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镌  李玥  蒋伟  王宁 《吉林中医药》2022,(11):1319-1324
目的 探讨电针“夹脊穴”调控AMPKα-HDAC5-HIF-1α信号级联对脊髓损伤(SCI)大鼠的治疗机制。方法 60只Wister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夹脊电针组,将3组再分为治疗7 d与28 d 2个亚组,每个亚组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采用重物坠落法(WD)制备SCI模型,造模成功后,夹脊电针组给予电针“夹脊穴”治疗7 d和28 d,采用BBB评分量表和斜坡试验评价大鼠后肢功能、平衡功能的恢复情况;HE染色观察大鼠脊髓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组织中Brdu的阳性表达,Western-blot及RT-PCR检测脊髓组织中AMPKα、HDAC5、HIF-1α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7 d与28 d后BBB评分和斜坡角度明显降低,脊髓组织病理损伤严重,Brdu的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HIF-1α的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1),AMPKα和HDAC5的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变化(P>0.05);经夹脊电针治疗7 d与28 d后,大鼠BBB评分和斜坡角度显著升高,脊髓组织损伤明显减轻,Brdu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山药多糖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山药多糖组,制备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术前7 d,山药多糖组每日给予山药多糖(200 mg/kg)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日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缺血再灌注6 h后,检测各组大鼠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肾组织HIF-1α蛋白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各组肾组织HIF-1α、VEGF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山药多糖组血清BUN、SCr含量升高(P0.01),肾组织HIF-1αmRNA、蛋白表达及VEGF mRNA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山药多糖组血清BUN、SCr含量降低(P0.01),肾组织HIF-1α蛋白、mRNA表达及VEGF mRNA表达升高(P0.01)。结论山药多糖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肾组织HIF-1α表达进而诱导VEGF的表达而达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心综合征(CCS)大鼠组织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 3K)、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表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对CCS大鼠心肌组织损伤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从70只SD大鼠中随机选择10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60只用于CCS模型复制,采用胶原酶加肝素联合注射于尾状核复制CCS大鼠模型。选取造模成功的大鼠30只,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非经非穴组,每组10只。采用胶原酶加肝素联合注射于大鼠尾状核的方法造模。造模第1天开始电针,电针组选取"水沟"风府"内关"和"心俞"穴,非经非穴组选取臀部非经非穴点4处,每次20min,每天1次,连续3次。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心肌组织PI 3K、HIF-1α及血管表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组织PI 3K、HIF-1α及VEGF大量表达(P<0.01);与模型组比较,非经非穴组心肌组织PI 3K、HIF-1α及VEGF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电针组心肌组织PI 3K、HIF-1α及VEGF大量增加(P<0.05)。结论:电针干预CCS可能通过激活PI 3K后上调HIF-1α的表达,从而激活VEGF,起到保护CCS受损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双参通冠方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缺血心肌内皮细胞VEGF及上游调控因子HIF-1α表达的影响,探讨双参通冠方防治心肌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分为模型组、空白组、双参通冠方低剂量组(2.5 g/kg)、中剂量组(5 g/kg)、高剂量组(7.5 g/kg),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灌胃给药2周后,取大鼠的心肌组织,制备心肌组织匀浆,Elisa法检测VEGF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VEGF及上游调控因子HIF-1α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VEGF含量和VEGF、HIF-1α表达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参通冠方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VEGF含量和VEGF、HIF-1α表达均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参通冠方低剂量组VEGF含量和VEGF、HIF-1α表达低于双参通冠方中剂量组,双参通冠方高剂量组VEGF含量和VEGF、HIF-1α表达高于双参通冠方中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参通冠方可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缺血区心肌组织中VEGF含量和上游调控因子HIF-1α表达,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诱导缺血部位血管新生,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对心肌缺血模型小鼠心肌组织交感神经相关物质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模型。假手术组不进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其余步骤同模型组。电针组电针"内关"穴,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电流强度2 mA,每天1次,每次20 min,共治疗5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仅抓取、固定,不予电针治疗。记录Ⅱ导联心电图并计算△ST值进行模型评价;采用TTC染色评价小鼠心肌梗死面积;免疫组化评价小鼠心肌组织阳性神经纤维密度;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心肌组织神经调节蛋白-1(NRG-1)、酪氨酸羟化酶(TH)、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Ⅱ导联心电图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电针组S-T段显著抬高(均P0.01),提示缺血模型成功建立;TTC染色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小(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心肌TH阳性神经纤维密度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心肌组织TH阳性神经纤维密度显著减小(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TH、NRG-1、GAP-43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心肌组织中TH、GAP-4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均P0.01),NRG-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电针可能通过增加心肌缺血小鼠心肌组织中NRG-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TH、GAP-43蛋白表达水平,抑制梗死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实现心肌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基于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信号通路对舒张性心衰(DHF)大鼠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与模型组,模型组大鼠运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DHF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12.72 g·kg~(-1)·d~(-1)),酒石酸美托洛尔组(0.004 5 g·kg~(-1)·d~(-1)),灌胃给予相应药物,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的去离子水,各组均每日灌胃1次。药物连续干预8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大鼠外周血中单磷酸腺苷(AMP),二磷酸腺苷(ADP),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采用投射电镜检测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AMPK,PPARα,PPARγ辅助激活因子1α(PGC-1α)的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MP,ADP含量显著升高,ATP含量显著下降(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酒石酸美托洛尔组大鼠AMP含量明显降低(P0.01),ADP含量下降(P0.05),ATP含量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线粒体数量减少,形态异常;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酒石酸美托洛尔组大鼠线粒体数量明显增加,形态明显改善。与假手术组比较,各组大鼠AMPK蛋白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PPARα,PGC-1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酒石酸美托洛尔组PPARα,PGC-1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能是通过改善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激活AMPK并上调AMPK/PPARα信号通路的表达,从而改善衰竭心脏的能量代谢,延缓心衰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对小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中炎性反应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模型。电针组电针"内关"穴,刺激强度2 mA,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每次30 min,每天1次,共治疗5 d;对照组与模型组仅抓取、固定,不予电针刺激;假手术组未进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余步骤同模型组。记录Ⅱ导联心电图并计算△ST值评价模型,采用TTC、HE染色分别评价小鼠心肌组织梗死面积和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缺血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8(IL-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造模后模型组和电针组S-T段抬高明显(均P0.01),提示模型成功建立;TTC、HE染色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增加(P0.01),出现明显的心肌纤维损伤和炎性浸润,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P0.01),心肌纤维损伤和炎性浸润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假手术组各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TNF-α、NF-κB p65、IL-1β、IL-8的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心肌组织TNF-α、NF-κB p65、IL-1β、IL-8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电针可能通过降低心肌缺血小鼠心肌组织TNF-α、NF-κB p65、IL-1β、IL-8蛋白表达水平,抑制炎性反应,实现心肌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针通过促进血管新生和抑制心室重构提高心肌梗死后小鼠长期生存率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34只。采用永久性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复制心肌梗死小鼠模型。造模3 d后电针组给予双侧“内关”“郄门”电针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持续28 d。记录各组小鼠从干预开始至140 d的存活情况;检测干预28 d后各组小鼠左心室射血分数(EF);Masson染色法、小麦胚芽凝集素染色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各组小鼠心肌胶原容积分数、左心室壁厚度、心肌肥大程度及血管新生面积百分比;干预7 d后以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心肌梗死边缘区组织的血管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生存率、EF、左心室壁厚度明显降低(P<0.01),心肌胶原容积分数、心肌细胞横截面积、血管新生面积百分比及VEGF和HIF-1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小鼠生存率、EF、左心室壁厚度、血管新生面积百分比及VEGF和HIF-1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α)、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及造模组,其中正常组10只。将除正常组外的大鼠采用夹尾刺激法配合不规则饮食构建FD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各10只。正常组、模型组大鼠与电针组一样束缚固定,但不进行电针干预。电针组给予电针足三里进行干预,每日1次,共10 d。观察各组大鼠日常表现,采用q RT-PCR检测各组大鼠胃窦组织中AMPKα和m TOR 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胃窦AMPKα、m TOR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窦AMPKα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 0.05),mTOR m RNA以及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 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胃窦中AMPKαm RNA以及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 0.05),mTOR 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 0.05)。结论电针足三里可改善FD大鼠的胃肠消化,增加FD大鼠胃窦AMPKα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FD大鼠胃窦mTOR m RNA以及蛋白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bE)对肝纤维大鼠肝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GbE抗肝纤维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40%的CCl4皮下注射(3mL.kg-1.d-1,2次/周,首剂加倍),连续6周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分别以高、中、低剂量(200、100、50mg.kg-1.d-1)GbE灌胃干预6周,常规HE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RT-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HIF-1α和VEGF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计分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肝组织HIF-1α和VEGF基因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强(P0.05,P0.01),HIF-1α蛋白表达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VEGF mRNA表达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应用高、中、低剂量GbE干预后,大鼠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P0.05,P0.01),肝组织HIF-1α和VEGF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GbE下调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HIF-1α及其下游分子VEGF的转录和表达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益气消癥方治疗子宫肌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去势+雌激素诱导建立豚鼠子宫肌瘤模型,将68只造模成功豚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5只)、中药高剂量组(14只)、中药中剂量组(12只)、中药低剂量组(13只)及西药组(14只),并设正常对照组(15只)。去势术后第21日开始,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益气消癥方4g/kg、2g/kg、1g/kg干粉;西药组给予米非司酮片1.94mg/kg。各组灌胃容积为1ml/(100g·d),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容积蒸馏水,连续12周。检测各组豚鼠子宫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并进行HIF-1α与VEGF相关性分析。结果模型组豚鼠子宫组织HIF-1α、VEGF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中剂量组和西药组豚鼠子宫组织HIF-1α、VEGF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中药高剂量组豚鼠子宫组织HIF-1α蛋白表达显著低于中药中、低剂量组(P0.01),中药高剂量组豚鼠子宫组织VEGF蛋白表达显著低于中药中、低剂量组和西药组(P0.01)。HIF-1α与VEGF相关性分析显示,相关系数为0.930,P=0.000。结论益气消癥方可能是通过降低子宫组织HIF-1α、VEGF蛋白表达,抑制血管生成,从而达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肾化浊法对慢性脑缺血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海马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阻断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造模后7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聪圣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和尼麦角林片组,给药治疗60天后,采用Western-blot及Real Time-PCR方法检测大鼠海马HIF-1α、VEGF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HIF-1α和VEGF的蛋白表达量和mRNA的表达量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聪圣颗粒中、高剂量组可升高模型组HIF-1α及VEGF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P0.05,P0.01)。结论益肾化浊法对慢性脑缺血血管性痴呆大鼠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海马区HIF-1α和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A及PDGF-B在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观察六味地黄汤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5/6肾切除法复制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分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六味地黄汤组.造模后12周,检测各组肾功能指标,HE染色法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Masson染色法观察肾组织胶原的沉积,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HIF-1α、PDGF-A和PDGF-B在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24 h尿蛋白、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在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六味地黄汤组则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肾间质纤维化明显,大量胶原纤维沉积;六味地黄汤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少量胶原纤维沉积.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肾组织中HIF-1α、PDGF-A及PDGF-B蛋白水平和基因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六味地黄汤组肾组织中HIF-1α、PDGF-A及PDGF-B蛋白水平和基因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且PDGF-A和PDGF-B的表达与HIF-1α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HIF-1α可能通过上调PDGF-A和PDGF-B的表达促进肾间质纤维化,六味地黄汤可下调HIF-1α的表达,从而抑制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心经腧穴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核转录因子-κB(NF-κB) p65、NF-κB抑制蛋白(IκB)α、IκB激酶(IKK)β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心经腧穴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心经组、电针肺经组,每组10只。电针心经组针刺"神门""通里",电针肺经组针刺"太渊""列缺",两组均采用电针刺激,刺激电压为1 V,频率为2 Hz,每次刺激20 min,每日1次。模型复制前共刺激7 d。模型组、电针心经组、电针肺经组大鼠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复制急性MIRI模型。假手术组开胸后不结扎,仅在相应部位用针空穿1次。检测各组大鼠心电图,分析ST段位移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NF-κB p65、IκBα、IKKβ蛋白相对表达量;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及IL-10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扎后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ST段位移值升高(P0.05),电针心经组低于模型组和电针肺经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NF-κB p65、IKKβ蛋白表达升高(P0.05),IκBα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心经组和电针肺经组大鼠心肌组织NF-κB p65、IKKβ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IκBα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电针肺经组比较,电针心经组大鼠心肌组织NF-κB p65、IKKβ蛋白表达降低(P0.05),IκBα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含量升高、IL-10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心经组大鼠血清IL-1β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P0.05),电针肺经组大鼠血清IL-1β含量降低(P0.05);与电针肺经组比较,电针心经组大鼠血清IL-1β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P0.05)。结论:电针心经腧穴预处理可明显减轻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KK/IκB/NF-κB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参三七组方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m yocardial infarction,AMI)大鼠缺血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VEGFR-2)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美托洛尔(商品名倍他乐克)组和高、低剂量人参三七组方组。除正常对照组大鼠外,结扎各组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缺血模型,并于造模后予相应药物治疗12d。治疗结束后,检测缺血心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缺血心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2和HIF-1α的蛋白表达,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缺血心肌VEGFR-2和HIF-1α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缺血心肌MVD较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5);高、低剂量人参三七组方组及倍他乐克组MVD较模型组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低剂量人参三七组方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VEGFR-2、HIF-1α的蛋白和mRNA表达上调,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剂量人参三七组方组及倍他乐克组VEGFR-2、HIF-1α蛋白和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高、低剂量人参三七组方组之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三七组方能够促进缺血心肌VEGFR-2和HIF-1α表达,提高缺血心肌毛细血管密度,从而改善心肌缺血,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糖痹康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VEGF及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选取10只为正常组,其余大鼠采用高脂饲料和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发2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甲钴胺组,糖痹康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各组采取相应干预。16周后取大鼠一侧坐骨神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大鼠坐骨神经VEGF和HIF-1α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组织HIF-1α及VEGF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糖痹康中剂量组HIF-1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而与模型组比较,糖痹康低和高剂量组以及弥可保组虽有减低但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弥可保组与糖痹康低、中、高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大鼠坐骨神经中VEGF的蛋白表达。(P0.01)。结论:糖痹康上调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VEGF及HIF-1α蛋白表达,可能是其DPN神经保护作用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通过调节HIF-1a-VEGF通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0只6周龄SPF级SD大鼠,体质量200±30g,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人参皂苷治疗组。使用HE将大鼠脑组织细胞染色,观察缺血侧脑组织形态学变化;使用TUNEL染色,在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分别观察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情况;使用Westen Bolt和RT-PCR定性、定量检测大鼠HIF-1α、V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细胞明显出现凋亡;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苷治疗组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显著减少。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百分比显著升高(P0.01),人参皂苷治疗组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百分比有一定程度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苷治疗组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百分比显著降低(P0.0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HIF-1α、VEGF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苷治疗组大鼠HIF-1α、VEGF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1),且上升相比模型组更为显著。结论:人参皂苷可以通过提高HIF-1α、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激活HIF-1α/VEGF通路,使血管新生能力增强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衰宁合剂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大鼠心肌组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yl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α,PPAR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10 mg·kg^-1),心衰宁合剂高、中、低剂量组(62.4、31.2、15.6 g·kg^-1)。正常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余组采用阿霉素(2.5 mg·kg^-1)腹腔注射制备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每周1次。造模6周结束后,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余各组分别给予药物干预,干预4周。干预结束后,以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学变化;Masson染色明确心肌纤维化程度;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B型钠尿肽(BNP)水平;比色法检测大鼠血清和心肌游离脂肪酸(FFA)水平;q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心肌AMPK、PPARα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BNP水平明显升高(P<0.01),血清和心肌FFA水平明显升高(P<0.01),AMPK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PPARα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心衰宁合剂各剂量组均降低血清BNP水平(P<0.01)及血清和心肌FFA水平(P<0.01,P<0.05),心衰宁合剂中、高剂量组可降低AMPK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P<0.01,P<0.05),还可升高PPARα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心衰宁合剂可以减轻心力衰竭大鼠BNP含量,降低心衰大鼠心肌能量代谢底物FFA水平,其机制可能与调节PPARα、AMPK的蛋白与基因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早期介入骨边刺结合电针对骨癌痛-吗啡耐受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DRG)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和μ阿片受体(MOR)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骨边刺结合电针抗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效应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骨癌痛组(7只)、吗啡耐受组(7只)、骨边刺结合电针组(8只)和假骨边刺组(7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4组大鼠于左胫骨行癌细胞接种术制备骨癌痛模型;吗啡耐受组、骨边刺结合电针组和假骨边刺组大鼠予腹腔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诱导骨癌痛-吗啡耐受模型。骨边刺结合电针组于癌细胞接种术后15 d予骨边刺结合电针治疗,穴取双侧"足三里""昆仑",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电流强度0.5~1.5 mA;假骨边刺组介入时间及取穴同骨边刺结合电针组,仅刺破皮肤,不连接电针,两组均留针3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7 d。分别于癌细胞接种术前,术后10、11、15、22 d测量各组大鼠左侧机械缩足阈值(PWT)。采用Westernblot检测各组大鼠左侧DRG中HDAC1、HDAC2和MOR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行癌细胞接种术后10d,与假手术组比较,骨癌痛组、吗啡耐受组、骨边刺结合电针组、假骨边刺组大鼠PWT均降低(P0.01)。术后11 d,与骨癌痛组比较,吗啡耐受组、骨边刺结合电针组、假骨边刺组大鼠PWT明显升高(P0.01)。术后22d,吗啡耐受组与骨癌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吗啡耐受组及假骨边刺组比较,骨边刺结合电针组大鼠PWT明显升高(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骨癌痛组大鼠DRG中HDAC1、HDAC2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MOR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骨癌痛组比较,吗啡耐受组大鼠DRG中HDAC1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吗啡耐受组及假骨边刺组比较,骨边刺结合电针组大鼠DRG中HDAC1蛋白相对表达降低(P0.01,P0.05),MOR蛋白相对表达升高(均P0.01)。结论:早期骨边刺结合电针干预可减轻骨癌痛模型大鼠的吗啡耐受现象,该效应可能与下调DRG中HDAC1蛋白表达、上调MOR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药配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针药配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EMs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针灸组、中药组、针药组,并设立假手术组。针灸组电针血海、三阴交,艾灸关元;中药组采用加味没竭片生理盐水混悬液灌胃;针药组采用上述两种方法综合治疗;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捆绑固定并行生理盐水灌胃。治疗30 d后,取腹腔灌洗液及血清ELISA法检测VEGF水平,测量异位囊肿最大直径,取异位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法测定组织中VEGF的蛋白水平。结果针药组异位囊肿最大直径明显小于模型组、针灸组及中药组(P0.01);模型组异位内膜生长旺盛,针药组内膜趋于萎缩,部分上皮细胞坏死;模型组腹腔灌洗液和异位组织中VEGF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各组,针药组腹腔灌洗液VEGF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中药组、针灸组(P0.01),针药组异位组织中VEGF表达强度低于模型组(P0.01)和中药组(P0.05)。结论大鼠EMs发病与其病变局部及腹腔微环境中VEGF水平相关,针药配合能缩小EMs大鼠子宫内膜囊肿大小,下调异位组织及腹腔液中异常升高的VEGF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