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疟疾是一种蚊媒传染病,按照疟原虫的不同分为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和卵形疟共4种类型。疟疾在全球99个国家流行,截止到2010年,全球约有2.19亿人患疟疾,其中81%的病例发生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是疟疾重度流行区,60%的病例出现在尼日利亚、刚果民主共和国、莫桑比克、印度~([1])。疟疾的主要传播途径为雌性按蚊叮咬,按蚊叮咬患者或者带虫者的血液后,再叮咬健康人将疟原虫传给健康人。丹东口岸有大量赴非洲劳务人员出入境,沿江有中华按蚊滋生,给疟疾防控工作造成困难。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输入性疟疾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以2010年至2013年上升态势更严峻。输入性疟疾流行以恶性疟为主;输入性疟疾种类分布中,第一位是恶性疟、第二位是间日疟、第三位是卵形疟、第四位是混合疟。输入来源地,主要是非洲和东南亚疟疾高流行国家和地区,其次是南美洲。输入性疟疾传入无季节性差异,全年各口岸均有输入性恶性疟检出;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输入性疟疾以间日疟为主,集中在5、6月份。职业分布,劳务输出为第一位,占86.7%;商务活动为第二位,占8.3%;其余为散在旅游观光。疟疾感染原因主要是在非洲野外长时间从事劳务作业,且有被蚊虫叮咬史等。口岸检验检疫机关应依法采取相关措施,对劳务输出人员实施出国旅行卫生的健康干预;加强对于归国劳务人员的疟疾监控。  相似文献   

3.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人体疟原虫有4种: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我国间日疟较常见,恶性疟次之,但对人体危害较间日疟严重,三日疟偶尔发现,卵形疟已无病例报告。随着人口流动性加大,我国输入性疟疾病例也不断增加,及早的通过镜检发现疟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综合诊断技术对非典型形态疟原虫感染病例确诊、降低输入性病例误诊或漏诊率的重要性,巩固已取得的消除疟疾成果。方法 对2023年1月16日弥勒市某医院接诊1例间日疟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镜检、抗原胶体金法(RDT)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巢式PCR)检测,确诊为1例输入性间日疟感染病例。结果 该患者血涂片镜检厚血膜查见疟原虫,薄血膜中查见配子体皱缩成团,被寄生的红细胞不胀大甚至略缩小,颜色正常与周围正常红细胞一致,与WS 259—2015《疟疾的诊断》、《疟疾防治手册》中病原学检查描述间日疟形态不同。结论 用镜检、抗原胶体金法(RDT)和巢式PCR 3种方法,对非典型形态疟原虫感染病例进行确诊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阐明2011年我国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输入性疟疾的监测、传播风险评估和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回顾性收集2011年全国疟疾病例个案信息,对国外输入病例的感染疟原虫种类、国内分布、输自国家、国籍、人群特征、发病-诊断间隔时间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和Wilcoxon秩和检验法进行统计检验。结果 2011年全国共报告疟疾病例4 402例,国外输入病例2 716例;病例输自非洲国家1 315例(恶性疟占79.70%),输自东南亚及其他地区1 401例(间日疟占73.59%),其感染疟原虫种类不同(2=1 057.04,P<0.001);主要以出国务工的男性青壮年为主;自非洲输入病例发病无明显季节性,自东南亚地区输入病例发病集中在56月(2=120.00,P<0.001);发病-诊断间隔时间中位数为3.67 d。结论 2011年我国疟疾发病以国外输入病例为主,各地均应加强对自非洲输入性疟疾尤其是恶性疟的监测和管理,在云南中缅边境地区应重点关注输入性间日疟的传播风险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阐明2011年我国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输入性疟疾的监测、传播风险评估和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回顾性收集2011年全国疟疾病例个案信息,对国外输入病例的感染疟原虫种类、国内分布、输自国家、国籍、人群特征、发病诊断间隔时间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和Wileoxon秩和检验法进行统计检验。结果2011年全国共报告疟疾病例4402例,国外输入病例2716例;病例输自非洲国家1315例(恶性疟占79.70%),输自东南亚及其他地区1401例(间日疟占73.59%),其感染疟原虫种类不同(X^2=1057.04,P〈0.001);主要以出国务工的男性青壮年为主;自非洲输入病例发病无明显季节性,自东南亚地区输入病例发病集中在5~6月(X^2=120.00,P〈0.001);发病一诊断间隔时间中位数为3.67d。结论2011年我国疟疾发病以国外输入病例为主,各地均应加强对自非洲输入性疟疾尤其是恶性疟的监测和管理,在云南中缅边境地区应重点关注输入性间日疟的传播风险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口岸输入性疟疾控制应对机制。方法聚焦2008年至2013年六年间为研究时段,搜集全国网络疟疾疫情直报数据和万方数据库收录的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调查科研文献,分析中国目前输入性疟疾流行现状、趋势,研究病例分布以及病例流行规律。结果近六年来,中国口岸输入性疟疾总体病例绝对数及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以2010年至2013年输入性疟疾上升态势更为严峻。国内疟疾感染以间日疟为主,国际输入性疟疾流行以恶性疟为主。输入性疟疾类型分布中,第一位是恶性疟、第二位是间日疟、第三位是卵形疟和混合疟。输入性疟疾来源分布,第一位是非洲和东南亚疟疾流行国家和地区,第二位是南美洲和缅甸、越南等与我国边境接壤国家和地区。非洲输入性疟疾传入无季节性差异,全年所有口岸均有非洲输入性恶性疟疾检出;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输入性疟疾以间日疟为主,集中在5、6月份。输入性疟疾性别分类,男性占95.6%,女性占极少数,性别差异具显著性,但无流行病学意义,与劳务派出部门的职业选择以男性为主有关。疟疾感染者职业分布,劳务输出第一位,占86.7%;商务活动第二位,占8.3%;其余为散在旅游观光。输入性疟疾感染原因,在非洲野外长时间从事劳务作业,且有被蚊虫叮咬史等。输入性疟疾发病症状典型,呈现以面、颈、胸部潮红,即"三红征"为主要症状,初次感染者以"感冒"自我医治而延误病情,占22.1%。有极少数误诊、延误病情导致死亡个案报道。结论重点研究针对来自非洲疟疾疫区的重点人群的检验检疫,从源头抓起,把输入性疟疾控制到最低程度。一强化政府主导大口岸卫生控制战略,设置专项资金投入;二强化部门职责,深化联防联控机制的内涵和外延;三强化依法开展除疟工作,建立可持续性口岸卫生控制长效机制;四加强专项科研攻关,提供技术保障;五继续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参与全球千年卫生计划行动;六实施疟疾高危人群防疟健康教育和培训,针对热带病预防知识培训并进行培训认证,同时对劳务输出管理部门实施蚊蝇防范技能培训认证;七、与旅行目的地国家卫生当局协作开展防疟合作,建立口岸跨边境疟疾防控合作机制,从源头控制疟疾的传入。  相似文献   

8.
高兵红  刘岩琳  康娟 《疾病控制杂志》2010,14(3):244-244,248
疟疾是由于疟原虫寄生于人体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哈尔滨市处于疟疾流行边远地区,但近年来仍存在散发病例报告。在我国近年来疟疾又成为被关注的疾病,本文就哈尔滨市2例输入性超长潜伏期间日疟的调查情况做一介绍,旨在探讨疟疾防治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2015年驻马店市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展趋势,有效预防和控制输入性疟疾在本市的影响。方法材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对每个病例的详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例患者均由非洲国家的疟疾流行区输入,其中7例恶性疟和2例间日疟。9例疟疾病人经过规范治疗后痊愈,治愈率为100%。结论非洲输入性疟疾患者多为恶性疟疾,早发现,早治疗对恶性疟疾的救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了解全球及中国疟疾流行现状,分析我国输人性疟疾疫情态势。全球多数疟疾病例发生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区域,我国输入性恶性疟疫情突出。我们应健全口岸疟疾监测网络,做好出入境人员疟疾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舟山市输入性疟疾临床特征及其实验室特征,为输入性疟疾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013年舟山市13例输入性疟疾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特征。对疑诊患者采集外周血制作厚、薄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在油镜下查找100个视野,找到疟原虫即为阳性。结果 13例输入性疟疾实验室诊断恶性疟10例(76.9%),间日疟3例(23.1%),13例疟疾均未见配子体。实验室检查23.1%的患者白细胞降低,15.4%的患者血红蛋白降低,76.9%的患者血小板减少,69.2%的患者胆红素升高。结论舟山市境外输入性疟疾以有非洲旅居史的中年男性患者为主,恶性疟多见。临床表现复杂,并发症多,血红蛋白下降不明显,对来自疟区的可疑患者诊治中需多次反复查找疟原虫,以提高阳性率,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可减少脑型疟疾等重型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舟山市定海区在基本消灭疟疾后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特征,为巩固疟疾防治成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舟山市定海区1988—2015年疟疾监测点疫情报告、传染源监测资料、流动人口监测资料,对所有报告的输入性疟疾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1988—2015年定海区共报告55例输入性疟疾病例,占全部疟疾病例的87.30%。其中间日疟33例(60.00%),输入来源以安徽为主(66.67%);恶性疟22例(40.00%),输入来源以非洲国家为主(90.91%)。每年6—10月为发病高峰;病例以20~50岁的男性劳务输出人员及民工为主。本地外出归国人员的疟原虫阳性检出率为6.92%,高于外来流动人员的1.54%(P0.05)。结论定海区疟疾病例以输入性病例为主,加强对高疟区返乡人员疟疾防治知识宣传和监测是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周庆荣 《浙江预防医学》2014,(12):1252-1253
目的对江山市发生的1例输入性疟疾和登革热感染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了解疫情发生的原因。方法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病例血液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患者发病前在柬埔寨工作,有蚊虫叮咬史和疟疾、登革热患者接触史;血涂片镜检间日疟原虫阳性,登革热病毒IgM抗体呈阳性;经抗疟治疗后痊愈。结论患者为输入性疟疾和登革热感染病例,由于防控措施及时有效,无二代病例产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10-2016年宛城区境外输入性疟疾流行现状和特征,为该区今后输入性疟疾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6年宛城区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相关资料,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6年宛城区共有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16例,其中恶性疟13例、间日疟1例、卵形疟2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16例病例分布在全区7各乡镇办,病例最多的油田占总病例的62.50%,是由于河南油田工人经常出国务工相关。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25~49岁男性青壮年;职业以工人为主;16例病例中,其中15例自非洲国家输入(占93.75%),1例(间日疟)来自于亚洲的巴基斯坦输入(6.25%)。全年均有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确诊单位主要为市疾控机构(75.00%),经药物治疗后均已痊愈,无死亡病例、继发病例发生。结论随着人口迁徙增加,境外输入性疟疾疫情日益严峻,还需进一步加强加大医疗机构业务培训和出入境人员疟疾防护工作,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建德市1999—2017年疟疾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疟疾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建德市1999—2017年疟疾年报表、"三热"病人监测数据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分析疟疾流行季节、地区、人群分布特征及感染来源等。结果 1999—2017年建德市共报告疟疾70例,年均发病率为0.73/10万;间日疟、恶性疟和卵形疟分别占81.43%、15.71%和2.86%;死亡1例,为恶性疟。本地病例40例,占57.14%,均为间日疟,发病集中在5—10月,以20~59岁农民为主;其中2004年发生一起由输入性病例引起的本地居民点状暴发流行,持续5年,累计报告32例,占本地病例的80.00%。输入性病例30例,占42.86%,以外出务工感染为主,2012年前输入性病例主要来自国内高疟区和东南亚,2012年后主要来自非洲。中华按蚊是建德市唯一传疟媒介,叮人率平均为11.00只/(人·夜)。结论建德市输入性疟疾病例增多,主要来源地从国内高疟区和东南亚转变为非洲;本地中华按蚊密度较高,仍需警惕本地疟疾病例的暴发。  相似文献   

16.
《口岸卫生控制》2005,10(6):13-13
2005年前十个月,江苏检验检疫部门已检疫境外输入性疟疾33例,而去年全年为18例。随着江苏外向型经济发展、国际人员流动增加、物流加快等原因的影响,境外输入性疟疾上升趋势明显,今年苏州、南通、盐城、连云港等地分别发现多起境外输入性疟疾,江苏已成为全国境外输入性疟疾发病率较高的省份之一。疟疾是由疟原虫经蚊叮咬传播的传染病,与艾滋病、结核病被认为是全球最重要的三大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荆门市地处鄂中,属秦岭大巴山余脉与江汉平原过渡地带,由山区、丘陵、平原地貌构成,适宜疟疾蚊媒生长繁殖,属间日疟不稳定流行区[1]。多年来,通过积极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该市疟疾流行强度逐渐减弱,发病率逐年下降,2012年以来已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报告。但近几年因赴非洲等疟疾高发国家和地区的劳务人员增多,输入性疟疾呈上升趋势,给疟疾防控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为进一步做好输入性疟疾的防控工作,现对2006-2013年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辽宁口岸输入性疟疾流行情况,为口岸输入性疟疾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辽宁口岸2005—2012年输入性疟疾病例资料,以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其特点。结果2005—2012年共检出疟疾19例,均为输入性疟疾,检出率为3.60/10万。其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临床多高热,以间日疟为主,其中11例患者有疟疾史。19例患者全部为男性,主要是中青年,多为劳务人员和船员,多数来自非洲及东南亚地区。结论根据辽宁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检验检疫机构应及时掌握国内外疫情信息,加强口岸检疫查验、疾病监测,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输入性疟疾的播散。  相似文献   

19.
孝感市孝南区属间日疟流行区。近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员日趋频繁,外出务工、旅游和出国人员明显增多,尤其赴高疟区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务工人员逐年增加,导致境外输入性恶性疟时有发生。2011年8月,该区发生一起家庭聚集性输入性疟疾疫情,现将调查及处置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泰州市疟疾流行现状,为制定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泰州市疟疾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0年共报告疟疾121例,年均发病率为0.48/10万,其中间日疟94例、恶性疟27例。94例间日疟病例中有22例(占23.40%)为流动人口,27例恶性疟病例全部为非洲高疟区输入性病例。结论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疫情管理,开展"三热"病人血检监测,是当前泰州控制疟疾传播与流行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