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癌合并胃溃疡者少见,现将我们所见二例报告于后。例1.男,57岁,心窝部不适5年,半年来食欲减退、消瘦。体检:上腹部有轻压痛,未触及肿块;大便潜血(+);钡餐检查提示胃窦癌行胃根治性切除。术后化疗,1年半后死亡。病理检查:胃根治术标本,窦部小弯侧离下切端3cm有一3×2.5cm溃疡,边缘不规则。另在胃小弯前壁有一1×0.8cm小溃疡,边缘光滑,与大溃疡相距5cm,其间粘膜正常。镜下:胃小弯前壁呈典型的慢性溃疡改变,溃疡四周粘膜未见恶性病变:窦部大溃疡为分化型管状腺癌,大小溃疡之间粘膜呈慢性浅表性胃炎改变。病理诊断:1.胃窦部溃疡浸润型分化性管状腺癌;2.胃小弯前壁慢性溃疡。例2.男,65岁,上腹部饱胀伴不规则疼  相似文献   

2.
胃一点癌属微小粘膜内癌,近来有零星报告。我院近年收治4例,现结合我们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病例资料例1男,58岁,因上腹隐痛一月伴黑便一次于1987年11月17日入院,胃镜检查见胃体小弯2.5cm直径溃疡,周围粘膜肿胀,触之易出血,病理报告粘膜表层灶性未分化癌浸润,粘膜腺体呈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腺体不典型增生及小肠化生。1987年11月26日行胃切除(D2),切除标本见体小弯3×3cm溃疡,病理报告为胃嗜酸性肉芽肿伴巨大溃疡及粘膜腺体增生,术后标本系列切片未见癌,近来随访仍健在。例2男,48岁,因上腹隐痛1年多,加重2月于1995年5月18…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54岁,农民。主诉反酸、嗳气、胃部胀痛等症状反复出现已14年,于1986年11月行胃X线钡餐透视,诊断为胃癌。同年12月行胃大部切除术。病理检查(病理号861522):大体标本,胃小弯处距下切端5cm有一椭圆形溃疡(1.1×0.8cm)。距下切端3cm处胃幽门窦前壁见一暗红色肿块隆起,广基无蒂(1.2×0.8×0.7cm)。镜检:1.溃疡切片显示典型溃疡病变,表层为炎性渗出物,其  相似文献   

4.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同时伴发胃癌罕见,我院从1967年~1979年共收治3例,现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分析如下:病例报告例1.男,42岁。上腹疼痛伴频繁呕吐20天.有反复发作的胃病史15年。二年前曾因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穿孔行修补术,嗣后服甲氰咪胍症状缓解,停药后复发,近半年来腹痛失去规律性.住院后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行毕氏Ⅱ式胃大部切除术。病理检查:在切除标本胃小弯侧距幽门残端3厘米处见一直径2厘米溃疡,呈碟形,溃疡底呈灰白色,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溃疡边缘组织病理变化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表达与溃疡大小关系的研究,进一步探讨溃疡大小与癌变问题。方法 将胃窦、胃角溃疡按直径〈1cm,≥1cm为标准,将所收集的溃疡性病变分为A、B两组。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大小溃疡边缘PCNA阳性表达情况,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和Hp检测。结果 胃溃疡边缘组织主要表现为CSG,CAG,IM,DYS,胃溃疡边缘组织PCNA阳性表达随着病变发展而升高;直径较大的溃疡PCNA表达较高,PCNA表达在直径≥1cm的溃疡高于直径〈1cm者(P〈0.05)。两组相比Hp检出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各种因素造成的胃黏膜损伤使细胞增殖持续升高,而这些异常增殖导致胃溃疡恶变。PCNA表达与胃黏膜增殖恶化有关,且溃疡面积越大者恶变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 ,5 4岁。于 1999年 1月 5日入院。患者入院前 1年饮酒后出现上腹部隐痛 ,频繁发作 ,伴反酸暖气 ,上消化道造影提示 :胃炎胃溃疡。给予泰胃美 0 8每晚口服 ,症状消失 ,2月前症状又出现 ,口服泰胃美无缓解。胃镜 :慢性萎缩性胃炎 ,复合溃疡。取活检 ,天津肿瘤研究所病理报告 :腺癌Ⅱ级 ,遂收入院。于 1999年 1月 7日行胃癌根治术 (D1)。标本 :胃长 15cm ,翻开胃壁 ,胃窦部后壁有 1cm× 1cm的愈合期溃疡 ,胃壁水肿 ,术后大体标本送病理 ,病理报告未找到癌组织 ,半月后痊愈出院 ,术后随访 4年无复发。一点癌即胃粘膜活检时诊断为癌 ,而…  相似文献   

7.
例1,女29岁。上腹部不规则烧灼样疼痛半年,伴恶心、呕吐、反酸及柏油便。疼痛以夜间为主,并向肩背部放散。查体,剑突下偏左区压痛明显,未触及包块,肝脾及表浅淋巴结不大。曾有索密痛过敏史。胃镜见胃底部溃疡。临床诊断慢性胃溃疡,恶变待除外。手术见胃体部小弯侧有一巨大瘢痕,自贲门下1cm至角切迹。小网膜挛缩。胃结肠韧带有数个肿大淋巴结。行胃大部切除并周围淋巴结清除。病理检查,胃小弯浆膜面有一硬韧瘢痕4×3cm~2,周边放射状。粘膜面瘢痕处有一3.5×2.7×0.5cm~3溃疡。网膜内肿大淋巴结6枚,最大者直径0.6cm。镜下,溃疡底部为大量成熟浆细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与胃腺癌并存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0岁。因剑突下不适伴解柏油样大便15天,于1995年三月14日来我院就诊,门诊行胃镜检查并取活检,病理诊断为胃角、胃窦部腺癌收入住院。既往无肝炎病史。查体见腹平坦,肝脾未触及,剑突下深压痛,宋扪及包块。B超示左右肝均可见2cm~3cm不等的结节样强回声。术前诊断为胃腺癌、肝内转移。术中见左右肝内均有弥漫性结节状包块,其质硬、表面凹突不平;胃小弯胃角处有一约1.5cm大小溃疡性包块。行胃大部切除、肝活检术。病理检查已剖胃壁组织15cm×12cm×4cm;胃角粘膜面有一溃疡,约1.5cm×1.5cm×0.4Cm,边缘隆起,底不光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影响胃窗超声造影检查对溃疡型胃癌T分期准确性的因素.方法 收集术后经病理确诊且术前做过胃窗超声造影检查的82例溃疡型胃癌患者资料,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病变部位、大小对溃疡型胃癌T分期的影响.结果 胃窗超声造影检查对胃小弯病变、胃窦病变T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91.3 %(21/23) 、85.7 %(24/28),两者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值分别为0.763、0.68,P< 0.05),对贲门位置病变的T分期准确率为68.0%(17/25),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一致性一般(Kappa值为0.446,P<0.05);因胃大弯病变资料较少,对T分期准确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对癌灶最大径≤5.0 cm病灶组T分期的准确率为92.3%(36/39),对>5.0 cm病灶组T分期的准确率为72.1%(31/4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91,P< 0.05).结论 胃窗超声造影对胃小弯和胃窦溃疡性胃癌以及对≤5.0 cm的溃疡型病灶T分期诊断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发生于胃部的巨大溃疡绝大多数是癌溃疡、单纯溃疡或溃疡癌变,胃肉瘤伴巨大溃疡则少见。本文报道经病理证实的5例大溃疡(胃平滑肌肉瘤2例,胃浆细胞瘤1例,胃恶性淋巴瘤2例)。直径皆在 2.5cm以上。这些胃壁内巨大溃疡的X线表现具有某些特点(见下表)。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65岁,农民。有胃病史10余年,经常上腹部隐痛,一直按胃炎治疗。近3个月来胃痛加重.无规律性,食欲下降、消瘦。患者长期生活在血吸虫病流行区,曾患过血吸虫病并接受过治疗。体检:发育营养中等,皮肤巩膜未见黄染,锁骨上及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正常,肝脾未及,腹部未扪及肿块。胃镜检查报告:胃、贲门癌。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胃小弯巨大溃疡,遂行全胃切除术。病理检查:见胃小弯侧巨大溃疡型肿块12×8cm,溃  相似文献   

12.
胃不典型类癌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报告 患者男,65岁。因上腹部不适1个月伴恶心呕吐入院。体检:上腹部压痛。胃镜示:胃窦部小弯侧见溃疡型肿物,边缘隆起,如火山口状,溃疡底见坏死物。B超发现肝转移瘤。手术所见:瘤体位于胃窦小弯侧,溃疡型,面积8.0 cm×7.0 cm,胃周淋巴结肿大。行胃大部切除术。病理检查:小弯侧见溃疡型肿物,面积6.0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63岁。因“上腹隐痛1个月”于2012—04—28在临西县人民医院行胃镜检查示,胃体溃疡;病理示,部分上皮细胞高度异型增生,个别细胞明显癌变。2012-05—02在硬膜下麻醉于该院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示,胃小弯低分化弥散性腺癌侵犯全层并侵出浆膜,肿瘤大小9cm×6.5cm,上下残端均阴性,淋巴结(0/18)。  相似文献   

14.
Barrett氏食管癌变同时伴有胃窦部良性溃疡的病例实属少见。现将我科1988年6月采用食管中下段贲门切除.胃远端大部切除,食管胃吻合,胃空肠吻合术1例报道如下: 患者男性,36岁.藏族。上腹钝痛12年.加重1年.伴吐酸水及咖啡包胃内容物.间歇性黑便1月,以胃溃疡入院。查体:消瘦,贫血面容.血色素8g%。大便潜血阳性。胃镜提示:胃角溃疡伴幽门不全梗阻.食管中下段距门齿37cm处可风斑块样糜烂面.活检病理报告为:大片坏死组织、周围可见较大异型细胞,结构不清。 患者于1988年6月7日在全麻下行左侧胸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胃角溃疡的内镜特征、病理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36例局限于胃角切迹的溃疡病人的首发症状、内镜特征、病理类型及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良性溃疡107例,占78.7%;恶性溃疡29例,占21.3%,其中恶性溃疡中隆起溃疡型16例(55.2%),溃疡型13例(44.8%);(管状)腺癌20例(69.0%),低分化腺癌7例(24.1%),粘液细胞癌2例(6.9%),印戒细胞癌1例(3.4%)。结论胃角溃疡多发于中年男性(60.2%),男女比为3.1:1,良恶性溃疡临床症状上无明显区别,恶性溃疡发生率为21.3%,多为管状腺癌(69.0%),其次为低分化腺癌(24.1%),Hp感染率为55.3%。  相似文献   

16.
1病案摘要 患者男性,53岁。2003年因“上腹部不适1个月”在当地医院行胃镜示:胃小弯中-高分化腺癌。于2003年10月23日在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胃小弯侧,大小约3 cm×4 cm,质硬,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周围淋巴结无肿大。术后病理报告:胃小弯溃疡型中-高分化腺癌,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43岁.因上腹部饱胀不适半年,2003年10月行胃镜检杳,活组织病理检查病理示:胃窦癌.于2003年10月10日行胃窦癌根治术,术中见:近胃窦部约1.5cm×1.0 cm大小的溃疡性病灶,未侵及浆膜层,胃周淋巴结无肿大,盆腔、大肠、小肠、肝脏均未见转移灶.遂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浸润性溃疡型低分化腺癌伴部分印戒细胞癌,肿瘤浸润至浆膜外脂肪组织.胃大弯淋巴结0/3(+),胃小弯淋巴结1/10(+),上下切端未见癌组织残留.  相似文献   

18.
残胃癌(GRC)是因良性病变而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发生的第一原发癌。国内由陈寿康于1974年首次报道、至今已有数百例.现已公认GRC是属于胃手术后的一种远期并发症。本院1982~1993年共收治胃癌患者182例,其中GRC3例,占1.7%。现报道如下。例1男性,58岁。1975年因十二指肠溃疡行毕罗Ⅱ式胃大部切除术。1993年5月因上腹疼痛行胃镇检查,病理活检报告为残胃吻合口腺癌,遂行残胃癌切除及胃空肠Roux-Y吻合术、术后定期化疗,随访3年,一般情况良好。例2男性,56岁。1978年因胃小弯溃疡作毕罗Ⅱ式胃大部切除术。1989年3月因上腹他股…  相似文献   

19.
胃肌上皮错构瘤是消化道较为少见的疾病,同时合并胃癌则更少。现报告一例如下。患者,男,53岁。上腹部10余年来时有隐痛,伴嗳气并有闷胀感。近两个月来腹痛比前加重,时有呕吐,吐出内容物不多。近两周来,呕吐频繁,难以进食,并感乏力。体检:消瘦病容,浅表淋巴结未及,腹软,剑突下压痛明显,未及包块,肝脾未及。胃肠摄片诊断为不全性幽门梗阻,胃镜活检报告为胃小弯中分化腺癌。手术所见:胃小弯近幽门部扪及3×4×4cm大小肿块,质略硬,浆膜面光滑。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恢复顺利。病理检查:胃小弯近幽门部见3×2.5cm溃疡,溃疡边缘隆起,切面灰白色。幽门管狭窄,前壁可见1×1.5×1.5 cm隆起性病变,表面糜烂,切面呈灰黄色分叶状,部分区域有旋涡状纹理。镜下见溃疡处为中分化腺癌;幽门管前壁隆  相似文献   

20.
男、55岁。上腹部隐痛不适伴便血半月,1992年12月24日入院。心肺正常、上腹轻压痛、未扪及包块。Hb45g/L,RBC1.56×10~(12)/L。胃镜提示:胃腔有积血、胃体部可见3×2cm溃疡,表面有活动性出血。在溃疡边缘取组织活检,病理报告:慢性炎症。诊断:胃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因反复大量呕血、保守治疗无效,在全麻下剖腹探查:胃体小弯侧靠贲门处有12×8cm肿瘤突入胃腔,表面有胃粘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