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妇科宫颈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探讨HPV不同基因型感染的致癌性,为临床早期诊断宫颈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首先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CT)筛查各种宫颈标本,对可疑宫颈病变者(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再采用基因杂交捕获技术进行HPV-DNA检测,并根据结果进行风险分析。结果 TCT共筛查出各种宫颈病变标本460例,包括慢性宫颈炎30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22例(其中CINⅠ30例,CINⅡ45例,CINⅢ47例)和宫颈癌35例。460例受检者治疗前宫颈HPV感染者211例,感染率为45.87%。慢性宫颈炎、CIN和宫颈癌HPV-DNA阳性率分别为27.06%、77.87%和97.14%,慢性宫颈炎和CIN、宫颈癌标本中的HP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396,P〈0.01);而CINⅠ、Ⅱ、Ⅲ组间HPV-DNA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χ2=1.21,P〉0.05)。宫颈病变标本中常见的HPV感染基因型为HPV-16、52、58、68、18、39等。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HPV-DNA含量高于慢性宫颈炎,差异有显著性(t=5.581、7.653,P〈0.05);宫颈癌的HPV-DNA含量也明显高于宫颈癌前病变(t=6.624,P〈0.05);CINⅠ~Ⅲ的HPV-DNA含量呈递增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r=0.991,P〉0.05)。结论 HPV感染在宫颈病变中起重要作用,对经阴道细胞学筛查异常和高危妇女进一步检测HPV-DNA,对早期发现CIN和宫颈癌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青岛市立医院妇科门诊192例患者行宫颈TCT和高危型HPV检测,并对TCT异常患者行阴道镜下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将HPV负荷量由低至高行数量分级后,病理结果异常率分别为6.67%、38.89%、87.5%、83.33%、83.33%。结论:宫颈病变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高危型HPV病毒负荷量密切相关,高危型HPV-DNA的定期筛查对宫颈癌前病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高危型HPV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第二代杂交捕获(HC-Ⅱ)检测高危型HPV病毒用于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妇科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同时接受了HC-Ⅱ及TCT检测的500例住院患者,阳性者均进行病理检查.比较HC-Ⅱ及TCT检测阳性率及与病理检查结果的阳性符合率;分析病毒载量与不同程度宫颈病变关系.[结果]500例受检患者中, HC-Ⅱ检出高危型HPV感染阳性者169例(33.8%),病理结果阳性符合率51.48%(87/169).TCT检出阳性者共93例(18.6%),病理结果阳性符合率75.26%(70/93),两者检测阳性率及与病理检查结果的阳性符合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HPV阳性检出者中病毒载量以100~500 pg/mL等级人数最多, 占感染者29.59%;感染病毒载量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之间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C-Ⅱ具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但特异性较低,且病毒载量高低无法衡量宫颈病变程度,其作为宫颈病变初筛方法可以浓缩高风险病例,但有引起过度治疗和检查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李雷  张葵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2):1964-1965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相关性及HPV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荧光定量PCR检测宫颈分泌物中的HPV16/18型DNA。【结果]1280例宫颈炎患者中HPV阳性率为35.4%,30例CIN患者中HPV阳性率为60.0%,有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经治疗后HPV转阴,1例治疗后仍为阳性。【结论】高危型HPV与CIN发生有关,高危型HPV检测对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及治疗后的分子生物学监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据世界范围内的统计,每年新发病例中有80%来自发展中国家,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13.15万,占世界每年宫颈癌新发病例总数的28.8%,且近年来呈现地区增长及发病年龄提前的现象。宫颈癌的病因研究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所重视,20世纪70年代末ZurHausen首先提出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富颈癌发病可能有关的假想后,国内外学者就HPV感染与官颈癌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获取了许多证据,1995年国际癌症协会的学者们认为HPV是宫颈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宫颈上皮内瘤变(C IN)是宫颈浸润癌的癌前病变,早期诊断C IN对于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认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C IN发病的重要原因,故采用HPV测定结合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筛检C IN,可提高C IN的早期诊断率。现将HPV检测C IN 83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2-01~2005-12我院门诊对慢性宫颈炎患者431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HPV的同时用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年龄24~63岁。对于HPV( )及(或)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Ⅲ级者129例再行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1.2方法窥器暴露宫颈后,用棉签1取宫颈外口分泌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在宫颈病变筛查、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0年4月—2010年6月进行宫颈癌三阶梯筛查治疗的患者231例,在宫颈细胞学筛查的同时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宫颈细胞学异常或有临床症状时行阴道镜检查,病理检查提示HPV感染。抗病毒治疗即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上药、宫颈激光治疗、宫颈高频电波环切术(LEEP)术后复查患者宫颈细胞学涂片。结果:随着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级别的升高,HPV的感染率升高,抗病毒治疗后TCT病理检查均出现降级。结论:HPV筛查对宫颈细胞学筛查有分流作用,抗病毒治疗可阻断宫颈病变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宫颈病变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模式和基因型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宫颈病变妇女的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模式及基因型分布状况。方法利用PCR—RDB法检测妇女宫颈上皮细胞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及基因型,TCT技术检测其宫颈病变状况。结果NILM、ASCUS、LSIL、HSIL组的HPV感染率分别为28.81%、68.63%、80.95%和94.12%,4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23,P〈0.01)。单一基因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多种基因型合并感染比例分别占73.86%(113/153)和24.18%(37/153),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70,P=0.127)。HPV16、HPV52和HPV58型为最常见的3种感染类型,其所占比例分别为19.17%(37/193)、17.62%(34/193)和13.47%(26/193)。HSIL组中,HPV16型所占比例最高,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042,P〈o.05)。结论宫颈病变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模式以单一基因型感染为主,合并感染为辅;HPV16为最常见感染类型,其次为HPV52和HPV58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景德镇地区妇女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状况分析,探讨其高危型HPV感染与人宫颈上皮病变的相关性,为本地区妇女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病关系及其防治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利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本地区5605例妇女的宫颈上皮细胞行HPV基因分型,并同时对高危型HPV感染阳性患者行TCT细胞学或阴道镜下活检组织学确诊。结果人群高危型HPV阳性检出率为15.5%,15个亚型均有检出,排前五的亚型依次为HPV52、HPV16、HPV58、HPV53、HPV39,分布比例分别是20.70%、18.20%、12.40%、9.30%和7.70%;其阳性检出率有随宫颈上皮病变(CIN)程度加重而呈增高趋势,由正常组织~CINⅢ+宫颈癌的阳性率分别为10.98%、51.69%、90.36%和10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地女性HPV感染状况的调查必将有助于临床开展宫颈癌的筛查,也为以后有针对性的使用HPV预防和治疗性的疫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干扰素治疗宫颈持续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宫颈持续性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types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将170例宫颈持续性hr-HPV感染患者分为3组,治疗一组用干扰素栓阴道用药,治疗二组用干扰素肌注,对照组不用任何治疗,检测6个月后hr-HPV有无转阴。结果:治疗一组、治疗二组、对照组hr-HPV的转阴率分别为77%、80%、11%,治疗一组、治疗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治疗一组与治疗二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5)。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治疗后的hr-HPV持续感染与无CIN的hr-HPV亚临床的持续感染,干扰素治疗后阴转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干扰素能有效地治疗宫颈持续性hr-HPV感染,局部用药简单、方便、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蒋燕明  李立  杨岚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8):1348-1349
目的:研究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治疗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否持续存在,评价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CIN的有效性。方法:对104例CIN患者用Leep治疗后行高危型HPV的检测随诊。结果:CINI组Leep治疗后HPV转阴率为64%,CINⅡ~Ⅲ组转阴率为4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在随访中CINⅠ组无复发或病灶残留,CINⅡ~Ⅲ组有3例患者复发或病灶残留,均为HPV阳性者。结论:CIN采用Leep治疗对清除高危型HPV-DNA感染非常有效。随访时检测宫颈HPV-DNA可用于监测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术后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清除率。方法 109例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组织病理活检确认为宫颈HPV感染的CINⅠ~Ⅲ期女性患者,在冷冻术或锥形切除术(简称锥切术)后3、6、9、12和24个月进行HPV DNA分型,并对其性伴侣进行阴茎HPV DNA分析。结果研究对象中,81%女性患者在入选或接受治疗时HPV DNA阳性。1年后,7例女性(9%)患者的同型HPV DNA仍然阳性。大多数患者治疗3个月后被确认为HPV清除。冷冻术组患者CIN病理分级较低,且较年轻,其HPV清除率较锥切术组的低(P〈0.001)。只有4对性伴侣检测到同型HPV DNA。结论 CIN手术后通常3个月内HPV即被清除,锥切术组HPV清除率明显高于冷冻术组。  相似文献   

13.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简称CIN)是宫颈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的统称。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由于炎症或其他内外界的刺激发生异常增生。由幼稚的基底细胞向上伸延而累及上皮中层甚至全层,成为异常增殖的鳞状上皮。  相似文献   

14.
15.
TGF—β与HPV及宫颈癌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pa pillomavirus,HPV)可引起多种皮肤粘膜增生性疾病,该病毒编码的两种蛋白E6、E7对细胞永生化很重要。大量研究已确定了HPV的基因产物E6、E7癌蛋白的致癌性。全世界95%的宫颈癌标本中均发现HPV。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HPV致癌的中心环节是E6、E7与细胞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靶目标是抑癌基因产物p53和pRb(视网膜细胞癌基因产物)。E6、E7与肿瘤抑制因子相互作用,导致细胞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7):3293-3294
随机抽取2482例女性患者,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进行HPV基因型检测,选取部分病例同期进行宫颈活检病理检查。HPV阳性率为25.7%。高危型HPV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PV52、HPV16、HPV58、HPV39、HPV53;低危型前三位分别为HPV81、HPV6、HPV11;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亚型与宫颈病变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谢红  杨菊芳  谢懿  王莉菲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12):1662-1664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最佳诊断和治疗方法,以达到减少漏诊,减少术后痛变残留、复发的目的。【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5年1月采用宫颈液基细胞学、高危HPV检测、阴道镜检查筛查出宫颈上皮内瘤变302例。根据病变不同程度和生育要求,行宫颈电灼术、电环切除、全子宫切除,对其疗效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细胞学检查存在着假阴性率15.2%。高度上皮内瘤变约97.6%高危HPV阳性,低度上皮内瘤变中88.2%高危HPV阳性。行电环切除术196例,术后病理为阴性的49例,病变仍有CIN,但期别减轻者64例,升级者18例,相同者65例。LEEP术后排除浸润癌,再行子宫切除,子宫标本未发现浸润癌。电灼和电环切除术后并发症少,随访最长18个月没有复发。【结论】细胞学结合HPV检查可减少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漏诊率,根据期别和生育要求对宫颈上皮内瘤变行宫颈电灼和电环切除术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筛查与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筛查与治疗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9.
张平  黄楠  程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3):5510-5510
本文研究了2006-08~2007-06在我院妇产科门诊进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的5314例患者,对这些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初步探讨了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基因芯片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诊疗中的价值。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全部患者来源于2006-08~2007-07中国中医科学院附属望京医院妇科门诊。5314例患者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者741例,年龄16~83,平均(33±4)岁。1.2方法本组均进行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基因芯片检测、阴道镜检查以及多点病理活检三联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采用美国英硕力公司的Thinprep2000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临床现状及其与宫颈肿瘤〔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的关系。方法应用HPVDNA分型检测技术,对2411例妇女进行HPV检测,HPV阳性者进行阴道镜宫颈活组织检查。结果 HPV感染阳性率为16.72%(403/2411),其中高危型HPV(包括单重与多重)感染率14.06%(339/2411),低危型HPV(包括单重与多重)感染率1.62%(39/2411),高低危混合型HPV感染率1.04%(25/2411)。经病理证实,高危型HPV阳性者宫颈CINⅠ以上检出率为22.12%(75/339);低危型HPV阳性者CINⅠ1例,占低危阳性者的2.56%(1/39);高低危混合型HPV阳性者CINⅡ3例,占混合型阳性者的12.00%(3/25)。基因分型中HPV16、52、58、6、11检出率较高,依次为34.74%、14.39%、11.91%、7.69%和6.70%;且HPV16在宫颈CINⅠ以上者中检出率占70.89%(56/79)。结论 HPV亚型检测显示HPV16、52、58、6、11是主要感染亚型,HPV16是引起宫颈肿瘤的最主要亚型,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对宫颈肿瘤的预防、筛查和治疗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