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20年前心血管病领域提出的新诊断概念,为心血管病领域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进展。早期认为它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非Q波型心肌梗死。1991年Bandiman提出ACS的概念,按照其定义,把稳定型心绞痛作为一类,把不稳定型心绞痛、非Q波型心肌梗死和Q波型心肌梗死归为另一类。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心电图(E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的关系。方法 对107例由急诊科收入院的ACS患者的ECG及CAG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病变情况复杂,单支、2支、3支病变均占一定比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单支病变以左前降支病变为主,2支以上病变均包含左前降支病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单支病变以右冠状动脉病变为主,2支以上病变均包含右冠状动脉病变。(2)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与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单支病变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vs28%,P〉0.05),2支以上病变发病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64%vs63%,P〉0.05)。(3)〈65岁组单支病变发病率明显高于≥65岁组(46%vs18%,P〈0.01),〈65岁组2支以上病变发病率明显低于≥65岁组(48%vs78%,P〈0.01)。(4)ECG诊断ACS相关病变血管的特异度为100.0%,敏感度为33.3%。结论 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ECG能基本确定相关病变血管,而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ECG不易确定相关病变血管,应尽早行CAG检查明确诊断;年龄越大,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越复杂,亦应尽早行CAG检查。  相似文献   

3.
4.
吴佰超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197-2197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急救要点以及相关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了2010年4月到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共50例,所选患者在就诊前进行院前急救,并进行全面的急救护理,选取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急救的相关要点.结果 本次研究中,有2例患者因为中途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在运转医院途中抢救无效而死亡,其他的患者经过院前急救和医院救治均脱离了危险.结论 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急救处理可以更好的帮助其脱离危险,增加抢救成功的几率,从而促使患者身体得到有效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方法:查阅近2-3年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汇总。结果:近年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课题。一种是保守策略,另一种是早期有创干预策略。近期临床研究一致显示,对中、高危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宜实行早期有创干预策略。结论: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宜进行早期诊断,及时危险分层和合理的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心电图(E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的关系。方法对107例由急诊科收入院的ACS患者的ECG及CAG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病变情况复杂,单支、2支、3支病变均占一定比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单支病变以左前降支病变为主,2支以上病变均包含左前降支病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单支病变以右冠状动脉病变为主,2支以上病变均包含右冠状动脉病变。(2)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与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单支病变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vs28%,P>0.05),2支以上病变发病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64%vs63%,P>0.05)。(3)<65岁组单支病变发病率明显高于≥65岁组(46%vs18%,P<0.01),<65岁组2支以上病变发病率明显低于≥65岁组(48%vs78%,P<0.01)。(4)ECG诊断ACS相关病变血管的特异度为100.0%,敏感度为33.3%。结论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ECG能基本确定相关病变血管,而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ECG不易确定相关病变血管,应尽早行CAG检查明确诊断;年龄越大,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越复杂,亦应尽早行CAG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我院2007年6月至2011年3月以来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利用抗炎、机械通气以及纠正低氧血症等方式,进行综合性治疗,其中痊愈者为31例(50%),明显好转18例(29%),无效死亡13例(21%)。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15例,例,其机械通气时间长于无MODS者,两组相互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快,且迅速向深层次发展,死亡率比较高,就目前来说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要及早治疗,从原发病入手,控制感染,尽可能早的纠正低氧血症,支持呼吸以及循环功能。另外,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更长,比没有患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者明显更难治疗。  相似文献   

8.
石大胜 《现代保健》2009,(33):98-99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体会。方法对2003~2008年入院诊疗的7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诊断后立即积极治疗,及时处理并发症,临床治愈38例,好转22例,死亡11例。结论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初诊时应快速诊断,并进行危险分层,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观察≥80岁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nary syndromes,ACS)患者应用他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他汀类药物合理的临床应用提供临床证据。方法 选取≥80岁的高龄男性ACS患者691例,其中使用他汀者488例,非使用他汀者203例,收集两组患者相关病史、肝功能、血脂、肌酸激酶指标。结果 他汀组与非他汀组相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下降(P<0.05),肝功能、肌酸激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他汀组患者肌酸激酶正常486例(99.4%),肌酸激酶升高患者2例(0.41%),无1例患者肌酸激酶大于10倍。他汀组肝功能正常患者473例(96.9%),丙氨酸转氨酶(ALT)>40 U/L 12例(2.54%),ALT大于3倍3例(0.61%)。结论 他汀类药物用于高龄男性ACS患者是安全的,应用同时应密切监测安全性指标。  相似文献   

10.
心肌损伤标志物在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肌红蛋白(Myo)与心肌肌钙蛋白T(cTnT)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检测病人不同时间采集的血标本,并对Myo与cTnT检测值进行分析。结果:72例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中,Myo增高者占47.2%,cTnT增高者占80.6%;3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中,Myo增高者占61.1%,cTnT增高者占94.4%。结论:cTnT是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高灵敏度、高度特异的生化检测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正冠心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近年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管腔闭塞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要发病机制。随着急性心肌梗死实施再灌注治疗技术的开展,尤其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的实施,使得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严重问题,即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或再狭窄,可能与支架种类、置入技术方法、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机体状况、过早停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药物抵抗等因素有关。如何预防并积极实施合理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6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观察组总有效率66%,治疗组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于锦秀 《现代保健》2012,(28):36-37
目的:探索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近年来笔者所在科就诊的9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61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加用替罗非班。结果:观察组要不良心脏事件如顽固性缺血、新近急性心肌梗死及死亡率为6.7%,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聚集率、脑出血、ST段下移降低及缺血导联数,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可提高疗效,但并未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本文对此病理、治疗等进行进一步的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5.
赵永茂 《中国卫生产业》2014,(3):141-141,143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120患有急性胰腺炎的病人,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实验组对患者使用IUC模式治疗,对照组对患者使用传统常规临床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病人的临床病死率、住院天数以及机械通气治疗的相关临床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急性胰腺炎采取ICU模式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能够使患者病死率得以明显减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特点,为尽早诊治改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189例年龄≥65岁老年ACS患者临床表现、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结果 出现并发症97例,不典型表现119例,87例胸部X线片显示心影增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呈动态演变,肌酸激酶同工酶MB和心肌肌钙蛋白异常升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肌钙蛋白正常,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彩超显示室间隔或室壁呈节段运动减弱.死亡47例,占24.87%(47/189).结论 老年ACS不典型表现多见,预后较差,心电图动态变化是及早确诊和分型的重要方法;心肌肌钙蛋白是区分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吕骏 《现代保健》2014,(28):46-48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抗感染作用。方法:采集本院收治的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先给予氯吡格雷后进行他汀类药物治疗,而对照组直接给予氯吡格雷药物治疗,观察期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1.7%;两组患者治疗后,肌钙蛋白水平均下降,但是观察组患者下降更为明显;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67%,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在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炎症的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目前根据患者心电图ST段是否抬高而将其分成ST段抬高的ACS和无ST段抬高的ACS,后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无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下面报道的6例贫血患者均属于后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加用谷维素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入院后24h加用辛伐他汀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治疗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以及hs-CRP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TC、TG、LDL-C以及hs-CRP也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再发、脑卒中再发以及再次住院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下降,ALT/AST增高、头晕以及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辛伐他汀药物能够明显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和炎症相关因子,进而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及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的预后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