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9年梧州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梧州市农村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现状。方法于2009年3月随机抽取梧州市市辖县(市)及乡镇的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84个,分散式供水单位57个,采集其出厂水和末梢水水样进行检验、评价。结果梧州市市辖县(市)及乡镇现有集中式供水单位430个,覆盖人口47.35万人,占农村总人口数的18.72%。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为42.22%(95/225),其中,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的水质合格率分别为41.67%(70/168)、43.86%(25/57)。水质合格率较低的指标是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菌落总数、浑浊度,合格率分别为53.78%、65.78%、86.22%、88.44%。结论梧州市集中式供水覆盖率较低,微生物指标中的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是影响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的主要因素。建议加强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水源防护、卫生管理、水质消毒。  相似文献   

2.
桂林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和掌握桂林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广西农村饮水水质监测网络中桂林市10个县(区)的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在枯水期(3月)和丰水期(7月或8月)进行水样采集和检测,检测指标为水质感官指标、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和细菌学指标,设计统一调查表对农村供水类型、取水方式和水源类型及其覆盖人口进行调查。结果桂林市农村饮用水水源类型以地下水为主,占78.83%,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覆盖率为27.81%。桂林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水平低下,枯水期、丰水期水质综合合格率仅分别为23.80%和20.54%,集中式供水出厂水水质合格率也仅分别为26.20%和21.90%。集中式供水出厂水、末梢水总大肠菌群合格率分别为27.18%和27.85%,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则分别为31.85%和33.64%;分散式供水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分别低至15.70%和18.02%。结论桂林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受粪便和生活污水污染严重,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卫生防护和水质消毒是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解梧州市郊区农村饮用水的水质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根据市郊区农村饮用水的类型、供水方式的不同设置分散式供水监测点,随机抽取利用国债资金建设并竣工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集中式供水监测点。2009年设置的集中式供水监测点分别为13个、分散式供水监测点均为15个,2010年在2009年基础上,集中式供水点增加到20个,分散式供水点仍为15个。于2009、2010年分别于3月和8月对水样进行采集、检测、评价。结果 2009年和2010年的水样总体合格率分别为35.37%、22.73%,不同年度的水样合格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9~2010年集中式供水出厂水、末梢水和分散式供水的水质合格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质单项指标合格率较低的是:总大肠菌群(35.94%)、耐热大肠菌群(39.06%)、菌落总数(75%)、浑浊度(69.27%)、肉眼可见物(92.71%)、pH(93.75%)。其他化学指标和毒理学指标的合格率均在95%以上。结论梧州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处理方式简单,微生物污染是影响梧州市郊区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梧州市郊区农村饮用水的水质卫生状况及水质动态变化,为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梧州市郊区农村饮用水的类型、供水方式的不同及经济发展的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饮用水监测点28个,其中集中式供水点13个、分散式供水点15个。于2009年3月和8月对水样进行采集,按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对水样进行检测,按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共采集水样82份,合格29份,合格率为35.37%。其中集中式供水水样合格率为36.54%,分散式供水水样合格率为33.33%。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的水质合格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1,P〉0.05)。不合格指标是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浑浊度、肉眼可见物、pH、铁、色度和硝酸盐。由微生物指标超标导致的水质不合格率最高,达54.88%;其次是由感官指标超标导致的水质不合格率,为29.27%。一般化学指标中除PH的不合格率为10.98%外,其余的检测指标合格率均在95%以上。结论梧州市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基本良好,微生物污染是影响梧州市郊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的重要因素。缺乏有效的消毒措施导致农村饮用水微生物指标严重超标,给农村饮水安全带来隐患。集中式供水点的管理有待完善,建议应采取有效措施健全管理机制,加强农村饮用水的卫生管理、消毒和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调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了解广东省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进一步提高饮水卫生管理水平,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在广东省范围内抽取24个农村县(市、区)为监测点,对2005年各地丰水期和枯水期的生活饮用水进行监测,项目包括色度、浑浊度、pH值、总硬度、铁、锰、砷、氟化物、硝酸盐氮、氯化物、硫酸盐、耗氧量、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共14项指标,同时对各地农村供水情况进行环境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4个农村监测县(市、区)总人口为17 256 765人,集中式供水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55.19%(各监测点分别为25.68%~100.00%),分散式供水占44.81%;共监测水样516份,达到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中三级以上水质要求的合格率为70.35%,各监测点的合格率范围为15%~100%。分散式供水、集中式供水末梢水水质比较:细菌总数分别有54.54%、65.99%达到一级要求,总大肠菌群分别有48.76%、66.50%达到一级要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总大肠菌群不合格率分别为33.06%、22.4%,前者高于后者(P<0.05);锰分别有91.06%、96.97%达到一级要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监测指标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广东省农村生活饮用水的主要卫生问题是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污染问题,集中式供水的水质优于分散式供水,不同地区集中式供水普及率及水质差异较大,应加强农村集中式供水的消毒工作,加大贫困地区集中式供水的普及力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西宾阳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07—2009年度分别随机设立27个、3个和47个水质监测点,现场调查取水方式、水源类型及覆盖人口,同时进行水样的采集、检验和评价。结果 2007—200年宾阳县农村集中式供水覆盖人口比例分别为72.21%、70.89%和70.79%,高于广西2008年的平均水平(35.72%);宾阳县农村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水源的人口比例(82.87%)高于地表水(17.13%)。2007—2009年度的水质合格率分别为42.59%、51.00%和52.50%,高于广西2008年24.59%的平均合格率水平,其中,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分别为50.00%、55.56%和53.70%,分散式供水水质合格率分别为37.50%、45.65%和51.52%。除2008年以外,2007年和2009年丰水期水质合格率水平均低于同年枯水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水质不同指标检测结果为:感官与一般化学指标和毒理学指标合格率分别达到99.00%以上,而微生物指标合格率水平较低,尤其以总大肠菌群指标合格率水平最低,合格率水平在38.89%~56.67%之间,无论是集中式供水还是分散式供水,总大肠菌群指标合格率均低于菌落总数指标合格率(P<0.01)。结论总大肠菌群污染可能是宾阳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灵璧县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为保证水质质量和工程有效运行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0年辖区内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取水点的饮用水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进行采样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0年共监测集中式供水676份,总合格率为51.3%,各年度监测的集中式供水合格率分别为51.8%,55.5%,50.9%。共监测分散式供水112份,总合格率为26.8%;各年度监测的分散式供水合格率分别为28.6%,22.6%,28.2%。结论灵璧县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较低,今后应完善净水处理工艺,确保农村居民饮水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西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微生物污染状况,为改善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西9915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采集水样进行水质微生物指标监测,按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39660份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为39.30%,其中总大肠菌群的合格率最低,为41.82%。2008-2012年广西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微生物合格率呈上升趋势,从2008年的29.99%上升到2012年的54.41%。不同水处理工艺、水源类型及不同水期的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微生物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与集中式供水水源类型、水处理工艺等因素有关,应加强水源的卫生防护力度,完善水净化消毒工艺和设施,同时大力开展饮水卫生宣教,以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福清市居民饮用水现状,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福清市102家小型集中式供水和569户分散式饮水抽样调查分析。结果该市居民集中式供水占46.75%,分散式供水占53.25%;集中式供水主要以水库为水源占53.84%,分散式供水主要以浅井为主占85.00%;小型集中式供水水质未处理的占总水厂数90.00%;小型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为47.79%,其中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的合格率分别为79.17%、56.86%、71.08%;分散式供水水质合格率24.08%,其中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的合格率分别为76.45%、43.59%、56.41%。结论福清市约50%居民为分散式供水,改水任务任重道远;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低,微生物超标为主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开展农村饮用水监测,掌握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工程水质卫生动态,为预防控制水性疾病和应对饮用水卫生突发事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于2007~2009年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式选取监测点,采集农村集中式饮用水96份,农村分散式供水120份,农村改水工程152份,进行水质检验评价。结果农村改水工程水质检测合格率为89.7%,集中式供水检验合格率为92.7%,农村分散式水质检测合格率为59.1%。结论应重视农村分散式供水的监测工作,继续开展以改水改厕为重点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改善农村饮水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和水质合格率,为改善农村饮用水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安徽省地理、人口等分布情况,确定19个市、县作为调查点,开展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类型、取水方式、水源污染情况、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等调查;依据《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对水质卫生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共调查集中式供水单位303家、分散式供水单位189家;检测水样984份,其中集中式供水水样606份、分散式供水水样378份;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二级水为40.96%,三级水为58.03%。结论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较低,水源污染较重,存在饮水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和田地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现状,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供水信息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调查等方式收集,水样采集、保存、运输和检测等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检测结果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进行评价。结果 2014年和田地区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为68.82%。集中式供水水样合格率明显高于分散式供水(P0.01)。经消毒、沉淀处理供水方式水样合格率明显高于水质未处理方式(P0.01)。影响水质合格率的主要指标是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氯化物、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合格率分别为95.59%、94.12%、92.06%、94.71%和94.12%。结论和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取得良好成效,但仍存在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氯化物及微生物指标超标现象,需要在今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予以关注,以确保全面解决和田地区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广元市2007-2011年生活饮用水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掌握广元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为卫生监督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水样按照国家标准进行采集﹑检测和评价,对广元市2007-2011年生活饮用水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元市2007-2011年生活饮用水水质年度合格率分别为87.06%﹑81.94%﹑60.00%﹑37.35%﹑47.46%,平均合格率为63.51%;主要不合格指标是大肠埃希氏菌﹑总大肠菌群﹑浑浊度﹑锰﹑铁﹑菌落总数﹑总硬度等;集中式供水、小型集中式供水、分散式供水水质合格率分别是80.36%、73.33%、23.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94,P0.01);枯水期水质合格率是69.62%,丰水期水质合格率是60.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56,P0.05)。结论广元市生活饮用水总体合格率较低,应加强监管,加强部门间沟通,促进饮水合格率的上升;集中式供水和小型集中式供水水质优于分散式供水水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010年西平县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状况.方法 根据供水方式及饮用人口按照随机整群抽样原则设立监测点,集中式供水采集末梢水,分散供水采集农户家中储水器水样,水样检验按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检测结果按GB/T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全年共检测水样247份,合格172份,总合格率69.60%,不合格项目主要为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浑浊度、硝酸盐氮、铁、锰.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合格率分别为91.70%、48.8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冬春季与夏秋季的监测合格率分别为84.00%、60.50%,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平县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合格率较低,水质较差,但集中式供水的水质明显好于分散式供水水质,尤其是夏秋季的水质污染较重,必须加强管理,确保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15.
莫桂姮  陈莉  李勇  杨将  李梦映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810-2811
目的了解2011年梧州市农村卫生饮用水卫生状况,为下一步开展农村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2011年广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技术方案》为依据,选择市直管的30处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及市长洲区5处分散式供水为监测点,于枯水期和丰水期各采集集中式供水出厂水和末梢水各1份水样,分散式供水采集农户家庭储水器(家中水龙头)水样1份进行监测。结果梧州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共采集水样130份,水质总的合格率为55.38%,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合格率分别为53.85%(35/65)和56.92%(37/65);集中式供水的合格率为56.67%(68/120),分散式供水的合格率为40.00%(4/10)。不同类型水源的水质合格率以深井水最高,其次为浅井水,最低是地表水,合格率分别为94.44%、83.33%、55.86%。水质完全处理的合格率为42.86%,不完全处理或不处理的水质合格率为56.90%。水质不合格的项目有浑浊度、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铁。其中总大肠菌群不合格57份,耐热大肠菌群不合格56份,菌落总数不合格34份,浑浊度不合格40份,只有1份水样铁含量不合格。结论梧州市只有半数的农民的生活饮用水是安全的,农村生活饮用水存在最大的问题是受到微生物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开化县农村居民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为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8年辖区内村镇水厂和分散式取水点的饮用水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进行采样检测,同时对各水厂和取水点开展基本情况调查。结果:开化县农村居民饮用水总合格率为22.08%,合格率较低的项目主要是浑浊度、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水质分级评价一级水占29.38%,二级水占13.58%,三级水占6.79%,超过三级水占50.25%;枯水期水质合格率高于丰水期(2χ=20.80,P0.01),不同水源类型以深井水水质合格率最高,集中式供水水质优于分散式供水(2χ=12.40,P0.01),各年度水质合格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增加农村改水经费的投入,加大农村水厂的技改力度,完善净水处理工艺,规范饮用水消毒,确保农村居民饮水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农村饮水水质卫生质量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七个县的农村饮水水质卫生质量调查结果表明农村饮水主要供水方式为分散式供水 ,水源类型以地下浅井水为主。监测 3 66份水样的总合格率为 44.2 6% ,其中集中式供水合格率为 63 .3 3 % ,分散式供水合格率为 42 .5 6% ,人力、手压系、机器三种取水方式中 ,人力取水的合格率最低。检测各种项目的超标率以总大肠菌群最高 ,表明目前我省农村饮水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是水源的生物性污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临泉县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为改善水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2年辖区内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取水点的饮用水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2年共监测集中式供水451份,总合格率为78.5%,各年度监测的集中式供水合格率分别为78.7%、78.3%、78.5%。共监测分散式供水105份,总合格率为70.5%。各年度监测分散式供水合格率分别是68.8%、71.1%、71.4%。结论临泉县集中式供水覆盖率较低,微生物指标和氟化物是影响农村饮用水水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阳春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为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广东省每年下发的《广东省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方案》要求,制定2011—2014年各年的监测点,按照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采集生活饮用水进行检测,结果按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2011—2014年共检测水样562份,合格171份,总合格率为30.43%,各年度水质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3,P0.05)。农村集中式供水与分散式供水合格率分别为34.11%、6.2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38,P0.05)。枯水期与丰水期水样合格率分别为39.86%、21.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611,P0.05)。细菌学指标及消毒剂指标不合格是农村饮水水质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结论阳春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分散式供水的水质合格率均较低,应加大农村生活饮用水监管力度,确保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消毒制度落实,减少农村自备井使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唐山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于2007—2009年选择唐山市3个县、60个村、92个监测点,采集382件水样,测定水中色度、浑浊度、总硬度、铁、锰、溶解性总固体、氯化物、硝酸盐氮、氟化物、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等18项生活饮用水常规指标、消毒情况。结果显示2007—2009年唐山三个调查县农村饮用水合格率分别为55.2%,53.3%和78.4%。其中集中式供水合格率分别为67.2%,59.2%,79.8%;分散式供水合格率分别为36.8%,25.0%,33.3%。枯水期集中式供水合格率为73.0%,分散式供水合格率为30.0%;丰水期集中式供水合格率为72.4%;分散式供水合格率为36.7%。集中式供水系统中原水合格率为82.1%,末梢水合格率为63.9%。单项检测指标合格率最低的是菌落总数(86.6%),其次为总大肠菌群(90.1%)和硝酸盐氮(91.1%)。提示本次调查的三个县农村生活饮用水主要卫生问题是微生物学指标超标,应进一步加强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