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同隐球菌检测方法结果的变化并比较它们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在5个治疗时间段内(0 d、1周、2周、1个月、2个月)采用培养法、墨汁染色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分别检测脑脊液中的隐球菌或隐球菌抗原,观察不同方法在不同时间段的差异。结果培养法每个阶段阳性率分别为95.45%、90.90%、81.82%、45.45%和4.55%,墨汁染色法阳性率分别为100.00%、100.00%、95.45、90.91%和72.73%,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阳性率均为100.00%。在治疗1个月后,除墨汁染色法与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外,其余各方法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墨汁染色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适用于隐球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且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持续阳性时间较长,培养法阳性率随治疗进程显著下降,更适用于阶段性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验证荚膜多糖定量检测方法在新生隐球菌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疑似隐球菌感染患者取脑脊液样品,分别使用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法与新型隐球菌荚膜多糖定量检测试剂盒(ELISA法)进行隐球菌检测。结果 106例疑似患者墨汁染色阳性77例,阳性率为72. 64%,荚膜多糖定量检测阳性88例,阳性率为83. 02%。2种方法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新生隐球菌荚膜多糖定量检测方法与墨汁染色法相比具有更高的灵敏性与准确度,对新生隐球菌的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及病原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诊断.[方法]对2006年7月~2007年3月我院收治的2例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常规无菌抽取2例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患者脑脊液标本,采用直接涂片镜检、真菌培养鉴定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2例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疼,癫痫发作和意识障碍;2例患者脑脊液标本直接涂片墨汁染色和脑脊液培养均查到新型隐球菌而得以确诊.[结论]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以脑膜刺激征为特征;脑脊液标本涂片墨汁染色,方法简单,快速,阳性率较高.故对疑诊病人应多次反复地做脑脊液墨汁染色检查隐球菌,这是及时诊断隐球菌脑膜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近年来艾滋病与肿瘤患者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预后作了比较及分析。41例研究对象均经脑脊液或其它部位分离出新隐球菌、脑脊液隐球菌抗原滴度阳性或印度墨汁染色阳性而确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印度墨汁染色用于检查脑脊液培养阳性瓶中的隐球菌,以提高隐球菌的检测速度。方法将分离自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1月送检的23份脑脊液阳性培养液进行涂片革兰染色,对涂片检测疑似隐球菌阳性的培养标本,分别进行沙氏真菌培养和墨汁负染光学显微镜检查,比较两者的一致性,以提高隐球菌的检测速度。结果阳性培养液接种沙保罗培养皿的菌落经德国Bruker微生物质谱(MALDI-TOF)鉴定仪鉴定为新型隐球菌。阳性标本涂片经印度墨汁染色后,在低倍镜下观察,黑色背景中可见透明荚膜包绕的酵母细胞为隐球菌,与培养结果一致。结论将墨汁染色用于脑脊液培养阳性瓶中的隐球菌检测,可获得满意结果,可以提高检测速度,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脊液中糖(GLU)、乳酸脱氢酶(LDH)、腺苷脱氢酶(ADA)、IgA、IgG、IgM等6项指标联合检测在脑膜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检测3种脑膜炎的脑脊液中GLU、LDH、ADA、IgA,IgG、IgM的含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化脓性脑膜炎组和结核性脑膜炎组中的GLU显著低于病毒性脑膜炎组和对照组;化脓性脑膜炎组和结核性脑膜炎组中的LDH显著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和对照组;结核性脑膜炎组中的ADA显著高于另外3组;化脓性脑膜炎组和结核性脑膜炎组中IgA、IgG和IgM的含量显著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和对照组;化脓性脑膜炎组中的IgM升高最显著,结核性脑膜炎组中的IgA、IgG升高最显著(P<0.01).结论 脑脊液中GLU、LDH、ADA、IgA、IgG、IgM检测在脑膜炎的鉴别诊断中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胶体金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对隐球菌性脑膜炎和隐球菌性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48例疑似隐球菌性肺炎患者与414例疑似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患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对隐球菌性脑膜炎和隐球菌性肺炎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962例患者经病理活检或培养阳性或墨汁染色确诊为隐球菌性肺炎36例,隐球菌性脑膜炎38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诊断隐球菌性肺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67%和99.61%,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29%和99.42%;诊断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37%和99.73%,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37%和99.73%。结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具有准确率高、快速简便的特点,可作为隐球菌性脑膜炎和隐球菌性肺炎的辅助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0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HIV阴性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抗-HIV阴性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的情况。结果109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中,临床表现以剧烈头痛、发热、颅内压升高、脑膜刺激征阳性为主。患者中有基础性疾病者占9.2%。发病前有鸽子接触史者占19-3%,桉树富植区居住史者占61.4%。所有患者颅内压均升高,其中37.6%超过330mmH2O(1mmH2O=0.098kPa)。首次墨汁染色涂片找隐球菌阳性率67.0%,经多次反复查找涂片阳性率100.0%;脑脊液培养隐球菌阳性率89.0%。治疗总有效率为85.3%(93例),病死率14.7%(16例)。结论对发热、剧烈头痛及颅内压升高,且有鸽子接触史或桉树种植区居住史的患者应考虑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可能,一旦诊断应积极控制硕内压,同时给予足量、足疗程的抗真菌药物以提高疗效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7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住院治疗的90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发热90.00%(81/90)、头晕头痛83.33%(75/90)和恶心呕吐58.89%(53/90);脑脊液中隐球菌抗原、墨汁染色及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92.59%(50/54)、78.89%(71/90)和51.11%(46/90);经系统抗真菌治疗后总病死率为25.56%(23/90);影响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12周预后单因素分析显示:病死组患者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cART)、意识障碍、痫性发作、颈项强直、低CD_4~+T细胞计数患者例数及全身播散性隐球菌感染发生率较生存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障碍、颈项强直及痫性发作是影响患者12周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常伴播散性感染,意识障碍、颈项强直及痫性发作是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对CD_4~+T细胞计数100个/μl的患者开始cART前应常规筛查隐球菌抗原,早诊断治疗,可能进一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脊液和血液中相关检测指标对脑膜炎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纳入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临床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167例、隐球菌性脑膜炎27例和病毒性脑膜炎11例患者的脑脊液和血液脑脊液常规与生化,涂片检测抗酸杆菌和隐球菌、培养结核菌和隐球菌,检测结核抗体(tuberculosis antibody,Tb-Ab)、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和结核分枝杆菌核酸(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nucleic acid,TB-DNA)等相关指标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结核性脑膜炎血清中ADA含量明显高于隐球菌性和病毒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6.26,P <0.01)。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另外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7.94,P<0.01);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中葡萄糖含量基本正常,结核性含量较低,隐球菌性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2.82,P <0.01);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中氯化物含量基本正常,结核性和隐球菌性含量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rrjk》2017,(16)
目的 :研究胶体金法隐球菌抗原检测与传统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差异,探讨其在早期检出隐球菌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28例隐球菌感染患者,比较了墨汁染色法、真菌培养法和胶体金法隐球菌抗原检测的结果,评价各自的灵敏度,并比较了不同标本类型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墨汁染色法、真菌培养法和胶体金法隐球菌抗原检测法的灵敏度分别为17.6%,2.1%和86.7%,在隐球菌性脑膜炎组,血液标本和脑脊液标本对于胶体金法隐球菌抗原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83.3%和100%,在隐球菌性肺炎组,血液标本和肺泡灌洗液标本对于胶体金法隐球菌抗原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94.7%和83.3%。结论 :胶体金法隐球菌抗原检测灵敏度高,可作为早期检出隐球菌感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老年感染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7月-2015年2月收治的老年感染性脑膜炎患者65例,将其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中细菌化脓性脑膜炎20例、病毒性脑膜炎23例与结核性脑膜炎22例;另选取同期医院收治的因头痛住院老年人65例,将其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受试人员的脑脊液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及CRP水平进行检测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各相关指标水平及CRP水平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IgA、IgM水平显著较低,与细菌化脓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IgG水平显著升高,与细菌化脓性脑膜炎及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感染性脑膜炎患者间脑脊液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感染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及CRP水平均明显升高,早期检脑脊液测免疫球蛋白及CRP对诊断老年感染性脑膜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疑似脑炎、脑膜炎病例进行病原检测,明确濮阳市脑炎、脑膜炎病原菌分布构成。方法采取患者脑脊液、血液双份标本进行传统分离培养鉴定,脑脊液标本用乳胶凝集方法检测病原菌。结果 36例病例检出15种致病菌,病例全部为4岁以下儿童,男女比为1.18∶1,农村病例占91.67%(33/36),第一季度病例占所有阳性病例的44.44%。肺炎链球菌占阳性病例的30.56%(11/36),微球菌占阳性病例的16.67%(6/36),表皮葡萄球菌占阳性病例的8.33%(3/36),2012年的58份脑脊液标本乳胶凝集检测肺炎链球菌项目比常规培养多1份阳性,其他阳性结果一致。结论濮阳市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细菌感染以G+球菌为主,肺炎链球菌、微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居多,春季相对高发,4岁以下农村幼儿是主要人群。乳胶凝集方法检测病原菌比传统培养鉴定方便快速,二者结合,对细菌性脑炎、脑膜炎监测、临床治疗及早选药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40例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病原菌培养结果及脑脊液相关指标变化,为颅内感染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医院住院治疗的40例颅内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对脑脊液中葡萄糖、蛋白质、腺苷脱氧酶(ADA)、氯离子、IgG、IgM、IgA检测结果及细菌培养、病毒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3例细菌性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培养出病原菌35株,其中主要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株、鲍氏不动杆菌9株、结核分枝杆菌7株,分别占34.29%、25.71%、20.00%;7例病毒感染者,脑脊液检测1例为乙型脑炎病毒IgM阳性、1例肠道病毒IgM阳性,其余均为临床诊断;细菌性感染患者脑脊液中葡萄糖、氯离子低于病毒性感染患者,蛋白质、ADA、IgG、IgM、IgA高于病毒性感染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脑脊液中蛋白质、氯离子、蛋白质、IgG、IgM、IgA低于非结核分枝杆菌性感染患者,葡萄糖、ADA高于非结核分枝杆菌性感染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为主,感染病原菌不同患者脑脊液相关检测指标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脊液中TNF-α、免疫球蛋白(Ig)、腺苷脱氨酶(ADA)在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用ELISA法、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及酶耦联法检测25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组)、30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组)、28例病毒性脑膜炎(病脑组)患者的脑脊液中TNF-α、Ig成分和ADA的含量,并与对照组(24例)进行比较.结果 结脑组脑脊液中IgA为(41.72±11.31)mg/L、Igm为(18.11±2.62)mg/L、IgG为(181.60±41.19)mg/L,ADA为(13.41±3.42)U/L、TNF-α/;为(418.62±43.16)ng/L;化脑组脑脊液中IgA为(20.65±8.85)mg/L、IgM为(93.20±4.30)mg/L、IgG为(92.77±35.09)mg/L、ADA为(3.32±2.41)U/L、TNF-α为(476.93±45.16)mg/L;病脑组脑脊液中IgA为(7.11±2.23)mg/L、IgM为(5.81±1.19)mg/L、IgG(20.71±10.54)mg/L、ADA为(2.36±0.44)U/L、TNF-α为(375.06±45.21)ng/L,结脑组与化脑组脑脊液中IgM、IgG、IgA含量均较病脑组、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其中结脑组以IgG、IgA升高最明显,化脑组以IgM升高最明显;结脑组脑脊液中ADA活性与对照组和其他两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化脑组ADA较对照作者单位:266043青岛市胸科医院胸五科组和病脑组升高(P<0.05).脑脊液中TNF-α在化脑组最高,结脑组次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脑组与对照组比较,除TNF-α外,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脑脊液中ADA活性测定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意义最大.同步检测脑脊液中TNF-α、Ig、ADA对颅内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可能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成人颅内感染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Ig)、乳酸脱氢酶(LDH)及腺苷脱氨酶(ADA)的改变及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结核性脑膜炎17例、化脓性脑膜炎19例、病毒性脑膜炎21例患者脑脊液中LDH、ADA,Ig 的含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化脓性脑膜炎组脑脊液中LDH为(85.60±18.11)U/L、ADA为(2.59±0.52)U/L、IgM为(63.85±13.44)mg/L、IgG为(92.55±35.18)mg/L、IgA为(20.60±8.75)mg/L;结核性脑膜炎组LDH为(78.80±22.38)U/L、ADA为(11.83±2.65)U/L、IgM为(18.90±8.62)mg/L、IgG为(180.69±42.28)mg/L、IgA为(41.63±11.42)mg/L;病毒性脑膜炎组LDH为(22.43±9.56)U/L、ADA为(2.66±0.64)U/L、IgM为(5.83±1.34)mg/L、IgG为(20.90±10.35)mg/L、IgA为(7.20±2.30)mg/L;3组成人颅内感染性疾病中,结核性脑膜炎组与化脓性脑膜炎组脑脊液中IgM、IgG、IgA、LDH含量均较病毒性脑膜炎组显著增高(P<0.01),其中结核性脑膜炎组以IgG、IgA升高最明显,化脓性脑膜炎组以IgM升高最明显,结核性脑膜炎组脑脊液ADA活性与对照组和其他两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病毒性脑膜炎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成人颅内感染患者的血脑屏障受到不同程度损伤,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LDH检测有助临床对3种脑膜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ADA在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时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探讨离心涂片法、夹层杯法和改良罗氏培养法3种方法检测脑脊液中结核分枝杆菌对于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高度可疑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共50例(结脑组)和30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对照组)的脑脊液标本采用离心涂片法、夹层杯法和改良罗氏培养法进行检测,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结脑组标本中,离心涂片法、夹层杯法和改良罗氏培养法阳性率分别为1.79%(1/56)、8.93%(5/56)和21.4%(12/56),对照组均未检测到结核菌,比较结脑组3种方法的阳性检测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养法阳性率最高,但其检测时间长,不利于对结脑进行及时诊断,夹层杯法较离心涂片法阳性率高,有条件的医院可适当推广。  相似文献   

18.
周吉云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4):1256-1256
目的为了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实验室诊断新方法,提高实验室的阳性诊断率。方法用含有牌脊液分析软件的尿沉渣分析工作站直接检查脑脊液中的新型隐球菌。结果在110份脑脊液标本检验过程中发现二例有新型隐球菌感染的阳性标本,并经墨汁染色确认。结论用尿沉渣分析工作站检查新型隐球菌具有快速、简便、容易识别等特点。并可提高阳性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学工程》2017,(5):633-634
目的研究儿童脑脊液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感染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94例感染性脑膜炎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41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对其脑脊液中的免疫球蛋白相关指标(IgA、IgG、IgM)及C-RP水平进行检测,观察对比两组儿童的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的IgA、IgG、IgM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不同脑膜炎感染类型患儿的IgA、IgG、IgM和C-RP水平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免疫球蛋白与C-RP水平检测可为感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脊液寡克隆抗体(IgG)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00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取其血清以及脑脊液标本进行等电聚焦加免疫印记金染色电泳检测脑脊液寡克隆抗体,选取同期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100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研究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脊液免疫球蛋白IgG、IgA以及IgM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IgG指数均高于对照组,但仅多发性硬化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各组IgG合成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进行脑脊液固定电泳均可发现IgG型寡克隆带,其中多发性硬化组OCB阳性率为42.86%,吉兰-巴雷综合征组OCB阳性率为52.94%,病毒性脑炎OCB阳性率为23.81%,脑膜炎组OCB阳性率为20.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查患者脑脊液是否具有典型的寡克隆区带的形成以及24hIgG鞘内合成率(IgG-syn)变化情况,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重要的且必不可少的临床依据。其中多发性硬化以及格林-巴利综合征阳性表达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