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高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对妇女阴道乳酸杆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64例高危HPV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阴道微生态正常者64例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妇女阴道分泌物,检测两组阴道乳酸杆菌种类及含有的HPV-DNA载量;对两组妇女阴道内乳酸杆菌数目、种类及所占阴道细菌总数比值进行对比,分析计算乳酸杆菌数、阴道清洁度与HPV-DNA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妇女阴道乳酸菌计数及乳酸杆菌所占阴道细菌总数的比值分别为(104.21±70.14)个/HP、(0.74±0.0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96.25±75.36)个/HP、(0.89±0.07)(P<0.05);两组妇女阴道乳酸菌数与HPV-DNA载量,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两者呈负相关(P<0.05);两组阴道清洁度与HPV-DNA载量,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两者呈正相关(P<0.05);两组妇女阴道惰性乳酸杆菌、加氏乳酸杆菌、卷曲乳酸杆菌数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危HPV感染可能与阴道乳酸杆菌减少及菌群失调密切相关,增加乳酸杆菌含量并提高阴道清洁度可减小高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阴道微环境平衡和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危险因素,为宫颈病变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收治的行阴道镜及宫颈组织活检患者,其中确诊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130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80例、宫颈癌30例(宫颈癌组),另选取同期行阴道镜检查排除宫颈病变的1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阴道微生态平衡状态检查、阴道微菌群检测及高危HPV感染筛查,分析不同级别宫颈病变患者阴道微环境指标、阴道病原体感染及高危HPV感染情况,并分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危险因素。结果 宫颈病变组阴道清洁度、菌群多样性、pH值及过氧化氢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宫颈癌组患者上述指标异常率最高;宫颈病变组细菌性阴道炎(BV)、需氧性阴道炎(AV)、滴虫性阴道炎(TV)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宫颈癌组各类型阴道炎检出率最高;各组HPV高危亚型16、18和52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危亚型16检出率最高;阴道清洁度异常(OR=3.543)、菌群多...  相似文献   

3.
已有的研究发现阴道炎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有关。滴虫性阴道炎在HPV阳性者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阴性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和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的HPV转阴率低于无假丝酵母菌感染者;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妇女比高危型HPV转阴的妇女更易患细菌性阴道病,且细菌性阴道病与高危型HPV清除延迟有关;细菌性阴道病在CIN患者中的检出率高于健康妇女。研究还发现阴道微生物组成及pH值与HPV感染有关;阴道乳酸杆菌的减少、缺失与HPV感染、CIN及宫颈癌有关。上述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张敏  张红霞  高洁凡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3):3746-3748
目的:观察臭氧治疗对老年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内环境的影响.方法:细菌性阴道炎患者200例,按治疗方式分为臭氧组和用药组,每组100例,以同期健康体检的100例妇女做对照组.臭氧组应用臭氧治疗,用药组采用甲硝唑栓阴道给药,观察两组患者疗效,高倍镜检联合阴道分泌物五联检测和细菌培养等方法检测治疗前后阴道pH值及乳酸杆菌菌落数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臭氧组治愈率和复发率显著优于用药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H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乳酸杆菌菌落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乳酸杆菌和病原菌检出率间无显著差异(P>0.05);臭氧组治疗后pH值显著降低(P<0.05),乳酸杆菌菌落数显著升高(P<0.05);乳酸杆菌检出率显著高于治疗前和用药组(P<0.05);用药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臭氧治疗可改善老年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pH值,增加乳酸杆菌菌落数进而改善阴道内环境,从而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其感染与清除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阴道微生物菌群在女性下生殖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常女性阴道微生物多样性低,仅由少数几种乳杆菌(Lactobacillus)构成。随着对细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阴道微生物群落结构被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阴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增加、乳杆菌相对丰度减少等阴道菌群组成变化与HPV感染的发生和持续以及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重建以乳杆菌为主的阴道微生物群落结构、恢复阴道微生态平衡能够促进HPV的清除,是未来HPV感染及宫颈病变治疗的新方向。本文讨论宫颈HPV感染的转归与阴道微生物菌群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之间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0年9月—2021年8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科同时实施HPV和阴道微生态检测的5 159例患者资料,患者年龄20~65岁。按是否感染高危型HPV分组,高危型HPV阳性组953例,HPV阴性组4 206例,比较两组阴道微生态环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高危型HPV感染率18.5%,感染者阴道微生态失衡中细菌性阴道病(BV)168例(17.5%)、滴虫性阴道炎(TV)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28例(2.9%)、需氧菌性阴道炎(AV)83例(8.7%)、混合性阴道炎16例(1.7%)、清洁度异常193例(20.3%)。混合性阴道炎以BV与VVC混合感染为主、其次为BV+TV混合感染。与HPV阴性组比较,BV、VVC阳性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V、AV、混合性阴道炎、清洁度异常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女性下生殖道感染中,混合性阴道炎以BV与VVC混合感染为主、其次为BV+TV混合感染;BV阳性为高危型HPV感染的危险因素,VVC阳性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阴道微生态改变与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妇科就诊妇女1 543例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测、常规行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查、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HPV 23种亚型; TCT阴性且HR-HPV感染人群设为HR-HPV组,TCT和HPV检测结果均阴性人群设为HPV阴性组,比较2组阴道微生态检查结果。结果 1 543例受检者TCT阳性152例,1 391例TCT阴性受检者141例感染HR-HPV。细菌性阴道病(BV)、外阴阴道假丝病(VVC)、需氧菌性阴道炎(AV)、p H值 4. 5、阴道清洁度异常及乳酸杆菌减少组HR-HPV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对应阴性组(P 0. 01); HR-HPV组BV、VVC、AV、p H值 4. 5、阴道清洁度异常及乳杆菌减少检出率均明显高于HPV阴性组(P 0. 01)。结论 BV、VVC、AV、p H值 4. 5、阴道清洁度异常及乳酸杆菌减少等阴道微生态变化与HR-HPV感染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酸杆菌活菌制剂联合甲硝唑对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根据不同用药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甲硝唑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乳酸杆菌活菌制剂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阴道p H值、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的变化;随访3个月,记录两组患者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阴道p H值、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研究组阴道p H值、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酸杆菌活菌制剂联合甲硝唑能显著改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微环境,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雌激素补充治疗对绝经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女性阴道菌群及局部免疫的影响。方法 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上海市瑞金康复医院妇科招募体检或因妇科疾病就诊的74例绝经后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HPV检测结果分为高危型HPV阴性女性(正常组, n=14)和高危型HPV阳性女性(n=60)。采用随机对照试验, 将高危型HPV阳性女性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高危型HPV阳性且口服低剂量雌激素治疗, n=30)和对照组(高危型HPV阳性且未口服低剂量雌激素, n=30)。在入组时(即第0周)、入组后第4周和第8周采用荧光定量PCR仪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3组的阴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阴道灌洗液中的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情况。结果入组时3 组患者年龄、绝经时间、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心率、pH值和阴道细胞成熟指数(vaginal cell maturation index, V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基线可比。经雌激素治疗后, 试验组第4周(5.27±0.13)和第8周(4.84±0.15)的pH值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绝经后宫颈病变患者阴道乳杆菌和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特点,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月因出血和白带异常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并行阴道镜活检的78例绝经后女性,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及宫颈鳞状细胞癌(SCC)组。选取同期病理诊断为正常宫颈上皮或慢性宫颈炎的绝经后女性30例为对照组。检测阴道pH值、阴道微生物群及HPV。结果 4组女性阴道菌群检测排名前10位的分别为:惰性乳杆菌、格氏乳杆菌、弯曲乳酸杆菌、无乳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HMSC034A12链球菌、人型支原体、粪肠球菌、纤毛菌、詹氏乳杆菌。绝经后女性阴道菌群中以乳杆菌属的惰性乳杆菌为主,对照组、LSIL组、HSIL组及SCC组中惰性乳杆菌所占比例分别为14.84%、1.17%、0.27%及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96,P<0.05)。总乳杆菌16S rRNA表达量与绝经后宫颈病变进展呈负相关(r=-0.365,P<0.05)。结论 绝经后女性阴道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