍,无明显后遗症。(4)随访患儿未有复发,预后良好,不影响生长发育。结论本组患儿具有以下临床特征:(1)秋冬季发病,既往体健。(2)惊厥前均有轻度胃肠炎,部分轻度脱水,但无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多为轮状病毒感染。(3)惊厥均在病程的早期5d内发作,在短期内可反复发作多次,惊厥的发作形式为全身强直一阵挛性发作。(4)血生化、脑脊液、脑CT和发作间期脑电图均正常。(5)预后良好,一般不复发,不影响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FS)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0表达水平并与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来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36例热性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同期选取88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6、IL-10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对受试者鼻咽部脱落细胞进行病毒抗原检测,分析不同类型病毒感染热性惊厥患儿血清中IL-6、IL-10水平及患儿临床特征,探讨对非典型热性惊厥(复杂性热性惊厥,CFS)患儿临床特征的危险因素。结果CFS组患儿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单纯性热性惊厥(SFS)组和对照组,SFS组患儿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FS组患儿血清中IL-10表达水平显著低于SFS组和对照组,SFS组患儿血清中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感病毒A(FluA)组热性惊厥患儿血清中IL-6水平显著高于副流感病毒(PIV)组、腺病毒(ADV)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组,FluA组热性惊厥患儿血清中IL-10水平显著低于PIV组、ADV组、RS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uA、PIV、ADV、RSV 4个组之间年龄、热峰、热程、同一热程多次惊厥发作、发作后长程意识水平下降(PPI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FS患儿临床特征的危险因素显示年龄与部分性发作有关(P<0.05),同一热程中多次惊厥发作与年龄、FluA病毒有关(P<0.05),PPIC与热程、同一热程中多次惊厥发作、ADV感染有关(P<0.05)。结论FS患儿血清IL-6表达水平上调,IL-10水平下调,不同病毒类型感染的热性惊厥患儿临床表现不同,年龄、同一热程中多次惊厥发作、FluA、PPIC等可能是FS发作的重要因素,其中FluA可能是FS发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新生儿惊厥的病因、临床特点、再发惊厥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 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儿科住院的>28天且新生儿期发生过惊厥的患儿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为期1~36个月的随访,回顾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 对20例新生儿惊厥患儿进行病史采集,结果表明,引起新生儿惊厥的首要病因为缺氧缺血性脑病,占35%;发作类型以微小发作为主,占45%;新生儿期惊厥患儿有孕产高危因素者7例,有惊厥家族史者2例,影像学异常者10例,脑电图异常者14例;对20例新生儿惊厥进行长期随访, 12例出现不同程度运动及智力发育落后;12例出现癫痫发作,其中10例患儿发作减少<50%,药物控制效果不佳,诊断为药物难治性癫痫.对可能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期影像学异常及脑电监测结果异常对预后评估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结论 新生儿惊厥病因以缺氧缺血性脑病为主.新生儿惊厥可继发癫痫及发育落后,且通常治疗效果不佳.因此,对新生儿惊厥预后应作出早期判断及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膜癌病临床特点与早期识别.方法 分析39例脑膜癌病患者临床表现、体征及脑脊液所见.结果 首发症状以头痛、恶心、呕吐最为常见.均有脑膜刺激征和颅内高压,脑压>350 mm H2O(1 mm H2O=0.0098 kPa)者37例,颅神经损害以视神经、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多见.39例均在脑脊液中发现癌细胞.原发灶以肺癌、胃癌、乳腺癌居多.结论 脑膜癌病以恶性颅内高压及脑膜刺激征为常见的临床表现,及早确诊需反复多次行脑脊液癌细胞检查.  相似文献   

14.
儿童病毒性脑炎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对某院儿科收治的6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临床症状、体征,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查,脑电图与CT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8例患儿中有60例(88.24%)病前有其他部位感染;其临床表现:均有发热,呕吐48例(70.59%),头痛41例(60.29%),头痛伴腹痛20例(29.41%),惊厥23例(33.82%),抽搐持续状态5例(7.35%),昏迷3例(4.41%),精神症状40例(58.82%),意识障碍19例(27.94%),合并脑膜刺激征和病理征32例(47.06%),肢体瘫痪3例(4.41%),失语1例(1.47%);脑脊液检查异常48例(70.59%),脑电图异常50例(73.53%),36例头颅CT平扫异常8例。采用止惊、退热、降低颅高压等综合治疗加抗病毒治疗,临床治愈53例,好转11例,放弃治疗3例,病死1例。结论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呈多样化,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183例小儿复杂型高热惊厥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杂型高热惊厥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183例复杂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及回顾性分析。结果首次发作年龄6~24月者51.91%,首次发作时体温(38.5℃者48.63%,体温在38.5~39℃者38.80%;由单纯型高热惊厥转化为复杂型高热惊厥前单纯型高热惊厥发作(2次者55·88%;转化为癫痫者15·85%,伴有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因素的患儿转化为癫痫的比例明显高于无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因素的患儿(χ2=9·53,P(0·01)。结论复杂型高热惊厥首次发作有低体温化趋势;预防高热惊厥的复发是减少复杂型高热惊厥的重要措施;复杂型高热惊厥是发展为癫痫的危险因素之一;预防和及时治疗妊娠期和围生期的某些疾病可减少癫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近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196例,根据出院时Glasgow临床结局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159)和预后不良组(n=37),收集并记录患儿临床资料。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低龄、惊厥、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瞳孔异常、脑脊液培养阳性、脑脊液蛋白和脑脊液乳酸浓度高、脑脊液糖浓度低、血白细胞4×10~9/L或12×10~9/L、血钙3.5 mmol/L、血钠135 mmol/L、颅脑CT/MRI检查异常是造成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预后不佳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龄、意识障碍、瞳孔异常、脑脊液乳酸升高、血白细胞异常是造成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低龄、意识障碍、瞳孔异常、脑脊液乳酸升高、血白细胞异常是造成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尽早识别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对患儿疾病预后有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脑炎患儿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9年11月该院收治的95例重症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是否发生急性呼吸衰竭发生将其分为观察组(发生急性呼吸衰竭)与对照组(未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统计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是否发热、是否昏迷、是否呕吐、是否意识障碍、是否头痛、是否抽搐、有无脑膜刺激征等,分析两组患儿上述资料的差异及导致重症脑炎患儿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影响因素。结果 95例重症脑炎患儿中,26例并发急性呼吸衰竭、占27.37%,69例未发生急性呼吸衰竭、占72.6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年龄、发热、昏迷、呕吐、头痛、脑膜刺激征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意识障碍、抽搐、颅内压增高、低钠血症、低钙血症、合并高血糖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意识障碍、抽搐、颅内压增高、低钠血症、低钙血症、合并高血糖可能是导致重症脑炎患儿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意识障碍、抽搐、颅内压增高、低钠血症、低钙血症、合并高血糖可能是导致重症脑炎患儿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影响因素,临床治疗期间应积极做好预防措施,并予以对症处理,以降低急性呼吸衰竭发生率,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及病原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诊断.[方法]对2006年7月~2007年3月我院收治的2例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常规无菌抽取2例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患者脑脊液标本,采用直接涂片镜检、真菌培养鉴定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2例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疼,癫痫发作和意识障碍;2例患者脑脊液标本直接涂片墨汁染色和脑脊液培养均查到新型隐球菌而得以确诊.[结论]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以脑膜刺激征为特征;脑脊液标本涂片墨汁染色,方法简单,快速,阳性率较高.故对疑诊病人应多次反复地做脑脊液墨汁染色检查隐球菌,这是及时诊断隐球菌脑膜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儿童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导致儿童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onvulsivestatusepilepticus,CSE)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0月61例儿童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资料(年龄为1个月至14岁,平均为5.31岁)。其中,男性患儿为37例,女性为24例,男、女患儿比为1.54:1.00。结果61例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儿童中,以急性症状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最多。导致该病的多种病因中,中毒为24.59%(15/61),脑外伤、脑出血为19.67%(12/61),中枢系统感染为16.39%(10/61),列前3位,抗癫痫药物减量或停药所致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占9.84%(6/61)。61例患儿中,全面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为54例(88.52%),部分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为7例(11.48%)。61例患儿采取地西泮(安定)和/或苯巴比妥治疗,1h内有效为49例(49/61,80.32%);另12例患儿,采取地西泮治疗的4例患儿中,2例(2/4)有效,1例采取氯硝基安定治疗,无效。结论儿童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以急性症状性最多。意外伤害致该病比例较高。地西泮静脉注射+苯巴比妥肌内注射可作为儿童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首选治疗,地西泮治疗无效时,应尽早使用二线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经过综合治疗后近期预后不良发生率及其影响的危险因素,为早期辨别、采取有效监护和治疗措施、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对205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进行6个月的随访,依据是否发生预后不良分为预后不良组(49例)和预后良好组(156例);分析预后不良的发生率,并采用单因素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患儿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近期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3. 9%(49/205);多因素结果显示,导致患儿预后不良的因素包括年龄(OR=4. 088)、意识障碍(OR=5. 191)、感染性休克(OR=3. 904)、脑脊液白细胞(OR=2. 875)、脑脊液蛋白含量(OR=6. 713)及脑脊液糖浓度(OR=0. 532)。结论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经过综合治疗后仍有较高的预后不良发生率,应针对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早期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