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阐述了无症状性和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病人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的现代观点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应用提供了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2.
<正>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在20世纪50年代初步开展[1],至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其预防卒中的效果肯定,尤其是经过20世纪90年代初的几项大型临床试验证实后,现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2-4]。我国CEA手术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我们通过对国内学术文献的检索和分析,回顾该领域的发展现状,为国内今后CEA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末,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nal,NASCET)、欧洲颈动脉手术试验(European Carotid Surgery Trial, ECST)欧洲颈动脉手术试验(European Carotid Surgery Trial, ECST)、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研究( Asymptomatic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Study, ACAS)、  相似文献   

4.
美国心脏协会(AHA)组织专家研讨会,回顾有症状、无症状颈动脉疾病(CAD)的自然史、病人评价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效果及特殊病人手术治疗,提出了现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手术指征,供临床医生参考。  相似文献   

5.
面对已开展60余年如此成熟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我们该如何做?这是一个值得我国医师深思的问题。一个近14亿人口的大国,8-中的年发病率200多万,而回顾我国近30年的文献,能预防卒中的CEA总数不足4000。问题出在哪里?一方面是健康教育力度不够,普通百姓在发生完全性卒中之前很难接受该手术;另一方面则是我们手术不够规范,缺乏统一的评价体系和规范的治疗流程。作者对目前国内的CEA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充分论述,言简意赅,见解深刻,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单中心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后患者的脑神经损伤发生率,并探讨其与手术经验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3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CEA治疗的颈动脉狭窄598例患者的资料,术后7d根据临床症状评估脑神经损伤的发生情况,并进行1、3、6、12个月的随访,评估永久性脑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将患者进一步按2001年1月—2011年9月和2011年10月—2013年12月两个时间段分析脑神经损伤的发生率。结果 (1)连续纳入行CEA治疗患者共598例,共15例(2.5%)发生脑神经损伤,包括2例(0.3%)面神经、7例(1.2%)舌下神经和6例(1.0%)迷走神经损伤,术后6个月仅1例(0.2%)未完全恢复。(2)2001年1月—2011年9月和2011年10月—2013年12月两个时间段,患者脑神经损伤分别为10例(3.2%,10/308)和5例(1.7%,5/2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A后脑神经损伤总发生率较低,大部分患者3个月内可完全恢复。随着手术经验的增长,CEA后脑神经损伤发生率未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转流管应用的优缺点,以及对侧颈动脉闭塞及前、后交通动脉开放对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1年9月共308例CEA病例,根据是否应用转流管分为两组,转流组63例,未转流组245例。比较两组术中微栓子数量,术后卒中及死亡率。比较两组中对侧颈动脉狭窄程度以及前、后交通动脉开放的比例,分析其对转流管应用的影响。结果①转流组患者微栓子的中位数为25个,未转流组为10个,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1个月内缺血事件的发生率,转流组患者卒中1例(1.6%),无一例死亡;未转流患者卒中6例(2.4%),死亡4例(1.6%)。两组的卒中及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前对侧颈动脉狭窄的程度,转流组患者中有8例闭塞,8例重度狭窄,47例轻中度狭窄或无狭窄。未转流组患者中,分别为9、36、200例。两组闭塞率(12.7%比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前交通动脉及后交通动脉均未开放的患者,转流组有35例(55.6%),未转流组有81例(3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EA中使用转流管虽增加微栓子的数量,但并未增加围手术期卒中及死亡率。术前伴有对侧颈动脉闭塞的患者或前、后交通动脉均未开放的患者,使用转流管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经验。方法:1998年10月至2010年3月,共220例患者进行CEA227例次。其中男性145例,女性75例。年龄51~88岁,平均66.4岁。术前有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128例,31例术前曾患脑梗死。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选择性颈动脉造影检查,手术患者颈内动脉狭窄均70%,同时对侧颈动脉伴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有48例。合并冠状动脉病变96例,其中25例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合并外周血管病变42例并同期处理。结果:2例患者术后30d内出现脑出血,其中1例死亡,1例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30d病死率0.45%。1例舌下神经损伤,4例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术后随访6~72个月,随防到155例,随访率70.5%,1例随访期间因心脏病死亡,余均病情稳定。结论:CEA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是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导致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方法。1953年,Debakey为颈动脉闭塞的患者进行首例CEA手术后,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几项大型多中心临床试验的证实,CEA可有效地预防卒中的发生、降低死亡率和改善生活质量[1-3]。经历了近60年的临床应用,CEA技术已日趋成熟,成为  相似文献   

10.
<正>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颈动脉狭窄,是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是老年症状性颈动脉内膜狭窄治疗的金标准〔1〕,是目前防治缺血性脑卒中较为重要的治疗措施。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被大规模临床试验所证实。CE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术后可导致以术侧头痛、局灶性神经系统障碍、高血压、癫痫、认知障碍,甚至颅内出血等为主要临床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预防卒中的重要方法 ,其疗效和适应证一直存在争议。文章就其发展历史和最新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电生理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接受CEA且术中进行电生理监测的13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脑电图(EEG)、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等电生理指标,以决定在术中是否应用颈动脉转流管。结果11例患者电生理监测未见明显异常。对2例颈内动脉临时阻断后EEG波幅降低〉50%、SEP潜伏期延长〉10%的患者,在术中应用了颈动脉转流管,其MEP监测结果未见明显变化。所有患者均无卒中、心肌梗死等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术中电生理以EEG监测对CEA是否应用转流管最具有指导作用,SEP潜伏期监测与EEG监测具有一致性,而MEP的敏感性较差。术中电生理监测有利于决定手术策略,避免手术相关性缺血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已发表的文献,探讨国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的现状与发展.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词采用主题词及其与自由词相结合的形式,包含"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内膜剥离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中文文献.检索时间为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由2名研究者背靠背进行文...  相似文献   

14.
张宏亮  程明亮 《山东医药》2011,51(50):110-111
目的对喉返神经颈段及其分支进行解剖,为颈段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定位和保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成人尸体标本40具(80侧),仔细解剖喉返神经及其分支,观察其与甲状腺下动脉、甲状软骨下角的关系。结果喉返神经颈段分为喉支和喉外支,有91.2%的喉支在入喉之前在距甲状软骨下角尖端(16.8±7.5)mm处分为前、后支;喉外支多在甲状软骨下角尖10.1~70.5mm范围内发出。结论甲状腺术中仔细辨别喉返神经颈段分支的走行及毗邻关系,有助于防止甲状腺术中损伤喉返神经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预防和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方法。高度狭窄和中度狭窄患者 ,可从手术中获益。对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并发症应有所认识 ,并发症包括卒中和死亡、非致死性卒中、颈动脉再狭窄等。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围手术期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心脏病病史、颈动脉血栓、不规则或溃疡性斑块以及术前抗血小板药物用量不足等 ,对此应给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背景:利用静脉或合成补片进行颈动脉补片血管成形术有可能减少颈动脉再狭窄和以后缺血性卒中的危险。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经典的血管重建方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已被广泛用于颅外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治疗.近年来,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已有逐步取代CEA的趋势.大量临床研究发现,除围手术期并发症外,CEA和CAS后颈动脉再狭窄对患者的预后也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就CEA和CAS术后再狭窄的诊断和治疗研究现状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32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患者,3例术中同时采用环形内膜切除器行逆行性颈总动脉内膜切除术。手术均获成功,术后脑缺血症状明显改善。认为采用环形内膜切除器行逆行性颈总动脉内膜切除,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患者脑缺血症状。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经典的血管重建方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已被广泛用于颅外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治疗.近年来,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已有逐步取代CEA的趋势.大量临床研究发现,除围手术期并发症外,CEA和CAS后颈动脉再狭窄对患者的预后也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就CEA和CAS术后再狭窄的诊断和治疗研究现状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经典的血管重建方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已被广泛用于颅外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治疗.近年来,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已有逐步取代CEA的趋势.大量临床研究发现,除围手术期并发症外,CEA和CAS后颈动脉再狭窄对患者的预后也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就CEA和CAS术后再狭窄的诊断和治疗研究现状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