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伴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以降低感染的发生。方法选择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乳腺癌手术患者211例,对发生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伴感染患者留取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分析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其影响因素;采用ATB-Expression分析仪对培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数据统计采用SPSS13.0统计处理。结果 211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中有43例患者发生术后皮瓣下积液伴感染,其分泌物细菌培养出病原菌43株,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29株占67.44%,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共21株占48.84%,其次为溶血性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革兰阴性杆菌14株占32.56%,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分别占9.30%、4.65%、4.65%;使用>2种抗菌药物、创面有皱褶凹凸、高龄、引流不通畅、手术时间长、营养状况差、合并糖尿病等因素是造成皮瓣下积液伴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容易出现皮瓣下积液,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复杂,加强术中无菌控制、做好引流、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基础疾病的治疗是防止皮瓣下积液、降低感染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选择医院2011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428例为研究对象,观察乳腺癌根治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分析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采集感染患者临床标本,应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428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31例,感染率为7.24%。感染患者临床样本共分离病原菌42株,革兰阴性菌25株,占59.52%,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16株,占38.1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为主。主要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钠耐药率为77.78%,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钠和头孢他啶耐药率分别为85.71%和71.43%;主要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为100.00%,粪肠球菌对青霉素G和红霉素耐药率均为80.00%;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合并基础疾病、白蛋白、手术时间、预防性抗菌药物和住院时间是乳腺癌根治术后切口感染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切口感染率较高,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影响术后切口感染因素较多,为预防切口感染,严格按照病原菌和耐药性试验选择有效抗菌药物,针对相关影响因素做好相关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导致其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方法选择因食管癌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237例,采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对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及耐药性进行分析。详细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相关既往病史,记录术前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分别给予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有49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0.68%。感染患者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6.52%,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占36.96%;且对目前临床抗菌药物均有一定的耐药性;患者年龄≥60岁、合并有糖尿病、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血浆白蛋白<30g/L及手术时间>4h是导致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积极治疗患者糖尿病、COPD等基础疾病、合理饮食,提高自身免疫力、缩短手术时间,根据药敏给予合理的药物治疗,对于降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风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伴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2年3月医院行改良根治术的615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皮瓣积液伴感染者117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积液处纱条填塞引流或引流管接负压瓶引流处理,同时给予抗菌药物控制感染.结果 117例均到达临床治愈,治愈率100.0%,皮瓣愈合良好,积液感染症状消失,纱条填塞引流组平均耗时11 d,引流管接负压瓶引流组平均耗时6d.结论 引流管接负压引流瓶处理方式费时短,且舒适度较大,纱条填塞者腋下辅料渗液多,易发异味,且费时较长,可适当推广引流管接负压引流瓶处理在乳腺癌术后皮瓣积液伴感染治疗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12月于医院住院治疗的28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28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均行相关检查,并经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核磁成像(MRI)的证实。采集感染患者相关标本对其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80例脑梗死患者中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共70例,感染率为25.00%,共培养分离病原菌5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2株占72.41%,革兰阳性菌12株占20.69%,真菌4株占6.90%;年龄、意识障碍及使用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卧床时间和留置鼻饲管是脑梗死患者引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依据病原菌分布情况给予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同时详细掌握导致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对于其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制定有效地防治对策,提高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砂袋加压配合中药内服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下积液疗效。方法:将80例乳腺癌根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砂袋组采用单纯砂袋加压方法,中药组除常规采用砂袋加压外,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中药组疗效较好(P0.05),皮瓣下积液少,皮瓣坏死发生率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砂袋加压配合中药内服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下积液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手术切口及引流管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乳腺癌术后感染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乳腺癌患者手术后切口及引流管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结果 34例感染者检出病原菌4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9株占69.05%,革兰阴性菌13株占30.95%;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的敏感率分别为100.00%、95.45%;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100.00%;患者合并糖尿病、体质量指数、接受辅助化疗、自然引流率、普通负压引流率、置管时间是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切口及引流管感染的原因复杂,术前应积极控制患者血糖及体质量,合理选择引流方式,积极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高负压引流对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感染患者的疗效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20年10月在某医院乳腺外科住院治疗的68例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彻底清创及抗感染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负压创面治疗(NPWT),研究组患者采用穿刺置管后连续高负压引流系统及引流瓶进行引流。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疗效指标及治疗前和治疗7 d时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换药次数、拔管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抗菌药物用量分别为(5.68±0.79)次、(7.42±1.76)d、(10.28±2.71)d、(5.52±1.16)g,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7 d时,研究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IL-8、PCT、CRP水平分别为(15.16±4.21)μg/L、(22.08±4.47)μg/L、(0.32±0.11)ng/L、(0.62±0.2...  相似文献   

9.
10.
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学及相关危险因素   总被引:42,自引:10,他引:42  
目的研究导管相关感染(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CRI)的病原学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34例导管培养阳性病例,针对插管时间、拔管时间、插管部位、插管次数、临床表现、病原学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6例患者确诊为CRI,其中真菌、表皮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在临床确诊病例中分别为22.7%、20.0%、16.7%;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酿脓链球菌在临床未确诊病例中分别为60.7%、14.3%、7.1%;与未确诊病例相比,CRI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P>0.05),与导管留置时间、插管次数、插管部位有相关性(P<0.05).结论CRI的主要病原菌为真菌、表皮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长时间放置导管、反复插管及经颈内静脉置管可增加CRI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1.
潘茂华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3):3225-3226,3229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中不同皮瓣处理方法对术后皮下积液及切口皮缘坏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03~2009年行乳癌根治术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皮瓣处理方式对术后皮下积液及切口皮缘坏死情况的影响。结果采用大刀片游离皮瓣组的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率均明显低于电刀分离法组(P﹤0.05);U型铆钉式缝合组和皮瓣戳孔加压包扎组的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率均低于皮下置管负压吸引组(P﹤0.05);而U型铆钉式缝合组的皮下积液高于皮瓣戳孔加压包扎组(P﹥0.05),但U型铆钉式缝合组的皮瓣坏死率却低于皮瓣戳孔加压包扎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刀片分离皮瓣及皮瓣戳孔加压包扎的术式能有效地减少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背阔肌瓣前移在乳癌根治假体植入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I期假体植入、背阔肌瓣前移覆盖裸露假体新手术方法的特点,以及手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等。方法对行上述新的手术方法的20例乳腺癌患者与单纯改良根治术I期假体植入的2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对比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伤152愈合佳,双侧乳房基本对称,患者对人造乳房外形很满意。而对照组中有6例术后出现皮瓣坏死,导致假体移位或外露,手感欠佳。两组患者对乳房外形的满意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即时假体植入时,行背阔肌瓣前移覆盖裸露的假体,能使术后伤152愈合更佳,人造乳房外形更美观,更好地满足肿瘤治疗和形体美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诱发放射性肺炎(RP)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20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实施术后放射治疗。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绝经状态、肿瘤位置、临床分期、放疗前化疗、放疗总剂量、双肺V5、V20及平均耐受剂量(MLD)对放射性肺炎的影响。结果12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后患者中23例出现急性或慢性放射性肺损伤,17例发生RP,RP发生率为14.17%。单因素分析显示血红蛋白正常的乳腺癌患者RP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贫血患者(χ2=8.038,P<0.05),放疗前接受过化疗的乳腺癌患者RP发生率显著高于未接受过化疗的患者(χ2=6.397,P<0.05),而不同年龄、绝经状态、分期、放疗前内分泌治疗与否、放疗模式、放疗技术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0.003~0.473,均P>0.05)。发生RP的乳腺癌患者的PTV1肿瘤体积、PTV2肿瘤体积、V5、V10、V20、全肺MLD的照射剂量显著高于未发生PR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4.678、3.907、2.576、3.754、2.903、3.115,均P<0.05),而发生RP乳腺癌患者的V30、V40、V50与未发生RP乳腺癌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25、0.216、0.307,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5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放疗后发生RP的独立预后因素(RR=1.343,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术后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应该考虑双肺的放疗剂量,设定合理的放疗计划参数,可能可以降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血流感染的特征,筛选MDRAB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12月于医院就诊的294例血流感染患者,其中非MDRAB血流感染227例,MDRAB血流感染67例,分析总结MDRAB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MDRAB血流感染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呼吸衰竭、合并低蛋白血症、合并脏器功能衰竭、进入ICU、APACHEⅡ评分>20分、接受机械通气、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深静脉侵入性操作为MDRAB血流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合并脏器功能衰竭、进入ICU、APACHEⅡ评分、接受机械通气、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深静脉侵入性操作是MDRAB感染独立危险因素(P<0.05);88株MDRAB对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阿米卡星等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对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结论 MDRAB对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建议重视MDRAB血流感染的防治工作,选择高敏感性药物以提高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DCA循环模式在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淋巴引流液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7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原则分组,各纳入39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淋巴引流液管理中应用常规护理模式,PDCA组患者在术后淋巴引流液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住院天数、创面愈合时间;患者伤口出血、感染发生率、皮下积液回抽率.结果:PDCA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住院天数、创面愈合时间、伤口出血、感染发生率、皮下积液回抽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模式的使用可有效加速伤口愈合,减少伤口出血、感染、皮下积液回抽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皮瓣游离方式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影响。方法 将148例乳腺癌患者按皮瓣游离方式分为两组,A组(75例)采用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后用手术刀游离皮瓣,B组(73例)用电刀游离皮瓣,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5d总引流量及皮下积液的情况。结果 A、B两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10.6±79.3)ml、(193.7±103.5)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总引流量分别为(178.2±103.1)ml、(307.0±214.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皮下积液发生率B组(19.2%)明显高于A组(6.7%)P〈0.05。结论 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用手术刀直接游离皮瓣,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低,是一种较好的皮瓣游离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皮瓣游离方式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影响.方法 将148例乳腺癌患者按皮瓣游离方式分为两组,A组(75例)采用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后用手术刀游离皮瓣,B组(73例)用电刀游离皮瓣,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5d总引流量及皮下积液的情况.结果 A、B两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10.6±79.3)ml、(193.7±103.5)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总引流量分别为(178.2±103.1)ml、(307.0±214.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皮下积液发生率B组(19.2%)明显高于A组(6.7%)P<0.05.结论 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用手术刀直接游离皮瓣,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低,是一种较好的皮瓣游离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胸肌间淋巴结的检出率、转移率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胸肌间淋巴结清扫的意义和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48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且胸肌间淋巴结单独送病理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胸肌间淋巴结的检出率和转移情况,分析胸肌间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临床分期、新辅助化疗、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以及乳腺癌分子亚型的关系.结果 胸肌间淋巴结检出率、胸肌间淋巴结总体转移率、腋窝淋巴结阳性者胸肌间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3.5%(20/148),4.7%(7/148)和10.9%(7/64).不同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TNM分期患者胸肌间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与激素受体状况、Her-2表达以及乳腺癌分子亚型之间未见相关(P>0.05);新辅助化疗并未降低肿瘤局部偏晚患者的胸肌间淋巴结转移率;胸肌间淋巴结转移者表现为肿瘤较大、腋窝淋巴结转移多、TNM分期较晚.结论 胸肌间淋巴结转移多见于肿瘤直径较大、腋窝淋巴结转移多、TNM分期较晚、局部晚期以及适合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这些指征可能意味着需要常规进行胸肌间淋巴结的手术清扫和单独送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