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配伍剂量变化对麻杏石甘汤解热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配伍对其解热作用的影响。方法:利用混料均匀设计,以麻黄(X1)、苦杏仁(X2)、炙甘草(X3)和石膏(X4)4个组分设计4因素12水平的麻杏石甘汤配比实验。将SD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15组,分别为麻杏石甘汤配比N1~N12组、临床常用方组、模型组、空白组。采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造模,造模后每0.5 h记录1次体温,计算体温反应指数(TRI);测定造模后6.0 h血浆前列腺素E2(PGE2)含量;对结果进行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结果:各配伍组与模型组比较,均能不同程度的抑制LPS诱导的大鼠发热,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经麻杏石甘汤干预后,血浆PGE2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经麻杏石甘汤干预后,TRI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影响TRI的因素为石膏>麻黄>苦杏仁与炙甘草的交互作用。麻黄与体温反应指数为负相关。结论:4因素12水平的混料均匀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疗热,方中石膏为君药,最佳配比剂量为麻黄0.6 g,苦杏仁7.5 g,甘草7.5 g,石膏26.4 g。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14,(2)
目的优化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膏、炙甘草)的煎煮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煎煮方法所得麻杏石甘汤中麻黄碱、伪麻黄碱、苦杏仁苷、甘草苷、甘草酸的量;采用ICP-AES,测定金属元素的量。结果麻黄先煎与麻黄石膏先煎均利于麻黄碱、伪麻黄碱的溶出,而且麻黄石膏先煎有利于金属元素的溶出。结论麻黄石膏先煎是麻杏石甘汤最合理的煎煮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阳春  孙静芸  陈萍  谢年庚 《中成药》2008,30(4):564-566
目的:研究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生石膏等)、散剂投药后(系指经过体外模拟实验,即将药物经过人工胃液、胃肠液代谢过程)主成分溶出液进行分析测定。方法:取单味、复方煎剂、散剂进行体外模拟实验,以组方中单味药的主成分为指标,采用HPLC、GC、配位滴定法进行溶出量分析的研究。结果:主成分的溶出量有明显差异。结论:溶出量的变化规律为临床确定最佳剂型和质量标准的拟定提供简捷有效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麻杏石甘汤中石膏剂量与解热作用的量效关系。 方法: 以麻杏石甘汤原方用量为基础,维持方中麻黄、苦杏仁和炙甘草药量不变,仅改变方中石膏用量,另设麻杏石甘汤去石膏方。采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造模,造模后每0.5 h记录1次体温,统计结果并计算出体温反应指数(TRI);测定造模后6.0 h血浆前列腺素E2(PGE2)含量。 结果: 石膏用量变化的麻杏石甘汤及其去石膏方均能够降低LPS致热大鼠体温,同时降低血浆PGE2水平。与无石膏方比较,石膏加入方中后,各组在降低大鼠体温、降低血浆PGE2水平方面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半数有效量EC50 2.785 g·kg-1;治疗窗为[D]20~ [D]80 2.218~3.497 g·kg-1;阈剂量 2.218 g·kg-1结论: 麻杏石甘汤去石膏方具有弱的解热作用可能与汤剂中含有的甘草甜素、苦杏仁苷及麻黄的作用有关。当石膏加入方中,解热效应迅速增强,并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达到最大效应,即使再增大石膏用量,解热效应持续维持在最大效应。  相似文献   

5.
麻杏石甘汤主要成分包括有麻黄、甘草、杏仁和石膏。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有所陈述,主要是用来治疗由风寒所引起的口渴、肺热等等。在中医临床医学上,会将配方中的各种中药材混合在一起用水煎煮,形成了麻杏石甘汤剂。现在出现了单味浓缩颗粒,于是,  相似文献   

6.
7.
麻杏石甘汤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抗Ⅰ型变态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实验,用比色测定法检测麻杏石甘汤在体内对Ⅰ型变态反应的影响;体外实验先制备麻杏石甘汤的含药血清,然后将其加入致敏的RBL-2H3细胞中,观察麻杏石甘汤对RBL-2H3细胞脱颗粒及其他炎性物质的影响。结果:麻杏石甘汤药物血清能明显抑制RBL-2H3细胞脱颗粒,并能抑制RBL-2H3细胞释放组胺、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因子4。结论:麻杏石甘汤的抗过敏作用与抑制肥大细胞的脱颗粒及炎性物质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8.
周斌  高文远  张铁军 《中草药》2007,38(6):851-853
麻杏石甘汤出自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由麻黄、杏仁、炙甘草、石膏4味药组成,具有辛凉宣肺、清热平喘的功效,为清宣肺热,治疗外邪未解,肺热咳喘的常用方剂。甘草酸为甘草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炎、保肝等药理作用[1~3]。本实验研究了不同配伍对甘草酸的影响,为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武孔云  梁光义  贺祝英  靳凤云  李星  冯华 《中药材》2007,30(9):1128-1130
目的:测定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及颗粒汤剂中苦杏仁苷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与颗粒汤剂液中苦杏仁苷含量,选Diamonisl C18柱,流动相水-甲醇(23∶77),检测波长为215 nm。结果: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中苦杏仁苷含量为17.74 mg/g,颗粒汤剂中甘草酸含量为24.80 mg/g。结论:颗粒汤剂的苦杏仁苷含量极显著地高于传统汤剂中苦杏仁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麻杏石甘汤麻黄碱含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麻杏石甘汤中不同组方配伍对麻黄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混料均匀设计对麻杏石甘汤进行拆方研究,对实验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处理,对回归方程的各项系数进行偏相关检验;并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回归方程Y=4.367 193 47+7.752 707 437X2+1.255 719 704 1X3有意义(r=0.856 64,P=0.018 9),通过回归方程和偏相关检验,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中麻黄碱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苦杏仁和石膏,其中苦杏仁的影响为极显著、石膏的影响为显著。结论: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中的苦杏仁以及石膏共同作用,影响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中麻黄碱的含量,其量效关系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造成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及颗粒汤剂中苦杏仁苷含量差异的原因。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方法制得的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及颗粒汤剂液中苦杏仁苷含量,选Diamonisl C18柱,流动相为水-甲醇(23:77),检测波长为215nm进行测定。结果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中苦杏仁苷含量为16.5183mg/g,延长煎煮时间制得的传统汤剂中苦杏仁苷含量为22.0639mg/g,颗粒汤剂中苦杏仁苷含量为22.2150mg/g。结论传统汤剂与颗粒汤剂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差异是由于煎煮时间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麻杏石甘汤2种提取方法的成分比较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对麻杏石甘汤用半仿生提取法和水提取法进行比较,结果麻黄碱、氢氰酸、甘草次酸、钙离子含量及浸膏量均为:半仿生提取法>水提取法。  相似文献   

13.
司南  杨健  边宝林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1):884-886
目的:运用反相高效液相法(RP-HPLC)比较不同超微粉碎条件下中药复方麻杏石甘汤样品中的麻黄碱(ephedrine)与伪麻黄碱(d-pseudo-ephedrine)的溶出率变化趋势。方法:YMC ODS-C18柱(4.6 mm×150 mm,4μm);流动相水-乙腈-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磷酸(650∶350∶5∶1);柱温50℃;检测波长210 nm;流速1.5 mL.min-1。结果:超微粉碎前后样品溶出率差异显著。结论:证明对于麻杏石甘汤复方,经过超微粉碎技术处理后的样品,其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溶出速度比未经超微粉碎处理之复方加快,且溶出率增加。  相似文献   

14.
麻杏石甘汤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探讨麻杏石甘汤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将 36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哮喘组、治疗组 ,用卵蛋白致敏建立哮喘模型 ,用 HE染色分析各组小鼠气道炎症情况。结果显示哮喘组支气管上皮明显损伤 ,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 ,管腔内有大量分泌物 ;治疗组气道炎症比哮喘组明显减轻 ,支气管内及其管壁浸润细胞数比哮喘组均明显减少 (P<0 .0 1)。因此我们认为麻杏石甘汤能缓解哮喘小鼠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5.
麻杏石甘汤不同配伍对麻黄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杏石甘汤出自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由麻黄、杏仁、炙甘草、石膏4味药组成,具有辛凉宣肺、清热平喘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1]、支气管哮喘[2]等。麻黄碱为麻黄的主要活性成分,药理作用表明[3],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均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麻黄碱还能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可引起兴奋、失眠、不安。目前对该方的药理作用研究较多,但对配伍引起的主要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6.
麻杏石甘汤对枸橼酸致豚鼠咳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防治枸橼酸所致豚鼠咳嗽的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豚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可待因组、麻杏石甘汤低、中、高剂量组(2.3,6.5,14.6 g.kg-1),分别连续ig给药7 d,最后1次给药后1 h,采用枸椽酸致豚鼠咳嗽模型,以生物信息采集系统记录咳嗽信号、录音和人工计数等方法统计咳嗽次数和咳嗽潜伏期,对支气管进行病理切片观察,并检测血清过氧化氢酶活力和过氧化氢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咳嗽次数为(53.6±10.7)次,支气管组织有炎性细胞浸润现象,血清过氧化氢含量增加(71.3±18.8)mol.L-1。而麻杏石甘汤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枸橼酸所致咳嗽次数,分别为(30.9±9.9),(39.8±8.6),(36.4±2.8)次(P<0.05),减少支气管黏膜下层细胞炎性细胞浸润,降低血清中过氧化氢含量,分别为(60.6±7.3),(44.7±10.1),(33.8±7.5)mol.L-1(P<0.05),但只有高剂量组才延长咳嗽潜伏期(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能防治枸橼酸所致豚鼠咳嗽,引起过氧化氢的改变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配伍对麻杏石甘汤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麻杏石甘汤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分析方法,研究配伍对汤剂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L8(27)正交设计,以HPLC法测定苦杏仁苷含量。结果石膏对方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甘草、麻黄对苦杏仁苷含量影响不显著,麻黄与甘草、麻黄与石膏、甘草与石膏对苦杏仁苷的含量影响交互作用不显著。结论石膏降低了全方药液中苦杏仁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历代医家针对该病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总结创制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剂,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即是现代临床经常用于治疗该病的方剂。本文运用目录学、文献学、统计学等方法详尽查找和收集有关中医药治疗哮喘病的古今相关文献资料,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总结治疗哮喘的用药特点,进一步得出麻杏石甘汤的组方规律。  相似文献   

19.
麻杏石甘汤治疗荨麻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和体会,基于《伤寒论》中“不得小汗出,身必痒”,“痒为泄风”,按中医有关论著,多以“汗出中风,胃肠失和”为其审因论治;以肺合大肠,肺主皮毛为立论依据,运用经方施治,临床取得一定疗效。本文仅就应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荨麻疹与动物实验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麻杏石甘汤对第Ⅰ型变态反应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麻杏石甘汤方出《伤寒论》.是临床应用有效方剂,因其组方精当,疗效显著,故为历代医家所重视.近代,本方的使用范围已从单纯治疗哮喘而发展到可以治疗十多种疾病.在上述疾病中,有许多病与第Ⅰ型变态反应有关.为了探索本方治疗多种第Ⅰ型变态反应疾病的机理,我们进行了对第Ⅰ型变态反应影响的实验研究.其指标为:对致敏肥大细胞脱颗粒、致敏肠管释放组织胺及致敏肠管平滑肌蠕动的影响等进行观察.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