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加减结合五神针治疗肝肾不足型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80例肝肾不足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补肾活血汤加减组、五神针组和针药结合组,每组各60例。补肾活血汤加减组给予补肾活血汤加减治疗,五神针组给予针刺百会、四神聪为主穴治疗,针药结合组同时给予补肾活血汤加减结合针刺百会、四神聪为主穴进行治疗,疗程均为28 d。比较各组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治疗后针药结合组总有效率91.2%,显著高于补肾活血汤加减组的70.7%和五神针组的79.7%(P0.01);针药结合组HDS,ADL和MMSE评分较补肾活血汤加减组和五神针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针药结合组SOD,CGRP和MDA水平的改善优于补肾活血汤加减组和五神针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加减结合五神针可显著提高肝肾不足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HDS,ADL和MMSE评分,改善SOD,CGRP和MDA水平,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补肾活血汤加减和单用五神针。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7,(12):2617-2619
目的:探讨五神针治疗轻中度痰浊阻窍型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轻中度痰浊阻窍型V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础治疗组、传统针刺组和五神针组,每组40例。基础治疗组给予常规的基础治疗,传统针刺组在基础治疗组治疗基础上取传统针刺穴位进行治疗,五神针组在基础治疗组治疗基础上针刺百会,四神聪为主穴进行治疗,疗程均为36 d。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SSD)和VD中医辨证量表痰浊阻窍型分表(中医证候)的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和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五神针组总有效率89.5%,显著高于基础治疗组74.4%(P0.01)和传统针刺组的81.1%(P0.05);五神针组MMSE、ADL、BSSD和中医证候评分较基础治疗组和传统针刺组改善更为显著(均P0.05或P0.01);五神针组SOD、LPO和MDA水平的改善优于基础治疗组和传统针刺组(均P0.05)。结论:五神针组可显著提高痰浊阻窍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MMSE、ADL、BSSD评分,改善SOD、LPO和MDA的水平,其临床疗效优于基础治疗组和传统针刺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五神针治疗肝肾不足型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肝肾不足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基础治疗组、传统针刺组和五神针组,每组各60例。基础治疗组进行常规的基础治疗,传统针刺组在基础治疗组治疗基础上取传统针刺穴位进行治疗,五神针组在基础治疗组治疗基础上针刺百会,四神聪为主穴进行治疗,疗程均为28d。比较各组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的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基础治疗组脱落1例,传统针刺组脱落3例,五神针组脱落2例,治疗后五神针组总有效率94.8%,显著高于基础治疗组69.5%和传统针刺组的82.5%(均P0.01);五神针组HDS、ADL和MMSE评分较基础治疗组和传统针刺组改善更为显著(均P0.05);五神针组SOD、CGRP和MDA水平的改善优于基础治疗组和传统针刺组(均P0.05)。结论五神针组可显著提高肝肾不足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HDS、ADL和MMSE评分,改善SOD、CGRP和MDA的水平,其临床疗效优于基础治疗组和传统针刺组。  相似文献   

4.
李莉  王锋 《光明中医》2023,(13):2549-2552
目的 探究益肾补脑汤联合五神针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方法 将7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为2组,37例针刺组给予五神针治疗,37例针药组给予益肾补脑汤联合五神针治疗,比较2组临床总有效率、痴呆量表(HDS)、简易精神状态量(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的评分及症状积分;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降钙素相关肽(CGRP)和丙二醛(MDA)的水平。结果 针药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针刺组(P<0.05);HDS、MMSE及ADL评分高于针刺组(P<0.05);反应迟缓和健忘积分低于针刺组(P<0.05);SOD和CGRP高于针刺组(P<0.05);MDA低于针刺组(P<0.05)。结论 益肾补脑汤联合五神针可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缓解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调控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脑血疏口服液治疗瘀血阻络型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5例瘀血阻络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基础组、药物组和针药组,每组45例。基础组进行常规的基础治疗,药物组在基础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脑血疏口服液进行治疗,针药组在基础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联合脑血疏口服液进行治疗,疗程均为60 d。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SSD)和血管性痴呆中医辨证量表瘀血阻络型分表(简称SDSVDA)的评分;观察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过氧化脂质(LPO)和血清尿酸(SUA)的变化。结果 基础组脱落1例。各组治疗60 d后,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1.1%(41/45),显著高于基础组的65.9%(29/44,P0.01)和药物组75.6%(34/45,P0.05);针药组MMSE、BSSD和SDSVDA评分较基础组和药物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针药组CGRP、LPO和SUA水平的改善优于基础组和药物组(P0.05)。结论 传统针刺手法联合脑血疏口服液治疗瘀血阻络型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7,(11):2403-2405
目的:观察针刺五神穴治疗腑滞浊留型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腑滞浊留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基础治疗组、传统针刺组和针刺五神穴组,每组各43例。基础治疗组进行常规的基础治疗,传统针刺组在基础治疗组治疗基础上取传统针刺穴位进行治疗,针刺五神穴组在基础治疗组治疗基础上以五神穴为主穴进行治疗,疗程均为90 d。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血管性痴呆中医辨证量表(SDSVD)的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和血清内皮素(ET)的变化。结果:治疗后针刺五神穴组总有效率95.3%(41/43),显著高于基础治疗组72.1%(31/43,P0.05)和传统针刺组的81.4%(35/43,P0.01);针刺五神穴组MMSE、ADL和SDSVDA评分较基础治疗组和传统针刺组改善更为显著(均P0.05);针刺五神穴组SOD、CGRP和ET水平的改善优于基础治疗组和传统针刺组(均P0.05)。结论:针刺五神穴组可显著提高腑滞浊留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MMSE和ADL评分、降低SDSVD评分,改善SOD、LPO和ET的水平,其临床疗效优于基础治疗组和传统针刺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五神针(针刺百会、四神聪穴)结合不同剂量的当归四逆汤加减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黏附分子-1(ICAM-1)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8只SD大鼠随机分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片组、针药低剂量组、针药中剂量组和针药高剂量组,每组再分为3个亚组,每亚组6只。除假手术组外均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尼莫地平片组采用尼莫地平片干预,针药低剂量组、针药中剂量和针药高剂量组分别采用五神针结合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当归四逆汤加减进行干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采用运动功能检测法评估各组大鼠的运动能力;TTC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比色法检测MPO;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ICAM-1和IL-1β的表达。结果:尼莫地平片组和针药高剂量组第3 d、5 d与模型组、针药低剂量组和针药中剂量组比较,行为异常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P均0.05),MPO活性、ICAM-1蛋白和IL-lβ蛋白表达有显著的改善(P均0.05),针药高剂量组与尼莫地平片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五神针结合高剂量当归四逆汤加减能够明显缩小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脑梗死体积,减轻运动功能缺损,有效改善MPO活性、ICAM-1和IL-lβ蛋白的表达,对缺血后的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洪艳丽  何贵翔  吴飞 《中医杂志》2012,53(12):1028-1031,1045
目的 评价针药结合治疗绝经过渡期失眠(心肾不交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相关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将绝经过渡期失眠(心肾不交型)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45例、针刺组45例、针药结合组50例,中药组口服益肾清心汤,每日1剂;针刺组选穴安眠、四神聪、神门、三阴交、申脉、照海进行电针治疗,隔日1次;针药结合组同时进行针刺结合中药治疗,各组均4周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并分别记录各组患者治疗前后Kupperman量表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检测血清性激素、单胺类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γ-氨基丁酸(GABA). 结果 针药结合组总有效率(74.0%)与中药组(66.7%)、针刺组(6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药组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Kupperman量表各因子评分及总积分、PSQI各因子评分及总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针药结合组的改善程度优于中药组和针刺组(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血清性激素比较及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DA、NE与针药结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DA、NE、5-HT与针药结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药结合比单纯中药或针刺改善绝经过渡期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更佳,其机理与升高5-HT、5-HIAA、GABA含量、降低NE、DA合成相关.  相似文献   

9.
针灸配合药物治疗血管性痴呆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药物对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将5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及针灸药物结合组(简称针药组),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评定表(HDS)评分值、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以及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各临床疗效指标均有改善,尤以针药组显著.SOD较疗前明显升高,LPO较疗前明显下降.结论: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药物治疗VD患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结合五神针治疗肝肾不足型血管性痴呆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肝肾不足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5例给予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6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汤结合五神针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智能减退、表情呆板、眩晕耳鸣、乏力及反应迟缓积分,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及MDA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SOD及CGRP水平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结合五神针治疗肝肾不足型血管性痴呆症可显著减轻临床症状体征,促进智力水平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质量,调节SOD、MDA及CGRP水平,且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五苓汤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中药组和针药组各36例。西药组给予柳氮磺吡啶片,中药组给予五苓汤加减,针药组给予针刺结合五苓汤加减,疗程均为60 d,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总和指数(BAS-G)、活动性指数(BASDAI)、放射学指数(BASRI)、活动度衡量指数(BASMI)和中医辨证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的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甲状旁腺激素(PHI)和补体3(C_3)的变化,比较各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针药组总有效率71.4%,优于西药组的58.1%和中药组的52.8%,针药组各评分均较西药组和中药组改善更为显著,针药组和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药组。结论:针刺结合五苓汤加减可显著提高强直性脊柱炎患者BAS-G、BASDAI、BASRI、BASMI和中医证候评分,改善ESR、CRP、PHI和C_3水平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合募配穴联合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3例肝郁脾虚证IBS-D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41例。中药组口服痛泻要方,每天3次;针药组口服痛泻要方联合针刺治疗,穴取上巨虚、天枢、太冲、三阴交、足三里常规针刺,每天1次;西药组口服匹维溴铵片,每次50mg,每日3次,各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活性肽(VIP)及MAPK信号通路指标ERK1 mRNA、ERK2 mRNA表达水平,并比较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证候总评分、SAS与SD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针药组低于中药组、西药组(P0.05);针药组总有效率高于中药组及西药组[87.8%(36/41)vs 78.0%(32/41),68.3%(28/41),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血清CGRP、VIP水平均下降(P0.05),针药组低于中药组、西药组(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ERK1mRNA、ERK2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针药组表达水平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针刺合募配穴联合痛泻要方可有效缓解肝郁脾虚证IBS-D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焦虑、抑郁状态,其机制可能与调控MAPK信号通路中ERK1 mRNA、ERK2 mRNA表达,降低血清CGRP、VI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口服脑得生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寻找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办法。方法:将纳入试验的75例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针刺组和对照组,三组均治疗30天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MMSE量表、长谷川痴呆量表(HDS)、ADL评分的检测。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2%,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三组之间总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P<0.01)。三组治疗前后MMSE、HDS和ADL积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针药组和对照组各量表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针刺组和对照组各量表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后针药组和针刺组的各量表得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得生可能有治疗血管性痴呆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认知训练干预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对患者综合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中药组和针药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在认知训练的基础上,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中药组给予口服中药治疗,针药组给予针刺和口服中药治疗,疗程30天。治疗前后分别用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和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3组HDS量表评分、FCA量表评分均有明显提高(均P〈0.01),且针药组优于针刺组和中药组(P〈0.05或P〈0.01),而针刺组和中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和中药均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综合功能,针药合用效果显著,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电针、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 (VaD)的疗效及其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 (LPO)、一氧化氮 (NO)的影响。方法 :将 4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痴呆程度随机分为电针组和针刺组 ,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张氏痴呆修改量表 (HDS)、社会活动功能调查表 (FAQ)、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分析 ,并检测了SOD、LPO、NO的含量。结果 :治疗后电针组HDS增高、FAQ减低 ,SOD上升 ,LPO和NO下降 ,与治疗前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P <0 0 0 1 ) ,针刺组上述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两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不明显。电针组总有效率高于针刺组。结论 :电针治疗VaD的近期疗效优于针刺治疗 ,提示电针刺激较单纯针刺更能促进VaD患者智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涤痰汤加减方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7例OSAHS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针药组,中药组口服加味涤痰汤治疗,针药组涤痰汤加减方结合针刺治疗。两组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观察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最低氧饱和度(SaO2)、Epworth嗜睡量表(ESS)、中医症候积分、安全性评价指标,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TNF-α、IL-6、SOD、MDA、NGF、BDNF、HIF-1、EPO含量水平。结果 针药组疗效明显优于中药组(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AHI、SaO2、ESS、中医症候积分,血清中TNF-α、IL-6、SOD、MDA、NGF、BDNF、HIF-1、EPO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针药组在改善作用更强(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结合涤痰汤加减方可以提高OSAHS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与其抑制炎症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双固一通"针刺法配合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组和针药组,每组100例。西药组给予西药治疗,中药组给予中药治疗,针药组在中药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双固一通"针刺。观察3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OP)、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变化和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情况,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1.0%,显著高于西药组的79.0%和中药组的77.0%(P0.05)。3组治疗后SOD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P0.05),LOP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针药组治疗后SOD水平均显著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0.05),LOP水平显著低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0.05);西药组与中药组治疗后的SOD和LO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针药组各项水平均显著低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0.05),西药组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含量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针药组各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0.05),西药组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双固一通"针刺法配合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效果明显,能够改善患者抗氧化功能,降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气汤加减治疗早中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FH)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将104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联合组,各38例。中药组给予肾气汤加减,西药组给予阿仑膦酸钠,联合组同时给予肾气汤加减和阿仑膦酸钠,疗程均为3个月,随访6个月。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Harris SF-36、SF-36、FPS-R和中医证候评分;检测血清TNF-α、CRP、NO、SOD水平;比较治疗后及随访6个月各组有效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依次为西药组(76.5%)中药组(83.8%)联合组(97.2%)(P0.05);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联合组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中药组(2.7%)中西药组(30.6%)西药组(70.6%)(P0.05)。结论肾气汤加减治疗NONFH肾虚血瘀证的疗效优于阿仑膦酸钠,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阿仑膦酸钠低。肾气汤加减结合阿仑膦酸钠治疗NONFH肾虚血瘀证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且可降低阿仑膦酸钠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赵洁  杨育慈  唐英  徐潇蓉  赵虹 《新中医》2017,49(9):122-124
目的:观察针刺、中药、针药结合3种方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按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3组各30例。针刺组予风池(双),印堂,迎香(双),合谷(双),足三里(双),肺俞(双),脾俞(双),肾俞(双)等针刺治疗;中药组予中药汤剂通窍方治疗;针药结合组予针刺结合中药治疗,针刺治疗同针刺组,中药治疗同中药组。观察3组各疗程症状及体征并给予评分,进行3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第1疗程结束时针刺组和针药结合组治疗症状积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疗程结束时的中药组和针药结合组与第1疗程结束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疗程结束时,3组症状积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结合组改善情况优于中药组及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疗程针药结合组疗效高于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疗程各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疗程针药结合组疗效高于优于中药组及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组相较优于中药组及针刺组,每个疗程的症状改善最明显,针刺组第1疗程疗效和针药组相当,中药组症状情况从第2疗程开始明显改善,第3疗程针刺组和中药组疗效相当,且针药结合组的疗效优于中药组及针刺组。  相似文献   

20.
《山东中医杂志》2016,(6):509-512
目的 :观察四物二陈汤及其拆方治疗痰瘀阻络型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120例痰瘀阻络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4组:四物二陈汤组、二陈汤组、四物汤组、茴拉西坦组,每组各30例,分别予以四物二陈汤、二陈汤、四物汤、茴拉西坦胶囊口服治疗。观察比较各组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分、Barthel指数(BI)及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过氧化脂(LPO)的变化。结果:四物二陈汤组治疗后的HDS评分、BI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及其他各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物二陈汤组治疗后的血清TCH、TG、LPO值明显降低,HDL、SOD值明显升高,与本组治疗前及其他各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物二陈汤治疗痰瘀阻络型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与化痰化瘀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