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更泄,俗称晨泄、鸡鸣泄,皆以特定的泻下时间命名;亦称肾泄,乃从病理病机命名。辨治多宗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施以温肾涩肠。然证之临床,效者固多,不效者亦不少。古往今来,不少医家采用他法治疗五更泄。由此可见,五更泄的病机颇为复杂,不能仅责之肾阳虚衰一端。  相似文献   

2.
五更泄始见<寿世保元>,又称晨泄、瀼泄.指黎明前作泄.五更泄是临床常见的病,以其泻在五更而得名,故又以晨泄名之.患者常见晨起腹泻、腹痛,泻后痛减,深以为苦.一般中医认为是肾阳虚衰而致,治以四神丸加减,其疗效却往往不尽人意.通过临床观察及翻阅文献,发现其病机复杂,笔者不揣浅陋,对1985年以来的有关文献,作一探讨,希有益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庞宇舟 《广西中医药》1998,21(5):40-40,35
五更泄又名晨泻。本病历代医家多责之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治多温肾固涩为法;然施之于临床,奏效者有之,无效者也不少。对此,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及临床实践,认识到五更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仅责之于肾阳虚衰一端。现根据个人的认识体会,谈谈五更泄的治法,以求证...  相似文献   

4.
晨泄又名五更泄 ,是以发病时间为名。本病临床不少见 ,公认为肾阳不足 ,命门火衰 ,阴寒独盛所致 ,故又名肾泄。《类证治裁·泄泻》说 :“肾为胃关 ,二便开闭 ,皆肾脏所主 ,今肾阳衰 ,则阴寒盛 ,故于五更后 ,阳气未复 ,即洞泄难忍。”因此治疗每以温肾固涩为法 ,多以四神丸为主方。《类证治裁》中以八味丸去丹皮加补骨脂、菟丝子、五味子予以治疗。笔者临床应用上法 ,效者固多 ,而数诊未见寸功者亦有之。几经摸索 ,体会晨泄亦与肝关系密切 ,不可一味治肾。今介绍验 1例如下。郝某 ,女 ,42岁。1 993年 4月 5日初诊。痛泻时作时止 ,反复发作多…  相似文献   

5.
五更泄辨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阳 《新中医》1995,27(4):6-7
五更泄辨治探讨杨主题词腹泻/中医药疗法五更泻以其泻时在五更而得名,又名晨泻、鸡鸣泻、肾泻,临床多从肾虚论治。笔者认为,五更泄除肾阳虚衰外,尚有其他因素可以导致,现将其辨治略述于次。1肾虚火衰治以温肾健脾《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  相似文献   

6.
晨泄又名五更泄,亦称肾泄。前二者是以发病时间为名,后者以病理变化命名。此病临床不少见,一般认为,病由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而阴寒独盛所致。因为肾司开合,主前后二阴。肾阳不足,关门不固,所以在子丑五更之后,阳气未复,阴气极盛之时,即令人洞泄不止。因此前人治疗,每用椒附丸、五味子散、四神丸等,温肾固涩。但在实践过程中,用上述方法治疗,效者固多,不效者亦复不少。其故何在?曾读李东  相似文献   

7.
从脾胃论治五更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香 《河南中医》1999,19(4):22-23
五更泄又称“肾泄”、“洞泄”。古代医家多责之于肾阳虚衰,温煦失职所致。但详究其因并非一端,如脾虚、肝郁、食滞、酒积均可致晨泄。笔者临诊运用审因辨治的方法,以调理脾胃为主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不揣浅陋,介绍如下,望同道指正。1伤食致泄王某,男,42...  相似文献   

8.
晨泄又名五更泄,亦称肾泄。前二者是以发病时间为名,后者以病理变化命名。一般认为,本病由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而阴寒独盛所致。在子丑五更之后,阳气未复。阴气极盛之时,即令人洞泻不止。因此温肾固下为常规治法,但在实践过程中,用该法治疗效者固多。不效者亦复不少。其故何在?盖晨泄的发生还与脾失健运、肝之疏泄,及清气下陷有关,临证必须慎思明辨,知常达变,才能药到病除,笔者结合近几年证治体会,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柴巍  柴崑  柴岩 《山西中医》2004,20(2):11-12
晨泄 ,俗称五更泄 ,亦称黎明泄。临床表现为发生在黎明前 ,腹痛肠鸣即泄 ,泄后痛减或痛止。一般认为晨泄多由命门火衰 ,脾肾阳虚而用温补 ,然柴瑞霭主任医师辨证施治 ,不拘套法。现将笔者随师临床所录总结如下。1 肾阳虚衰例 1 :郭某某 ,男 ,5 8岁 ,2 0 0 2年 1月 2 2日初诊。  相似文献   

10.
杜亚康 《国医论坛》2003,18(4):11-12
泄泻是临床上常见的病证 ,急性暴泻多轻浅易治 ,慢性久泄则起病缓慢 ,病程较长 ,反复发作 ,时轻时重 ,病机虚实寒热错杂 ,治疗取效不易。笔者在临证中积累了一些治疗体会 ,现总结如下。1 泄木安土法脾 (胃 )属土 ,肝属木 ,木旺可乘土 ,土虚可致木贼。久泄患者中 ,有起病即因木横乘土者 ,而更多见的是久病脾胃虚弱 ,肝木横侮 ,致脾健运不能复常 ,泄泻久延不愈。对此类泄泻 ,清代名医叶天士明确提出以“泄木安土”法治疗。用甘以理胃 ,酸以制肝 ,方中每多人参、乌梅相配 ,或甘草、白芍并用。《临证指南医案·卷六·泄泻》载 :“某 ,腹鸣晨泄 …  相似文献   

11.
整理研究薛雪《扫叶庄医案》中所载泄泻医案,并结合《湿热病篇》《医经原旨》中相关论述以佐证,总结薛氏治疗泄泻的经验:薛氏治疗泄泻实证时多从湿邪论治,又细分为湿热泄、暑湿泄和寒湿泄。湿热治以分消走泄法,清热祛湿,淡渗导下;暑湿治以清暑化湿,行气导滞;寒湿治以温阳散寒,运脾除湿。治疗泄泻虚证时多从阴阳论治,并细分为阳虚泄、阴虚泄和阴阳两虚泄。脾肾阳虚者治以建中助运,温阳补肾;脾肾阴虚者治以育阴止泻;阴阳两虚者治以从阴引阳,阴阳同调而收功。另外,薛氏在泄泻医案的论述中谨守病机,夹叙夹议,且辨证准确,用药精炼,其经验可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2.
翟文生  戴慧敏  杨濛 《新中医》2012,(3):142-143
小儿秋季腹泻,又称轮状病毒肠炎,是临床上婴幼儿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依据临床表现,本病归属中医学泄泻范畴,尤与濡泄、乳儿水泻相似。中医多辨证分型而治,其中以湿热论治者为多,其次为外感风寒,治疗亦多以清热利湿或疏风散寒为法。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从脾肾阳虚角度认识本病的病因病机,运用益气温阳法治疗本病,取效较常法为佳,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五更泻,亦称鸡鸣泄,是一种慢性的反复发作的黎明前强迫性腹泻.对于本病的看法,一般认为是肾阳虚衰,阳气当至而不至,阴气极而下行引起的,多以四神丸统治之.但是临床上并非如此,用四神丸者经常效失参半.对用四神丸治之不应者,作者另辟蹊径,辨证论治,得以治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4.
晨泄是以清晨黎明前后腹痛泄泻,泄后痛缓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症.本病历来多责之于肾阳虚不能温煦脾土所致,故辨证常从温补肾阳入手,习用四神丸类方治疗,但有时疗效并不令人满意.从临床资料分析,笔者认为,晨泄虽以肾阳虚多见,但并非所有晨泄皆为肾阳虚,因肝郁脾虚、心脾阳虚、肺郁不宣所致者也为数不少,故治疗也并非只有温补肾阳一途.现结合病案将临床治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五更泄从肝论治谈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518133)杨杰五更泄见于《寿世保元》,又名晨泄,指黎明前作泄,临床多以肾虚论治。然笔者遵张聿青之说,从肝论治五更泄,用逍遥散加黄连、陈皮、防风治疗,每获良效,现将体会略述于下。病因病机五更泄病因较为复杂,临床多...  相似文献   

16.
正五更泻,亦称肾泄、鸡鸣泻,是以黎明规律性出现肠鸣、腹痛、强迫性泄泻为特有症状的一类疾病。自古以来诸多医家单从脾肾阳虚角度论治,治以四神丸。然而五更泻的发作时间、病机与肝存在密切关系,故笔者临床从肝论治本病,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举验案5则如下。1肝木过旺克脾土,抑肝扶脾为之主清代名医张聿青曰:"肾泄又名晨泄……然肝病亦有至晨而泄,以寅卯属木,木气旺时,辄乘土位……"病发于晨,时归寅卯,肝木气旺,阳气初露,  相似文献   

17.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prostatitis,CP)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病,属中医“淋证”、“精浊”、“白淫”等病范畴。医者论其病机多以肾虚湿热血瘀为主,临证以补肾清热活血之法治疗,取效者诚多,然不效者亦不在少数,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本病尚有肾实之病机,从肾实立论辨治CP,可为临床提供新的思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丁光迪教授运用升降法的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博士生导师丁光迪教授,在中医各家学说中,以金元医学研究最深,其中尤对东垣脾胃学说体会最多,能娴熟地运用升降理论于临床。例如用升阳法治疗晨泄。晨泄又名五更泄,一般认为病由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也有些晨泄病例,阳虚的证候并不显著,而脾虚湿胜病情却较突出,如肢体困重,倦怠嗜卧,不耐劳动,动则气短,面色萎黄,舌苔白  相似文献   

19.
五更泄辨治3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全之 《河北中医》1999,21(5):294-294
五更泄,又名晨泄,一般认为多由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但临床用温肾固涩法治疗不效者亦不少见。近年笔者对五更泄患者分寒湿阻遏型、肝气犯脾型、命门火衰型辨证施治,疗效较为满意,兹举例介绍如下。1 升阳胜湿,寒湿自除薛某,男,58岁。1997-06-09初诊。患者晨泄3月余。因田间冒雨劳动发病,日泄泻10余次,经当地医院治疗好转,但此后晨起均泄泻1~2次,感寒或饮冷加重,伴肢体酸重,神疲乏力,腹胀,喜温怕冷,食少,苔薄白,脉缓。大便检查见少量黏液。先予香砂平胃散、理中汤等温中健脾,疗效不显。思之再三,遵“寒湿之胜,助风以平之”、“下者举之,…  相似文献   

20.
刘永年运用疏肝解郁法治疗阳痿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陶寰 《中医杂志》2001,42(1):18-18
刘永年教授善治疑难病,今将其运用疏肝解郁法治疗阳痿的经验总结如下。1 阳痿的病机与运用疏肝解郁法的理论基础阳痿一病,《内经》称“阴痿”,谓之为“阴器不用”或“宗筋弛纵”,归其病由“气大衰而不起不用”或“热则筋弛不收,阴痿不用”。此后隋唐诸家多从劳伤、肾虚立论,至宋、明又有所发挥。概括其病机为“虚衰”和“邪热”。清代叶天士补充谓:“又有阳明虚,则宗筋纵……精气必虚”,并倡“通补阳明”。总而言之,病分虚实两方面,治疗多从虚损或邪热着手,然临床乏效者恒多。刘氏在分析传统理论并结合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认识到男子的举阳泄精是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固与肾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