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摘要]目的:研究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灌注不同停跳液心肌细胞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探讨自体冷血停跳液对婴幼儿心肌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30例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体重≤8kg),随机分为晶体液组、冷血组和自体冷血停跳液组,每组10例。分别于心脏停跳前、复跳后取右心耳心肌,检测心肌MDA和SOD含量。术中记录复跳时间、自动复跳率和室颤发生率。术后监测心脏指数(CI),正性肌力药物依赖情况。结果:术前3组MDA分别为(0.87±0.14)、(0.88±0.11)、(0.86±0.15)nmol/mg prot;SOD分别为(61.3±3.4)、(69.2±3.1)、(64.4±4.2)U/g,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组术后与术前比较,MDA明显升高,分别为(3.12±0.21)、(2.93±0.27)、(1.67±0.15)nmol/mg prot,SOD明显降低(42.6±2.3)、(44.6±3.1)、(57.7±2.1)U/g,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术后自体冷血组与晶体液组、冷血组冷血比较,MDA含量降低,SOD含量升高,复跳时间缩短,正性肌力药物依赖性降低,CI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晶体液组与冷血组比较,复跳时间、正性肌力药物依赖性及CI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自体冷血停跳液对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心肌保护主要作用机制是降低心肌细胞氧自由基的产生。[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8):638-64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体冷血停搏液对紫绀型先心病婴儿心脏的保护作用。 方法:96例行体外循环术的紫绀型先心病婴儿随机分为:HTK液组(HTK组,32例)、非自体冷血停搏液组(非自体组,32例)和自体冷血停搏液组(自体组,32例),阻断前和主动脉开放30 min取右心耳组织,检测ATP的含量及能量储备(EC);术前和术后即刻取静脉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记录术中复跳时间、复跳率、术后 2 h心脏指数(CI)、正性肌力药物依赖情况和左室射血分数、术后24 h心律失常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等。结果:主动脉开放30 min后,3组ATP 和EC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自体组较HTK组和非自体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即刻CK MB和cTnI血清浓度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自体组较HTK组和非自体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组在复跳时间、术后2 h正性肌力药物依赖及左心射血分数上优于HTK组和非自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紫绀型先心病婴儿体外循环下,自体冷血停搏液比非自体冷血停搏液与HTK液能更好地保存心肌细胞能量,减轻心肌损伤,对心脏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NSE)在小儿先心病(CHD)心脏手术前后检测的意义。方法 1.测定体外循环开放式不停跳手术的CHD患儿20例手术前后BAEP的变化;2.测定心脏不停跳、停跳手术患儿各20例术前24h、术后2h、7d的s-NSE水平。结果 1.CHD患儿与对照组比较和手术前或后紫绀型先心病(CCHD)和非紫绀型先心病(NCCHD)比较,CCHD组Ⅲ-Ⅳ、Ⅰ-Ⅴ波和I-V波峰间潜伏期(IPL)显著延长(P<0.05)。2.手术组术后2h血s-NSE水平显著增高,不停跳组和停跳组平均值与术前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01);术后7d s-NSE水平上述两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3.术后2h s-NSE水平停跳组明显高于不停跳组(P<0.001),且术后7d s-NSE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1.CCHD可伴随脑功能损害;2.s-NSE的变化可提示体外循环手术过程中的脑功能受损;3.就脑保护而言,心不停跳术式优于停跳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动态观察内毒素(LPS)诱导新生大鼠心肌cAMP、cGMP和超微结构改变及Dex对其的影响,探讨Dex的保护作用。方法:7日龄新生大鼠117只,随机分组(n=9),对照组(A,生理盐水),LPS组(B,LPS 5mg/kg);治疗组(C,LPS5mg/kg+Dex 5mg/kg)。各组在注射后2、4、6、24h处死留取心肌,放免法检测cAMP和cGMP含量,电镜现察超微结构;同时测血糖和血气。结果:①cAMP:B组2h显著增高(P<0.05)后渐下降;24h最低;C组2h增高,但低于B组(P<0.05),24h显著高于A、B两组;②cGMP:B组渐增高24h显著高于A、C两组;C组2h显著增高(P<0.05),6h后下降至24h显著低于B组(P<0.05);③心肌形态学:B组24h严重损害,C组仅轻微异常;④血糖、血气出组示应激性高血糖和继发性低血糖;血气:B组24h显著异常。结论:LPS诱导后新生大鼠心肌cAMP下降,cGMP增高,心肌损害严重,内环境紊乱,Dex通过间接调节心肌细胞第二信使对心肌有部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缺氧/复氧(A/R)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细胞A/R损伤模型,随机分为5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A/R组,缺氧2h。复氧1h;C、D、E组为处理组,加入GSH分别使其终浓度为40、80、160mg/L后A/R。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测定丙二醛含量,荧光法测定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采用RT-PCR检测白介素-1βmRNA和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变化。结果与A组相比,B组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心肌细胞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下降、丙二醛含量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白介素-1βmRNA和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迅速增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与B组比,D、E组上述变化明显减轻,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GSH对A/R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雌二醇对幼兔心肌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注模型。根据停搏液的不同,将32只3~4周龄雌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n =8) :①对照组 (C组 ) ,单用StThomasII停搏液 ;②雌二醇组(E2 组 ) ,StThomasII停搏液中加入10 -6mol/L 17 β雌二醇 ;③雌二醇受体阻断剂组 (B组) ,StThomasII停搏液中加入10 -6mol/L 17 β 雌二醇受体阻断剂4Hydroxy Tamoxifen ;④EB组 ,StThomasII停搏液中加入10 -6mol/L 17 β 雌二醇和 4 Hydroxy Tamoxifen。心脏停跳6 0min ,复灌后的不同时间点观察每组心功能各项指标的恢复率、心肌酶等生化指标及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E2 组冠脉流出量的恢复率从复灌后6 0min起、左室发展压和左室压最大变化速率的恢复率从复灌后 4 0min起均高于其他 3组 (P <0 .0 1或 0 .0 5 ) ,心肌超微结构改变则较其他 3组轻 ,心肌含水量、MDA含量及冠脉流出液心肌酶含量均低于其他 3组(P <0 .0 5 ) ,E2 组心肌组织ATP含量高于C组和B组 (P <0 .0 5 )。结论:雌二醇对幼兔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心肌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为心肌细胞雌二醇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雌二醇对幼兔心肌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注模型。根据停搏液的不同 ,将 32只 3~ 4周龄雌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 4组 (n =8) :①对照组 (C组 ) ,单用StThomasII停搏液 ;②雌二醇组 (E2 组 ) ,StThomasII停搏液中加入 10 -6mol/L 17 β雌二醇 ;③雌二醇受体阻断剂组 (B组 ) ,StThomasII停搏液中加入 10 -6mol/L 17 β 雌二醇受体阻断剂 4 Hydroxy Tamoxifen ;④EB组 ,StThomasII停搏液中加入 10 -6mol/L 17 β 雌二醇和 4 Hydroxy Tamoxifen。心脏停跳 6 0min ,复灌后的不同时间点观察每组心功能各项指标的恢复率、心肌酶等生化指标及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E2 组冠脉流出量的恢复率从复灌后 6 0min起、左室发展压和左室压最大变化速率的恢复率从复灌后 4 0min起均高于其他 3组 (P <0 .0 1或 0 .0 5 ) ,心肌超微结构改变则较其他 3组轻 ,心肌含水量、MDA含量及冠脉流出液心肌酶含量均低于其他 3组(P <0 .0 5 ) ,E2 组心肌组织ATP含量高于C组和B组 (P <0 .0 5 )。结论 雌二醇对幼兔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心肌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其保护作用为心肌细胞雌二醇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86例的手术经验,探讨电视胸腔镜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右侧胸壁3孔,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建立周围体外循环,用特制的长阻闭钳阻闭升主动脉,冷晶体心脏停跳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结果体外循环时间(64±28)m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29±13)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3.2±1.1)h,术后住院时间(6.1±1.2)d。结论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婴幼儿体外循环中不同比例含血心脏停搏液与STH、HTK心脏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为完善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的心肌保护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100例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病例,年龄2个月至3岁。随机分为4:1含血停搏液组(A组)、1:4含血停搏液组(B组)、STH停搏液组(C组)及HTK停搏液组(D组),每组各25例。四组患者分别于体外循环前(t1)、体外循环结束时(t2)、主动脉阻断开放后24 h(t3)、主动脉开放后72 h(t4)采集中心静脉血,测定血浆中BNP、CK、CK-MB、cTnT的含量。结果同一组患者在各时间点心肌损伤指标各不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间点四组患者于体外循环前组间BNP、CK、CK-MB、cTnT血浆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主动脉开放、心肌再灌注后,各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心肌损伤指标比较,C组均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D组之间心肌损伤指标血浆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含血心脏停搏液和HTK液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效果均优于STH液。对于简单先天性心脏病而言,体外循环时间短,含血心脏停搏液和HTK液对未成熟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无明显差异。1:4含血心脏停搏液,灌注操作简单方便,更易被临床医生接受,为婴幼儿未成熟心肌的保护提供了新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0.
HTK停博液对未成熟兔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St.Thomas’Ⅱ(STH)停博液Histidine-Tryptophan-Ketoglutarat(eHTK)停博液对未成熟兔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取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两组:A组即HTK幼兔组,n=12;B组即STH幼兔组,n=12。离体兔心,通过改良Langendorff装置灌注,观测左室收缩峰压(LVP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心率(HR),并收集冠状动脉引流液(CF),记录分钟流量,测定心肌酶CK、CK-MB的基础值。30min后,除各组随机选取2只兔心作为电镜超微结构的自身对照外,其余兔心经主动脉根部灌注4℃的STH液,每30min重复灌注1次或HTK液单次灌注,维持25℃恒温下心脏停博120min,然后以37℃的KH液复灌30min,观测各项心功能指标(同缺血前)。再灌注毕,留取标本做电镜观察及测定心肌丙二醛含量,测定剩余心肌组织干湿重。结果复灌30min后,LVPSP恢复百分比、LVEDP恢复百分比HTK液组好于STH液组(P<0.05);冠状动脉流出液心肌酶CK、CK-MB漏出液及心肌丙二醛含量HTK液组低于STH液组(P<0.05);电镜结果显示HTK液组的心肌细胞损伤较STH液组轻微。结论HTK液对未成熟心肌长时间停跳的心肌保护效果优于STH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婴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不同压力灌注停搏液心肌保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行心室间隔缺损修补的婴儿 45例 ,按心肌保护液灌注压力不同随机分三组 :1组 ,P =6 0mmHg ;2组 ,P =45mmHg ;3组 ,P =30mmHg。观察 :①实验室指标术前、主动脉开放 (CCR)后 30min、6h、2 4h心肌酶 (CK MB、LDH)、心肌肌钙蛋白 (cTnI)浓度 ;②临床指标 :灌注诱导停搏时间 ;主动脉开放后复跳时间、自动转窦率 ;术后正性药物使用情况 ;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加强护理病房 )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①灌注压力与诱导停搏时间、复跳时间呈负相关 ,诱导停搏时间、复跳时间组 (118.7± 5 .5 )s、(2 5 .1± 16 .0 )s小于组 3(2 3.7± 5 .5 )s、(4 3.7± 2 2 .1)s,P<0 .0 5 ;②自动转窦率组 2 (93.3% )高于组 1(86 .7% )、组 3(86 .7% ) ;③ 3组在CCR后各时点CK MB、LDH、cTnI与基础值相比均有明显升高 ,P <0 .0 1;CK MB、cTnI以CCR后 30min最高 ,与其他时点相比P <0 .0 5 ;LDH以CCR后 6h最高 ,与其他时点比较P <0 .0 5。组 1CCR后 6hLDH(6 92 .2 4± 139.9)U/L明显高于组 3(5 6 9.0± 10 8.5 )U/L ,P <0 .0 5 ;④术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的使用量组间各时点无统计学差异 ,停机时组 1虽高于组 3;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残余机血洗涤回输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作者收治的63例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患儿,对其残余机血洗涤回输,输血前后进行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检测。结果、所有患儿残余机血回输前血红蛋白(Hb)较转流前显著减少(P〈0.01),回输后显著提高(P〈0.01)。纤维蛋白原(Fib)在残余机血输注前后均较转流前明显下降(P〈0.01),输注后有所上升(P〈0.05)。经肝素酶杯与高岭土杯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检查,患儿回输洗涤残余机血前后各有3例存在肝素残留问题,2例回输前无肝素残留,输残余机血后出现肝素残留,残留率为4.8%。与回输前相比,输入后K值、α-Angle、MA值、CI值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中残余机血洗涤回输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并可以明显提高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是血液保护有效、简便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中肺动脉灌注低温Perfadex液对合并肺动脉高压婴幼儿的肺功能保护作用:方法将30例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室间隔缺损患儿分为对照组(15例)和肺保护组(15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肺保护组体外循环期间于心脏阻断后向肺动脉灌注低温Perfadex液,对照组不灌注。分别于转流前、转流结束、手术结束、术后6h及术后24h测定两组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以及血浆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水平;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和肺静态顺应性(TV/Pause)。结果两组体外循环后IL-6、IL-8、IL-10及MDA水平均升高,手术结束时达峰值,以后逐渐下降,术后24h仍高于术前;肺保护组各时点IL-6、IL-8及MDA上升幅度低于对照组(P〈0.01),各时点IL-10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1);肺保护组手术结束、术后6h及24h血氧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肺静态顺应性较术前明显降低,实验组变化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动脉灌注低温Perfadex液能明显保护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氨茶碱与乌司他丁合用对体外循环(CPB)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体重≤7kg的单纯室间隔缺损新生儿及低体重婴幼儿60例,采用随机化分组表分为氨茶碱组(A组)、乌司他丁组(U组)、联合组(A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15例。A组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氨茶碱5mg/kg,并在体外循环过程中按每小时0.5mg/kg维持;U组在CPB过程中应用10000U/k乌司他丁;AU组联合应用上述两种药物;C组未给予氨茶碱及乌司他丁。选取CPB启动前(t1)、CPB结束后1h(t2)和CPB结束后24h(t3)计算胸肺顺应性(Cs)、动态肺顺应性(Cd)以及呼吸指数(RI)。结果术后对照组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乌司他丁组1例因严重心律失常死亡。手术后1h,AU组Cs优于A组、C组,RI优于A组、U组;手术后24h,AU组Cs和RI优于其他组,Cd优于A组、U组。结论氨茶碱和乌司他丁可减轻体外循环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和CPB导致的肺损伤;两者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2002年1月至2011年4月作者收治的15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患儿手术治疗中的体外循环经验(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方法15例患儿均采用浅低温(28℃~30℃)、较高流量[2.4~3.2L/(min·m2)]灌注。手术方式为畸形矫治(ASD/VSD修补、右室流出道重建)、赘生物摘除、瓣膜整形或置换术。心肌保护采用4℃冷含血晶体保护液顺行灌注。结果15例患儿CPB总时间85~18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0~120min,均顺利脱离CPB。均获痊愈。1例术后2年死于肺部感染及心功能衰竭。结论CPB中HCT及胶体渗透压的良好控制、采用平衡超滤结合改良超滤、肝素化后监测ACT、CPB中加入敏感抗生素等对患儿术后恢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医院内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的发生及结局,并分析需要CPR患儿的预后,以提高CPR的成功率.方法 应用Utstein模式登记表对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院需要CPR且年龄>28 d的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以自主循环恢复(returning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 24 h为近期预后(复苏成功)的评价标准,对于出院患儿,在出院后6个月应用小儿脑功能类别量表进行脑功能评价.结果 需要CPR患儿共36例,其中ROSC> 24 h共15例,占需要CPR患儿的41.7%,存活至出院共7例,占需要CPR患儿的19.4%.单因素分析ROSC> 24 h组患儿在起始心脏节律、是否需要除颤及合并基础疾病方面与ROSC< 24 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SC >24h组起始心脏节律以窦性心动过缓为主,在CPR中如需要进行除颤则预后欠佳,基础疾病为心脏病患儿预后不佳;对出院患儿随访除1例失访外,4例患儿脑功能评分在2级以下,4级及5级各1例.结论 我院院内CPR成功率与发达国家报道类似,起始节律、是否需要除颤及合并基础疾病影响近期预后,CPR患儿能够存活则神经系统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儿纵隔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总结外科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43例纵隔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解剖位置、病理学类型、临床表现、诊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 43例中,以神经源性肿瘤(15/43,34.9%)最常见,其次为胸腺肿瘤(9/43,20.9%).呼吸系统症状是最主要的临床表现(17/43,39.5%),无症状患者亦有较高比例(15/48,34.9%).36例行全麻下肿块全部或部分切除,3例行开胸活检,4例仅在局麻下行活检术.4例患儿先行局麻下股-股心肺转流准备后再行全身麻醉,其中2例麻醉诱导时发生呼吸循环功能障碍而开启体外循环.1例未行体外转流患儿全麻诱导时突发急性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 小儿纵隔肿瘤可无特异性症状,胸部CT及MRI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因儿童独有的生理解剖特性,小儿纵隔肿瘤麻醉风险大,术前应仔细评估患儿临床症状、肿块大小、位置及心肺功能情况,制定完善的手术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痰液及血清亚硝酸盐/硝酸盐(NO2-/NO3-)变化及体外循环转流(CPB)和术后、外源性吸入一氧化氮(NO)对肺血管的影响。方法选择CHD并肺动脉高压(PH)患儿36例(A组),CHD未并PH患儿30例(B组),无CHD患者32例(C组)。3组术前及A、B组术后分别测定痰液及血清NO2-/NO3-,A组术后分别经NO吸入及静脉予硝普钠30 min,26、h测定痰液及血液NO2-/NO3-。结果术前痰液及血液NO2-/NO3-A组明显低于B、C组,术后A、B组痰液及血清NO2-/NO3-均减低,吸入NO后痰液NO2-/NO3-增加明显。相关分析示吸入NO后痰液和血液NO2-/NO3-呈明显正相关。结论吸入NO治疗对CHD并PH患儿效果更明显,反映在痰液和血液变化基本一致,对局部肺组织中NO2-/NO3-变化研究,痰液较血清标本更具针对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中应用氨甲环酸(TA)减少术后出血、输血和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 纳入体重<10 kg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3组(连续TA组、分次TA组和对照组)。连续TA组:于麻醉诱导后给予TA 30 mg·kg-1 继以16 mg·kg-1·h-1维持至术毕,预充液中予TA 2 mg·kg-1;分次TA组:于麻醉诱导后、体外循环开始时、体外循环结束后3个时段每次予TA 30 mg·kg-1;对照组予生理盐水替代,给药方法和容量同连续TA组。观察并记录术后出血量、异体血制品使用情况、心脏重症监护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和住院病死率,观察术前、体外循环中、术后6和24 h D-二聚体水平;术前、手术即刻、术后6、12和24 h的血IL-8、CRP和WBC计数水平。结果 120例患儿入组,连续TA组、分次TA组和对照组各40例。3组患儿术前基线资料具可比性。①术后出血量:连续TA和分次TA组术后6 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 术后24 h出血量和异体血制品输注量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D-二聚体水平:3组从体外循环开始至术后24 h均呈持续升高趋势,连续TA和分次TA组体外循环中、术后6和24 h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连续TA和分次T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IL-8水平:3组在术后即刻、12 h均呈持续升高趋势,连续TA和分次TA组术后24 h均出现下降趋势,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RP水平:3组在术后12 h均显著升高,术后24 h对照组较连续TA和分次TA组显著升高(P<0.01);WBC计数:3组术后12、24 h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体重<10 kg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连续TA和分次TA给药均可有效抑制纤溶反应,显著减少术后6 h出血量,并有明显的抑制炎性因子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