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斗门口岸鼠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8年对斗门口岸鼠类进行了调查,用夹夜法共捕获鼠类58只,经鉴定为2目2科4属5种,鼠种为臭鼩鼱、褐家鼠、小家鼠、板齿鼠、黄胸鼠,优势鼠种依次为臭鼩鼱、褐家鼠和小家鼠。年均鼠密度为1.79%。1、8、12月份鼠密度较高,是灭鼠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掌握哈尔滨空港鼠类本底情况,为媒介生物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从1999年4月-2000年4月对哈尔滨空港鼠类进行了种群、密度、季节消长情况调查。[结果] 共捕鼠321只,经鉴定分为3科4属6种;鼠类种群构成有达乌尔黄鼠、大仓鼠、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黑线仓鼠;优势种依次为大仓鼠、黑线姬鼠、褐家鼠。年均鼠密度为4.97%,6、7、8、9、10月份鼠密度较高。[结论] 哈尔滨空港夏、秋季是灭鼠的有利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泰州口岸的鼠类密度,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规律。指导制定有效的长期的鼠类防制措施。方法 于2001年5月1日起采用夹日法对泰州港高港港区和杨湾港区进行鼠情调查。结果 经过一年的调查,共捕啮齿动物131只,经过鉴定啮齿动物种群构成有2目2科4属4种,其中优势鼠种为小家鼠,占62.6%。9月份鼠密度最高为2.3%。12月份最低为0.4%。全年平均鼠密度为1.2%。结论 做好口岸本底调查工作,在鼠类繁殖高峰期前采取有效的灭鼠措施。可降低口岸的鼠密度。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医学动物本底情况,1997年11月至1998年10月在开平口岸(包括水口货运装卸点及三埠客运、货运点)进行了鼠形动物的种属、季节消长以及体外寄生虫情况监测。1 调查方法1.1 现场调查 根据生境分布特点,分为野外区(包括码头及备用地)、各机关办公室、住宅区、酒家和仓库。1.2 鼠密度和种群调查 采用夹夜法。捕获鼠鉴定种类,计算鼠密度。在此基础上,选择鼠种较多的野外区投放鼠笼300笼次。1.3 鼠疫血清学检测 捕获活鼠后鉴定鼠种,作体表常规消毒,股动脉采血,分离血清,供鼠疫血清学检测。1.4 鼠体外寄生虫调查 将捕获鼠装于布袋放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绥芬河口岸鼠类的本底情况,为控制检疫传染病和人鼠共患疾病的传播提供依据。[方法]从1999年6月~2000年6月对绥芬河口岸的鼠类进行了本底调查。[结果]共捕获鼠类282只,隶属1目3科7属8种;鼠类种群构成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年平均鼠密度为15.67%;5~9月是鼠类活动的高峰期;3个不同的生境中,野外捕获的鼠类最多,占捕获鼠类总数的90.43%。[结论]为控制鼠传播疾病的发生,应根据绥芬河口岸鼠类特点,因地制宜的开展灭鼠工作,保护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泰州口岸的鼠类密度、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规律,制定有效的长期防制措施。[方法]于2001年5月~2002年4月采用夹夜法对泰州港高港港区和杨湾港区进行鼠情调查。[结果]经过1年的调查,共捕获啮齿动物127只,经过鉴定种群构成有2目2科4属4种,其中优势鼠种为小家鼠,占捕获鼠类总数的63.78%;9月份鼠密度最高为2.31%,12月份最低为0.44%,全年平均鼠密度为1.32%。[结论]做好口岸本底调查工作,在鼠类繁殖高峰期前采取有效的灭鼠措施,可降低口岸的鼠密度。  相似文献   

7.
东莞市地处广东省沿海平原,动物地理区划属东洋区,华南亚区,为鼠疫自然疫源地。东莞铁路客运口岸位于东莞市东部地区,建立于1995年,是联系香港至内地的国家一类铁路客运口岸。为了解东莞铁路客运口岸鼠形动物的种类及密度,我们于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对该口岸进行了调查。1调查内容与方法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选择东莞铁路客运口岸工作区、生活区、绿化带区3个不同生境作为调查点。采用夹日法,选取2号铁板夹,以炒制的花生米为诱饵,在3类生境每隔5m布放1夹或每15m2布放2夹,晚放晨收,每月调查1次,定时、定点、定人。将捕获的鼠形动物放入袋中…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对1984~1989年梧州口岸鼠类种群调查进行了分析,掌握了本口岸鼠种构成及不同生境的优势种和鼠体染蚤情况。本口岸鼠种分为2目2科9种,其中市区和港区均以褐家鼠为优势种,郊外野鼠以黄毛鼠为优势种,船舶以黄胸鼠占绝对优势。鼠蚤有3科5属6种,以开皇客蚤为绝对优势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苏州口岸鼠类及寄生虫种群结构和季节动态变化.方法 于2012年8月-2013年7月采用夹夜法对苏州口岸的鼠类及寄生虫种群的构成、密度、季节消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共捕获鼠类115只,经鉴定隶属2目2科4属5种,小家鼠为优势鼠种;4月和10月为高峰期,年平均鼠密度为0.81%.本次鼠体寄生虫监测共发现鼠体携带的蚤类4只、螨类7只、臭虫4只.结论 苏州口岸鼠密度较低,应继续加强鼠害监测与防制工作,进一步降低鼠密度,防止病媒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对新建设的广东省南海三山港开港半年多来港区不同生境的鼠类种群构成、鼠密度等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共捕获鼠类三种:黄胸鼠、小家鼠和臭鼩鼱。其中黄胸鼠为优势种.其次为小家鼠。发展中港区总鼠密度为3.23%。不同的生境鼠种构成和鼠密度均不同。提示要因地制宜。长期不断地开展口岸灭鼠工作。  相似文献   

11.
2005年广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西农村居民饮水安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广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5年1—4月,采用普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以村为单位调查农村饮水状况和供水的基本情况、自来水的普及率和供水设施的运行情况以及农村地区饮用水水源的分布、类型、取水方式、水源污染的状况、水质状况及覆盖人口等。分别于2005年7月(丰水期)和11月(枯水期),由各相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GB/T5750—1985《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对不同水源类型和取水方式水样进行采集、保存和检验。按照《农村饮用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由自治区级专家组统一对农村饮水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广西农村总人口为4142.40万人,其中,集中式供水覆盖人口为1385.81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33.45%;分散式供水覆盖人口为2756.59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66.55%。广西农村地区有覆盖人口200人以上或日供水量20t以上的乡镇级和村级集中式供水工程14260处,总覆盖人口为1385.81万人,占广西农村人口的33.45%。乡村两级集中式供水工程中有净水设施的1157处,占8.11%;无净水设施(无净化、消毒等设施)的13...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珠江水域广州口岸鼠形动物的本底情况,为口岸鼠形动物防控、完善传染病防控机制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笼)夜法调查鼠形动物的种群构成、密度、季节消长、繁殖及体表寄生虫等情况。结果全年共捕获鼠形动物1984只,隶属于2目2科3属8种,其中施氏屋顶鼠是广州地区口岸首次发现;优势种为臭鼩鼱和褐家鼠;年平均鼠密度为2.26%;呈双峰型;高峰期出现在9~11月和6月。结论本次调查掌握了珠江水域广州口岸鼠形动物的本底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摸清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境内蠓科昆虫种类和地理分布的本底情况。方法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择广西境内东、南、西、北、中10个地点,采用挥网、人帐诱、人畜诱和诱虫灯法采集蠓科昆虫,分类鉴定。结果采获蠓科昆虫近万只,发现广西境内蠓科昆虫有4亚科12属91种,其中细蠓亚科细蠓属1种;毛蠓亚科毛蠓属6种;铗蠓亚科裸蠓属10种,铗蠓属13种,蠛蠓属12种;蠓亚科库蠓属31种,阿蠓属7种,唐蠓属1种,柱蠓属3种,桂蠓属1种,麻蠓属1种,贝蠓属5种。结论基本摸清了广西境内蠓科昆虫的种类及其分布情况,为深入进行广西蠓科昆虫的区系和防制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10-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点和趋势,为进一步提高疟疾控制后期输入性疟疾监测及诊治能力,保证2018年消除疟疾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12年广西全区输入性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表、网络直报病例等监测数据,对输入性疟疾的感染来源、虫种、人群和地区分布,发病及诊治等进行描述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3年来广西共报告国外和区外输入性疟疾病例397例,其中恶性疟261例,间日疟102例,三日疟7例,卵形疟3例,混合感染8例,未分型16例,死亡4例。病例主要分布在南宁、桂林、河池、百色、玉林和崇左6个地级市,占全区输入性疟疾病例数的92.70%(368/397)。男女性别比为55.7∶1,年龄分布集中在20~50岁组,农民和工人占病例总数的85.39%(339/397)。国外输入病例最多的是非洲加纳共212例,其次为缅甸68例,柬埔寨26例。结论 当前广西疟疾发病以国外输入性病例为主,且多数为恶性疟。输入性疟疾疫情严峻,为确保2018年广西消除疟疾目标的实现,应加强对外出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务工返回人员疟疾监测,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输入性传染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年龄≥15岁农村居民酒精依赖的患病率和分布特征.方法 2007年7-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0个县13910名年龄≥15岁的农村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人户调查.以复合性国际诊断问卷(CIDI 3.0)为筛查工具,国际疾病及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10版(ICD-10)为诊断标准.结果 完成调查11191人,调查完成率为80.45%.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居民酒精依赖时点患病率为5.81‰,终生患病率为6.17‰.女性酒精依赖终生患病率(0.56‰)低于男性(1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572,P<0.01).酒精依赖终生患病率在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5~岁组(14.98‰)、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8.58‰)和离婚人群(42.67‰)酒精依赖终生患病率较高.壮族酒精依赖终生患病率为11.76‰,高于汉族(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056,P<0.01).结论 酒精依赖已成为广西农村地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针对农村地区老年壮族男性人群开展防治与康复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乡镇群众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健康知识问卷》、《健康行为调查》题库自行设计问卷,随机抽取机关工作人员、社区居民、中小学生共742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为:机关公务员80.39%,社区居民56.94%,中学生68.38%,小学生76.45%。健康行为形成率机关公务员66.39%,社区居民63.46%,中学生76.45%,小学生95.15%。结论机关公务员健康知识知晓率比社区居民、中学生和小学生高,而小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广西常住人口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现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广西常住人口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现况,为更有效地开展结核病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参考。方法经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对符合条件的广西常住人口共7266人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问卷调查。结果广西常住人口结核病防治知识8条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34.9%;8条核心信息全部知晓率为1.6%。肺结核主要症状知晓情况前3位是咳嗽(78.8%)、咳痰(50.0%)、消瘦乏力(28.9%)。83.7%的调查对象认为肺结核病能传染,但是只有29.5%能正确回答“只有部分肺结核病人能传染给他人”。结论目前广西常住人口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处于较低水平,应结合当地特点,充分运用各种有效地大众传媒手段,加强广西常住人口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地区≥15岁居民精神分裂症患病率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为保护当地居民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7年7-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0个县13910名≥15岁的农村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入户调查.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中文版本的复合性国际诊断问卷(CIDI3.0)为筛查工具,以国际疾病及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10版(ICD-10)为诊断标准.结果 广西农村≥15岁居民精神分裂症终生患病率为9.20‰.精神分裂症终生患病率在不同年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653,P=0.001),25~岁组患病率(17.26‰)最高.不同教育水平人群的精神分裂症终生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08,P=0.025),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群的患病率(4.74‰)低于初中及以下人群(10.12‰).不同婚姻状况的精神分裂症终生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770,P<0.01),未婚人群患病率(22.56‰)最高.不同性别和不同民族间精神分裂症终生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教育水平、婚姻状况3个因素进入回归模型,是影响广西农村地区精神分裂症患病的主要因素.结论 广西农村地区25~34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和未婚人群精神分裂症患病率较高,是广西农村精神分裂症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全国疟疾监测点疟疾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广西3个全国疟疾监测点资料,包括当地居民及流动人口发热患者血检数据及监测点学生疟疾免疫学检测资料,监测点传疟按蚊调查及当地居民蚊帐、纱门纱窗及杀虫剂的使用情况.结果 2010年广西3个全国疟疾监测点发热患者血检共2348人次,血检率为2.24% (2348/104 861),其中当地居民发热患者血检率为1.98% (2075/104 861),流动人口发热患者血检率为0.26%(273/104 861),均未检出疟原虫阳性者;中华按蚊为当地的主要媒介按蚊,室外诱捕中华按蚊密度占99.94%,室内中华按蚊密度为100%,7月中华按蚊叮人率最高为49.75只/(人·夜).结论 传疟媒介中华按蚊种群密度依然较高,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监测与管理是巩固防治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广西壮族自治区居民重性抑郁症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居民重性抑郁症的患病水平和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西壮族自治区6个地级市和10个县≥15岁常住居民共21 290人,采用复合性国际诊断问卷3.0版(CIDI 3.0)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面访调查,并采用国际疾病及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10版(ICD-10)进行诊断。结果重性抑郁症时点患病率和终生患病率分别为3.40‰和5.32‰;女性重性抑郁症的时点患病率高于男性(P<0.05);其他民族时点患病率高于汉族和壮族居民(P<0.01);时点患病率的患病年龄主要为55~64岁(P<0.05);离婚人群重性抑郁症的时点患病率和终生患病率均较高(P<0.01)。结论广西壮族自治区居民重性抑郁症患病率较高,女性、年龄55~64岁、离婚的居民是预防重性抑郁症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