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运用运动捕捉技术量化坐位腰椎旋转手法操作,获取其运动学参数,总结手法操作的运动学特征,缩短坐位腰椎旋转手法的学习周期,为临床推广、教学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运动捕捉技术对坐位腰椎旋转手法进行动态实测,获取该手法操作过程的运动轨迹及运动学参数。结果:获得了坐位腰椎旋转手法的运动学参数参考值:旋扳时最大角度为后伸21.82°±12.04°,侧屈68.62°±26.54°,旋转63.77°±23.39°,旋扳前后角度变化为后伸6.59°±3.26°,侧屈5.00°±2.49°,旋转5.84°±3.05°,旋扳时最大角速度值为(47.57°±21.25°)/s.操作者施行坐位腰椎旋转手法时,左、右手的运动学参数(前屈运动、旋扳时最大角度、扳动角度及旋扳最大角速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坐位腰椎旋转手法属于长杠杆的扳动类手法,其运动轨迹为"前屈-侧旋-后旋",整体操作具有运动幅度大的特点,而在进行旋扳发力操作时具有"高速低幅"的运动特点。左右侧坐位腰椎旋转手法的运动学特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量化疏筋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运动学参数,初步探究手法与疾病治疗的量效关系,规范操作要领,丰富手法内涵并推广应用。方法:2022年10月至2023年5月就诊的寰枢关节紊乱症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为24~27岁,平均为(25.50±1.10)岁。选取一位有着丰富临床经验且手法操作娴熟的脊柱科主任医师对患者进行操作,通过运动捕捉系统量化疏筋整复手法的被动旋转角度、旋扳角度及运动学曲线。结果:旋扳整复操作时被动旋转角度为72.21°±5.06°,患侧和对侧的被动旋转角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的旋扳角度为7.34°±1.90°,对侧为5.61°±1.76°,两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疏筋整复手法在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时应把握到达旋转稳定状态时的被动旋转角度和旋扳角度,同时注重对齿状突偏歪侧进行旋扳。  相似文献   

3.
李远栋  王平  李嘉钰  刘广伟  冯敏山  陈永帅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12):2565-2567,后插3
目的:通过对C5/6定点侧屈旋扳整颈手法操作进行动态捕捉实验,对该手法的主要运动学参数进行量化分析,进一步阐述该手法空间运动特征以加强其技术量化。方法:在已标定的动态捕捉场地内,2位高年资整脊手法操作医生对10位健康年轻受试者完成C5/6定点侧屈旋扳整颈手法,应用三维运动捕捉系统采集运动学数据。结果:定点侧屈旋扳整颈手法扳动时间为(0. 21±0. 04) s,扳动位移为(13. 93±4. 27) mm,旋扳角度为(18. 81±3. 83)°;左右侧扳动时间、扳动位移及旋扳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左右双侧手法主要参数基本一致。结论:确定了定点侧屈旋扳整颈手法主要运动学参数量化的范围,双侧操作手法主要运动学参数基本相似,该手法具有"操作时间短、旋扳角度小"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拔戳揉捻手法治疗左右侧肘关节肱骨外上髁炎的相似度与差异性,量化该手法参数。方法:由一名有丰富拔戳揉捻手法操作经验的高年资医师对30名健康志愿者的左右侧肘关节分别进行拔戳揉捻手法操作,通过在志愿者身上放置Marker光反射球进行标记,使用动态捕捉系统测量拔戳揉捻手法操作中志愿者的运动学参数,将测量所得参数进行统计学描述及分析。结果:受试者左肘与右肘在进行拔戳揉捻手法操作时,受试者肘关节活动角度旋后角、屈曲角、旋前角、拔直角等运动学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法参数量化结果:旋后角为50.56°±0.73°,屈曲角为79.57°±0.45°,旋前角为50.15°±0.12°,拔直角为89.84°±0.69°,单次手法操作时长为(12.78±0.45)s。结论:拔戳揉捻手法治疗不同侧肘关节肱骨外上髁炎时操作方式无明显差异,手法过程中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肘关节活动角度与操作时长等运动学参数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我们运用手法整复和夹板固定治愈Pott氏骨折并胫距关节外侧半脱位患者多例,效果满意,现将其方法介绍如下:手法整复:患者仰卧,患肢屈膝屈髋90度,助手双手环抱窝处,术者一手握足跟,一手握跖跗关节处,在踝关节中立位下持续牵引,牵引时,可将踝关节轻轻内外旋转,约2分钟后将踝稍跖屈,  相似文献   

6.
刘剑伟  周文琪  唐四 《陕西中医》2022,(8):1118-1121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郑氏手法治疗踝关节陈旧性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踝关节陈旧性扭伤患者86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针刺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郑氏手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患踝压痛评分、肿胀程度、综合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踝压痛评分均呈降低趋势(P<0.05),且治疗组治疗1 周、2 周、1个月后压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踝肿胀程度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踝肿胀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及Kofoed总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81.39%(P<0.05); 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针刺联合郑氏手法治疗踝关节陈旧性扭伤,可明显改善患者踝关节疼痛和肿胀程度,有效促进关节功能恢复,疗效显著,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一种交互式三维可视化的计算机虚拟仿真模型,能记录、分析、重现手法操作者的复位动作。方法:取1名右侧Colles骨折志愿者CT图像资料,运用Mimics软件分割骨与软组织,建立患者前臂骨折的三维数字化模型。在3D max软件中建立操作者及手部模型,导入虚拟仿真软件Virtools。运用位置追踪设备捕捉获得的施术者手部空间变化数据,与数据手套采集的手形变化数据,与施术者手部的三维数字化模型相匹配,实现该手法动作的三维虚拟仿真的视觉呈现。结果:初步通过计算机仿真重现正骨手法的复位操作,能够显示施术者手部的运动姿态,记录手部关键点的空间位置参数与手形变化情况。结论:本研究运用交互式三维虚拟仿真技术,为岭南正骨手法的标准化、数字化、可视化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客观化描述颈部端提手法对颈椎长度及角度的影响,为端提手法操作的量化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选择30例年龄在18~36周岁的男性颈型颈椎病患者,由同一位高年资推拿医师实施颈部端提手法操作,采用红外光点高速运动捕捉测试系统采集端提手法操作过程中,受试者颈椎长度及角度的变化情况。结果端提瞬间,受试者颈椎被提伸长度均值为10.39 mm;端提瞬间,受试者颈椎屈伸角度均值为5.81°,侧屈角度均值为2.92°,旋转角度均值为13.03°。结论受试者颈椎被端提瞬间的角度变化是一个包括屈伸、侧屈、旋转的复合过程;颈部端提手法是以解决颈椎矢状位、冠状位活动受限为主的整复类手法。  相似文献   

9.
肩周炎亦称“五十肩”、“冻结肩”,是由劳损及感受风寒湿邪而致肩关节周围疼痛 ,至后期发生肩部软组织粘连、僵硬、活动受限 ,患者更感痛苦。笔者以划船法推拿治疗粘连性肩周炎 78例 ,方法简便 ,且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及治法本组中男性 48例 ,女性 30例 ;年龄 35~ 6 4岁。患者平卧 ,医者坐于患侧 ,先以点穴、滚、掌根揉及拇指按揉等手法在肩部由下向上推拿 ,使肌肉放松。然后医者一手托患肘 ,一手握其腕部 ,使患肢伸直 ,以患肩为支点 ,由内向上向外作旋转运动 ,状似划船 ,幅度由小到大 ,手法由轻到重 ,速度由慢到快 ,以患者能…  相似文献   

10.
产妇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治疗属禁忌,妊娠期进行各种手法复位治疗,早期会引起流产,中期不能俯卧且对胎儿产生震动等各种影响,晚期会引起早产等严重后果。笔者取仰卧位拔腿伸腰手法复位门诊治疗二例报告如下: 拔腿伸腰手法由三组手法组成。姿式:患者仰卧位,双手自然地抓住床头边缘,或自然地卧着,上身尽量放松,自然地屈髋屈膝,双足置于床上。1.术者侧坐于患者足尾,或站于床尾一端,双手抱住患者双膝部水平用力拔伸,作腰部过伸运动,2.术者双臂环抱腰部,双手互叠于需夏位之椎段用力上提,使腰产生过伸运动。由上两组手法互配而成,一助手于膝部拔伸,术者于腰部上提,动作要一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理筋手法联合探穴针罐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76例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8例。联合治疗组采用理筋手法联合探穴针罐法治疗,理筋手法组单纯采用理筋手法治疗。理筋手法和探穴针罐法均隔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6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踝部疼痛情况,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价患足功能,计算踝关节活动度评分,并根据MRI检查结果评估患足韧带、肌腱及骨损伤情况。结果:①踝部疼痛VAS评分。治疗前,2组患者踝部疼痛VA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2±2.68)分,(6.70±2.22)分,t=-0.865,P=0.643];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踝部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t=-8.532,P=0.000;t=-4.235,P=0.007),联合治疗组的踝部疼痛VAS评分低于理筋手法组[(1.48±1.24)分,(2.24±1.42)分,t=-3.246,P=0.021]。②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治疗前,2组患者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23±12.46)分,(47.54±13.35)分,t=-1.435,P=0.546];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t=-36.756,P=0.000;t=-24.146,P=0.012),联合治疗组的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高于理筋手法组[(72.16±18.14)分,(61.33±13.48)分,t=-5.473,P=0.015]。③踝关节活动度评分。治疗前,2组患者踝关节活动度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2±2.45)分,(3.88±2.33)分,t=-0.743,P=0.632];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踝关节活动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t=3.945,P=0.011;t=4.586,P=0.021),且2组患者踝关节活动度评分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3±1.55)分,(7.35±2.03)分,t=0.547,P=0.085]。④患足韧带、肌腱及骨损伤情况。MRI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结束后联合治疗组的患足韧带损伤改善情况优于理筋手法组(χ2=4.266,P=0.039),2组患者的肌腱及骨损伤改善情况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595,P=0.107;χ2=0.517,P=0.472)。结论:理筋手法联合探穴针罐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在减轻踝部疼痛症状、提高患足功能、改善患足韧带损伤方面的效果优于单纯理筋手法,但两者在改善踝关节活动度及肌腱、骨损伤方面的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魏氏伤科经典特色治伤手法"悬足压膝"的运动学规律和治伤机制。方法:选取10名健康青年男性施加手法操作,通过三维运动捕捉系统采集手法作用时受试者的运动学数据,利用Visual 3D软件建立人体三维运动模型,处理计算得到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运动角度和轨迹规律。结果:研究发现在手法操作过程中受试者下肢惯用侧部分关节运动角度较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受试者双侧髋关节平均被动极限屈曲角度可达到解剖学上髋关节的被动最大角度。结论:魏氏"悬足压膝"手法的治伤机制在于促进髋关节被动运动达到可达最大活动角度,间接起到牵拉神经根、松解侧隐窝及突出椎间盘粘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操作者使用弯腰挺立手法治疗腰骶关节紊乱的差异性和相似度,总结该手法的运动学操作特征及要点。方法:随机将60例健康志愿者平均分到2名有弯腰挺立手法临床操作经验的中医师(记为A医师和B医师),通过在志愿者和操作者身上特定位置安置标记点进行标记,用运动捕捉系统对弯腰挺立法手法操作过程中操作者及志愿者的全身运动状态进行动态描记,获取该手法操作过程中操作者及志愿者的运动学参数。结果:弯腰挺立手法过程A和B组操作者、志愿者的前屈、后伸角度等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操作者总体前屈平均角度35.73°±4.62°,后伸平均角度28.54°±4.63°,髋部平均作用时间(495.08±118.38)ms,平均位移(291.20±62.03)mm;两组志愿者前屈平均角度89.54°±7.36°,后伸平均角度29.17°±5.05°,抛出平均高度(95.72±34.19)mm,平均水平位移(547.80±85.67)mm,抛出平均角度34.31°±10.87°。结论:不同操作者使用弯腰挺立手法治疗腰骶关节紊乱没有明显差异,弯腰挺立手法对于操作者和受试者的前屈、后伸角度等运动学参数都有一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智叩督"手法治疗婴幼儿运动发育落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运动发育落后患儿进行观察,将所选患儿平均分为两组。医师治疗组由专门医师进行"益智叩督"手法进行治疗。自行治疗组接受医师治疗1周,其后由家人学习,并在家实施"益智叩督"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运动商。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前GMQ,FMQ,TMQ三个方面比较,P 0.05,不具有差异性。治疗前后两组自行相较,P 0.01,医师治疗组和自行治疗组相较,结果显示医师治疗的效果要比自行治疗的疗效更好。结论:"益智叩督"手法治疗婴幼儿运动发育落后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GMQ,FMQ,TMQ等,在后期康复治疗中,仍需首选医师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骨牵引加中医手法复位加中医辨证施治 ,治疗股骨颈骨折 30例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30例病例中 ,其中男 13例 ,女 17例 ,年龄 50~ 75岁 ;全部是内收型骨折。1.2 治疗方法 病人入院后 ,要详细阅读X线片 ,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 ,均要进行闭合性手法复位。对有移位的内收型股骨颈骨折 ,要进行闭合性手法复位 ,复位时令患者仰卧 ,双下肢伸直 ,两助手分别固定腋下及骨盆 ,术者双手握住踝部 ,与助手进行拔伸牵引 ,将患肢外展 2 0~ 4 0度内收 ,将患肢平稳放在中立位…  相似文献   

16.
推拿配合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年以来 ,笔者采用推拿配合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76例 ,疗效显著 ,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76例中 ,男 4 5例 ,女 31例 ;年龄最小 2 3岁 ,最大72岁 ;病程最短 3天 ,最长 8个月。均经CT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多数患者表现为腰痛 ,伴下肢放射性疼痛 ,咳嗽、喷嚏则症状加重 ,直腿抬高试验(+ ) ,椎旁有放射性压痛点。2 治疗方法2 1 推拿复位法 患者俯卧位 ,以双手抓住床头 ,术者以双手握住患者两足踝上部 ,向下牵引 1分钟后放松 ;患者侧卧位 ,患侧在上 ,上肢放于背后 ,术者立于患者背侧 ,一手放于肩的前侧 ,另一手放于髂骨后…  相似文献   

17.
提出基于数据手套与位置跟踪器的正骨虚拟训练系统,对系统的功能与框架结构进行分析,实现手部运动跟踪以及基于三维运动轨迹匹配技术的手法评判功能。系统测试表明该训练系统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其评判功能适用于真实的手法动作。  相似文献   

18.
女,31岁。因长期低头工作,引发颈部两侧酸痛不适,来我科就诊。检查:颈部两侧肌肉及斜方肌肌张力增高,C4~7椎旁压痛明显,叩顶试验阴性,双手握力5级。X线片示:颈椎生理弧度消失,C4~7椎体后缘轻度骨质增生,钩椎关节稍变尖。诊断:颈椎病。治以舒筋活血、理气止痛手法为主。患者取坐位,术者站其背后,用五指拿两侧肩井穴,一指禅手法推两侧颈夹肌及斜方肌,并重点点揉压痛点,用食指弹拨两侧胸锁乳突肌,最后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固定患者头部,双手大拇指指腹向斜上方点按双侧风池穴。患者突然诉头晕,随即面色苍白,头下垂,呼之不应,四肢抽搐,牙关…  相似文献   

19.
陈军  张立平  张戈 《陕西中医》2011,32(7):899-900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配合微创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研究本院2003年至2008年采用手法复位,根据骨折分型注意体会骨折移位特点,结合微创手术有效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结果:治疗效果根据患者主观感觉、功能检查、X线征予以评定;56例得到随访,优良率92.8%。结论:三踝骨折的解剖复位稳定内固定是治疗关键;微创配合手法复位可以减少骨折段血运破坏,提高骨折愈合率,减少并发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正> 方法及步骤:上举障碍者,取仰卧位,颈背加枕垫,使患肩悬空;助手用双手固定肩胛骨下角和健侧肩部,肘部下压固定骨盆;术者立于患者头端用双手抓紧患肢手腕,循上举方向施力牵引拨伸,当听到肩部“撕棉布声”时,示粘连组织剥离,然后引伸至178°~180°为止。外展障碍者,患者位置和助手方法同上。术者双手握住患肢手腕,顺外展方向展伸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