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经肛门拖出式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4年9月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资料,腹腔镜下直肠经肛门拖出式手术20例(拖出组),腹腔镜下直肠低位前切除术21例(对照组),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功能、术后病理切缘距离及短期局部复发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病理显示拖出组手术切缘距离肿瘤更远[(3.9±1.2)cm vs.(2.9±1.2)cm,t=2.667,P=0.011]。对照组术后吻合口漏1例。术后1个月及半年后控便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拖出组术后随访(28.4±16.8)月,无局部复发及转移;对照组术后随访(28.8±16.4)月,术后复发2例(P=0.488)。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经肛门外翻拖出式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手术更加简便易行,手术效果满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经肛门拖出式前切术对低位直肠癌患者并发症及复发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接受腹腔镜下经肛门拖出式前切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观察组,n=80)临床资料,同期腹腔镜下非肛门拖出式前切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n=80)。数据统计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完成,术中术后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理切缘距离明显增大[对照组(3.0±0.6) cm,观察组(3.9±1.1) cm, P<0.05]、局部复发率明显降低[对照组5.0% ,观察组1.3%, 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和阳性淋巴结数目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下经肛门拖出式前切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简便易行,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的患者在腹腔镜的辅助操作下行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日—2014年5月20日接受治疗的中、低位直肠癌的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即腹腔腔镜组(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开腹组),每组各39例患者。腔镜组患者在腹腔镜辅助操作下行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开腹组患者行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排气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并进行统计分析及比较;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进行统计分析;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统计整理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资料。结果: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的术中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比较,腔镜组均明显优于开腹组(P<0.05);腔镜组与开腹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6%(1/39),开腹组并发症率25.6%(1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操作下行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肯定,对患者机体手术损伤较小、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腔镜直肠拖出双吻合器直肠前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3-01—2017-01间濮阳市人民医院对49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采取全腔镜直肠拖出双吻合器直肠前切除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9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淋巴结清扫数目(14. 09±2. 73)枚。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术后平均随访36(6~60)个月,术后3个月排便基本正常(1~2次/d)。肿瘤局部复发2例,满5 a的存活率达86. 7%(13/15)。结论全腔镜直肠拖出双吻合器直肠前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直肠肛门外翻切除标本全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2018-10—2020-08间行腹腔镜保肛术治疗的7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经直肠肛门外翻切除标本组(NOSES组)和传统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术组(LAR组),各35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中情况,以及术后临床指标。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SES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短(少)于LAR组,切缘至肿瘤下缘距离长于LAR组,术后7d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LA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直肠肛门外翻切除标本全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近期效果满意。但需严格掌握手术指征,规范进行手术操作。远期效果尚需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予以论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男性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直肠经肛门拖出式吻合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3例男性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手术成功的经验。结果本组病例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充分游离直肠下端并离断肿瘤近端后,将远端直肠和肿瘤一并经肛门拖出,闭合器切闭肿瘤远端,管状吻合器行直肠与降结肠端端吻合。23例患者均成功保留肛门,无手术死亡。术中及术后病理检查残端无肿瘤残留,术后均未发生吻合口漏。结论针对骨盆相对狭窄的男性患者,利用腹腔镜行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直肠经肛门拖出式吻合术,对于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是安全可靠的,它可以简化手术难度,提高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由同一手术组医师施行的19例腹腔镜与21例开腹直肠前切除术治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例在肠段切除长度、肿块距下切缘距离和淋巴结清扫范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剂用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感染数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安全有效,与开腹手术相比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出血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双吻合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成为可能,直肠前切除术的适应证逐步扩大。尤其是腹腔镜手术,因其视野好、骶前解剖结构暴露清楚,对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也可在达到根治效果的同时保留肛门.提高了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然而,直肠前切除术后并发症是影响腹腔镜手术术后恢复的重要因素.其中吻合口出血是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9.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将92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分别行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和常规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操作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治疗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6%)低于对照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保肛率和肿瘤复发率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与常规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相比,腹腔镜下行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优势更为明显,且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效果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部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下经肛门直肠外翻拖出式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低位/超低位直肠癌患者87例,其中22例患者采用最新的腹部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下经肛门直肠外翻拖出式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无辅助切口组)、采用传统腹腔镜手术方法治疗65例(传统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效果。数据分析采用SAS 10.0软件处理,围手术期指标采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总生存率、复发率、并发症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值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无辅助切口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的低于传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清扫淋巴结数目、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率、排便习惯改变率、2年生存率、2年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下经肛门直肠外翻拖出式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无差异,但是具有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部无辅助切口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经肛门自然腔道取出标本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9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7例患者采用经肛门自然腔道取出标本的无腹部切口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术治疗(无切口组)、67例采用腹腔镜辅助直肠前切除术治疗(常规组),数据分析采用SAS10.0软件处理,围手术期指标、疼痛程度评分采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采用百分率进行统计描述,比较采用χ2检验;P值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无切口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的低于常规组患者;术后12、24、48 h,无切口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均显著的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扫淋巴结数目和手术并发症,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肛门自然腔道标本取出的无切口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效果可靠,手术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腹腔镜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术(NOSES)与传统腹腔镜直肠低位前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探究NOSES在直肠癌根治性切除中的安全性、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接受治疗的81例直肠癌患者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传统组49例行传统腹腔镜直肠低位前切除术,NOSES组32例行腹腔镜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术。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围手术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等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独立t检验;并发症等行卡方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术后生存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NOSES组首次下床时间及止痛药使用次数少于传统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丙二醛(MDA)水平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降低,NOSES组升高/降低幅度小于传统组(P<0.05);术后3 d两组TNF -α、CRP、IL-6水平均增高,IL-10水平均降低,NOSES组水平优于传统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肛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明显提高,NOSES组评分高于传统组(P<0.05)。术后1年传统组5例复发,生存率为89.8%;NOSES组2例复发,生存率为93.7%,两组近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NOSES手术应用于直肠癌根治性切除中安全、可行、有效,恢复快、更微创,临床预后更好,值得在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经肛拖出式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方法和疗效。 方法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前瞻性选择武汉市普仁江岸医院收治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分别进行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与经肛拖出式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随访情况。 结果(1)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与治疗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组患者术前TNF-α、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的TNF-α、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术后的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年复发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54、0.519、0.852,均P>0.05)。 结论经肛拖出式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效果理想,可显著改善手术相关指标,减少机体炎性反应,值得推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肛门拖出式腹腔镜手术与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检索2009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万方、维普科技期刊等国内外数据库中发表的有关经肛门拖出式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疗效比较的文献,并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合格的文献,利用Stata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9篇,包含直肠癌患者2 68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腹腔镜组比较,经肛门拖出式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缩短[WMD=–6.78,95%CI为(–11.96,–1.60),P<0.01]、术中出血量降低[WMD=–14.94,95%CI为(–23.48,–6.40),P<0.01]、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提前[WMD=–13.55,95%CI为(–18.24,–8.85),P<0.01]、术后住院时间缩短[WMD=–1.60,95%CI为(–2.00,–1.21),P<0.01]、总并发症发生率降低[OR=0.50,95%CI为(0.38,0.67),P<0.01]且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降低[OR=0.19,95%CI为(0.08,0.45),P<0.01],而在淋巴结清扫数目[WMD=–0.02,95%CI为(–0.44,0.40),P=0.92]、切缘距肿瘤距离[WMD=0.13,95%CI为(–0.30,0.55),P=0.56]和吻合口漏发生率[OR=0.97,95%CI为(0.62,1.50),P=0.87]方面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肛门拖出式腹腔镜较传统腹腔镜手术对直肠癌的治疗更具低创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进一步推广及研究价值,但由于本研究纳入文献可能存在不可避免的偏倚等影响,故未来还需要更多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早期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9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72例早期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肛门局部切除术31例(局切组),传统经腹根治术41例(根治组).两组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生存率采用寿命表法,生存率的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结果 局切组术后未发生并发症,根治组3例出现并发症.局部复发率:局切组为6%(2/31),根治组为0(0/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处转移率:局切组为6%(2/31),根治组为2%(1/4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2,P>0.05).局切组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和87%,而根治组分别为95%和9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9,0.144,P>0.05).结论 早期低佗直肠癌选择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可以达到与传统经腹根治术一样的预后.在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早期低位直肠癌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与单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51例手助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HALS组)和47例单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LA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术中指标、手术疗效相关指标及术后恢复指标等以(x珋±s)表示,采用t检验;中转开腹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ALS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5.8±21.4)min、(98.7±12.5)ml;L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16.9±32.8)min、(117.4±20.7)ml,HALS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LA组(P0.01);两组患者中转开腹率、疗效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恢复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助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术中损伤较小且能够达到与单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相同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及对血浆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行开腹手术)与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情况及血浆miR-21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排尿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iR-2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观察组术后miR-21水平降低更为显著。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肿瘤根治效果与开腹手术相当,腹腔镜手术安全、可靠,微创优势更明显,康复更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与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的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评价腹腔镜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1年9月至2005年3月我院外科收治的中低位直肠癌病人,按纳入与剔除标准非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人组病例共251例,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分别为110例和141例。腹腔镜组的中转开腹率为1.82%。腹腔镜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切除范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住院天数和开腹组均无显著性差异,而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要优于开腹组。中位随访期为28(11-57)个月,随访期内两组病例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无瘤生存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镜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是安全、可行的.可以获得和传统开腹手术相同的中长期疗效,且在术后恢复上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