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14)
目的探讨复杂性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及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收治的600例复杂性骨折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医院感染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导致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600例复杂性骨折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1例,感染率5.17%;医院感染主要部位为手术切口11例占35.5%,其次为呼吸系统8例占25.8%;医院感染患者共分离出4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2株占46.8%,革兰阴性菌19株占40.4%,真菌6株占12.8%;革兰阳性菌对红霉素、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的耐药性较高,革兰阴性菌则对头孢唑林、庆大霉素、氨曲南、庆大霉素呈现较强的耐药性;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基础疾病、卧床时间>5d是导致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是医院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复杂性骨折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阳性菌;采取措施控制独立危险因素,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以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心脏大血管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特征及相关因素,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2月医院心脏及大血管术后患者,统计感染情况和感染特征,并对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0例手术患者中发生感染37例,感染率为14.8%,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68.1%;共检出病原菌61株,以革兰阴性菌37株占60.7%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时长、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抗菌药物联用是导致术后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心脏大血管术后患者感染率高、相关影响因素多,应对术后患者密切观察,针对风险因素采取有效防控措施,以期预防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以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6月82例行骨科手术且发生医院感染的骨折患者,对比其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基础疾病等因素在骨折患者医院感染中的相关性,并比较手术室净化度、手术持续时间、失血量及是否使用抗菌缝线对术后感染的影响。结果年龄、手术持续时间对医院感染的影响较小,而开放性骨折、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手术室净化度2级以下、失血量>800ml及普通丝线是造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与闭合性骨折、无基础疾病、手术室净化2级以上、<800ml失血量及抗菌缝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手术室的净化级别、控制失血量、采用抗菌缝线是减少骨科医院感染率的重要措施,对于开放性骨折、合并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减少患者术后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2年12月15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0例患者术后发生感染46例,感染率为30.67%,以泌尿系统、阴道残端和盆腔感染为主;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宫颈癌分期、基础疾病≥3种、化疗药物、术后导尿次数、导尿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抗菌药物使用等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宫颈癌分期、进行化疗治疗、术后导尿次数以及导尿管留置时间等是宫颈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宫颈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引起高度重视并进行针对性干预处理。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控制与预防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对我院2006年1月1日-12月31日出院的2460例骨折手术患者医院感染进行相关调查,提高骨折患者治愈率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影响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为控制老年胃癌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0年5月67例发生术后医院感染的老年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100例未发生术后感染的老年胃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对其胃癌组织类型、吸烟史、手术情况及抗菌药物应用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吸烟史、手术情况及抗菌药物应用是影响老年胃癌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年龄、性别及胃癌类型对老年胃癌术后医院感染无明显影响;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吸烟史、手术情况及抗菌药物应用均为影响老年胃癌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吸烟史、手术及抗菌药物应用均为影响老年胃癌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因素,有吸烟史、麻醉时间过长、复苏时间过短、长期留置胃管及长期留置导尿管、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时间过长的患者,其胃癌术后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4)
目的分析妇科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降低妇科肿瘤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4月入院的妇科肿瘤患者122例,回顾性分析术后患者感染的部位、不同部位感染率及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22例患者中术后感染24例,感染率为19.67%,其中泌尿道感染12例占50.00%,呼吸道感染6例占25.00%,生殖道感染3例占12.50%,手术切口感染2例占8.33%,胃肠道感染1例占4.17%;年龄>60岁、手术持续时间>2h、合并糖尿病、开放式手术、术后未应用抗菌药物、术后留置导管的患者感染率分别为31.64%、38.64%、42.42%、26.67%、53.57%、24.18%,显著高于年龄≤60岁、手术持续时间≤2h、不合并糖尿病、腹腔镜手术、术后应用抗菌药物、不留置导管的患者感染率(14.94%、8.97%、11.24%、8.51%、9.57%、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偏大、手术持续时间过长、合并糖尿病、开放式手术、术后不应用抗菌药物和术后留置导管均是导致妇科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宫颈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了解某院妇科宫颈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加回顾性方法调查2003年1月1日~12月31日间妇科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宫颈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为22.88%、例次感染率为23.99%;医院感染部位以泌尿道最多见,占52.3%,其次是阴道残端和盆腔,分别为24.6%和12.3%;合并糖尿病、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和不同的手术医生是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宫颈癌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预防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择期行开放性骨折术患者85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归纳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感染患者病原菌及CRP和PCT变化情况。结果 850例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37例,感染率为4.35%,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共分离培养病原菌5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9株占53.70%,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1株占38.8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4株占7.41%。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合并基础疾病是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感染患者血清CRP和PCT分别为(95.26±15.47)mg/L、(4.13±1.27)μg/L高于未感染患者(P0.001)。结论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较多,应做好相关防范措施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
目的探讨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特征及危险因素,为降低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5年3月医院收治的700例行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及病原菌耐药特征;并分析导致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700例患者中27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3.9%;其中手术切口感染11例占40.7%,呼吸系统感染7例占26.0%,皮肤软组织感染6例占22.2%;共分离出病原菌3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6株占74.3%,革兰阴性菌7株20.0%,真菌2株占5.7%;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阿莫西林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0%、87.5%,对万古霉素敏感性最高,敏感率为100.0%;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吡肟、庆大霉素、诺氟沙星耐药率较高,为66.7%~100.0%,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性最高,敏感率为100.0%;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时间、基础疾病、开放性骨折、遗留死腔是导致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临床上需要针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医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2年8月医院收治的52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作为感染组,同期住院的52例术后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导致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的病理分型、肿瘤发生转移的情况、住院时间、术前使用抗菌药物及气管切开情况的差异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β=1.369,OR=3.391)、低分化癌(β=1.431,OR=4.108)、长时间住院(β=1.594,OR=4.923)、术前未使用抗菌药物(β=1.157,OR=3.180)、气管切开(β=1.639,OR=5.150)是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发生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对存在易感染因素的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应加强规范化护理操作,合理用药,降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19)
目的分析开放性骨折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细菌种类、耐药性及危险因素,为今后临床制定预防措施和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3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开放性骨折患者9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出现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感染部位、病原菌类型、耐药性及危险因素。结果 980例开放性骨折患者中共有51例出现院内感染,感染率5.20%,发生感染的主要部位为呼吸道感染、骨髓炎及泌尿系统感染;共分离出6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9株占60.94%;革兰阳性菌22例占34.38%;真菌3例占4.69%;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多数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多西环素和磺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80%,对氨基糖苷类及碳青霉稀类敏感性较高;而多数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及喹诺酮类耐药率均>65%,对万古霉素敏感性较高。年龄≥60岁、损伤程度Ⅲ级、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卧床时间≥5d均为开放性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通过分析开放性骨折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征、耐药性及危险因素,为外科指导抗菌药物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为医院开展感染防治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腹腔镜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行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胃癌患者腹腔镜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200例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发生感染患者39例,感染率为19.50%,以手术部位和肺部感染为主;共培养分离病原菌4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0株占65.22%,革兰阳性菌12株占26.09%,真菌4株占8.70%;营养风险筛查评分(NRS)-20023分、病理分期、年龄、淋巴细胞计数为胃癌腹腔镜手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对于营养不良、病理分期高、高龄、淋巴细胞计数低的胃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应警惕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9)
目的对喉癌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为预防喉癌患者术后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3月医院108例喉癌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感染部位、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病原菌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感染部位以肺部为主,占65.74%,其次为手术切口、泌尿道、消化道,分别占21.30%、10.18%、2.78%,不同部位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分离出病原菌19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62株占31.96%,革兰阴性菌115株占59.28%,真菌17株占8.76%;患者年龄≥60岁、术中出血量>20ml、营养状况(血浆白蛋白≤2.5g)、合并基础疾病以及未进行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患者,其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概率较高(P<0.05)。结论喉癌围手术期应严格无菌操作,并及时对患者手术切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耐药性检测,以指导临床用药,同时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特征及术后预后影响因素,为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康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郑州市某专科医院诊治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及临床相关指标等进行调查,在患者出院后进行跟踪随访并在出院8个月时完成术后预后评估。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病例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1 276例,女性患者占55.17%,男性患者占44.83%;以65~78岁年龄段占比最高,占44.98%;合并慢性病患者44.59%,分别为糖尿病207例、高血压192例、血脂异常170例;患者主要为跌倒伤、绊倒伤等低能量损伤(923例,占72.34%),四肢骨折比例最高,占48.51%,闭合性骨折为主(占69.04%),均采用手术复位治疗;血清骨钙素(OC)、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25-羟基维生素D[25-(OH)D]异常者分别占比38.48%、39.42%、43.03%、45.61%。131例发生延迟愈合,延迟愈合率10.27%。多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卵巢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0月新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25例卵巢癌手术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分析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慢性疾病、临床分期、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应用抗生素情况对医院感染的影响.结果 ... 相似文献
17.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10)
目的探讨脊柱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3年10月在医院行脊柱外科手术的497例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并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 497例脊柱手术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5例,感染率5.03%,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泌尿道、切口感染为主;25例医院感染患者共分离出4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2株占53.7%,革兰阳性菌15株占36.6%,真菌4株占9.7%;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低,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合并基础疾病是医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术前抗菌药物预防是医院感染保护因素。结论脊柱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手术时间、合并基础疾病是医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术前抗菌药物预防是医院感染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16)
目的探讨开放性骨折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特征及病原菌的耐药性,为降低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4年10月医院收治的106例开放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106例开放性骨折患者中有15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14.2%;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共4例占26.7%;分离出39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27株占69.2%;革兰阴性菌对左氧氟沙星、氨曲南、头孢他啶、阿米卡星耐药率均>50.0%,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加替沙星敏感性较高。结论开放性骨折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抗菌药物,以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感染特征以及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284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病原菌特点,并对年龄、引流管、营养不良等潜在因素进行单因素以及多因素分析,总结乳腺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84例患者发生34例感染,感染率为11.97%;感染部位以呼吸道、皮肤软组织、胃肠道为主,分别占50.00%、20.59%、17.65%;共分离出病原菌44株,以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31.82%、29.5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放疗或化疗、糖尿病、引流、营养不良是乳腺癌术后患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呼吸道及皮肤组织是乳腺癌患者术后主要感染部位,联合放疗或化疗、糖尿病、引流、营养不良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血糖控制、营养支持等干预措施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7年6月于医院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 324例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切口及引流管相关感染情况;对患者年龄、性别、手术部位、手术类型、疾病类型、术后有无引流管放置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2 324例行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率为1.59%(37/2 324),其中切口感染37例,31例浅部组织感染、6例深部组织感染;428例放置引流管患者术后22例发生引流管相关性感染,感染率为5.14%;术后引流管相关性感染中15例引流管病原菌定植、6例引流管创口感染、1例引流管部位深部组织感染;年龄、手术部位、Ⅲ类手术、恶性疾病、合并糖尿病是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及引流管相关性感染率相对较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较多,应针对相关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