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的胰岛分泌情况。方法 应用葡萄糖 胰岛素释放实验对2型糖尿病病人 98例 (其中 6 6例视网膜病变病人 ,无视网膜病变组病人 32例 )、正常对照组 32例进行血糖、胰岛素测定 ,计算血糖及胰岛素曲线面积、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两组各时相血糖值及血糖面积均非常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糖尿病有视网膜病变组各时相血糖值及血糖面积均显著高于无视网膜病变组 (P <0 0 1) ;糖尿病有视网膜病变组各时相胰岛素值及胰岛素面积均显著低于无视网膜病变组 (P <0 0 1) ;糖尿病有视网膜病变组的胰岛素分泌指数显著低于无视网膜病变组 (P <0 0 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视网膜病变与病程呈正相关 ,与胰岛素分泌指数负相关 (P <0 0 1)。结论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人存在着严重的持续高血糖 ,胰岛素分泌障碍是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许奕 《上海医药》2009,30(5):215-2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按是否合并微血管病变,将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另设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同时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A组和B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极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并微血管病变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极显著低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糖尿病病程、血糖呈显著正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挂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严童的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病程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演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进展过程中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特点。方法:将113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糖尿病病程分3组:A组(<5年)、B组(5~9年)和C组(≥10年)。所有患者均做100 g标准馒头餐试验,测定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结果:(1)C组与A组比较空腹血糖水平显著升高(P<0.01)。B组和C组负荷后1,2,3 h血糖均高于A组(P<0.05)。C组负荷后3 h血糖较B组有显著升高(P<0.05)。(2)C组负荷后1 h和2h胰岛素分泌水平降低(P<0.05),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HOMA-β)显著下降(P<0.01),但胰岛素分泌曲线下面积(AUC)仅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3)负荷后胰岛素与基础胰岛素比值(INS1~3/INS0)的特点为C组INS1/INS0和INS2/INS0比值减低(P<0.05)。此外,相关性分析发现,INS1/INS0和INS2/INS0比值分别与空腹血糖、β细胞功能显著相关(P<0.05或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继续发生变化,C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水平和反应性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肥胖的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30例 2型糖尿病患者 ,体重指数≥ 2 5kg/m2 ,观察服药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 β细胞功能及体重指数的变化。结果 :服药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下降 (P <0 .0 5 ) ,胰岛素 β细胞功能明显改善 (P <0 .0 5 )。结论 :吡格列酮是治疗肥胖 2型糖尿病理想的口服降糖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和不同胰岛素多次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及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A及B组。分别予两周的治疗,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和餐后2h血糖,胰岛素水平。通过静脉葡萄糖耐量实验得到葡萄糖(AUGG)和胰岛素(AUGINS)曲线下面积、胰岛素分泌指数(Homα 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α IR),评价不同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胰岛素泵组治疗后多数患者都恢复了不同程度的第一时相分泌,治疗后AIR、Homα β较治疗前显著性升高(P〈O.01),Homα IR无显著性差异(P〉O.05)。多次胰岛素注射组治疗前后,AIR、Homα β和Homα IR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胰岛素泵组患者AIR、HomaB较多次胰岛素注射A、B组显著性升高(P〈0.01),三组患者的Homα IR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均能很好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但是胰岛素泵治疗可以显著改善T2DM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纯口服降糖药(OHA)、单纯胰岛素强化治疗(Ins)对短病程、未用过降糖药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功能的效应差异。方法60例病程≤1年、未用过降糖药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OHA组、Ins组。每组有效病例30人,进行强化降糖治疗,以末梢空腹血糖≤6.5mmol/L和餐后2h血糖≤8.0mmol/L为血糖控制目标,使血糖在5—10d达标,并维持达标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A)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 B)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IVGTT曲线下面积和HomaB均明显升高,HomaA明显下降。2组间治疗前后变化的差异不显著。结论2种强化降糖治疗方案均可以使短病程、未用过降糖药的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同样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纯口服降糖药(OHA)、单纯胰岛素强化治疗(Ins)对短病程、未用过降糖药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功能的效应差异。方法60例病程≤1年、未用过降糖药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OHA组、Ins组。每组有效病例30人,进行强化降糖治疗,以末梢空腹血糖≤6.5mmol/L和餐后2h血糖≤8.0mmol/L为血糖控制目标,使血糖在5~10d达标,并维持达标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A)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IVGTT曲线下面积和HomaB均明显升高,HomaA明显下降。2组问治疗前后变化的差异不显著。结论2种强化降糖治疗方案均可以使短病程、未用过降糖药的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同样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徐丹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46-247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应用胰岛素强化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对血糖控制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50例病程<1年的未经过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强化治疗组25例(A组)和单纯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组25例(B组),进行1014 d短期降糖治疗,分别在0、3个月行胰岛素释放试验,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观察两组血糖控制和胰岛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短期强化治疗后,两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但A组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略均低于B组,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较前升高,但A组胰岛素分泌指数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病程早期,可短期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尽快减轻高糖毒性对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较好使血糖达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或格列美脲对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糖达标的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影响。方法:对60例经为期约2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糖达标的初诊T2DM患者,进行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血糖和胰岛素值,计算早相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I30/△G30,糖负荷30 min净增胰岛素与净增葡萄糖的比值),以30~120 min的胰岛素分泌曲线下面积和葡萄糖曲线下面积比值(△AUCI 30-120/△AUCG 30-120)表示晚相胰岛素分泌能力。然后按照1∶1比例,随机分成瑞格列奈组和格列美脲组,分别接受瑞格列奈和格列美脲治疗,维持6个月后重复行OGTT,检测上述指标。对口服药物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自身比较。结果:瑞格列奈组△I30/△G30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AUCI 30-120/△AUCG 30-120无统计学意义(P>0.05)。格列美脲组△AUCI 30-120/△AUCG 30-120显著上升(P<0.05),而△I30/△G30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格列奈以促进早相分泌为主,格列美脲以促进晚相分泌为主。  相似文献   

10.
血清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APN)与2型糖尿病(T2DM)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T2DM(DM组,86例)及正常对照组(NC组,30例)血清APN水平.同时进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运用HOMA模型评价稳态时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β),采用糖负荷状态下30 min净增胰岛素与葡萄糖的比值反映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ΔI30/ΔG30)、180 min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反映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AUC-I).结果 DM组APN水平明显低于NC组(P<0.05);DM组HOMA-β、ΔI30/ΔG30与APN正相关(r=0.222、0.507,P<0.05),HOMA-IR、AUC-I与APN呈负相关(r=-0.366、-0.258,P<0.05).结论 DM患者血清APN与胰岛素抵抗、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显著相关;提高APN可能是改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本文研究了重组人胰高血糖素类多肽 1(7 36 )[rhGLP 1(7 36 ) ]对化学所致糖尿病模型动物的降血糖和促胰岛素分泌作用。方法 对四氧嘧啶型糖尿病小鼠及链脲霉素型糖尿病大鼠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的rhGLP 1,分别于给药 4天后采血 ,收取血清 ,测定血糖及胰岛素值。结果 四氧嘧啶型糖尿病小鼠皮下注射 4 0、80 μg·kg-1rhGLP 1后 ,血糖值显著下降 (P <0 0 1) ,而 2 0 μg·kg-1剂量组则无显著性改变 ;链脲霉素型糖尿病大鼠皮下注射 2 8、5 6 μg·kg-1rhGLP 1后 ,血糖值显著下降 (P <0 0 5、P <0 0 1) ,而 14 μg·kg-1剂量组则无显著性改变。结论 rhGLP 1对实验动物部分 β细胞破坏的胰岛仍有促分泌胰岛素及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治疗的疗效和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比在我院接受治疗所有患者(90例)在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包含胰岛β细胞的功能强弱、FPG含量、葡萄糖刺激下的分泌胰岛素含量及C肽曲线下面积的大小、胰岛素抵抗指数大小、2h PG含量、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出现情况以及GHb A1c等)。结果对比治疗前后90例患者的各项指标(胰岛β细胞功能强弱、FPG含量、葡萄糖刺激下的胰岛素含量及C肽曲线下面积大小、胰岛素抵抗指数强弱、2h PG含量、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出现情况以及GHb A1c含量)发现,除Homaβ指标在治疗后比明显治疗前有所提高(P <0.05或P <0.01)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明显下降,且治疗过程没有不良反应的现象。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治疗效果明显,且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较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赵罂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9):1340-1341
目的 观察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对初诊2型糖尿病伴明显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控制及胰岛β3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40例初诊2型糖尿病伴明显高血糖患者进行12周的门冬胰岛素30皮下注射,每日3次,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三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结果 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12周后,患者FPG、三餐后2h血糖、HbA1c、HOMA-IR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FINS、FCP、HOMA-β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 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强化治疗对伴明显高血糖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能有效降低血糖,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妊娠不同糖耐量状态下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变化.方法 妊娠24-28周孕妇158例分为妊娠糖尿病(A组,38 例)、妊娠糖耐量减低(B组,40例)和糖尿病筛查试验正常孕妇(C组,80例)三组.比较稳态模型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比较试验3-10 min的平均胰岛素增量(AIR3-10)、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曲线下面积(AUCⅠ)、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曲线下面积(AUCⅡ).结果 A组和B组HOMA-IR均显著高于C组(P<0.05),A组HOMA-β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A和B组AIR3-10、AUCⅠ显著低于C组,A组较B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A组AUCⅡ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妊娠糖耐量减低阶段β细胞早期分泌功能受损,妊娠糖尿病阶段已有严重β细胞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15.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的功能和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β细胞功能后,给予每日多次胰岛素强化治疗3月。比较治疗前后血糖、胰岛β细胞对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的变化、空腹C肽与空腹血糖的比值。结果共有30例患者完成试验,治疗结束时,所有患者血糖均达到理想控制,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第一时相的分泌,FCP,PCP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很快控制高血糖,改善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第一时相的分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那格列奈、瑞格列奈合并二甲双胍用药治疗2型糖尿病12周后胰岛素快速分泌相和B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的改变.方法:61个经4周单用二甲双胍后病例随机分入那格列奈组和瑞格列奈组进行12周药物治疗.在0周和12周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及餐后1 h胰岛素(1 h IN)水平,并比较治疗前后胰岛素分泌相改变程度及HOMA-IR模型中B细胞功能指数(HOMA-IS)的变化.结果:(1)两组FPG、2 h PG及HbA1C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以1 h IN与空腹胰岛素FIN比值作为评估胰岛素分泌改变程度指标,两组12周其比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比较无差异;治疗后两组HOMA-IS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之间无差异.(3)影响1 h IN /FIN及HOMA-IS的主要因素为糖尿病病史.结论: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在降糖、促进胰岛素快速分泌和改善B细胞分泌功能均有显著作用.病史的长短是决定胰岛素快相分泌及胰岛B功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胰岛素泵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异常及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基本环节,持续高血糖可直接损伤B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致血糖进一步升高而形成恶性循环,故积极控制血糖对B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将产生有利影响。2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在早期主要表现为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消失。随着病程延长,B细胞功能逐渐衰竭,胰岛素分泌第二时相也越来越低平。本研究在于观察外源性胰岛素快速控制血糖后,对早期2型糖尿病B细胞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不同糖耐量受损人群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特点,为临床干预和治疗糖尿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析763例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根据空腹和餐后2h血糖水平,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空腹血糖受损(IFG)组、糖耐量减低(IGT)组、IFG合并IGT(IFG+IGT)组和糖尿病(DM)组,并评估各组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指标.结果 ①IFG组、IGT组、IFG+IGT组和DM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均显著低于NGT组(P<0.01),IFG组、IGT组、IFG+IGT组和DM组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1stPH)均显著低于NGT组(P<0.05),IGT组、IFG+IGT组和DM组INS120显著高于INS60(P<0.05),IGT组和IFG+IGT组ACUins显著高于NGT组和DM组(P<0.05).②IGT组、IFG+IGT组和DM组HOMA-IR显著高于NGT组(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ISI(comp)Matsuda显著低于NGT组(P<0.01).结论 不同糖耐量受损状态具有各自胰岛β细胞功能和IR的特点,从NGT、IFG、IGT、IFG+IGT到DM发展过程中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1stPH和IR受损加重,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伴随血糖升高的胰岛素代偿性分泌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9.
霍丽梅  高哲  杨立群 《河北医药》2013,(24):3699-3700
目的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价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与预混胰岛素两种胰岛素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重组甘精胰岛素组(A组)和预混胰岛素组(B组)。A组睡前注射一次重组甘精胰岛素组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B组预混胰岛素2坎/d注射。2组均以空腹血糖为调整剂量的依据和目标直至出院。院外继续该方案治疗共12周。比较2组治疗后平均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糖≥10.0mmol/L曲线下面积所占百分比以及治疗后HbAlC的变化。通过比较2组患者睡前血糖、凌晨3点血糖、低血糖发生率及体重指数以评仇两种方法的安全性。结果2组胰岛素治疗方案治疗后平均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糖≥10.0mmol/L曲线下面积所占百分比、HbAl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重组甘精胰岛素组效果显著优于预混胰岛素组而且低血糖发生率较预混胰岛素组显著降低(P〈0.05)。2组治疗后体重指数均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重组甘精胰岛索治疗更接近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其与口服降糖药物联合应用较预混胰岛素治疗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改善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和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对35例空腹血糖(FPG)>11.1mmol/L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3周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Homa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结果治疗3周后,FPG、2hPG明显下降,Homa-β明显上升,Homa-IR明显下降(P<0.05)。结论对伴有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快速稳定血糖和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作用,同时对胰岛素抵抗也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