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以周期性反复发作为特点的口腔黏膜灼痛性溃疡,发病原因至今不详。免疫功能异常被认为是疾病发生与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复方性口腔溃疡发病时T细胞免疫起到了一定作用。CD4+T细胞、CD8+T细胞、Treg细胞、Th17细胞以及IL-3、IL-12、IL-17等白细胞介素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关联性,食物变态反应、细菌感染所致黏膜自身抗体产生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反复发作为当前研究热点。用免疫干预治疗等手段,可使异常的免疫功能恢复正常,从而达到治愈目的。  相似文献   

2.
银屑病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阐明。目前认为银屑病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免疫相关性疾病,而CD4~+T淋巴细胞在银屑病的发生和发展阶段起重要作用。CD4~+T淋巴细胞具有多个细胞亚群,并各自具有独特的免疫作用,共同调节机体免疫状态。以往认为银屑病主要由Th1细胞介导,近几年研究发现Th17细胞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起核心作用,相应的生物拮抗剂已应用于临床。Th22细胞和Th9细胞也可通过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参与银屑病的发生发展。新型CD4~+T细胞亚群的不断发现及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深入研究,为银屑病发病机制的阐明带来了希望,同时也成为银屑病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全身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非常复杂,遗传、环境和免疫因素可能共同发挥作用。免疫功能失衡尤其是CD4+T细胞中的辅助T细胞亚群Th1、Th2、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功能失衡被认为是诱导RA发病的中心环节,进而导致关节滑膜细胞增生、血管翳的形成、炎性细胞浸润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软骨及骨质的侵蚀。因此,及时矫正Th1/Th2、Th17/Treg比例、功能及相关因子网络的免疫紊乱,可能是RA治疗新的有效靶点。虽然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Treg、Th1、Th2、Th17细胞参与RA各个发展进程,但报道的结果却不尽相同,现就目前发现的与RA相关的CD4+T细胞亚群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常见的口腔黏膜病,具有局限性、复发性、自愈性等特点。该病的发病原因至今不详,致病机制与治疗的研究一向备受关注。免疫功能异常在该病发生与复发过程中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大量研究提示细胞因子与该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对细胞因子在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在其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Th17细胞是一种新发现不同于Th1、Th2、Tregs的CD4~+T细胞的独立亚型,以高分泌细胞因子IL-17为特征,在宿主防御方面发挥很重要的作用,介导炎症反应、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Th17细胞的发现对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就其生物学特点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Th9是新近被发现的CD4~+T细胞,以分泌IL-9为特征,可引起呼吸道炎症浸润、支气管高反应、气道重构等多种病理损伤,与哮喘的发病密切相关,文章主要就Th9的发现、IL-9和Th9在哮喘中的作用、Th9与其他CD4~+T细胞的相互关系和Th9的分子调节机制作详细综述。  相似文献   

7.
Th17细胞分化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17细胞是一群分泌IL-17的CD4+T细胞,它在分化发育及功能上不同于Th1细胞和Th2细胞。目前认为Th17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Th17细胞在病灶部位高表达,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研究发现:CD4+CD25+Treg和Th17细胞的分化均需要TGF-β,并通过IL-6决定两者的分化比例,CD4+CD25+Treg和Th17细胞的动态平衡在机体免疫防御、免疫自稳中起着重要作用;RORγt是Th17细胞分化的关键转录因子,RORγt的表达依赖于IL-6和TGF-β;IL-23及其受体能上调Th17细胞的表达,而IL-12、IFN-γ、IL-4、T-bet抑制其表达。对Th17细胞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支气管肺炎患儿T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清补体及细胞因子变化的分析,探讨小儿支气管肺炎机体免疫功能状态及免疫学发病机制,为临床了解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支气管肺炎组65例,男39例,女26例,年龄2个月~13岁,平均年龄4.1岁。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4.3岁。应用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CD3+、CD3+CD4+Th、CD3+CD8+Ts、CD3+CD4+Th/CD3+CD8+Ts)、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血清补体(C3、C4)、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4)。结果支气管肺炎组T细胞亚群改变明显,CD3+、CD3+CD4+Th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CD3+CD8+Ts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CD3+CD4+Th/CD3+CD8+Ts比值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肺炎组血清IgA、Ig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气管肺炎组血清补体C3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肺炎组血清细胞因子IFN-γ浓度及Th1/Th2比值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对支气管肺炎患儿检测免疫功能有助于判断病情、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9.
<正>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急性、自限性血管炎,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不同程度口腔黏膜改变、眼结膜充血、皮疹、手足指端改变等,全身多系统均可受累,尤以冠状动脉受损最为严重。目前,KD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是已有研究表明,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参与了川崎病的发生发展~([1-3]),其中CD4~+CD25~+Treg细胞的数量及功能异常在KD的研究逐  相似文献   

10.
口腔扁平苔藓是最常见口腔黏膜疾病之一,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因其具有癌变潜能,WHO将其列为癌前状态。研究发现,Th1细胞/Th2细胞亚群与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病密切相关,尤其是Th1/Th2漂移学说与OLP的关系成为近年研究热点。下文针对Th1细胞/Th2细胞在口腔扁平苔藓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做一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雷蕴轩  陈广洁 《现代免疫学》2020,40(1):77-80,85
RA是一种慢性、长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可导致手、足等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受累,甚至关节畸形,常伴有贫血、发热和其他系统受累。CD4~+T细胞在免疫系统中起着核心作用,一方面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另一方面协助CD8~+T细胞对抗多种病原微生物。根据其特定的转录因子、细胞因子谱和归巢受体表达等,可将其分为几个亚群:Th1、Th2、Th17和滤泡辅助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Tfh)。近年来还发现了2个新的亚群:Th9和Th22。RA患者关节病理区域常出现大范围CD4~+T细胞浸润,提示二者之间存在关联。文章将结合近期的研究进展,探讨CD4~+T细胞亚群失衡与RA发病机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CD4~+T细胞在其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通过分析CIA小鼠Salubrinal治疗组和对照组脾脏致病性细胞的增殖,Th亚群比例和相关转录因子表达的差异,以及关节病变部位炎症细胞浸润和细胞因子的变化,探索Salubrinal治疗CIA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Salubrinal可以抑制脾脏中Ⅱ型胶原反应性CD4~+T细胞的增殖,下调Th1和Th17比例以及转录因子T-bet和p-STAT3的表达,抑制关节病变部位炎症细胞浸润和IL-17与TNF-α的表达,提示Salubrinal通过调节Th1和Th17比例以及对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增殖的抑制治疗CIA。本研究为RA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Th17细胞已被划分为一个不同于Th1、Th2和Treg的新的T细胞亚群,以分泌IL-17为主要特征。Th17在防御胞外细菌感染、介导慢性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炎症性肠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免疫调节紊乱是其发病的关键因素。免疫学和基因学的发现表明Th17及Th17效应因子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对Th17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Th17细胞是CD4~+T细胞亚型之一,可分泌IL-17等炎性因子,诱导机体多种疾病。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后,Cag A及Ure B等可影响Th17细胞数量,其机制可能与被感染的巨噬细胞直接诱导细胞分化、激活MyD88等信号通路及趋化因子的趋动有关,最终Th17、Treg细胞数量均较感染前增多,Th17/Treg平衡紊乱,总体向Treg漂移;同时,增多的Th17细胞一方面可通过募集中性粒细胞等参与Hp的清除,另一方面又扩大炎症反应,引起黏膜损伤甚至诱导癌变,从而在Hp感染的免疫应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参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Hp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通过免疫应答与免疫耐受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通过选择性抑制作用在调节免疫耐受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功能.自1995年Sakaguchi等首次发现清除天然CD4~+ CD25~+ Treg细胞可导致自身免疫疾病,而补充这种细胞又可以防止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以来,CD4~+ CD25~+ Treg细胞已成为免疫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1,2]).Foxp3分子做为Treg细胞的关键的转录因子,对其发生、发育以及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对调控foxp3基因表达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最近,从表观遗传学的角度研究Foxp3分子的表达调控取得了很大进展,这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阐明Treg细胞的发生、分化以及功能发挥的机制.现对foxp3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是由宿主易感性基因、环境、肠道菌群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引发机体异常免疫炎症应答所致。研究证明,CD4~+T细胞分化成的辅助性T细胞17(Th17)以及调节性T细胞(Treg)之间的失衡将导致IBD的发生。近期研究表明肠道菌群除直接参与IBD的发病外,部分菌群可通过分泌炎症细胞因子,或小分子物质如多糖A(polysaccharide A,PSA)、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等介导或影响Th17/Treg分化平衡,进而加重或缓解肠道免疫炎症反应,影响IBD的发病。本文就肠道菌群如何影响Th17/Treg免疫平衡及IBD的发病过程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NOD/Ltj小鼠在未发病、发病初期与发病末期不同组织器官中CD4~+T、CD8~+T细胞,Th1、Th2、Th17亚群,iNKT细胞频率及亚群,细胞因子、相关转录因子进行观察分析,进一步了解NOD/Ltj小鼠Ⅰ型糖尿病不同发病阶段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方法:选用雌性NOD/Ltj小鼠为实验对象。血糖仪检测小鼠空腹血糖值,根据尿糖阳性且连续2次≥11. 1 mmol/L作为T1D发病标准将动物分为未发病组、发病初期组、发病末期组。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胸腺、脾脏、肝脏中CD4~+T、CD8~+T细胞,Th1、Th2、Th17亚群,iNKT细胞频率及亚群比例以及腹股沟淋巴结CD4~+T、CD8~+T细胞; CBA检测IFN-γ、TNF-α、IL-2、IL-6、IL-17A、IL-4、IL-10; WB检测PLZF、T-bet、GATA-3、ROR-γt。结果:①与未发病组比较,发病初期组CD4~+、CD8~+T细胞频率在脾脏、肝脏、胸腺、腹股沟淋巴结中均显著增加(P0. 05);与发病初期组比较,发病末期CD4~+T细胞频率在肝脏、胸腺、腹股沟淋巴结及外周血中均显著降低(P0. 05)。②在脾脏、肝脏中,与未发病组和发病初期组比较,发病末期组Th1亚群比例显著增加(P0. 05);在肝脏中,与发病初期组比较,发病末期组Th2、Th17亚群水平显著升高(P0. 05)。③与未发病组比较,发病初期组肝脏、腹股沟淋巴结中iNKT细胞频率均显著增高(P0. 05);与发病初期组比较,发病末期组外周血、肝脏中iNKT细胞频率显著降低(P0. 05);与未发病组比较,发病初期组和发病末期组胸腺iNKT1亚群比例均显著增加,iNKT2亚群比例均显著降低(P0. 05),脾脏、肝脏、腹股沟淋巴结iNKT1及iNKT2亚群比例三组两两比较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④在脾脏和腹股沟淋巴结中致炎性细胞因子和抑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在发病初期较未发病组和发病末期组均显著升高(P0. 05);在肝脏中致炎性细胞因子水平随小鼠病情进展逐渐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抑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在发病初期最高,发病末期显著降低(P0. 05)。⑤胸腺PLZF相对表达量,三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脾脏和肝,与未发病组和发病初期组比较,发病末期组T-bet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 05)。结论:①发病初期CD4~+T和CD8~+T细胞的增加,特别是CD4~+T细胞的增加以及Th亚群的失衡是导致胰岛炎重要的免疫基础;②发病初期iNKT细胞频率的增加以及胸腺iNKT1/iNKT2亚群比例的翻转,提示了iNKT细胞在NOD/Ltj小鼠发病初期可能参与了T1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CD23与肾脏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D23是IgE分子的低亲和力受体(FcεR Ⅰ),它是一种多功能受体分子或细胞因子。在肾脏疾病中,CD23是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免疫功能紊乱的效应分子;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有关,是间接评价自身免疫性肾脏疾病Th1和Th2细胞两种效应关系的指标;并为研究IgA肾病和非IgA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应答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了,但大量研究表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存在多种免疫异常,特别是效应T淋巴细胞紊乱及细胞因子网络失衡.自身反应性T细胞增殖和B细胞活化,可产生大量炎性因子和自身抗体引起免疫损伤.近年来,人们逐渐把研究的焦点放在不同效应T淋巴细胞的分化调节、相互作用及产生的细胞因子变化方面. 根据产生的细胞因子及功能不同,原始CD4+T淋巴细胞可分化为经典的Th1、Th2及新近发现的Th17、Tr(调节性T细胞)、Th22、Th9、Tfh(滤泡性辅助性T细胞)等不同效应T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毒性T细胞(CTL)、巨噬细胞(TAMs)和调节性T细胞(Tregs)在复发性宫颈癌患者中的免疫特征。方法收集复发性宫颈癌细胞及癌旁细胞,利用白细胞分化抗原8(CD8)、簇分化抗原68(CD68)、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分别表示CTL、TAMs和Tregs在复发性宫颈癌中的免疫特性,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示癌细胞自身免疫,通过多重免疫荧光板检测细胞中CD8~+、CD68~+、FoxP3~+表达量,RNA免疫共沉淀法分析其在复发性宫颈癌细胞中的免疫特性。结果在肿瘤及肿周组织中CD8~+、CD68~+、FoxP3~+表达均较高,但肿周组织中FoxP3~+更高;高表达的FoxP3~+与CD8~+、CD68~+有显著相关性,可促进CD8~+、CD68~+凋亡而上调PD-L1、PD1表达。结论 Tregs可对肿瘤组织中的CTL和TAM进行调节,可提高宫颈癌细胞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