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优化米炒灵芝的炮制工艺。方法以灵芝三萜及甾醇、灵芝多糖和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变化作为评价指标,以炒制程度作为考察因素,确定灵芝的最佳米炒炮制程度与米的用量。结果实验表明,生品中灵芝三萜以及甾醇含量为0.470%,灵芝多糖为0.627%,水溶性浸出物为5.88%,米炒后的灵芝三萜及甾醇、灵芝多糖和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均有所增加。结论米炒灵芝有助于化学成分的溶出,米炒灵芝的最佳炮制工艺为:米用量为20%,将米炒至焦黄色。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产地党参中4种功效成分的含量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为实施土壤生态调控,提高党参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测定不同产地共计24批次党参样品中的党参炔苷、苍术内酯Ⅲ、醇浸出物和党参多糖的含量及土壤肥力、16种土壤相关因子等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寻找影响党参化学成分含量变异的关键土壤因子。结果 陇西党参所含有的党参炔苷和苍术内酯Ⅲ含量均为最高,而党参多糖含量最高的地区为壶关。土壤的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和速效钾与党参炔苷含量之间呈显著相关性(P<0.01),有机质、pH、有效态锰和有效态锌与党参炔苷含量之间呈明显相关性(P<0.05),pH与苍术内酯Ⅲ含量间呈明显相关性(P<0.05);全钾与醇浸出物和党参多糖含量间呈显著相关性(P<0.01),而有效态锌则与醇浸出物和党参多糖含量均呈明显相关性(P<0.05)。不同产地土壤主成分分析表明,得分较高的样地是平顺、壶关、陇西,这与不同产地党参多糖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在党参栽培中可以通过适当提高有机质水平,增施特定营养元素肥料等农艺措施来调控党参功效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优选米炒党参饮片炮制工艺。方法 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米炒党参的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T),以及药物与辅料比例三个因素对党参炔苷含量的影响。以党参炔苷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HPLC测定方法和响应曲面试验设计方法,确定实验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在工艺过程中对党参炔苷含量的影响,准确表达各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关系,以预测最佳工艺。结果 米炒党参最佳炮制工艺为炮制温度182.77℃、炮制时间1.76 min、辅料与药物的比例55∶100。结论 响应曲面法建立的模型预测性良好,适用于米炒党参炮制工艺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热分析技术及混合权重的响应面实验优选小米炒党参炮制工艺。方法 运用热分析技术对小米炒党参炮制前后的有效成分进行热解特性分析,得出适宜的炮制温度范围,同时从热分析角度初步解析其炮制机理;以指标性成分5-羟甲基糠醛(5-HMF)、党参炔苷、白术内酯Ⅲ、党参多糖的含量结合外观性状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结合CRITIC权重法确立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并利用响应面法考察炒制温度、炒制时间、辅料用量对小米炒党参综合评分的影响,优选小米炒党参炮制工艺。结果 热分析结果表明党参炮制后主要影响党参的多糖类成分及苷类成分,小米炒党参最佳炮制温度范围为120~220℃;以AHP-CRITIC混合权重法得出党参炔苷、党参多糖、白术内酯Ⅲ、5-HMF、外观性状的权重分别是0.434 5、0.176 8、0.139 3、0.088 9、0.160 5;以此进行综合评分,通过响应面法优选得到小米炒党参最佳炮制工艺为每100 kg党参加小米20 kg, 165℃炒制5 min。结论 结合了热分析技术与AHP-CRITIC混合权重法的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米炒党参炮制过程样品粉末表观颜色与HPLC指纹图谱中重要成分变量关联性及其质量传递规律,为揭示党参米炒过程的炮制原理奠定基础。方法以米炒党参的经验判断为依据,基于传统饮片的表观颜色变化,利用视觉分析仪分析米炒党参不同炮制时间点样品粉末表观颜色的变化,同时采用HPLC指纹图谱的方法评价米炒党参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动态变化,利用多元统计学方法对米炒党参炮制过程样品进行表观颜色与HPLC指纹图谱中重要成分变量关联分析。结果在米炒党参炮制过程中,样品粉末总色值(E_(ab)~*)呈下降趋势,表观颜色呈由淡黄棕色至深黄色变化的规律;10个化学成分峰动态变化明显,依次为峰7、9、10、2、3、1、20、15、6和4,其中峰4被指认为5-羟甲基糠醛;与总色值E_(ab)~*变化呈极显著性负相关的化学成分为峰1、3和4,呈显著性正相关的化学成分为峰2,呈一般正相关的化学成分为峰6和15。结论峰1、2、3、4、6和15是米炒党参炮制过程中与表观颜色变化显著相关且含量变化明显的成分,可作为米炒党参炮制过程监控及质量控制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多蒸黄精炮制工艺参数,为黄精药材的质量控制及规范化炮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与UV法测定黄精浸出物、多糖、总皂苷、五羟甲基糠醛含量作为黄精功效指标,色度值作为参考指标,研究蒸制次数对黄精浸出物、多糖、总皂苷、5-羟甲基糠醛含量以及色度值的影响。结果多蒸黄精炮制品中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明显,多糖和浸出物在黄精生品中含量最高,并随着蒸制次数的增加,含量呈下降趋势。总皂苷含量与色度值在一蒸一制炮制品中最高。结论综合评分认为一蒸一烘为蒸制黄精较为理想的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从药效与灰化2个角度阐释“炒炭存性”原理,并优选地榆炒炭工艺及探讨炮制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与灰化临界点参数。方法 考察炒炭温度、时间对地榆炮制品外观性状、提取物得率、指标性成分、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的影响,以此优选炮制工艺。结果 随炒炭程度增加,地榆炭提取物中没食子酸含量先增后减,鞣花酸一直增加。地榆在抗菌效果方面炮制增效,从而阐释“炒炭存性”;地榆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与提取物中没食子酸的含量呈较强正向相关性。地榆炭提取物得率与提取物中鞣花酸含量呈极强的反向相关性(r=-0.964 03),地榆炭提取物得率突然下降时,饮片质地开始出现脆化、灰化现象。获得的最优地榆炒炭工艺:在250℃温度条件下炒炭6 min,此时提取物得率约30%,没食子酸在提取物[(46.41±0.06)μg/mg]和饮片中[(14.20±0.02)μg/mg]含量相较于其他炮制条件最高。结论 提出用没食子酸含量指导地榆炒炭工艺,用提取物得率控制灰化临界点的研究思路,并优化了基于抑菌效应的地榆炮制工艺。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五指柑的最佳米炒炮制工艺。方法:以五指柑药材中总黄酮和木犀草素含量为评价指标,以米和五指柑的比例、预热时间、米炒温度和炒制时间四因素,按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五指柑的最佳米炒炮制工艺。结果: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五指柑的最佳炮制工艺为:取粳米(每50g五指柑加大米12.5g),锅内中火210℃预热1.5min,拌炒5min,药材焦黄后,取出,放凉,筛去大米,即得。结论:通过上述炮制方法,总黄酮与木犀草素含量分别为12.20mg/g和0.383mg/g。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热分析技术对生地黄炭的最佳炮制温度进行探讨,建立地黄炒炭炮制过程中内在能量变化的量化方法和评价指标.方法 采用热重-微商热重(TG-DTG)技术,对地黄样品、地黄各提取物与对照品进行程序升温及恒温的热解特性研究及热分析动力学研究,分析生地炭炮制温度上限,推导生地黄炒炭的最佳温度及内在能量变化.结果 (333....  相似文献   

10.
醋炒元胡炮制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丛繁滋  于莲 《中成药》1989,11(2):20-21
本文根据中药材减压软化法的提示,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探讨了醋炒元胡的炮制工艺。试验结果及方差分析表明,取颗粒度为8~14目的元胡,置于普通烘箱内80℃烘至深黄色,升温到100℃后加热10min,取出立刻趁热拌入20%的食用醋闷润4h,70℃烘干为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优化炒沙苑子的炮制工艺,为建立炒沙苑子炮制规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沙苑子苷、水分和外观性状作为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分,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和筛选炮制过程中的主要因素为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确定最佳炮制工艺。结果 炒沙苑子最佳炮制工艺为:炒药锅设置温度120℃,炒制时间10min。结论 炮制工艺参数优化后,经验证炮制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2.
徐志伟  曹岗  杜伟锋  蔡宝昌  葛卫红 《中草药》2014,45(13):1867-1870
目的 优化出最佳麸炒白芍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和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法,以白芍中芍药苷、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没食子酸4个指标性成分质量分数和浸出物得率为考察指标,对影响白芍麸炒工艺的因素进行考察。结果 最佳的白芍麸炒工艺是在白芍药材中加入其质量的10%的麸皮,在200 ℃下炒制8 min。结论 该炮制工艺稳定可靠,可为白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麸炒泽泻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泽泻醇-B进行含量测定,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9(34)研究麸炒泽泻工艺的三个关键因素对成品质量的影响,优选出最佳炮制工艺。结果:麸炒泽泻的最佳炮制工艺为每100 kg药材用麦麸皮12.5 kg,温度160~170℃,炒制3 min,取出,筛去焦麦麸,晾凉。结论:最佳炮制工艺参数为A2B2C2。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优化炆远志炮制工艺,并对其成分与色泽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确定加水量、甘草用量、干燥温度工艺参数,AHP法确定远志口山酮Ⅲ、阿魏酸、细叶远志皂苷、3, 6′-二芥子酰基蔗糖、醇浸出物含量权重系数,计算综合评分。采用色差仪量化炆远志色泽程度,Prism关联性分析其成分与色泽之间的关系。结果 最佳条件为每100 g远志加5倍量水,甘草用量7 g,干燥温度70℃。明亮度(L值)与远志口山酮Ⅲ、醇浸出物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阿魏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红绿色值(a值)与醇浸出物、远志口山酮Ⅲ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总色度值(Eab值)与醇浸出物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远志口山酮Ⅲ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阿魏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该方法合理可行,可用于预测炆远志饮片的质量。炆远志化学成分与色泽度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中药炭药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工艺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中医临床疗效,其"炒炭存性"标准的建立是中药炭药质量的保证.笔者针对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13味炭药进行了工艺的量化测定,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最佳炒炭工艺,制作成图片和标本,将沿用二千余年的炒炭传统工艺进行了大胆改革,使得操作更加简便,制作更加精良,火候更易掌握.在"炒炭存性"标准的研究中,笔者根据炭吸附色素的原理首创控制炒炭存性标准的色素吸附法.移植pH值测定法在炒炭存性标准中的应用,建立显微定量分析法鉴别中药炭药的标准,正在研究中的电导率法、荧光法也即将带来"炒炭存性"质控方面的突破,本研究诠释了"炒炭存性"的科学内涵,丰富了炒炭工艺和质控方法,建立了理想的炭吸附色素等质控手段,突破了以往质控的固定模式,将对中药饮片的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从UPLC特征指纹图谱和6-姜酚、8-姜酚、10-姜酚量的角度,选择炮姜的最佳炮制温度和炮制时间.方法 采用砂烫法,选取180、185、190、195、200℃,每个温度下分别炒制6、7、8 min,共得到15份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分析各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同时采用UPLC法测定不同炮制品中6-姜酚、8-姜酚、10-姜酚的量.结果 195℃、7 min和195℃、8 min 2份样品的相似度最大,分别为0.995和0.994;6-姜酚、8-姜酚、10-姜酚的总量最低,分别为5.792、5.412 mg/g.结论 综合指纹图谱相似度和6-姜酚、8-姜酚、10-姜酚量的测定结果以及炮制品外观,确定炮姜砂烫炮制以195℃、7 min为宜.  相似文献   

17.
基于成分分析及抗菌活性的百药煎炮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璐  张志杰  龚千锋  李娆娆  李小宁  龚志勇  俞杰 《中草药》2016,47(21):3805-3809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百药煎的炮制工艺,确定最佳工艺参数。方法采用L_9(3~4)正交试验法,以百药煎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没食子酸、二聚体鞣花酸的质量分数和体外抗菌活性为评价指标,通过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法,考察3因素3水平,即因素A酵曲种类(根霉曲、安琪曲、黑曲霉)、因素B茶叶种类(绿茶、红茶、普洱茶)、因素C物料比(原药量-菌种量-茶叶量分别为25∶7.5∶2.5、25∶6.25∶1.1、25∶2.5∶1.9)对百药煎炮制工艺的影响。结果百药煎的最佳炮制工艺为A_1B_2C_1,即菌种选用根霉曲,茶叶选用绿茶,原药量-菌种量-茶叶量为25∶7.5∶2.5。结论该炮制工艺可操作性强,可为百药煎的炮制工艺提供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18.
该文主要优选金钱草煎汤炙雷公藤的炮制减毒工艺.以金钱草质量分数、闷润时间、炒炙时间、炒炙温度,按照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表制备金钱草煎汤炙雷公藤炮制品共9个,HPLC测定炮制前后雷公藤中主成分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27,3.92,3.57,2.75,2.42,2.66,3.51,1.8...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辛夷的炮制历史,分析其传统炮制方法与所含挥发性成分的相关性,以期为辛夷的现代加工、炮制和质量标准制定以及深入研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主编的《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1973年)为主线,对其历代炮制方法进行整理研究,结合现代研究,分析其炮制方法与所含挥发油的相关性。结果辛夷炮制以去毛、去心等净选加工方法为主,焙干后药用。结论辛夷属辛温之品,其化学成分多含挥发油,历代中医药古籍表明,炮制加工时多净制除去杂质,尽量不加热处理以保存挥发性成分,但炮制工艺、原理、质量标准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古籍记载考察吴茱萸炒黄连炮制工艺,建立黄连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并对比其与萸黄连的成分差异.方法 以盐酸小檗碱,表小檗碱、黄连碱、掌叶防己碱总含量为指标,对比炒制温度、时间对吴茱萸炒黄连的影响;利用HPLC法及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相关技术方法分析两种炮制品主要差异.结果 采用220C、20min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