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为研究肺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的数量及分布特点。方法:用S-100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37例肺癌及癌周组织和12例正常肺组织中的树突状细胞进行原位观察及图像定量分析。结果:肺组织和癌周组织中树突状细胞数密度和面密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且单个细胞的长径和面积大于对照组(P〈0.05),肺癌中无淋巴结转移组的树突状细胞多于有转移组(P〈0.05),癌周收细胞浸润的程度与树突状细胞的数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喉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CD83阳性树突状细胞(DC)分布的关系。方法42例喉癌组织经抗VEGF、抗CD83抗体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喉组织中CD83阳性DC及VEGF分布,以及CD83阳性DC密度与VEGF表达强度的相关性。结果42例肿瘤标本中“-”12例,“+”者14例,“++”者16例。CD83+树突状细胞形态不规则,表面有许多不规则树状突起,主要分布于癌周组织内,趋向于成群分布;偶可见到CD83+DC位于靠近癌周组织的癌巢间间质内。喉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明显升高的病例,其CD83+DC密度显著降低。结论VEGF的表达与喉癌组织中CD83+DC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与声门型喉癌规范治疗后局部复发的关系.[方法]收集111例有完整病理资料及临床随诊资料的声门型喉鳞癌病例,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D83标记成熟的DC、CD1a标记非成熟DC的表达情况;半定量分析癌组织中两种DC的表达水平与声门型喉鳞癌患者规范治疗后局部复发的关系.[结果]111例声门型喉鳞癌组织中CD83 组(DC增多组)30.6%(34/111),CD83-组(DC减少组)69.4%(77/111).CD1a 组(DC增多组)47.5%(53/111),CD1a-组(DC减少组)52.5%(58/111).CD83 组与CD83-组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3.5%、25.9%.CD1a 组与CD1a-组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5.0%、34.5%.[结论]声门型喉鳞癌中,CD1a标记树突状细胞阳性率高,浸润明显者,局部复发率较低.CD83标记DC在本组资料中与局部复发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网膜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提高对其诊治水平。方法:运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观察1例大网膜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特点并结合文献加以分析。结果:肿瘤位于大网膜,镜下肿瘤由束状、片状、旋涡状排列的短梭形、卵圆形或多边形瘤细胞组成,具有围绕血管呈同心圆样排列的特征,部分区域类似脑膜瘤形态,其周可见较多混杂的小淋巴细胞。肿瘤内可见凝固性坏死灶。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CD21、CD23、CD68,EMA弱表达。结论: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发生于大网膜者极为罕见,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依赖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标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浸润树突状细胞及其表面分子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乳腺癌及周围组织中树突状细胞的表达及其表面分子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6例乳腺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主要分布于癌周,少量分布于癌灶中;26例患者中有5例肿瘤组织中有CD1a+、CD83+表达,但均不表达CD54+;癌旁组织中的CD1a+、CD83+、CD54+表达明显高于乳腺癌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抑制因子IL-10、TGF—β1的mRNA表达在肿瘤组织中阳性率为76.9%,VEGFA阳性率为65.4%,而癌旁组织中IL-10、TGF—β1的阳性率为26.9%、VEGFA阳性率为11.5%,两者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浸润性树突状细胞数量减少及表面分子低表达或不表达可能降低树突状细胞抗原提呈功能,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亚群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的分布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0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周围正常组织中的树突状细胞,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树突状细胞亚群的数量、成熟状况。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髓样树突状细胞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数量较正常组织均明显增加(P<0.05),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髓样树突状细胞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数量较癌旁组织增加(P<0.05),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成熟髓样树突状细胞较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均减少(P<0.05)。结论肺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亚群数量分布异常及成熟髓样树突状细胞的减少可能与肺癌的免疫逃逸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7.
树突状细胞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观察树突状细胞(DC)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细胞数和表达强度,探讨DC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利用CD1c作为DC的特征性标志分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20例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相对正常乳腺组织中DC的分布和形态学变化。同时观察了CD4+T细胞和CD8+T细胞。结果乳腺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的CD1c表达强度较相对正常乳腺组织明显减弱(P<0.05);CD1c+DC数量较相对正常乳腺组织明显减少(P<0.05)。乳腺癌组织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数量与相对正常乳腺组织相比均减少(P<0.05)。结论DC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总量下降,提示DC在抗乳腺癌的免疫反应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供体来源半成熟树突状细胞(smDC)诱导大鼠肝移植术后免疫低反应的效果,初步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该实验在成功完成大鼠树突状细胞(DC)培养和鉴定的基础上,进行大鼠肝移植术前输注供体来源DC、术后使用雷帕霉素灌胃,观察大鼠术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和γ 干扰素(IFN-γ)、CD4+CD25+Treg 的变化,并评估急性免疫排斥病理改变。结果使用雷帕霉素后,可以改变血清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促进Lewis→BN 大鼠肝移植术后CD4+CD25+Treg 的增殖,减轻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从而延长Lewis→BN 大鼠肝移植术后生存时间。结合术前输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或smDC,可以增强雷帕霉素的相应作用,进一步诱导大鼠肝移植术后免疫低反应,且smDC 的作用强于imDC。结论smDC 可以诱导Lewis→BN大鼠肝移植术后免疫低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膀胱移行细胞癌中浸润性树突状细胞(DC)的免疫表型变化,探讨其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功能状态.方法:选择未经任何治疗的初发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标本35例作为实验组,正常膀胱组织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标记组织中树突状细胞的CD1a、HLA-DR和CD86抗原,观察两种组织中的DC表达3种抗原的状况,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未见明显CD86 DC,但均有CD1a DC,其在膀胱癌组织中、癌旁组织中的浸润程度均低于正常膀胱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膀胱癌组中有22例癌实质内的DC表达HLA-DR抗原,阳性表达率为48.6%,与正常膀胱组织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DC,其浸润程度下降并存在功能成熟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在口腔鳞癌中的功能状态及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口腔鳞癌中CD1a的表达进行检测,并结合细胞形态特征确定DC,依据Mathias G等提出的分级标准确定其在组织中的浸润程度。结果CD1a DC的浸润程度:癌前病变组>正常口腔粘膜组>口腔鳞癌组(P<0.05);无淋巴结转移组>有淋巴结转移组、临床Ⅰ Ⅱ期>Ⅲ Ⅳ期(P<0.01)。结论1.口腔鳞癌中TIDC数量减少并存在功能缺陷;2.TIDC浸润度反映了组织局部的免疫状况,可作为判断机体抗肿瘤免疫能力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中KAI1/CD8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83例LSCC组织和20例正常喉组织中KAI1/CD82的表达情况.结果:KAI1/CD82在正常喉组织和LSCC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0.0%和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LSCC组织分化程度高、无淋巴结转移、临床Ⅰ~Ⅱ期者的KAI1/CD82阳性率均高于组织分化程度低、有淋巴结转移、临床Ⅲ~Ⅳ期者(P<0.05~P<0.01),而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肿瘤位置的LSCC者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AI1/CD82参与了LSCC组织的侵袭及转移,早期检测KAI1/CD82的表达可作为临床判断LSCC组织侵袭、转移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及血清中CD44v6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48例食管鳞癌、23例糜烂性食管炎、24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CD44v6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上述研究对象血清中可溶性CD44v6(sCD44v6)的水平进行检测。收集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①CD44v6表达水平在食管鳞癌组织中明显升高,与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组织及糜烂性食管炎黏膜上皮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其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血清sCD44v6在食管鳞癌组的平均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组及糜烂性食管炎组(均P<0.05)。血清sCD44v6水平与食管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③食管鳞癌组织中CD44v6高表达者与低表达者相比,血清sCD44v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5)。结论①CD44v6有望成为食管鳞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②血清sCD44v6有望成为食管鳞癌诊断筛查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3.
Ezrin蛋白和CD44-V6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zrin、CD44-V6在人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LNM)、病理学分级等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zrin和CD44-V6在喉鳞癌组织(LSCC组)及癌旁正常鳞状上皮(对照组)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zrin在喉鳞癌组和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和47%(P〈0.01),CD44-V6在喉鳞癌组和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和28%(P〈0.01),且Ezrin同CD44-V6的表达有明显相关性(P〈0.05);Ezrin和CD44-V6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学分级、T分期、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P〈0.01);Ezrin与CD44-V6同时高表达的66例病人淋巴结转移率高达58%,而Ezrin与CD44-V6均不表达的6例病人无淋巴结转移。结论:联合检测Ezrin和CD44-V6的表达有助于综合判断喉鳞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细胞黏附分子CD44mRNA在口腔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CD44与口腔鳞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RT-PCR)检测17例正常口腔组织及14例口腔鳞癌组织中CD44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CD44 mRNA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口腔组织中的表达(P=0.038);与正常口腔组织中CD44mRNA的表达水平相比较,其中有12例(86%)口腔鳞癌组织表达下调,2例(14%)口腔鳞癌组织表达上调.结论:口腔鳞癌组织中CD44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口腔组织中的表达,因此CD44的表达量可能与口腔鳞癌的发病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及CD105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iNOS在40例喉癌标本及10例正常喉黏膜标本中的表达,并计数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 iNOS在喉癌组织阳性表达明显增高,与正常喉黏膜组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iNOS蛋白表达与喉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肿瘤的临床分型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因素无关(P>0.05),40例喉癌组织中MVD值[(23.45 ±8.27)个/HPF]显著高于正常喉黏膜组织(P<0.01),并且与iNOS表达正相关(P<0.05).结论 iNOS与喉鳞癌的侵袭及转移相关,喉鳞癌组织MVD增高与iNOS有关,iNOS可能通过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影响喉鳞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CD15和CEA在非小细胞性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肺癌的发展、转移、病理分型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鼠抗CD15单抗和鼠抗CEA单抗,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58例肺癌组织、10例癌旁肺组织及10例远端肺组织进行检测。结果 58例肺癌组织中39例(67.2%)CD15呈阳性表达。42例(72.4%)CEA呈阳性表达。20例肺组织中CD15和CEA均无表达。CD15在腺癌、鳞癌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29例(96.7%)、10例(35.7%)。CEA在腺癌和鳞癌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30例(100%)、12例(42.9%)。结论 CD15和CEA在肺癌中均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尤其在腺癌。CD15及CEA与肺癌的发展、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CD15和CEA组合检测亦是鉴别肺腺癌和鳞癌的良好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CD_(44)不同剪接体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44不同剪接体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9例病理分期为Ⅰ~Ⅳ级喉癌样本及癌旁正常组织。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CD44不同剪接体在喉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克隆的CD44剪接变异体有123bp,包含一个完整的阅读框,可变剪接区只有变异型剪接外显子6。喉癌组织中CD44v6基因的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Ⅲ~Ⅳ期的喉癌组织中CD44v6基因表达率与Ⅰ~Ⅱ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中CD44v6基因表达率与无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级的喉癌组织,其CD44v6基因表达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基因表达率与肿瘤T分级无关(P>0.05)。结论CD44v6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影响预后的因子之一。CD44v6的过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对CD44v6的检测不仅能预测患者的预后,还可为肿瘤的个体化治疗直接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D44在人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对96例喉癌,28例非喉癌病变,51例癌旁或癌周对侧喉组织标本进行PCNA,CD44表达情况检测。结果:(1)PCNA,CD44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7.5%(84/96)和70.8%(68/96),均显著高于非喉癌病变喉组织,癌旁及癌周喉组织(P<0.01)。(2)晚期(Ⅲ-Ⅳ期),组织学分级2-3级(低分化)伴颈淋巴结转移喉癌组织中PCNA,CD44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早期(Ⅰ-Ⅱ期),组织学分级1级(高分化),无颈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P<0.01)。(3)喉癌术后3年或5年存活病例CD44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未存活病例,而PCNA的表达阳性率在术后3,5年存活或未存活病例间无统计学差异(4)PCNA与CD44表达存在正相关(P<0.01)。结论:喉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PCNA,CD44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CD200蛋白在皮肤鳞癌不同进展阶段中的变化趋势。方法收集正常皮肤、日光性角化病、鲍温病、鳞癌、浸润鳞癌的皮肤组织标本各20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200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日光性角化、鲍温病、鳞癌和浸润鳞癌组织CD200的表达比例均较正常组织显著增高(P〈0.01);鳞癌和浸润鳞癌组织CD200的表达比例较日光性角化及鲍温病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 CD200的高表达可能促进了皮肤鳞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