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TightRope钢板固定系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采用关节镜下TightRope钢板固定系统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19~50岁,中位数34.5岁。合并半月板损伤25例。随访观察术后患膝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3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中位数15个月。术后12个月,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轴移试验阴性28例。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患膝功能,术前(50.6±4.5)分,术后12个月(92.6±2.4)分。均未出现感染、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移植肌腱断裂等并发症。但均出现骨隧道扩大现象,尤其是近关节面胫骨骨隧道口处,扩大程度为2~6 mm。结论:关节镜下TightRope钢板固定系统重建前交叉韧带,固定可靠,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但会出现骨隧道扩大现象。  相似文献   

2.
田玉鹏  杜飞  楮向明  梁刚国  周勇 《中医正骨》2012,24(1):50-51,5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4骨道交叉缝线固定法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下4骨道交叉缝线固定的方法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29例,男21例,女8例;年龄12~58岁,中位数35岁;左侧11例,右侧18例;单纯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12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5例,合并半月板损伤9例,合并软骨损伤1例,合并颅脑损伤2例.Meyers - Mckeever - Zaricznyj分型:Ⅱ型8例,Ⅲ型21例.新鲜骨折26例,陈旧性骨折3例.术后观察随访骨折愈合情况及患膝关节功能.结果:29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2.5~5个月,中位数3个月;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参照Lysholm和Gillquist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术前34~52分,平均45分;术后94~99分,平均98分.结论:关节镜下4骨道交叉缝线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撕脱骨折,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要求术者能熟练操作关节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量化胫骨前移度对评估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膝关节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患者21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完成前交叉韧带重建,运用Kneelax 3关节测量仪对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前、术后情况进行定期随访测量胫骨前移度,分析处理测量值,并比较术前、术后定期随访所测量的胫骨前移度对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恢复的评估价值。结果:在接受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患者胫骨前移度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1年,患肢胫骨前移度呈上升趋势,关节稳定性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3.56±4.21),明显高于术前的(62.56±3.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neelax 3可量化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的膝关节前向稳定性,且测量结果可作为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稳定性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期关节镜下重建修复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近期疗效。方法:45例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一期关节镜下修复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固定修复内侧副韧带(MCL)和外侧副韧带(LCL),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评分法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及其活动范围。结果:患者术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活动范围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一期关节镜下重建修复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获得理想疗效,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的护理。方法:对14例前交叉韧带损伤在关节镜下进行韧带重建的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疾病知识宣教,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及时观察患肢感觉,运动早期指导正确的功能锻炼,详细交代出院注意事项。结果:术后随访5~12个月,膝关节主观和客观稳定性均明显提高。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从术前平均52.2分提高到8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系统、规范的护理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王鸿雁  高志军  赵金忠 《中医正骨》2014,(4):301-302,6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一期重建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一期重建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27例,男23例,女4例。年龄22-47岁,中位数33岁。均为单侧损伤,其中左膝15例,右膝12例。运动伤17例,车祸伤6例,坠落伤4例。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后内侧韧带复合体、后外侧韧带复合体同时损伤者7例,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后外侧韧带复合体同时损伤者13例,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后内侧韧带复合体同时损伤者7例。合并腘动脉损伤7例,腓总神经损伤5例,半月板损伤9例,颅脑外伤3例,腰椎、跟骨骨折各2例。受伤至韧带重建手术时间28-43 d。随访观察患者膝关节稳定性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损伤的韧带均一期修复。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37个月,中位数22个月。合并的腘动脉和腓总神经损伤均恢复良好,损伤的半月板均在3个月内愈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曲轻度受限者5例,内、外侧应力试验均为阴性;KT 2000关节测量仪测定结果示关节前、后向松弛度〉5 mm者8例;Lysholm评分由术前(31.2±3.5)分提高至(91.0±5.0)分。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一期重建可有效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是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患者36例,男17例,女19例。年龄19~64岁,中位数45岁。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4例,后交叉韧带损伤5例,前、后交叉韧带损伤1例,半月板损伤18例。受伤至就诊时间2~24个月,中位数9个月。随访观察患肢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3例行重建手术,其中18例行重新复位固定术,3例行胫骨高位截骨术,2例行单侧胫骨平台干骺端截骨术;13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2例行重建手术者失访;其余3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72个月,中位数28个月。行重建手术者按照Hohl膝关节功能评价方法评价疗效,优7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1例术后切口感染,经局部换药后痊愈;1例术后膝关节僵硬、屈曲至60°,二次手术松解后膝关节屈曲至95°。均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者的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score,KSS)临床评分由术前(25±9)分提高至术后(70±11)分,KSS功能评分由术前(15±8)分提高至术后(75±9)分。1例术后出现皮肤张力性水疱,经对症处理后愈合;1例术后摄X线片显示膝关节内、外侧间隙不等,在支具保护下锻炼3个月后膝关节稳定。均无感染、内植物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无论是采用重建手术还是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只要掌握好其手术适应证,均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足印区定位法单束解剖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采用关节镜下足印区定位法单束解剖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18~51岁,中位数35岁;左膝11例,右膝14例;合并半月板损伤17例,其中内侧半月板损伤8例、外侧半月板损伤9例; Lachman试验均为Ⅲ度,轴移试验均为阳性。术后随访观察膝关节运动能力改善、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中位数17个月。术后6个月,Lachman试验Ⅰ度23例,Ⅱ度2例;轴移试验阳性4例,其余患者均为阴性。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分,术前(54. 80±5. 58)分、术后6个月(90. 30±4. 67)分; 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术前(60. 48±5. 58)分、术后6个月(92. 24±6. 28)分。均未出现感染、神经血管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关节活动受限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足印区定位法单束解剖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能提高膝关节运动能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一期修复重建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2014年8月至2018年12月,对35例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结合TightRope钢板重建前后交叉韧带,联合有限切开修复重建后内侧角或后外侧角,同时处理合并伤。随访期间,通过关节稳定性检查、Lysholm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35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6.1个月。术中发生腘动脉外侧壁损伤1例,术中予以修补;合并半月板损伤10例,予以半月板成形术或缝合修复术;1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术中探查其神经连续性完整。术后1例外侧切口愈合不良,清创后愈合;其他患者均Ⅰ期愈合。末次随访,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与术前比较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一期修复重建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具有微创便捷、固定牢固、住院周期短等优点,可较好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及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韧带先进加强系统(LARS)人工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PCL)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10日至2017年5月10日在佛山市科技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就诊的6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患者均给予关节镜下PCL重建手术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前的膝关节功能评分为(23.56±10.45)分,对所有患者术后进行12个月的病情随访,得知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8.45±3.65)分,治疗后的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CL损伤患者给予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重建的效果显著,便于改善其膝关节功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双束重建术后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后,自行修复能力差,通常需行重建手术。关节镜下重建ACL是近年兴起的微创手术,目的在于重建膝关节的稳定性和恢复其运动功能。自2006年2月至2007年8月,我院对11例ACL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股骨端双隧道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手术,术后对其进行康复训练,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护理。方法:对10例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后关节镜下进行韧带重建的患者制定系统的康复护理计划。术前心理疏导,增强治疗信心,术后及时观察患肢感觉运动,早期指导正确的功能锻炼,详细交待出院注意事项。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膝关节的稳定性明显提高。结论:正确的康复护理是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膝关节镜下骨-髌腱-骨复合体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训练的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6年4月于该院就诊的骨-髌腱-骨复合体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患者,共80例,术前术后均给予6个月康复训练指导,之后对这种方法训练的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结果膝关节功能的调查情况:经过训练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较为理想,肌肉肌力达到Ⅴ级的患者有74例(92.50%);在6~12周以内前交叉韧带恢复正常,6周~6个月以内轻微运行恢复。患者患膝主动弯曲度较健侧功能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在6个月以后所进行的轻微运动均没有疼痛的感觉,主观满意度相对较高。结论在采用康复训练对于膝关节镜下骨-髌腱-骨复合体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的术后十分有帮助,有助于恢复到术前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王威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3):10-1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可吸收螺钉固定4股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手术方法,回顾性分析其对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14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经关节镜证实均为ACL断裂,采用关节镜下4股自体腘绳肌肌腱单束重建A-CL,生物可吸收螺钉解剖位固定,术后常规功能锻炼。结果:术后1-3年随访,3例患者Lachman试验阴性,1例患者Lachman试验阳性,13例患者轴移试验阴性,1例患者轴移试验阳性。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分从术前平均45.82±2.06分提高至术后平均92.36±3.53分,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采用可吸收螺钉固定4股自体腘绳肌肌腱单束重建ACL是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的可靠方法,具有切口小,对伸膝装置无干扰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训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7月~2014年6月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行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患者53例,早期指导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制定系统的术后康复训练计划。结果:通过系统、规范的康复训练,本组53例患者均取得良好恢复效果。结论:系统、规范的康复训练是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股骨双隧道胫骨镶嵌术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接受关节镜下股骨双隧道胫骨镶嵌术的32例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实施了规范的护理措施,32例中陈旧性损伤23例,急性损伤9例。单纯后交叉韧带损伤14例,复合伤18例。后交叉韧带Ⅱ度损伤10例,Ⅲ度损伤22例。随访观察切口愈合、并发症发生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中位数26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无皮肤坏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6、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 AKSS 评分分别由术前(18.70±1.48)分升高至(22.30±1.24)分、(24.04±1.30)分、(25.87±1.20)分,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分别由术前(49.20±1.62)分升高至(64.13±3.06)分、(87.91±1.52)分、(91.96±1.62)分。结论:科学规范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手术顺利完成,增加膝关节活动范围,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联合针刺治疗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采用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联合针刺治疗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20~65岁,中位数36岁;左侧43例,右侧57例;均为运动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5~37 d,中位数13 d。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后第2天开始针刺梁丘、伏兔、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等穴,每次留针30 min,每日1次,共治疗2周。分别于术后第1天和第15天,评价患膝疼痛程度、计算患膝肿胀指数、测量患膝关节屈曲度。结果:本组1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患膝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术后第1天(6. 78±1. 02)分、术后第15天(1. 72±0. 43)分;患膝肿胀指数,术后第1天(12. 58±3. 24)%、术后第15天(0. 13±0. 48)%;患膝关节屈曲度,术后第1天28. 47°±6. 03°、术后第15天78. 42°±6. 76°。结论: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联合针刺治疗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可缓解患膝疼痛,减轻膝关节肿胀,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一期重建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14年12月至2016年7月收治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患者43例(43膝):男27例,女16例;年龄16~58岁,平均41岁;其中ACL和PCL损伤合并MCLⅢ度损伤14例,ACL和PCL损伤11例,ACL和MCL损伤7例,PCL和MCL损伤5例,PCL和LCL损伤4例,ACL,PCL,MCL及LCL损伤2例;均采用关节镜辅助下自体肌腱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及外侧副韧带,有限切开原位修补内侧副韧带。手术前后行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检测,以评估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本组43例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25个月,平均24.2个月。随访期间无一例切口感染、内固定物松动、移植物失效及断裂等并发症。术后2年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16.39±7.62)分提高至(89.12±6.26)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由术前(19.79±9.65)分提高至(90.13±5.54)分,关节活动范围由术前32.4°±26.4°提高至122.4°±10.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肌腱一期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及外侧副韧带、有限切开原位修补内侧副韧带,能很好地恢复膝关节屈伸、滑动及旋转功能,具有创伤小、视野清晰、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等优点,且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辅助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2月至2015年6月,关节镜辅助下治疗Meyers-McKeever分型属Ⅱ型和Ⅲ型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18例,均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评估,判断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0个月),无并发症发生,全部骨性愈合,无关节僵硬发生,无肿胀、疼痛等症状,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93.17±2.20)分,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关节镜下应用空心螺钉治疗Ⅱ型和Ⅲ型的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陈旧性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通过对17例陈旧性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胫骨髁间棘骨折清理并重建前交叉韧带。观察膝关节稳定性并行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价疗效。结果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1个月。术后所有病例无膝前区疼痛,膝关节活动良好,屈曲均超过120°,主动伸屈无障碍,Lachman试验及前抽屉试验阴性。术前Ly·sholm评分为(45.8±1.9)分,术后为(90.2±3.6)分,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于Ⅱ型以上或者病史较长的陈旧性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使用关节镜下清除骨折块及重建ACL术,具有手术创伤小、临床疗效好、膝关节功能恢复快、治疗时间短、避免二次手术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