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以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为指导思想;治肾、治肝、治脾为治本之法;祛外邪、治血为治标之法。  相似文献   

2.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是中医治则之一,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不是绝对的,事实上,许多急证在治标之时也注意治本,而治本也未必都在病缓之时。比如出血,急则治标必须止血。但若单用止血药则未必见效,必须寻找病因,辨清是哪个脏腑经络之血,治求其属,才能达到止血目的。我曾用三黄泻心汤治胃出血,用大剂泻白散加百合治咯血(支气管扩张出血),用升提固气、祛淤法治崩漏不止。这些治法,中医同道都有类似经验,不多例举。又如急腹  相似文献   

3.
浅探高血压病的病机与治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祖国医学认为高血压病的病理基础是气血,其本质为气血失和,其病理机制变动在肝,根源在肾,关键在脾,而气机升降失调为其病理基础,阴损及阳,阳损及阴,阴阳互损为其病理转归。故高血压病之治疗宜从肝脾肾三脏着眼,治标重在肝,治本重在肾,脾胃为升降之枢,调畅中焦气机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临床常根据标本缓急拟定治疗重点,治肝宜柔润甘寒,治肾宜滋阴培元,畅中焦气机宜通胃腑、滋胃阴、助脾运。同时注意调气勿忘理血,养血勿忘活血。  相似文献   

4.
梁贻俊教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贻俊教授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面经验丰富,疗效卓著。她强调整体辨证,在治疗上注意标本兼顾。痛重时以治标为主,治本为辅;痛缓反复发作时,以治本为主治标为辅。她善用生脉散益气养阴,维护心功治其本;又因致病之邪不同而分别应用舒肝理气、活血化瘀、化痰祛浊、通络消滞等方法,以祛除致病之邪,畅通心脉而治其标。在中成药的运用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因而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林国华  董方 《四川中医》2012,(12):106-107
勿拘于产后,勿忘于产后,根据产后身痛发于新产妇外感风寒之时,辨证当属本虚标实证,以气血亏虚、肾精不足为本,外感风寒、瘀血阻络为标,针灸取手足阳明益气补血、补肾温阳以柔筋治本,取手足太阳驱邪达表、荥输疗外经之疾以治标,笔者运用针刺结合火针疗法,治疗产后身痛患者1例。  相似文献   

6.
通过挖堀、分析李中梓论著中的"治未病"思想,认为未病之时,应当重视养生;欲病已病,主张调理治本;疾病后期,则以调养为主。提出"节劳养精、饮食养胃、起居调摄、运气调心"的养生方式,对现代亚健康管理有指导作用;体质调理、病后"甘温调中"的中医调理思想,对慢病的中医药管理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标本治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前,中医认为高血病和冠心病均属于本虚标实之证.然高血压以肝肾阴虚为本,风阳上扰、痰浊瘀血为标;冠心病则以气虚阳虚为本,痰浊瘀血闭阻脉络为标,二病标似而本异.在冠心病与高血压病兼见之时,虽然治标之法相同而治本之法则异,阴虚阳虚难求一致,临证颇感棘手.我们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观察到,由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的冠心病,并非阳虚气虚为主,而是以气阴两虚较为常见.故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时,治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祛痰熄风之法,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8.
从脏腑病位、邪实偏胜、疾病发展阶段三方面探析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中医辨证治疗思路。临床辨治本病应定病位,辨脏腑盛衰,从肝、脾、肾三脏论治。明病机,辨邪实偏胜,从瘀血、气、痰、毒邪论治。分阶段,辨寒热虚实,即病之初期,肝郁热盛,治以疏肝清热为主;病之中期,正虚邪实,治以扶正祛邪为主;病之末期,正气大虚,治以扶正气为主,忌一味猛攻。  相似文献   

9.
《内经》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又曰:“缓则治本为原则”。所渭“治未病”,即掌握疾病的病理变化与病证的传变规律,以防止病邪的发生和传变,是说明防病重于治病.至于“本”,即指患者的禀赋及病情的内在因素.但现在治疗疾病中,多重视“治已病”而忽视“治未病”;重视“治标”而忽视“治本”,所以对于一些慢性病的治疗,仅能减轻症状,而不能防止病症的反复发作.因此,我们在临床上应该重视“治未病”和“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才  相似文献   

10.
1.治标治本。疗称为治本。治病一般均是治本。中医针·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进行治户拓一、如‘‘‘城三台病一般都是治本 2、急则治标。中庆治病时首先解除危及生命的某些症状叫治标。如大出血的病人,中氏采取先止血;户 OJ的办法为“急则治标”。 3、缓则治本中庆对慢性疾病、急性  相似文献   

11.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病之初或既病之后,为了稳定、控制病情使其不蔓延至他经、他脏或使疾病趋于痊愈而采取的一切措施都可以称作"治未病"。张仲景"治未病"思想具体体现在4个方面:平常起居、未病之时,既已生病、识病立法之时,面对病症、处方遣药之时和病已初愈、防护巩固之时。  相似文献   

12.
介绍翟光辨治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认为本病以脾胃虚弱为本,肝胆失调为标,气机升降失调为具体反应,临床辨治早期当以治标祛邪为主,兼顾其本,而治本之策重在健脾养胃,修复黏膜屏障。  相似文献   

13.
刁玉明 《四川中医》2009,27(4):19-20
在肺心痛缓解期,针对阳气虚及痰、瘀病机,着重温补肺脾肾阳气以治本,兼顾治标,并依据治未病及春夏养阳、冬病夏治等思想,在春夏季节亦坚持治疗,能明显减少肺心病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14.
从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论述了中医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概况。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多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为主,标实有瘀血、水湿、痰浊等,其病位在心,与肺、脾、肾三脏有关,以本虚为主,平衡阴阳、调理心脏之气,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5.
金季玲教授认为,肾虚血瘀为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主要病机.临证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分期分型论治.出血期以止血为主,同时根据出血特点及伴随症状的不同,分为不同的证型,加用不同的药物,采用炭类及化瘀止血之品.阴虚血热型治以养阴清热、凉血止血,予两地汤合止血之品;气不摄血型治以益气健脾、摄血止血,予固冲汤;瘀阻冲任型治以活血化瘀、养血止血,予四物汤加味.血止后则补肾健脾,调理阴阳气血,软坚散结,固本求源.  相似文献   

16.
"治未病"思想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理念。《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种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几千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临床的发展。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未病先防。在未病之时,重在从情志、饮食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调养,增强对疾病的抵御能力,防患于未然;二是已病防变。发病之  相似文献   

17.
1理论渊源1.1治未病、逆灸与三伏天灸1.1.1治未病"治未病"一词首见于《素问.四气调神论》篇,"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治未病是于疾病未生之时进行保健治疗,此为开中医治未病思想之先河。1.1.2逆灸逆灸通过在疾病未显露之时或发病之初,运用灸法增强机体的抵抗力,迅速截断疾病的发展及传变,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这种思想和现代医学所提出的"预处理"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脾虚生浊”观点,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病机是脾虚浊实,以脾虚为本、浊气滞肠为标,提出泄浊运中的治疗总则。急性期以浊实为主,治当通腑泄浊,常用枳实导滞汤加减;缓解期以脾虚为主,治当益气健脾,常用七味白术散加减。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以助恢复肠腑之传导功能,脾胃之运化功能,使水谷各有归途,清浊各行其道。  相似文献   

19.
张广德教授认为肝气郁滞是引起亚急性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发生的重要内在原因,并根据亚甲炎的临床表现的阶段性特征,采取分期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治疗模式,对该病的早、中、晚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早期急则治其标,以祛邪为主,重在和解少阳,清热解毒;中期标本兼治,重在清热疏肝而兼用益气养阴之品;晚期(甲状腺功能减退期)以治本为主,治以温补脾肾,且各期均兼用疏肝解郁之品。此外张广德教授还十分重视"治未病"思想,重视对急性咽部炎症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亚甲炎先兆的处理,力求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相似文献   

20.
从3个方面阐述中医辨治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优势,即病证结合、整体辨治;局部辨析、对症用药;安全有效、缓缓图治.辨治分3型:脾气亏虚治以健脾益气、利湿化浊,方用自拟健脾化痰饮;肝肾不足治以补益肝肾、益精明目,方用自拟滋肾明目饮;气阴两虚治以健脾益气、滋肾明目,方用自拟健脾滋肾饮.临证注重预防为主,早期治疗;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