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比较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凝血功能结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和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各40例,分别设为上感组和CAP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正常儿童40例,设为正常组。收集三组对象的血样标本,检测并比较三组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结果三组的TT、PT、APTT无统计学差异(P>0.05);CAP组的DD、FIB均显著高于上感组和正常组,上感组的DD、FIB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在DD和FIB两项凝血指标方面差异显著,可作为早期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能够增加诊断精度,提高诊断速度,有助于临床对患儿进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78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按是否合并有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等差异性.结果 糖尿病组患者WBC、中性粒细胞(N)、CRP及PaO2等实验室指标均明显严重于非糖尿病组患者(P<0.05);糖尿病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长于非糖尿病组(P<0.05),病死率(21.1%)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10.0%)(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因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易发生肺炎,严格控制血糖,合理使用抗生素是临床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特点及诊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50例笔者所在医院诊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临床表现、有无基础疾病、胸部X线报告、血常规白细胞、治疗、病程及转归。结果: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精神萎靡、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占86.00%,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等占68.00%;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血管意外占76.00%;76.00%的患者可闻及不同程度湿性罗音,48.00%的患者可闻及哮鸣音。发生在秋冬季节者占74.00%,春夏季节者占26.00%。X线胸片检查表现为肺纹理粗乱,分布有斑点状、小片状、网状、大片状等不同的阴影,肺不张者占4.00%,胸腔积液者占10.00%,白细胞计数〉10.0及〈4.0×109/L以下、中性粒细胞比例〉70.00%者共39例,占78.00%,白细胞正常者11例,占22.00%。治愈率为76.00%,有效率为14.00%,无效率为6.00%,死亡率为4.00%。治疗14~30d,平均(21.12±4.54)d。结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症状不典型,预后差,死亡率高,因此,要掌握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特点,尽早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4.
老年重症社区与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老年重症社区与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200例老年重症肺炎病人分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组与医院获得性肺炎组,使用Dade Behring公司Microscan Walkaway-40仪进行痰病原学检测,以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化委员会标准进行药敏结果 判定.结果 两组细菌均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但医院获得性肺炎组革兰氏阴性杆菌所占比例(75.70%)较社区获得性肺炎组(53.30%)显著增加,革兰氏阳性球菌所占比例(24.30%)却较社区获得性肺炎组(46.70%)显著降低,两组细菌病原组成也显著不同.药敏结果 显示:两组细菌均表现出较高耐药性,而医院获得性肺炎组无论是革兰氏阳性球菌还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均较社区获得性肺炎组表现出更高的耐药性.结论 深圳地区老年重症社区与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均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病原菌耐药率高,尤其是老年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应引起临床医师使用抗生素的注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分析住院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主要病原体,以指导临床抗感染用药.方法 选取258例老年CAP患者,进行病原学鉴定,每例患者均予以痰培养和血清学检测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军团菌抗体和呼吸道病毒,体温>38.5℃进行血培养.结果 72例患者的病原学检测阳性,占全部患者27.9%,其中痰培养49例阳性,占阳性患者的68.1%,血培养阳性3例,占阳性患者的4.2%,非典型病原体感染20例,占阳性患者的27.8%,其中革兰阴性菌感染率为15.3%.结论 肺炎链球菌仍是引起老年CAP最常见的病原体,不典型致病菌感染日益增多,而高龄患者,由于基础疾病较多,长期反复住院,尤其许多患者有基础肺疾病,故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也占一定比例,还应考虑覆盖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逐渐下降,而且,老年人又常伴有脑血管疾病,心肺疾病,糖尿病等,使老年人极易发生肺部感染。目前,肺炎已经成为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据文献报道,65岁以上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率为1.6%,75岁以上为11.6%,占老年感染性疾病的54%。现将我院几年来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特点,探讨对老年CAP患者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0例住院老年CAP患者病情进行分析,并按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提高治疗效果。结果:80例老年CAP患者治愈56例,有效26例,无一例死亡。结论:老年CAP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基础疾病多,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病情控制及治疗转归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疗效果。方法:对50例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症状及体征、X线胸片不典型者较多,有基础疾病者多,易发生并发症,且病原菌多耐药,影响临床治疗。结论:对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要掌握其规律,做到早期诊断,联合用药,对症治疗,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与非老年患者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7-2009年于北京安贞医院呼吸科和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C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老年CAP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常表现为非呼吸道症状,多伴有基础疾病表现,易合并低蛋白血症、贫血、电解质紊乱,低钠、低钾血症;老年CAP组平均住院时间比非老年CAP组住院时间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CAP组平均住院费用比非老年CAP组住院费用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CAP组患者均合并基础疾病,以心血管疾病和COPD多见;根据肺炎严重程度评分(PSI),35例老年CAP组患者中,评分为Ⅲ级的10例占29.0%、Ⅳ级20例占57.0%、V级5例占14.0%;非老年CAP组患者25例,均为PSI评分Ⅰ~Ⅱ级;老年CAP组34例好转,1例死亡,住RICU 7例占20.0%,需要机械通气4例占11.0%;非老年CAP组患者均好转.结论 老年CAP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极易漏诊、误诊,值得高度重视;老年CAP患者年龄大、基础疾病及合并症多,预后差,应及早进行综合性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通过PSI可进行危险分层以全面评估CAP患者病情,筛选高危患者,确定适宜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合理应用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测定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抗体荧光染色法测定145例CAP患者的血清PCT水平,用CURB-65评分和肺炎严重度指数(PSI)评分评估C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用Pearson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血清PCT与CAP患者血白细胞计数、血清C反应蛋白(CRP)、PSI评分、CURB-65评分、住院时间及病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CAP患者血清PCT与CURB-65评分、PSI评分均呈正相关(r=0.606、0.943,P<0.01),与年龄、血清CRP、住院时间亦呈正相关(r=0.753、0.233、0.281,P<0.01),与血白细胞计数无相关性(r=0.152,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CT每增加1μg/L,CAP患者死亡的危险度增加2.828倍.结论 血清PCT对评估CAP严重程度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与CURB-65评分、PSI评分基本一致,PCT与CAP患者的住院时间、病死率有一定的相关性,是预测CAP严重程度和转归的较理想指标,提示PCT对临床医生及时准确判断CAP的病情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低磷血症的关系,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神经重症监护室2012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84例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和668例非卒中相关性肺炎(nSAP)患者的血清磷含量变化及一系列生化指标,并将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又分为非低血磷组(SAP1)、轻度低血磷组(SAP2)和重度低血磷组(SAP3),比较各组的多项实验室生化指标、住院费用、天数及预后情况。结果入院时SAP组血清磷水平、血清钠、钾、氯和钙低于nSAP组(P0.05);SAP组发生肺炎时血清磷水平、血清钠、钾、钙、白蛋白和胆固醇低于入院时,但碳酸氢根却高于入院时(P0.05);nSAP患者入院时与住院期间比较,只血碳酸氢根低于住院期间(P0.05);发生肺炎时SAP2和SAP3血清钠、钾、钙、白蛋白和胆固醇低于SAP1(P0.05),且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nSAP组以及SAP组中SAP2、SAP3与SAP1比较,在住院天数、住院费用、NIHSS评分降低及死亡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磷血症可影响患者的预后,与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且血清磷的水平高低可作为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分型及其与肺部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老年CAP患者136例,采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肺部感染评价量表(CPIS)和肺炎严重度指数(PSI)评价患者病情程度,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29例和存活组107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老年CAP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死亡组老年CAP患者CD4+和CD4+/CD8+低于存活组,WBC、CRP、PCT、APACHEⅡ、CPIS及PSI评分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4+/CD_8+预测老年CAP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27和0.788,低于APACHEⅡ、PSI评分,高于WBC、CRP和PCT等炎症指标。结论老年CAP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存在明显异常,且与肺部感染严重程度和全身健康状态紧密相关,测量CD4+/CD_8+可为评估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老年菌血症患者血小板(PLT)及凝血功能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实验室检测确认的 24例ICU老年菌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其发生菌血症前后PLT及凝血功能的变化,以及不同病原体(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感染组、存活组与死亡组PLT及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发生菌血症后,老年患者PLT计数为(144.50±84.10)×109/L,部分活化的凝血酶原时间(APTT)为(47.04±14.60)s,凝血酶原时间(PT)为(18.63±8.92)s,纤维蛋白原(FIB)为(4.20±0.98)g/L,与基础值[分别为(233.18±78.20)×109/L、(33.98±7.36)s、(12.83±2.17)s、(3.16±0.79)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酶时间(TT)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病原体感染组间PLT及相关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的PLT计数[(89.60±36.42)×109/L]低于存活组[(213.13±76.06)×109/L],APTT值[(54.55±13.21)s]高于存活组[(35.93±7.03)s](P<0.05),FIB及PT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LT及部分凝血功能指标可作为辅助诊断老年菌血症的参考之一,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硫化氢水平变化情况,并探讨其相关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18例CHF患者,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级:Ⅱ级34例、Ⅲ级54例、Ⅳ级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硝普钠治疗组,每组59例.另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采用去蛋白法测定血浆硫化氢水平.结果 CHF患者血浆硫化氢水平为(32.45±3.86) μ mol/L,低于健康体检者的(54.26±5.6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Ⅱ、Ⅲ、Ⅳ级CHF患者血浆硫化氢水平分别为(43.26±4.73)、(31.87±4.12)、(23.66±3.54)μ mol/L,各分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和硝普钠治疗组治疗前血浆硫化氢水平分别为(31.66±3.75)、(33.04±4.02)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和硝普钠治疗组治疗后血浆硫化氢水平分别为(36.83±4.32)、(44.54±4.68)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硫化氢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显效11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42.4%(25/59);硝普钠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为67.8%(40/5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硫化氢水平的异常可能参与了CHF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与CHF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升高血浆硫化氢水平可以显著改善CHF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及与脓毒症、炎症指标的相关性,以期通过干预手段降低老年CAP患者的并发症及病死率。方法选择2013年1-10月住院确诊的141例老年CAP患者为肺炎组,同期选择90例非肺炎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血浆SOD、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依据脓毒症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98例和非脓毒症组43例。结果肺炎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浆SOD水平分别为(103.41±25.30)、(124.30±28.20)U/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与非脓毒症组患者血浆SOD水平分别为(99.24±23.40)、(112.91±27.20)U/ml,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水平分别为(2.05±7.70)、(0.20±0.50)ng/ml,CRP水平分别为(76.05±70.00)、(33.39±43.50)mg/L,PCT和CRP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组血浆SOD水平与PCT、CRP呈负相关(r=-0.199、-0.232,P<0.05)。结论老年CAP患者血浆SOD水平降低,并随炎症程度进展及合并脓毒症,下降更为显著,反映老年肺炎患者尤其合并脓毒症时抗自由基氧化能力减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其临床特点,提出防治措施.方法 将复兴医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88例老年CAP患者,依据有无2型糖尿病分为单纯CAP组(对照组)64例,糖尿病合并CAP组(观察组)124例,将观察组按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分为2个亚组,A组(HbA1c<7.0%)67例,B组(HbA1c≥7.0%)57例,比较其基本临床情况、血糖水平、治疗及转归.结果 B组应用≥3种抗生素25例(43.86%),应用抗生素时间为(25.00±4.21)d;发生电解质紊乱23例(40.35%),发生血红蛋白下降23例(40.35%),发生血清白蛋白下降25例(43 86%),继发真菌感染18例(31 58%),转ICU或CCU治疗14例(24.56%),平均住院( 32.75±4.37)d,且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及A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2型糖屎病血糖控制未达标合并CAP患者病情重,预后差,临床医师应尽快控制血糖至达标,及时、有效、合理地应用抗生素,积极寻求病原学支持,改善营养状况,加强宣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CL-TOP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30例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23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宫颈癌9例、卵巢癌6例、子宫内膜癌8例),5例子宫肌瘤患者、1例腺肌瘤、1例输卵管妊娠及58例妇科盆腔术后没有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妇科恶性肿瘤40例、子宫肌瘤18例)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和D-二聚体(D-dimer)水平并与5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妇科盆腔术后下肢静脉栓塞的患者术前和妇科盆腔术后未出现下肢静脉栓塞的患者术前FIB、D-dimer水平与正常体检者相比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患者术前与术后未发生栓塞的患者术前D-dimer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T、APTT、TT水平与正常健康体检者和妇科盆腔术后没有发生下肢静脉栓塞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妇科盆腔术后发生深静脉栓塞的患者24 h后与未发生深静脉栓塞的患者24 h后及对照组的FIB、D-dimer相比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T、APTT、T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经抗凝、溶栓、抗炎治疗后,患者均治愈,无并发症发生。患者恢复后查凝血功能显示PT、APTT、TT、Fib、D-dimer与正常体检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检测特别是FIB、D-dimer检测对于妇科盆腔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有重要的作用,可用于妇科盆腔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预测,对于妇科盆腔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患者的治疗、恢复程度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2017,(3):191-195
目的观察高龄重症肺炎患者血清中过氧化物及抗氧化物水平的情况及其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重症肺炎患者6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呼吸内科40例非重症肺炎患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另在观察组中将7天观察时限内死亡的患者作为死亡组,7天内存活的患者为存活组,检测患者入ICU 2 h及第3、5、7天的血清过氧化水平,同时评价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评分,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MDA、SOD及APACHE-Ⅱ评分的差异,并对患者APACHE-Ⅱ评分与MDA、SOD水平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MDA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死亡组MDA含量在第5、7天时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SOD水平在第7天时显著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在第5、7天时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示:观察组患者MDA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正相关(r_s=0.815,P<0.05),SOD水平与APACHE-Ⅱ评分负相关(r_s=-0.762,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者血清中过氧化水平显著高于非重症肺炎患者,且患者血清过氧化水平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提示重症肺炎中血清过氧化水平能良好地反映病情及预后,对临床工作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广州市中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基础疾病及诊治情况,并探讨影响其住院时长的因素。方法 收集广州市6家综合三甲医院≥40岁中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基础疾病及诊治情况,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探讨患者住院时长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6 231例中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平均年龄(69.87±12.32)岁,其中男性3 583例(57.5%),基础疾病以高血压(31.8%)、糖尿病(16.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1.3%)较多。病原学检查结果显示细菌(25.4%)及真菌(14.9%)感染较多,97.7%患者接受了抗生素治疗。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OR=1.005,95%CI:1.001~1.009)、吸烟史(OR=1.292,95%CI:1.159~1.441)、肿瘤(OR=1.217,95%CI:1.022~1.449)、充血性心力衰竭(OR=1.323,95%CI:1.076~1.626)、使用糖皮质激素(OR=1.744,95%CI:1.545~1.969)及转入ICU(OR=2.724,95%CI:2.031~3.654)为广州市中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住院时长的影响因素。结论 广州市中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常有多种基础疾病,以高血压、糖尿病等较为常见,年龄、吸烟史、肿瘤、充血性心力衰竭、使用糖皮质激素及转入ICU等为患者住院时长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