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6例经病理活检确诊的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n=28)与开腹组(n=28),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量、肠功能恢复时间、3年生存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出现,且腹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腹。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开腹组,但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除数量、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可取得与开腹组相似的远期生存率,具有开腹手术无可比拟的优点,体现了微创的治疗理念与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手术治疗结肠癌的另一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疗效。方法 72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成腹腔镜组37例和开腹组3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以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作为胃肠功能恢复的指标,监测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较开腹组有明显增长,为(221.6±37.2)min vs.(150.9±27.8)min(P<0.05),而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分别为(5.78±0.61)cm vs.(18.74±2.30)cm,(48.6±31.5)ml vs.(129.0±78.9)ml,(21.73±8.91)h vs.(67.32±12.84)h,(5.89±1.53)d vs.(12.62±2.45)d(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0%(2/37),明显低于开腹组的31.43%(11/35)(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探讨两种手术的临床实用性、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结肠癌患者为观察组,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另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60例开腹手术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指标、生活质量等。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生活质量(生理功能、心理情绪、社会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镇痛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临床效果较好、手术创伤小、对腹腔干扰小、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结肠憩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结肠憩室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后4d疼痛评分、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结肠憩室...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及局部复发率、总生存率。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102例结肠癌患者,分为观察组(n=57)与对照组(n=45),分别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费用及切口感染、吻合口出血、吻合口漏、不完全肠梗阻等并发症,通过术后长期随访统计两组患者的5年累计局部复发率及累积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但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感染、吻合口出血、吻合口漏及不完全肠梗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5年累计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3.56%与11.53%,5年累计总生存率分别为65.45%与71.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并对比腹腔镜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远期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4月至2011年12月由同一手术组医师收治的68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行术式分为腹腔镜组(n=31)与开腹组(n=37),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法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转移复发率、术后远期并发症、5年累计存活率等指标。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与开腹组相似(P=0.457),但术中失血量少(P=0.038),术后住院时间短(P=0.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除粘连性肠梗阻外,在远处转移、局部复发及切口疝、切口种植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5年总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6)。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能取得开腹手术的远期疗效,可安全地用于结肠癌的治疗,但腹腔镜术中失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且远期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Ⅲ期结肠癌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病例纳入排除标准,筛选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76例Ⅲ期结肠癌患者,其中112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64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手术费用、住院总费用高于开腹组。结论:腹腔镜下Ⅲ期结肠癌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康复快的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同一手术组收治的50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组(n=25)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开腹组(n=25)采用开放直肠癌根治术。分别抽取周围静脉血,观察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淋巴细胞亚群CD3+、CD4+细胞的数量及血清IL-2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较术前1 d相比,术后第1天CD3+、CD4+细胞的数量及血清IL-2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表明围手术期患者的免疫功能均有一定的抑制(P<0.05),而两组此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第5天、第7天,腹腔镜组CD3+、CD4+、IL-2与术前相比,无明显降低(P>0.05),而开腹组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两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优于开腹手术,条件允许时应尽可能选择腹腔镜手术,更利于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的近、远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的1月至2015年的12月116例结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和开腹结肠癌根治术(开腹组)临床资料,每组58例。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围术期相关指标对比、术后恢复情况以(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远期疗效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的施术时间及淋巴清扫数量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腹腔镜组患者与开腹组相比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镇痛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更短,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6%明显低于开腹组25.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183, P<0.05);两组患者在肿瘤转移率、复发率及2年内生存率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患者的远期疗效相当。 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相比近期恢复效果更为理想,且远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当,但结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更具优势,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肝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97例行肝切除术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n=48,行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与对照组(n=49,行开腹肝切除术)。对比两组术中指标、术后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水平。结果:两组转移率、复发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观察组CD3、CD4、CD8、IL-6、TNF-α表达水平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对照组CD3、CD4、CD8仍低于术前水平,IL-6、TNF-α仍高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确切,创伤小,安全性较高,近期疗效优于开腹肝切除术,且对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小,术后康复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与传统根治手术疗效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126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试验观察,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每组63例。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除肠管长度、术后愈合情况等计量资料用(x珋±s)表示,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和转移率采用χ~2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54.6±20.3)ml和(162.8±80.6)ml;开腹组的手术时间为(172.8±30.2)min,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为(252.2±60.4)min,腹腔镜组与开腹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523,t=6.385,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肛门排气时间为(2.1±0.3)d和(3.6±0.3)d;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住院时间为(10.9±2.5)d和(19.1±11.9)d,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862、6.754,P0.05);且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和转移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并能够对患者的损伤较小,住院时间短,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能够在临床治疗结直肠癌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手术对患者机体免疫应激的影响,以评价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优势。方法:随机将6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腹腔镜组(n=30)与传统开腹组(n=30)。分别于术前、手术结束时、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2 ml,测定T细胞亚群、一氧化氮(NO)的释放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水平。结果:腹腔镜组对患者T细胞改变的影响明显低于传统开腹组;腹腔镜组对患者血清中NO、外周血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无明显影响,但传统开腹组显著增强患者血清中NO的分泌量及ROS的释放。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引起的免疫应激反应明显低于传统开腹手术,免疫抑制持续时间短,且抑制强度弱,相应减少了手术并发症,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不同体位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的手术舒适度的影响。 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确诊并进行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86例纳入研究,根据手术时体位的不同分为A组(46例)和B组(40例),其中A组患者在改良截石位下进行腹腔镜手术,B组患者在人形平卧位下完成腹腔镜手术。数据由SPSS20.0软件完成分析。手术时间以均值±标准差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以率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A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2±0.9) h明显少于B组的平均手术时间(3.8±0.7) h,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43, P<0.05。本研究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下肢疼痛、麻木、肿胀,腹痛等,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时选择改良截石位体位,能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与传统开腹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手术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6月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对患者实施分组,开腹组27例,给予传统开腹胃癌D2根治术治疗;腹腔镜组33例,给予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治疗。采用统计学软件SPPSS18.0进行处理。两组手术相关指标、VAS评分以及总体健康评分选择标准差( ±s)表示,采取独立t检验;两组并发症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占6.1%,显著低于开腹组的25.9%,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创伤小、安全性高,有利于缓解疼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不同胆总管结石手术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1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组(14例,胆囊管探查)、B组(23例,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C组(24例,胆总管切开T形管引流)。利用SPSS 16.0软件分析,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术中术后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予以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C组的引流时间、住院和恢复正常工作的天数、术后输液量、住院费用分别为(3.8±0.8)min、(8.2±2.1)d、(30.7±7.5)d、(8 130±803)ml、(11 096±793)元,显著大于A组和B组;A、B、C三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14%(1/14)、8.70%(2/23)、8.33%(2/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09,P0.05)。结论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效果优于胆管切开胆道探查术。但在不同的胆管切开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中,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方式的治疗效果优于胆总管切开T形管引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接受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的11例患者作为腔镜组,另选取同期接受开腹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的18例患者作为开腹组,比较两组短期疗效。结果: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疼痛及切口愈合不良率方面明显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满意度、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吻合口瘘、术后肠梗阻及非计划再次手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具有较好的手术安全性及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