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系列疗法对特大面积烧伤后期顽固性残余创面治疗的体会。 方法选择2006年6月至2019年3月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烧伤整形科收治的22例顽固性残余创面患者,经过彻底清创、反复浸浴、全面营养支持、合理应用抗生素、手术补充植皮及后期规范的康复措施等治疗,观察顽固性残余创面补充植皮成活情况、外观及功能。 结果经过系列疗法的治疗,患者的残余创面彻底封闭,功能、体力及心理状态显著改善,体重增加,出院前患者积极乐观,均可以站立行走,治愈出院。出院后电话及微信随访6~12个月,患者残余创面植皮效果良好,功能恢复满意。 结论针对特大面积顽固性残余创面患者,采用笔者单位的系列疗法,可有效封闭顽固性创面,较好地解决残余创面迁延不愈的难题,同时大大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康复水平。  相似文献   

2.
通过总结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烧伤整形科部分顽固性残余创面患者的治疗经过,探讨采用彻底清创、反复浸浴、全面营养支持、合理应用抗生素、手术补充植皮及后期规范的康复措施等系列疗法达到封闭特大面积烧伤顽固性残余创面的效果。发现特大面积烧伤后长时间迁延不愈的顽固性残余创面经过前述系列疗法的治疗,患者的残余创面彻底封闭,功能、体力及心理状态显著改善,均可治愈出院。出院后随访6~12个月,患者残余创面植皮效果良好,功能恢复满意。得出了如下结论:针对特大面积顽固性残余创面患者,采用上述系列疗法,可有效封闭创面,较好地解决残余创面迁延不愈的难题,同时大大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提高康复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鉴于急性重症创面患者具有救治难度大、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的特点,讨论一种新的急诊救治模式。方法回顾性总结2011年至2013年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与急诊科、ICU合作救治的56例创面源性急重症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在行积极创面治疗后大多有明显好转:最终痊愈出院的患者有21例;病情好转,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的有29例;最终死亡的6例。离院时创面愈合的有44例。结论妥善处理治疗创面与改善全身状况之间的关系是创面源性急性重症患者急诊救治的重点和难点。因创面源性急重症患者有"牵局部,动全身"的特点,新型救治模式有利于紧抓主要矛盾,快速妥善处理涵盖多学科的会诊与治疗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在治疗和护理难愈性创面中的经验.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烧伤科收治的难愈性创面患者58例,采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治疗难愈性创面过程中,积极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保证引流通畅,调整适当的负压和定时冲管,加强引流监测,促进创面愈合.结果 本组58例难愈性创面患者经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治疗后,57例患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经植皮或皮瓣转移手术,创面均愈合,1例老年褥疮患者因原发病导致心肺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应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的同时给予相应的针对性护理,缩短了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及焦虑状况,达到较好的愈合效果,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临床应用前臂背侧逆行皮瓣修复腕部电烧伤创面的手术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内蒙古包钢医院烧伤科收治的腕部电烧伤患者13例,入院后及时给予手术清创、探查尺桡动脉损伤程度,以前臂背侧逆行皮瓣修复腕部电烧伤创面.结果 13例腕部严重电烧伤患者所有皮瓣均成活,仅3例皮瓣下轻度感染给予换药或再次手术封闭创面后愈合,其余10例全部一期修复.结论 尽可能早期应用前臂背侧逆行皮瓣修复腕部严重电烧伤创面是一种可行方法,可以最大限度恢复电烧伤部位外形和功能,减少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需手术治疗日益得到重视。而老年人脏器功能逐渐衰退,多合并慢性疾病。无论施行择期或急症手术,其危险性和死亡率都明显高于年轻人。因此做好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使他们安全度过手术关,是当前临床护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近5年来我科共收治高龄手术患者56例,经医护积极配合,正确治疗,护士精心观察与护理,均安全度过手术关,现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顽固性癫(痫)的术前致(痫)灶精确定位及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对36例外科治疗的顽固性癫(痫)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全部随访半年以上,其中按谭启富标准,疗效满意24例(67%),显著改善9例(25%),良好3例(8%),均无永久性神经功能废损,亦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术前各种方法联合应用致(痫)灶的精确定位、术中依据患者特点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及术后正确的处理是提高顽固性癫(痫)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肝外伤的诊治经验,提高肝外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56例肝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6例,非手术治疗21例,治愈20例,1例中转手术,治愈率95.2%;手术治疗36例(包括中转1例),治愈30例,死亡6例,治愈率83.3%。术后发生并发症14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对于肝外伤患者,准确判断伤情程度,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是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个体化微创栓塞方案治疗头面部动静脉畸形的疗效。方法 收集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13例复杂头面部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策略、栓塞材料选择、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随访结果等进行总结。结果 本研究中13例患者均顺利出院,手术有效率为100%,其中8例完全治愈,术前搏动,疼痛消失,皮温恢复正常;有5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完全缓解。结论 头面部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手术处理方法不同,应根据畸形血管的特点和患者一般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观察项目和护理原则.方法 选取我院内分泌科2006年5 月~2009年6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患者观察患者的足背动脉搏动、双下肢血管病变位置的超声检查、踝-肱动脉血压比值,并根据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水平进行相应的治疗,并对患者进行教育,指导患者用药.观察组患者应用基础治疗护理.结果 治疗组56例患者有47例患者患处显效,4例患者有效,总有效率为91.07%,另外4例患者创面未见明显缩小.观察组患者显效人数18例,有效人数8例,总有效率59.09%,两组患者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文题释义: 慢性难愈性创面:通常把各种内外因作用下创面不能通过正常的创面愈合过程而达到愈合,呈现病理性炎症反应状态,从而导致创面经久难愈的称为慢性难愈性创面。 富血小板血浆:是通过离心自体血而提取出的含有高浓度血小板的血浆,除血小板外,其中含有多种高浓度的生长因子及纤维蛋白。 背景: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难愈性创面有一定修复效果,可加快软组织愈合速度。而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可以防止血小板的流失,使血小板在局部长时间存活并分泌生长因子,更有利于创面愈合。 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对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修复作用,并分析其研究现状。 方法:①收集慢性难愈性创面病例22例,其中糖尿病性溃疡8例,创伤性溃疡3例,创伤后骨不连3例,电烧伤后骨外露2例,放射性溃疡6例,创面行清创手术后用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外用,定期换药并更换富血小板血浆凝胶,观察创面愈合情况;②由第一作者检索万方数据库近10年的有关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相关文献,并分析研究现状。 结果与结论:①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富血小板血浆修复的22例慢性难愈性创面病例,创面完全愈合11例,创面缩小后经皮瓣转移后愈合5例,行游离植皮治疗获得愈合6例,患者均无疾病传播及免疫排斥反应,结果证实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对慢性难愈合伤口有明显的修复作用,安全有效;②文献检索结果显示,纳入文献32篇,其中2016年到2018年对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在慢性难愈性创面的研究发文量逐年升高,但现有证据尚缺乏说服力,缺乏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如何规范富血小板血浆的制备及使用过程以保证疗效的稳定性还有待进行更多的探索。 ORCID: 0000-0002-2480-5159(李万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湖北省某创面修复中心慢性难愈合创面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以期为该病防治对策的制订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创面修复中心收治的慢性难愈合创面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收集信息包括患者的性别、居住地区、职业、基础疾病、吸烟史、创面类型、年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疗方式(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临床转归、各项医疗费用情况及创面检出病原菌情况。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 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慢性难愈合创面住院患者2 402例,其中男1 593例(66.3%),女809例(33.7 %);城市人口1 459例(60.7%),农村人口943例(39.3%);患者离退休及从事体力劳动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52.1%、28.8%;74.4%的患者合并有糖尿病,其次是高血压(57.5%)和心脏病(31.8%);52.7%的患者有吸烟史。(2)不同创面类型中,糖尿病创面最为多见,占62.3%(1 497/2 402);其次是压力性创面,占13.9%(334/2 402);动脉性创面占6.2%(148/2 402);静脉性创面占5.0%(121/2 402),其他原因所致创面占12.6%(302/2 402)。(3)不同创面类型的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段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0.564、28.536,P<0.05);其中患病比例最高的年龄段为61~80岁(54.7%),其次为41~60岁(29.4%)和80岁以上(11.8%);41~60岁和61~80岁为糖尿病创面和静脉性创面高发年龄段,61~80岁和80岁以上为压力性创面和动脉性创面高发年龄段。(4)2 402例慢性难愈合创面住院患者中,压力性创面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最长,为31(19, 35) d,动脉性创面和静脉性创面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最短,分别为19(9, 25)d和19(11, 26)d;动脉性创面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最高,为91 361.5(17 033.5, 143 090.4)元,其次为糖尿病创面患者,为45 008.4(10 574.0, 57 020.7)元;不同类型慢性难愈合创面住院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5.346、32.460,P<0.05)。(5)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压力性创面患者的住院时间最长,为39(26, 42) d、动脉性创面患者的住院费用最高,为118 341.1(77 151.3, 162 281.1)元;保守治疗的患者中,其他创面患者的住院时间最长、动脉性创面患者的住院费用最高;不同治疗方式患者的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0.260、120.765,P<0.05)。(6)2 402例患者中,痊愈占22.0%(529/2 402),显效占76.3%(1 833/2 402),未愈占1.7%(40/2 402),未愈患者中死亡12例,占患者总人数的0.5%;痊愈、显效、未愈患者的住院时间分别为31(15, 39)、25(12, 30)、19(5, 24) d,住院费用分别为45 360.6(11 664.3, 56 208.8)、42 824.2(10 107.1, 52 415.1)、37 017.4(8 031.3, 31 942.9)元,痊愈患者的住院时间比显效及未愈患者长,其住院费用比显效及未愈患者多,不同临床转归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031、6.780,P>0.05)。(7)2 402例慢性难愈合创面住院患者的总医疗费用为103 973 107元,各项医疗费用中耗材费和药品费占比较高,分别为42.1%和23.4%,护理费和输血费用占比较低,分别为1.2%和0.2%。(8)2 402例患者中有926例(38.6%)进行了创面病原菌检查,其中681例创面病原菌检测结果为阳性,检测阳性率为73.5%(681/926)。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0.8%(346/681),主要以铜绿假单胞菌(13.5%)、大肠杆菌(11.6%)、鲍曼不动杆菌(6.2%)为主;革兰阳性菌占42.4%(289/681),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7.8%)、表皮葡萄球菌(7.2%)、肠球菌属(9.2%)为主;真菌占6.8%(46/681),主要为白色念珠菌(2.5%)。 结论慢性难愈合创面住院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男性多于女性。糖尿病创面、压力性创面及血管性创面是该病主要原因。压力性创面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最长,动脉性创面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最高。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本中心采用多学科诊疗模式进行创面治疗,愈合率较高。创面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最为多见,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倡导健全大型综合医院创面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机制,成立创面修复护理中心,同时加强对该病知识宣教,提高防治意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凝胶联合高锰酸钾水疗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难愈性创面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创面清创后予以外用生理盐水冲洗,碘伏消毒,磺胺嘧啶银乳膏纱布覆盖,无菌敷料包扎。观察组清创后给予1∶5000高锰酸钾溶液(35℃)浸泡水疗30 min联合rbbFGF凝胶局部外用治疗,余操作同对照组一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愈合时间为(30.52±8.72)d,短于对照组的(40.42±15.8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缩小和肉芽生长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细菌转阴率为85.00%,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bbFGF凝胶联合高锰酸钾水疗治疗难愈性创面能够促进创面缩小,加速创面肉芽增长,有明显的抗感染的作用,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及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修复足部毁损伤难愈性创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海南省人民医院烧伤与皮肤修复外科收治的足部毁损伤难愈性创面患者18例,其中合并足背肌腱外露12例,跖骨骨外露6例。创面清创后,予医用胶原蛋白海绵覆盖肌腱外露、骨外露创面,并安装VSD装置,待创面覆盖肉芽组织后,再给予自体刃厚皮移植修复创面。记录治疗时间、外露肌腱或骨质坏死率、皮片成活率,术后随访6个月,以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标准评估外观及功能。结果18例患者足部均得以保存,外露的肌腱和骨质均保持活性,皮片成活率85%~95%,平均(90±5)%。残余创面给予间断换药治疗后全部愈合,治疗时长14.0~45.0 d,平均(29.5±15.5)d。出院后6个月复诊以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标准评估足部功能,优3例,良4例,中6例,差5例。结论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及VSD在促进肌腱、骨质外露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的同时可保留外露的肌腱及骨组织活性,联合自体刃厚皮移植,能较好地修复足部毁损伤难愈性创面。  相似文献   

15.
Invasive fungal disease (IFD) remains a significant cause of mortality in haematology patients. Management strategies range from empiric therapy to pre-emptive approaches. Prophylaxis with mould-active agents has been evaluated, but the optimal strategy remains unclear. We present here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pre-emptive strategy implemented at our institution. We analysed 348 consecutive neutropenic episodes in 234 patients. The main elements of our pre-emptive strategy included twice-weekly Galactomannan testing and weekly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can. Antifungal prophylaxis usually consisted of fluconazole (400 mg once weekly). Antifungal treatment was started if criteria for IFD (including possible) were fulfilled. Along with the incidence of antifungal treatment and IFD, we also analysed the adherence to the strategy. Adherence was good but suboptimal with 81% of CT scans having been performed at an interval of 10 days or less. Concerning antifungal treatment, in 56 episodes the patient was receiving a mould-active agent as secondary prophylaxis. Antifungal treatment was started during 39% of the remaining episodes. In all, 109 cases of IFD were diagnosed, 51 being probable or proven. Forty-nine patients died before day 100, IFD directly caused or contributed to death in six patients. Two cases of IFD were diagnosed post-mortem and were missed by our pre-emptive strategy. Our pre-emptive strategy is feasible and safe with an acceptable rate of IFD and associated mortality, while avoiding anti-fungal treatment in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patients. The exact role of pre-emptive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systematic mould-active prophylaxis can only be determined in a well-designed randomized trial.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应用肌皮瓣移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烧创伤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烧伤形成的瘢痕、溃疡创面以及创伤后形成的深部组织外露伴有感染的16例患者,创面面积为3.5 cm×3.2 cm~21.0 cm×12.0 cm,彻底清创后先采用1次或多次负压封闭引流治疗5~7 d,待创面条件改善后分别采用腓肠肌肌皮瓣加植皮、腹直肌肌皮瓣、背阔肌肌皮瓣、臀大肌肌皮瓣等转移覆盖创面。 结果16例患者肌皮瓣均完全成活,切口愈合良好,平均住院时间为23 d,创面有效修复。经过6~12个月门诊或电话随访,皮瓣外形、色泽及功能无明显异常,创面未再破溃。 结论负压封闭引流结合皮瓣移植修复治疗烧创伤难愈性创面,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人癫癎的临床特点和脑电图表现。方法:对56例老年癫痫患者作脑电图检查。结果:脑电图正常者2例(3.57%),轻度异常8例(14.8%),中度异常34例(36%),高度异常12例(22:2%),脑电图总异常率96.43%。结论:脑电图对老年人癫癎的诊断及指导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手术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1月至2011年6月进行手术治疗的难治性癫痫患者90例,随访1~3年后观察手术治疗效果,并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90例患者预后满意30例,症状改善者40例,良好者10例,有10例较差,手术总有效率为88.9%。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病变部位、难治程度分型、手术治疗方式、病程和每日发作频率等有显著的相关性。排除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对单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变部位、病程、手术治疗的方式和每日发作频率为影响难治性癫痫患者治疗的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目前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效果较好,但手术疗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负压创伤治疗技术(NPWT)在糖尿病足难愈性溃疡治疗中的适应证、持续负压运行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及不良反应。方法糖尿病足难愈性溃疡患者139例,分2组。负压创伤治疗组104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43例;年龄33~87岁,平均年龄64.3岁。常规治疗组35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32~94岁,平均年龄63.6岁。溃疡形成时间最短2周,最长2.5年,糖尿病病程1个月~40年。负压创伤治疗组采用智能负压治疗技术治疗糖尿病足难愈性溃疡,治疗时间最长120 d,最短15 d。常规治疗组采用传统清创、换药方法,治疗时间最长97 d,最短14 d。2组均辅以控制血糖及血压、抗凝、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两组分别于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进行随访。结果负压治疗组溃疡愈合31例,显效55例,有效13例,无效5例。常规治疗组溃疡愈合17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6例。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随访1个月溃疡无复发,3个月负压治疗组68例随访中4例下肢出现新溃疡。常规治疗组10例随访中1例下肢出现新溃疡。治疗安全性:负压泵运行过程中噪声小,连续运行最长120 d(更换辅料时停机)无故障,无出现并发症。结论智能负压治疗技术在糖尿病足部皮肤难愈性溃疡治疗中显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治疗皮肤撕脱伤的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治疗技术对皮肤撕脱伤皮片原位回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08年7月我科收治的皮肤撕脱伤35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19例行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治疗结合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和或中厚皮片原位回植修复术,其中17例患者经过1次治疗后,创面愈合。2例患者经过2次植皮治疗后,创面愈合。16例行常规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和或中厚皮片原位回植修复术局部加压包扎,9例创面愈合,7例患者经过2次植皮治疗后,创面愈合。结果VSD组较常规组在治愈率、总有效率和伤口愈合时间上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VSD)结合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和中厚皮片原位回植是治疗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较理想的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