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泄浊化瘀降脂灵对高血脂症大鼠的血脂以及肝脏黏附分子-1(ICAM-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泄浊化瘀降脂灵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的保护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以及浊化瘀降脂灵高、低剂量组,采用高脂饲料复制高血脂症大鼠模型。应用酶法检测血中TC、TG、HDL-C、LDL-C的含量,光镜观察肝脏形态学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肝组织细胞间ICAM-1、MCP-1的蛋白表达。结果①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造模后TC、TG、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0.01),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提示各组大鼠造模成功。②与〗模型组比较,泄浊化瘀降脂灵高剂量组、辛伐他汀组TC、TG及LDL-C水平显著降低(P均<0.01),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泄浊化瘀降脂灵高、低剂量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③与模型组比较泄浊化瘀降脂灵高剂量组及辛伐他汀组肝脏ICAM-1、MCP-1的OD值均显著降低(P均<0.01)。泄浊化瘀降脂灵高剂量组与辛伐他汀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泄浊化瘀降脂灵高剂量可下调MCP-1及ICAM-1高表达,减少、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和炎症反应,保护高血脂症大鼠的肝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气调脂颗粒对大鼠高脂血症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给大鼠灌服脂肪乳剂,制备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辛伐他汀组)及益气调脂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分组给药12周后测定各组的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肝脏组织匀浆过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MDA);对各组大鼠肝脏进行组织病理学的检查。结果:益气调脂颗粒高、中、低剂量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清TC、LDL-c的含量(P0.01),升高HDL-c/LDL-c比值(P0.01);与模型组相比,益气调脂颗粒高、中剂量组的SOD活性升高显著(P0.01);高、中、低剂量组明显升高SOD/MDA比值(P0.01,P0.05);益气调脂颗粒低剂量组有明显改善全血切变率的作用(P0.01)。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益气调脂颗粒具有抑制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作用。结论:益气调脂颗粒具有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抗肝脂肪样变性及减轻肝自由基损伤等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方芪苓无糖颗粒剂对高脂血症脂肪肝大鼠血脂及肝内脂质代谢紊乱调节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与造模组,建立高脂血症脂肪肝大鼠模型后,将造模组随机均等分为模型组、血脂康胶囊组、复方芪苓无糖颗粒剂高、中、低剂量组。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取肝脏组织检测肝组织的TC、TG及肝脏病理标本。结果①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血清TC及肝脏TC、TG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0.01)。②与血脂康组比较:复方芪苓无糖颗粒降低血清TC及肝脏TC、TG,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③HE病理:复方芪苓无糖颗粒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病变程度均有明显减轻,其中高剂量组改善最为明显。结论:复方芪苓无糖颗粒具有显著调节高脂血症大鼠脂质代谢紊乱,抑制肝细胞脂肪变性,保护肝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降脂颗粒对高脂血症大鼠降血清NO、VEGF的干预作用。方法健康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中药复方降脂颗粒低剂量组、中药复方降脂颗粒中剂量组、中药复方降脂颗粒高剂量组,各10只。于末次给药1h,腹主动脉取血,测定大鼠血清TC、TG、HDLC、LDLC的水平,Elisa检测血清NO及VEGF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TC、TG、LDL各指标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C、HDL、LDL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血清NO、VEGF含量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中药复方降脂颗粒对高脂血症的治疗具有一定疗效,能够降低血清NO、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法对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衰模型,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法组方高、中、低剂量组,卡托普利组。中药干预后,检测大鼠血清NT-proBNP水平。结果各模型组血清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法组方各剂量组血清NT-proBNP水平均降低(P〈0.05或P〈0.01);卡托普利组血清NT-proBNP水平与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法组方高剂量组相近(P〉0.05);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血清NT-proBN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法可降低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血清NT-proBNP水平。  相似文献   

6.
的:观察不同剂量化瘀调脂方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脂效果及对血清NO、SOD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雄性健康大鼠利用随机数字表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化瘀调脂方高、中、低剂量组及非诺贝特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法造模成功后,实验组予不同剂量化瘀调脂方灌胃、非诺贝特组给予非诺贝特灌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给药4周后,测定甘油三酯(TG)、血清胆固醇(TC)及血清NO含量和SOD活力。结果:①化瘀调脂方高、中、低剂量组及非诺贝特组血清TG、TC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 化瘀调脂方高剂量组降低血清TG水平与非诺贝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血清TC水平与非诺贝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 模型组大鼠血清NO、SOD明显低于空白组(P<0.01),化瘀调脂方高、中、低剂量组及非诺贝特组血清NO、SOD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P<0.05)。高剂量组NO水平高于中、低剂量组及非诺贝特组(P<0.05)。结论: 化瘀调脂方具有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作用,并能提高SOD活性、升高血清NO水平,且具有一定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探讨袪脂保肝颗粒对酒精所致脂肪肝大鼠的防治作用.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祛脂保肝颗粒剂高、中、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采用饮用酒精水及酒精灌胃的方式复制大鼠脂肪肝模型,期间分别对不同组别大鼠进行相应药物干预,观察祛脂保肝颗粒对脂肪肝的防治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组织TG水平有显著升高(P<0.05),血清AST、ALT显著升高(P<0.01),常规病理切片显示模型组大鼠肝脏细胞脂肪变性明显,并伴有细胞损伤及点状坏死;与模型组相比较,祛脂保肝颗粒各剂量组,肝组织TG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清AST、ALT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肝脏病理损伤及肝脂肪变性均有所减轻.结论:祛脂保肝颗粒对酒精所致脂肪肝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可能通过抗氧化机制减轻肝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泄浊化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诱导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实验分为脂肪肝模型组,泄浊化瘀方高、中、低剂量组,凯西莱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共6组.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MDA含量,SOD活性,GSH含量,脂质代谢以及肝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肝细胞色素P450ⅡE1的表达.结果:泄浊化瘀方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肝组织SOD活性、MDA含量、GSH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各用药组大鼠脂质代谢水平与模型组相比也有明显差异(P<0.05).组织学观察表明,高、中剂量泄浊化瘀方能明显减轻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各组肝细胞P450ⅡE1的表达与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相一致.结论:泄浊化瘀方的保肝降脂作用与其抑制脂肪肝P450ⅡE1的表达,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玳玳黄酮有效部住提取物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取大鼠60只,根据大鼠的总胆固醇水平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玳玳果黄酮有效部位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饲料致大鼠高脂血症模型,造模同时阳性对照组灌胃以山楂精降脂片,玳玳黄酮有效部位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以不同浓度的玳玳果黄酮有效部位溶液。测定各组动物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并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取肝脏做肝组织病理切片,光镜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可以显著降低TC、TG、LDL的含量,显著升高HDL含量;各给药组的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均降低,且有极显著性差异;组织病理学观察表明高脂模型组大鼠肝脏存在严重脂肪变性,各给药组大鼠高血脂症状均有缓解。结论:玳玳黄酮有效部位提取物具有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作用,并表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基因水平上探讨中药橄榄降脂胶囊的降脂作用机制,为中药新药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根据血总胆固醇水平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血脂康组,及橄榄降脂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8只。正常组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各组予高脂饲料,自由饮水。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血脂康组灌胃血脂康胶囊0.09g/kg,橄榄降脂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橄榄降脂胶囊0.675g/kg、1.35g/kg、2.7g/kg。1次/d,连续给药6周。采用酶法检测大鼠血清TC、TG;采用磷钨酸-镁沉淀法检测HDL-c、LDL-c,RT-PCR法测定高脂血症大鼠肝脏高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模型组大鼠肝SR-B1mRNA表达降低,与正常组比较P<0.05。经橄榄降脂胶囊治疗后肝SR-B1mRNA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正常组P>0.05。结论橄榄降脂胶囊可调节脂质代谢紊乱、治疗高脂血症,其作用机理可能与上调肝SR-B1mRNA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