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方法复习有关文献资料,回顾分析、总结78例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表现、类型、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阵发性腹痛69例,恶心呕吐54例,腹部包块48例。引起套叠主要原因是良性肿瘤(26例)、恶性肿瘤(23例)、炎性水肿(12例)。71例接受手术治疗,7例行钡灌肠复位。78例均康复出院。结论成人肠套叠多由器质性病变引起,临床表现主要为阵发性腹痛、腹部包块、恶心、呕吐等,无特异性临床症状;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腹部B超、CT检查,结合腹部钡透、肠镜等辅助检查,可提高术前诊断率,确诊主要依据术中探查。治疗以手术为主,注意维持体液平衡,加强营养支持,术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王劲 《西部医学》2008,20(4):771-771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确诊13例,误诊15例,均经手术证实,属小肠-小肠型套叠7例,回肠-回肠型套叠17例,结肠-结肠型套叠4例;肿瘤性20例,其中恶性14例。28例均行手术治疗,26例治愈,2例死于感染性休克。结论成人肠套叠以肠道肿瘤最多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钡盐灌肠、B超、CT对诊断有一定价值,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3.
成人肠套叠2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成人肠套叠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表现、类型、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术前诊断正确率50%(13/26)。26例患者中除1例无明显病因外,其余25例中结肠癌12例(12/25,48%),肠管炎性水肿组织增生6例(6/25,24%),脂肪瘤4例(4/25,16%),间质瘤2例(2/25,8%),异位胰腺组织1例(1/25,4%)。无手术死亡,随访3~24个月,随访期间无肠套叠再发。结论 成人肠套叠术前确诊率较低,多由器质性病变引起,CT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套叠的病因及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32例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表现、套叠类型、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本组病例大都有腹痛、呕吐、腹部肿物等表现,引起套叠的原因多为炎性水肿及恶性肿瘤。结论:成人肠套叠多为器质性病变所引起,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5.
肠套叠多见于儿童,成人肠套叠临床上较少见,仅占全部肠套叠病例的5%和肠梗阻病例的5%。由于此病少见,且临床表现不典型,术前较难确诊。本文报告笔者在临床1例成人乙状结肠套叠病例,现就其诊断与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婴幼儿肠套叠超声与X线诊断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将婴幼儿肠套叠的二维超声与X线检查的有关问题进行对照分析,方法:取一连续时间段,对超声诊断为肠套婴幼儿再行空气灌肠X线检查,对X线检查也确诊为肠套叠者即行空气灌肠复位,未能复位的则行外科手术处理。对超声诊断为肠套叠者而X线检查不支持其诊断的,由临床继续观察,对仍不能排除肠套叠者施行剖腹探查。结果:根据超声图像作出肠套叠诊断者125例,此125例再经空气灌肠X线检查,发现套叠块119例,未发现套叠块6例,在X线未发现套叠块的6例中,有4例临床症状继续存在,后经剖腹探查证实为肠套叠,且均为小肠套叠。超声误诊2例,X线误诊4例,结论:本组超声检查与X线检查诊断肠套叠的准确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超声检查对于各种类型的套叠均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而空气灌肠X线检查对于单纯小肠套叠及发生于小肠内的其它罕见套叠则较难发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多排螺旋CT在成人肠套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经手术证实的肠套叠患者19例,8例行平扫加增强检查,11例行平扫检查,分析肠套叠类型、套叠原因及套叠表现。结果:19例中共24处肠套叠,其中,1例4处肠套叠,2例2处肠套叠。小肠-小肠套叠10处,回-结型套叠8处,结-结型套叠6处;19例均为继发性肠套叠,淋巴瘤1例,错构瘤2例,多发息肉3例,单发息肉1例,腺癌6例,间质瘤2例,腺瘤2例,纤维瘤2例;CT表现为靶征20处,彗星尾征12处,“8”字形征9处,继发性肠梗阻4例。结论:多排螺旋CT能很好地显示肠套叠,是成人肠套叠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成人肠套叠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成人肠套叠的临床特点 ,提高术前确诊率、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8~ 2 0 0 3年间该科收治的 5 6例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确诊 2 5例 ,误诊 31例均在术中证实。属小肠 -小肠型套叠 14例 ,回肠 -结肠型 34例 ,结肠 -结肠型 8例。 5 6例中肿瘤性 39例 ,其中恶性 2 6例。5 6例均行手术治疗 ,5 4例痊愈出院 ,2例因感染性休克死亡。结论 :成人肠套叠多因肠道肿瘤、肠憩室、术后等原因引起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容易误诊 ,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 ,钡灌肠、B超、CT对其诊断有一定价值。治疗主张手术为宜  相似文献   

9.
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喜朝  邓荣坚 《河北医学》2007,13(7):842-844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与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外科所收治的12例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表现、病因、病变部位、诊断及处理方法.结果:病变部位在小肠7例,在大肠5例,术前行钡灌肠、B超及CT等检查,确诊肠套叠5例,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后痊愈,无手术并发症,无复发病例.结论:成人肠套叠多继发于肠道原发病变,多与肠道肿瘤有关,术前放射学检查及B超检查有重要诊断价值,手术是治疗成人肠套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朱旭斌 《河北医学》2008,14(7):843-845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的发病机制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5例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表现、套叠类型、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具有腹痛,16例有腹部肿物,15例有呕吐。引起套叠的原因主要是炎性水肿与良、恶性肿瘤。23例接受手术治疗。结论:成人肠套叠多由器质性病变引起,其发生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成人肠套叠的发病机制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10例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表现、套叠类型、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结果 所有患者具有腹痛,8例有腹部肿物,7例有呕吐.引起套叠的原因主要是炎性水肿与良、恶性肿瘤.10例均接受手术治疗.结论 成人肠套叠多由器质性病变引起,其发生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2.
成人肠套叠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驰  马春峰 《疑难病杂志》2002,1(3):146-147
目的 探讨成人肠套叠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临床表现有腹痛、呕吐、腹胀、腹块、腹泻、便血。术前确诊6例,误诊15例。本组根据病因、病变部位、受累肠管的范围和程度均行相应的手术治疗。随诊6个月~2年,无肠套叠复发病例。结论 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早期诊断较为困难。详细询问病史,体检、X线钡餐检查、B超及CT检查联合应用可提高肠套叠早期确诊率,及时手术可有效治疗成人肠套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 CT 对于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肠套叠患者的临床资料及 CT 检查资料。结果:16例患者存在腹部肿块影,12例表现为同心圆状变,4例平行结构样变,12例存在肠扩张并存在液平现象,4例存在腹腔积液;套叠部位分型为 6例(31.58%)小肠型,8例(42.11%)回结肠型和5例(26.32%)结肠型,套叠部位与术后病理结果完全一致。结论:CT 检查对于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辅助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成人肠套叠临床上少见 ,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 ,术前常难确诊 ,故未被临床医师所重视。我院 1 981年~ 1 998年共收治成人肠套叠 2 4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4例中男 1 0例 ,女 1 4例 ,年龄 2 1~ 75岁 ,平均 43岁。出现症状时间为 2~ 72天 ,平均 31 .5天 ,其中超过 1周者 1 6例。临床表现 :腹痛 2 4例 ,恶心呕吐 2 2例 ,腹部肿块 1 7例 ,大便潜血试验阳性或便血 1 5例 ,停止排便排气1 1例。术前 B超确诊 8例 ,钡灌肠 3例 ,腹部肿块待查 5例 ,误诊不全性肠梗阻 4例 ,消化道肿瘤 2例 ,急性阑尾炎 2例。1 .2 套叠病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套叠的病因及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32例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表现、套叠类型、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本组病例大都有腹痛、呕吐、腹部肿物等表现,引起套叠的原因多为炎性水肿及恶性肿瘤。结论:成人肠套叠多为器质性病变所引起,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6.
小儿坏死性肠套叠外科治疗9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坏死性肠套叠的病因、诊断、低压空气灌肠复位的作用、手术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经手术治疗的93例小儿坏死性肠套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9例原发性肠套叠,14例继发性肠套叠。套叠类型为回-结肠型73例,小肠型15例,结-结肠型5例。全组均行套叠复位加坏死肠段切除一期吻合术。术前误诊5例,死亡3例。结论:(1)局部解剖因素是小儿肠套叠发生的主要原因;(2)B超检查有助于肠套叠的诊断;(3)对于复发性肠套叠不宜反复多次地进行低压空气灌肠复位;(4)手术原则是对于高度怀疑肠管坏死的不能姑息,应积极切除,但同时亦应尽可能多地保留有活力的肠管及回盲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对于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肠套叠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检查资料。结果:16例患者存在腹部肿块影,12例表现为同心圆状变,4例平行结构样变,12例存在肠扩张并存在液平现象,4例存在腹腔积液;套叠部位分型为6例(31.58%)小肠型,8例(42.11%)回结肠型和5例(26.32%)结肠型,套叠部位与术后病理结果完全一致。结论:CT检查对于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辅助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成人肠套叠多继发于麦克氏憩室。因小肠肿瘤而套叠极少见。肠道肿瘤中的良性肿瘤仅约0.16%,且多见于回肠。因此,空肠良性肿瘤而致套叠则更少。小肠套叠之临床诊断尚不难,其因肠壁肿瘤而致则极难术前确诊。现报告二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慧杰 《河北医学》2008,14(8):971-973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病因,分析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通过12例成人肠套叠临床回顾分析,结合B超,气钡灌肠,CT等检查,找出病因,早期诊断,早期手术。结果:4例入院即确诊,3例外院确诊,3例5d内确诊,2例剖腹探查确诊,9例均行手术,痊愈出院,3例转外院治疗。结论:对成人肠套叠认识其主要病因,作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并争取一期根治术,可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成人肠套叠屡有报告[1,2]。为探讨其病因,本文将我院1982~1996年收治22例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l.1l病例:22例中,年龄17~71岁。男16例,女6例。1.2临床表现:病程数小时~2年。腹痛史22例,粘液血便12例,腹部包块6例.肠套叠王税征4例。套叠类型为回回肠型10例,回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