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比较进展期胃癌患者腹腔镜与开腹胃癌D2根治术前后氧化、应激、T细胞及炎症因子变化。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80例进行胃癌D2根治术的患者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40例。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24 h氧化应激指标、T细胞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指标用(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其余手术相关指标均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腹腔镜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开腹组,丙二醛(MDA)、8-羟基脱氧尿苷(8-OHdG)水平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腹腔镜组CD4、CD3、CD4/CD8均水平高于开腹组(P<0.05)。 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与开腹术相比,对患者损伤更小,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氧化应激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波动较小,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与传统开腹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手术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6月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对患者实施分组,开腹组27例,给予传统开腹胃癌D2根治术治疗;腹腔镜组33例,给予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治疗。采用统计学软件SPPSS18.0进行处理。两组手术相关指标、VAS评分以及总体健康评分选择标准差( ±s)表示,采取独立t检验;两组并发症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占6.1%,显著低于开腹组的25.9%,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创伤小、安全性高,有利于缓解疼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56例老年胃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成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各28例。开腹组使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组使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处理,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术后恢复情况等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行独立t检验;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使用%表示,行卡方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情况显著少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上下切缘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有6例出现并发症(21.4%),开腹组有10例(35.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腹腔镜组患者切口感染率为3.6%(1/28)显著低于开腹组14.3%(4/28),P<0.05; 结论70岁以上老年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效果较好,降低了切口感染率,安全可行,值得使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完全腹腔镜根治术与开腹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趋化因子12动态变化。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接受诊治的9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分成开腹组43例(开腹手术)、腹腔镜组49例(完全腹腔镜根治术)。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前后趋化因子12动态变化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P<0.05);随着术后恢复时间增加,两组趋化因子12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腹腔镜组术后1 d、3 d、7 d趋化因子12水平均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7 d趋化因子12降至正常水平。 结论完全腹腔镜根治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常规开腹术后患者疼痛反应及细胞免疫水平的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60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腹腔镜组(32例)和开腹组(28例)。腹腔镜组行腹腔镜辅助结肠癌根治术,开腹组行常规开腹术。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中术后各项指标和T细胞亚群水平等以(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腹腔镜组的术后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VAS评分及镇痛药使用次数均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腹腔镜组的CD3、CD4水平高于开腹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组为6.25%(2/32)低于开腹组32.14%(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结直肠癌手术治疗上,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术中创伤小及并发症发生风险低,且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和免疫应激反应,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进展期远端胃癌治疗中患者的应激反应情况及临床疗效。 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前瞻性研究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9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每组各47例。腹腔镜组给予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开腹手术组给予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术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康复情况和临床结局。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术中术后指标和AngII水平等采用( ±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行χ2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患者术前AngII和CRP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h时,腹腔镜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AngII、CRP水平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P=0.000)。与开腹手术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缩短(P=0.000、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00)、术后引流时间显著缩短(P=0.017)、引流量显著减少(P=0.009)。腹腔镜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死亡率和复发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患者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相关临床因素及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胃癌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组,分为开腹组(50例,开放式胃癌切除术治疗)、腹腔镜组(50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运用SPSS 26.0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术后1年、2年、3年复发率采用以χ2检验;手术情况、VAS及GLQI评分等计量资料以( ±s)表示,独立t检验,Logistic分析术后复发危险因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明显比开腹组短,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VAS评分明显比开腹组低,腹腔镜组GLQI评分明显比开腹组高;1年、2年、3年复发率比较,腹腔镜组(8.0%、14.0%、26.0%)与开腹组(12.0%、20.0%、34.0%)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肿瘤直径、术后是否化疗、TNM分期是影响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术后复发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胃癌治疗中可显著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疼痛感。年龄、肿瘤直径、术后是否化疗、TNM分期是导致胃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当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13年确诊为进展期胃癌并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73例,根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开腹组(34例)与腔镜组(39例),采用SPSS24.0进行统计分析,术中术后各个指标用(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术后生存情况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升高(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P<0.05);腹腔镜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降低(P<0.05)。开腹组平均生存时间为(53.4±4.3)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0%,69.8%,63.7%;腔镜组平均生存时间为(50.9±4.6)个月,1,3,5年生存率92.3%,55.4%,50.2%;两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和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80,P=0.672)。 结论腹腔镜D2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效果满意,术后5年生存率与开腹术相比较无显著差异,且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短,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早期胃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和免疫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124例早期胃癌的患者资料,将其分为腔镜组与开腹组,每组各62例。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围术期各项指标及免疫学指标采用( ±s)表示,独立t检验;临床治疗效果采用秩和检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而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P<0.05),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9.7%)低于开腹组(25.8%);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CRP 、IL-6和TNF-α值均有所升高,而腔镜组患者升高值均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早期胃癌患者治疗的手术效果优于开腹胃癌根治术,且术后并发症少,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适合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腺癌根治术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80例胰腺癌患者资料,依据术式将其分为开腹组及腹腔镜组各40例,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手术相关指标、胃肠激素、应激指标等采用( ±s)表示,独立t检验;术后合并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禁食时间、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胃管拔除时间、尿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胃肠激素较术前下降、应激指标较术前升高,但腹腔镜组胃肠激素高于开腹组、应激指标小于开腹组(P<0.05)。 结论腹腔镜胰腺癌根治术治疗胰腺癌临床效果确切、且应激反应及合并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胆道镜对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血液炎症、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98例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表法分成开腹组(49例)行开腹胆总管探查术(OCBDE)、联合组(49例)行LCBDE+胆道镜;采用统计软件SPSS22.0处理数据,术中术后各时间指标、炎症指标及免疫功能计量资料用( ±s)表示,行独立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联合组各时间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0.172、5.858、6.140, P<0.05)。炎症及免疫功能指标:两组患者术后5 d 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及自然杀伤细胞(NK)、CD3、CD4/CD8均显著降低(P均<0.05);术后5d,联合组CRP、TNF-α、IL-8、HMGB1水平均显著低于开腹组(t=10.580、8.424、6.811、2.751, P<0.05),NK、CD3、CD4/CD8、均显著高于开腹组(t=6.116、5.865、3.448,P<0.05)。两组在残石率、并发症总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比于OCBDE,LCBDE+胆道镜可取得良好的取石效果,降低炎症反应、减轻免疫功能抑制,并促进康复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孔法应用于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性手术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3月行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性手术的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3孔组与5孔组,每组各42例。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指标和手术前后血液指标使用( ±s)表示,应用独立t检验;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率比较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3孔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术后首次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5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均有所升高,且3孔组患者的升高程度小于5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孔组和5孔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0%和2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3孔法应用于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性手术中具备与传统5孔法同样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且在减少患者腹部创伤及恢复时间更有优势,有利于患者更快恢复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完全腹腔镜、腹腔镜、开腹三种根治术式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围术期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12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三组,完全腹腔镜组、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各40例。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围术期相关指标的描述以( ±s)的形式,两组间采用t检验,三组间采用F检验分析;术后并发症、随访1年内的复发率、转移率和病死率采用χ2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三组的淋巴结清扫数和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但与腹腔镜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下床时间与消化道重建时间则均明显少于开腹组与腹腔镜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1年内复发、转移与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完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具有恢复快、创伤小、疼痛感轻、安全可靠等优势,近期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17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61例)和开腹组(56例),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有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各项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SA)及炎症相关指标等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VSA评分、下床活动时间、恢复饮食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开腹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1 d、3 d、5 d的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和7 d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 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炎症反应轻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手助腹腔镜与开腹巨脾切除术对患者术后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06年8月至2011年10月40例巨脾患者,根据其经济状况及意愿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行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hand-assisted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HALS)及传统开腹脾切除术(open splenectomy,OS),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皮质醇(cortisol,COR)、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结果:术后1天HALS组COR、TNF-α、IL-6、CRP水平均低于OS组(P<0.05),术后3天TNF-α、CRP水平低于OS组(P<0.05),术后5天CRP低于OS组(P<0.01)。结论:相对开腹手术而言,手助腹腔镜巨脾切除术对患者术后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较小,充分显示了其微创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疗效及对右半结肠癌患者炎症水平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于本院接受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67例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35例)与开腹组(32例),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炎症指标水平等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情况等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及炎症介质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减少,术后CRP、TNF-α、IL-6、IL-8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具有出血量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炎症反应小等优势,安全性高,可靠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治疗固有肌层来源的胃间质瘤(GSTs)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10月接收的固有肌层来源GSTs患者130例,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手术组(87例)和开腹手术组(43例),又根据具体手术方式分为楔形胃切除术组(腹腔镜组68例,开腹组20例)和近端/远端胃切除术组(腹腔镜组19例,开腹组23例),腹腔镜手术组根据需要实施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治疗。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处理,术中术后各项指标用( ±s)描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或转移率等应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肿瘤直径、核分裂数以及恶性潜能分级情况和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复发或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楔形胃切除术组中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开腹组(P<0.05),但在近端/远端胃切除术组中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和开腹组患者相比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固有肌层来源的胃间质瘤患者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且术后恢复快,手术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