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特发性突聋患者外周血NO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特发性突聋(ISSHL)患者血中一氧化氮(NO)的测定,探讨NO在ISSHL中的作用.方法:对60例ISSHL患者治疗前后以及56例健康者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NO.结果:ISSHL患者NO水平低于健康对照者,但只有听力在41-60dBHL病人的NO浓度同健康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伴有眩晕和不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特发性突聋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因突聋而住院的184住患者治疗期间的情绪状态以及预后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突聋的预后与患者治疗期间的情绪明显相关。结论治疗突聋时应结合患者的情况。从患者心理、生理等方面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影响特发性突聋临床疗效的有关因素。方法 :对 5 0例 (5 2耳 )不同性别、年龄、病程、听力损害程度及眩晕的有无 5个方面特发性突聋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回顾性分析。结果 :性别的差异 ,年龄的大小 ,病程的长短对疗效差异的影响并不显著 ,但是听力损失的程度和眩晕 (两者均是P <0 0 0 5 )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听力损失的程度和眩晕是影响特发性突聋疗效的肯定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星状神经节封闭疗法综合治疗特发性突聋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15例患者采用高压氧和应用血管扩张剂、皮质激素及维生素摄入 (简称药物组 ,A组 ) ;另 3 5例患者采用星状神经节封闭疗法为主 ,并结合高压氧治疗和血管扩张剂应用、皮质激素及维生素摄入 (星状神经节组 ,B组 ) ,以改善内耳微循环及增加患耳局部血液供氧量。结果 药物组 ( A组 )和星状神经节组 ( B组 )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 73 .3 %和 85 .7% ,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P<0 .0 5 ) ,且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星状神经节封闭疗法综合治疗特发性突聋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突聋近期和远期疗效影响因素的微机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特发性耳聋近期和远期疗效影响因素。方法:本文用微机对特发性突聋107例(112耳)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研究其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同时用同一方法,随机对其中41例5年以后远期疗效(听力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①发现发病至就诊时间和治疗过程中最早显效时间同特发性突聋的近期疗效密切相关。②远期疗效与之无关。结论:发病至就诊时间愈短,近期听力恢复越好;在治疗过程中,听力改善越早,近期听力预后越好;发现特发性突聋的远期疗效同发病至就诊时间和治疗过程中最早显效时间两个因素无关,且与出院时的近期听力恢复程度相比无大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特发性突聋治疗效果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特发性突聋患者,其中44例为男性,56例为女性,年龄为8-76岁,平均年龄为(40.2±6.6);其中96例为单耳发病,4例为双耳发病,患耳总数为104耳;其中右耳54耳,左耳50耳。其中28耳为60dB以内,36耳为61-90dB,40耳为91dB以上;96例伴有耳鸣,46例伴有眩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上述104只患耳中,31耳痊愈,占比29.8%,16耳为显效,占比15.4%,34而为有效,占比为32.7%,23耳为无效,占比22.1%。总有效率为77.9%。男性的疗效明显高于女性(P0.05),年龄在50岁及以下患者的疗效明显高于年龄在50岁以上的患者(P0.05),病程在7d及以内的患者的疗效高于病程在7d以上的患者(P0.05),听力的受损程度和治疗效果呈负相关,未出现眩晕患者的疗效明显高于出现过眩晕者(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特发性突聋时,不但应及时确诊,并根据诊断情况予以积极的治疗,从而有效挽救患者的听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科采用葛根素配合神经营养剂静滴治疗特发性耳聋3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特发性突聋的风险预测进行数据挖掘,并形成关联规则。方法 收集517例特发性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19项特征属性,分别为性别、年龄、季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长期抽烟、酗酒、精神紧张、失眠、体质弱、长期卧床、感染、先天性畸形、创伤、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将源数据库进行数据清洗后,映射为挖掘数据库;设置最小支持度为0.1,最小置信度为0.9,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形成106个强关联规则,这些强关联规则中蕴含特发性突聋与19项特征属性之间的关联关系。结论 本方法有利于将抽象的数理统计理论转变为实用的关联规则来指导疾病预防控制实践。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特发性突聋的风险预测进行数据挖掘,并形成关联规则.方法 收集517例特发性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19项特征属性,分别为性别、年龄、季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长期抽烟、酗酒、精神紧张、失眠、体质弱、长期卧床、感染、先天性畸形、创伤、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将源数据库进行数据清洗后,映射为挖掘数据库;设置最小支持度为0.1,最小置信度为0.9,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形成106个强关联规则,这些强关联规则中蕴含特发性突聋与19项特征属性之间的关联关系.结论 本方法有利于将抽象的数理统计理论转变为实用的关联规则来指导疾病预防控制实践.  相似文献   

10.
舒血宁与弥可保联用治疗特发性突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突聋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病因、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定论。临床常用血管扩张剂、能量合剂、激素、高压氧等治疗,自2001年7月-2004年5月,我科使用舒血宁及弥可保注射液对46例特发性突聋患者进行治疗,以低分子右旋糖苷注射液作为对照,治疗前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监测及电测听检查,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赵璟  桂晓钟 《安徽医学》2015,(3):313-315
目的:探讨影响突发性耳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28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对比,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突发性耳聋预后与患者的发病时间、年龄大小、听力损失情况、有无眩晕、高血压、糖尿病及焦虑情绪有关,而与性别无关。结论突发性耳聋患者发病时间越长、年龄越大、听力损失越重,治疗预后越差。听力图中,高频型和水平型比中频型和低频型预后差,全聋型最差。不伴眩晕、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无焦虑情绪的突发性耳聋患者疗效明显好于伴眩晕、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有焦虑情绪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变化及增殖集落变化情况。方法:测定突发性耳聋患者和听力正常健康人外周血中EPCs数量及培养7 d后增殖集落数量。结果:突发性耳聋组外周血中EPCs计数为(36.5±2.58)个/20万单个核细胞,听力正常健康人EPCs计数为(85.3±6.55)个/20万单个核细胞,EPCs增殖集落计数分别为(2.01±0.31)个和(3.80±1.05)个,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突发性耳聋患者由于EPCs数量及增殖集落数量下降,在机体修复过程中不能满足要求而引起耳聋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影响突聋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突聋的发病时间、年龄及眩晕对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听力损失程度不同、病程长短不同、发病年龄不同及伴随有无眩晕的突聋患者150例,采用以前列腺素E1为主药,以扩血管、神经营养药为辅助治疗,观察上述因素与疗效关系,治疗前后行听力学检查对照。结果:病程小于2周内就治的轻中重度耳聋患者其有效率达97.22%;起病大于3个月就治者,其有效率为58.33%。从年龄看45岁之内者有效率为91.91%;46~60岁者有效率为85.36%;大于60岁以上者有效率75.00%。伴随症状看,伴有眩晕者有效率60.86%;不伴眩晕者有效率94.48%。结论:突聋的疗效与治疗时间成正比应越早疗效越好、反之越差;以中青年发病者治疗效果佳,伴眩晕的疗效差,不伴眩晕的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甲泼尼龙鼓室内注射与全身应用治疗不同分型特发性突聋的疗效。方法: 选取单耳特发性突聋患者167例,低中频下降型47例,中高频下降型42例,平坦型15例,全聋型63例。各型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全身给药组(84耳),鼓室给药组(83耳),对各型患者有效率及治愈率分组进行分析。结果:鼓室内注射组低中频下降型治愈率比中高频下降型(P〈0.05)、全聋型(P〈0.05)高。鼓室内注射组低中频下降型治愈率较对照组高(P〈0.05),其余三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中频下降型ISSHL经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治疗比全身性给药效果更佳,其它三型如患者无激素应用禁忌建议首选全身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叶酸降低突发性耳聋(SSHL)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的作用及其使用的最适剂量。方法以10次随机抽样获得的210例SSH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除采用相同的常规治疗外,患者每天口服不同剂量的叶酸(0.2、0.4、0.8、2.0、5.0、10.0、15.0 mg,A~G组)及相同剂量的维生素B6、B12。采用荧光偏振法分别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的血浆tHcy水平。另以210例有血浆tHcy检测资料的非SSHL者作为对照组。就SSHL组与对照组以及SSHL组中A~G组的tHcy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SHL组血浆tHcy水平为(18.07±1.58)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63±1.33)μmol/L(P<0.001)。A~G组的tHcy水平分别较治疗前下降12%、19%、22%、23%、24%、29%和26%;A~G组在听力恢复方面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SHL患者血浆tHcy水平明显升高。叶酸在降低SSHL患者tHcy水平方面可能起重要作用,10 mg/d是值得推荐的口服最适剂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突发性聋(SSNHL)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SSNHL伴有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SSNHL伴BPPV组(9例)与SSNHL伴非BPPV组(26例)患者眩晕发病特点及听力治疗情况等临床特点。结果:SSNHL伴眩晕患者的听力损失较重,预后较差,听力损失治疗有效率为17.1%,显效率为11.4%,治愈率为5.7%。病史及体位试验检查,确诊BPPV的患者占SSNHL伴眩晕患者的25.7%,这些患者的听力损失较SSNHL伴非BPPV组听力损失更重。SSNHL伴发的BPPV多于SSNHL发病1周内出现(平均4.1 d),常发生于全聋型患者(6例,占66.7%),其次为平坦下降型SSNHL患者(3例,占33.3%);所有患者的BPPV均发生于SSNHL受累的同侧耳,最常累及水平半规管(6例,占66.7%),其次为后半规管(3例,占33.3%),本组病例中未出现上半规管BPPV。SSNHL伴BPPV患者常需要多次复位治疗(平均2.3次),但复位后患者头晕症状缓解较快,后遗症状轻。结论:SSNHL伴BPPV发病率较高,常发生于重度听力损失患者中,且最常累及水平半规管,多次手法复位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突发性耳聋(SSHL,突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关系,并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突聋患者110例为病例组,另选110名性别、年龄和种族等与其相匹配的无突聋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检测技术为基础的自动化免疫检测方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总量(t Hcy)。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中溶酶原激活剂抑剂因子-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活性;用PT-Der法测定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结果突聋组血浆t Hcy水平(17.82±4.21)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3.71±3.59)μmol/L,P<0.01。病例组血浆PAI-1和t-PA活性分别为(23.4±2.5)U/mL和(0.8±0.2)U/mL;血浆纤维蛋白原(Fg)的平均浓度是(5.6±1.1)g/L。对照组血浆PAI-1和t-PA活性分别为(12.8±1.9)U/mL和(6.5±2.5)U/mL;血浆Fg的平均浓度是(2.8±0.6)g/L。结论在突聋患者中血浆t Hcy和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有密切相关性。血浆t Hcy、t-PA和Fg的检测有可能作为突聋患者治疗观察和愈后评价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青年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特点、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51例(63耳)在校高中和大学生突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结果:男女患者构成比约为4:1.约1/4患者发病前有较明确的病毒感染史.发病时伴眩晕、耳鸣者分别占41.2%及66.7%.初诊时纯音听力曲线全聋型占52.4%、下降型占23.8%,平坦或上升型占23.8%.总体疗效为痊愈占4.8%,显效占14.3%,有效占33.3%,总有效率为52.4%.3种治疗药物(类固醇激素,前列地尔,金纳多)的显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影响预后的因素中,性别、初诊时听力损失程度、4 kHz听阈能否测出及纯音听力曲线类型与预后有关,而眩晕和耳鸣对预后的影响不显著.结论:青年突聋基本符合文献报道的一般性规律,但仍具有自身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高原地区突发性耳聋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48例居住海拔>3000米突发性耳聋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变位试验及眼震电图检查,根据检查结果 分为突发性耳聋伴BPPV组45例(BPPV组)和突发性耳聋不伴BPPV组103例(不伴BPPV组);根据听力曲线再将2组分为4型:低中频下降型(Ⅰ型)、中高频下降型(Ⅱ型)、平坦型(Ⅲ型)、全聋型(Ⅳ型).全部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高压氧治疗,伴BPPV患者按照BPPV类型进行了相应的手法复位治疗,并随访3~12个月.结果BPPV组中高频下降型患者较多(48.89%),不伴BPPV组中平坦型患者较多(43.69%),BPPV组治疗后听力的听阈降低值[(16.74±3.72)dB]低于不伴BPPV组[(25.59±3.46)dB],BPPV组总有效率(35.56%)低于不伴BPPV组(5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PV经手法复位后均治愈.结论 高原地区突发性耳聋伴BPPV治疗后听力改善不明显,疗效较差,耳石复位是治疗BPPV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突发性耳聋(SSHL)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SSHL患者120例(SSHL组),另选12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IF)及PCR分别检测PBMC中Cpn特异性抗原(Cpn-Ag)和Cpn-DNA的表达;微量免疫荧光法检测抗Cpn抗体IgA、IgG和IgM.结果 DIF法与PCR法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代表急性感染的 Cpn-Ag和Cpn-IgM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代表慢性感染的 Cpn-IgA和Cpn-IgG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HL患者Cpn感染的检出率显著升高,Cpn可能是引起SSHL的一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