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在严重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管理中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06例严重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为两组。EVLWI+ITBVI组54例,以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iCCO)技术测定EVLWI和ITBVI指导液体管理;对照组52例,常规以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EGDT)的达标时间和达标率,治疗1 d和3 d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血清乳酸、血肌酐,72 h内液体管理数据,机械通气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EVLWI+ITBVI组6 h的EGDT达标率比对照组高(75.9%比55.7%,P<0.05),而EGDT达标时间和24 h的EGDT达标率无显著差异(P>0.05)。EVLWI+ITBVI组3 d时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血乳酸较1 d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EVLWI+ITBVI组3 d时血肌酐无明显增加,而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EVLWI+ITBVI组0~6 h液体入量和液体平衡量比对照组多,其余时段入量、出量、平衡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LWI+ITBVI组机械通气率、机械通气的时间、住ICU时间和28 d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与传统CVP指导的液体管理相比,ITBVI和EVLWI可以更精确评估和指导严重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液体管理,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i CCO监测用于指导危重患者容量管理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ICU住院治疗的危重患者40例,其中将应用Pi CCO监测的患者22例设立为观察组,接受上腔静脉置管监测的18例患者设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APACHEⅡ评分、HR、MAP、CVP,GEDVI、EVLWI、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3天GEDVI较治疗后第1天、第2天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3天EVLWI分别较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第2天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HR、MAP、CVP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Pi CCO监测危重患者的各项容量指标来指导容量管理优于CVP监测,有利于评估危重患者的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廖彧  巫建芳  龙贵华  马梅 《海南医学》2014,(24):3678-3680
目的:探讨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监测指标与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4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采用常规集束化治疗,同时行PiCCO监测,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首次心脏指数(C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和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等PiCCO指标。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APACHEⅡ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两组CI、EVLWI、PVPI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与EVLW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3、0.743,两者水平评估患者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监测能为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患者的预后与CI和EVLWI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7):76-81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达标后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技术(PiCCO)测定的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指导下采取不同液体管理方式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6月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符合纳入标准的脓毒性休克患者65例,按EGDT方案复苏,同时在入科后6 h内开始PiCCO监测,达标后随机分为液体限制组和液体非限制组,并采集病例相关数据。动态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入科后不同时段液体出入量、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心输出量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血清B型钠尿肽(BNP)等指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等。结果入科后24 h、48 h、72 h、96 h、120 h,两组间液体入量、每日液体平衡量(入量-出量)、ITBVI、EVLWI、BN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I、PV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非限制组的EVLWI与ITBVI、EVLWI与BNP均成正相关(P0.05)。液体限制组使用呼吸机时间、住ICU时间均少于液体非限制组(P0.05)。结论利用略低于正常的ITBVI指导EGDT达标后限制性液体管理,可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肺功能,减少肺水产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5.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7):901-90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山莨菪碱对感染性休克血管外肺水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我院重症监护室6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山莨菪碱的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C组,未用山莨菪碱),常规剂量组25例(N组,山莨菪碱20~40 mg/日),超大剂量组(H组,山莨菪碱80 mg/日),观察T、HR、氧合指数、CI、ITBVI、EVLWI变化。结果:治疗12h后,超大剂量组出现CI、ITBVI升高,EVLWI下降,但同时T升高,HR升高,氧合指数下降,患者不能耐受,终止实验。N组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心指数(C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氧合指数改善明显优于C组,病死率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剂量山莨菪碱能够降低感染性休克血管外肺水,改善患者预后,不推荐超大剂量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  相似文献   

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的液体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限制液体策略与患者预后及肺力学特征的关系。【方法】42例ARDS病例,随机分为限制性液体管理组和对照组,依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胸内液体容量指数(intrathoracic blood volume index,ITBVI)水平实施液体管理,试验观察持续6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氧合指数(PaO2/FiO2)、肺损伤评分、气道峰压(peak pressure,Ppeak)及入住ICU时间、病死率等指标。【结果】限制性液体管理组较对照组氧合指数上升,肺损伤评分降低,呼吸力学指标中气道峰压降低(P<0.05);限制性液体管理组入住ICU时间均显著低于非限制性液体管理组(P<0.05),60 d病死率低于非限制性液体管理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有助于改善ARDS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单指示剂跨肺热稀释技术(Pi CCO)监测,探讨不同剂量甘露醇对颅脑损伤患者心肺功能及脱水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颅脑损伤患者20例,行Pi CCO监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20%甘露醇Ⅰ组125 ml、Ⅱ组250 ml。测量给甘露醇之前(T0)及给甘露醇后30 min(T1)、1 h(T2)、2 h(T3)、3 h(T4)时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及Pi CCO数值。结果:Ⅱ组组内各时间点与T0比较,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在T1时显著低于T0(P<0.05),全心射血分数、心功能指数在T1时显著高于T0(P<0.05)。两组尿量比较,在T2及T3时Ⅱ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Pi CCO值比较,SVRI在T2及T4时Ⅱ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左室收缩力指数在T0、T2、T3及T4时Ⅱ组低于Ⅰ组(P<0.05)。结论:大剂量甘露醇可以显著增加心脏做功;大剂量甘露醇利尿作用强于小剂量甘露醇;对原有基础心脏疾病的颅脑损伤患者,使用小剂量甘露醇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呼吸指数(RI)动态变化情况,探讨其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管理中的意义及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55例入ICU治疗的脓毒性休克患者。根据患者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相关数据,评价各指标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55例患者中存活组35例,死亡组20例。两组患者入住ICU第1天的一般情况、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EVLWI和R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死亡组第3天的RI、EVLWI值明显高于存活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入ICU第1天、前3 d的液体平衡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液体负平衡患者病死率相对较低。两组患者EVLWI与RI呈明显正相关(r=0.642,P〈0.01),而与氧合指数无明显相关性(r=-0.135,P=0.325)。EVLWI3与预后的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下面积为(0.777±0.061),当EVLWI3〉8.8 ml/kg时,评价预后的敏感性为81.8%,特异性为72.1%。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EVLWI动态变化可预测患者的预后,并且EVLWI与RI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张磊  王晓源  陈汉明 《重庆医学》2018,(1):63-65,70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该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2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NPE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神经科治疗措施,通过中心静脉压(CVP)指导补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通过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根据心排血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等指导液体管理,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颅内压(ICP)、平均每日输液量、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定.结果 观察组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PaO2/FiO2)、ICP等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对照组CVP上升更明显(P<0.05),观察组CI、EVLWI、PVPI、GEDVI、ITBVI等好转稳定;观察组的平均每日输液量、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要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预后良好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可以更好地进行液体管理、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上机及住院时间,但并未明显改善预后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在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液体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入住潮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的50例脓毒性休克合并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以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管理,观察组患者应用PICCO监测,以EVLWI、ITBVI为指标指导液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EGDT)的达标率,1、3 d时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血清乳酸、呼吸参数、血肌酐、机械通气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观察组6 h的EGDT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两组24 h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 d时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血清乳酸和呼吸参数显著改善(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血肌酐1、3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血肌酐增加显著(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28 d病死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EVLWI和ITBVI在评价和指导脓毒性休克合并ARDS患者的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机械通气率、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28 d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高脂血症大鼠血液流变学特性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特性的改变。方法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高脂组给予高脂饲料(83%基础饲料,5%蛋黄粉,2%胆固醇,10%猪油)喂养。16周后,腹主动脉采血,检测血浆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红细胞膜胆固醇与磷脂的比值、红细胞变形指数、积分变形指数、取向指数电泳率、聚集指数、全血粘度以及血浆粘度。结果通过饮食诱导所获得的高脂血症模型大鼠,其体重、血浆甘油三酯、胆固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P<0.01);红细胞的变形指数、取向指数、电泳率以及红细胞膜的流动性都显著降低(P<0.01,P<0.05,P<0.01,P<0.05);血浆粘度、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膜胆固醇与磷脂比值显著增高(P<0.01)。结论血脂水平升高可影响血液流变学特性以及红细胞微观流变学特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体位变化时脉搏灌注指数(PI)和灌注指数变异(PVI)的变化.方法 观察30例志愿者在清醒状态下水平仰卧位、头高倾斜仰卧位(10°)、再次水平仰卧位时无创血压、脉搏、呼吸频率、PI、PVI的变化.结果 体位变化后,无创血压、脉搏、呼吸频率均无显著变化.从水平仰卧位调整为头高倾斜仰卧位时,PI从(3.5±1.1...  相似文献   

13.
大豆苷元对免疫器官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11,他引:26  
目的:研究大豆苷元对免疫器官的作用。方法:称重法测定小鼠的体重和脾脏、胸腺重量。结果:大豆苷元能显著增加小鼠的体重,及其脾指数和胸腺指数。结论:大豆苷元能增加小鼠的体重和免疫器官的重量。  相似文献   

14.
区域协同医疗信息平台的基础构件——PIX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协同医疗是当前广为关注的话题,相应的信息平台的构建要充分考虑在不同环境下平台的适应性。在区域协同医疗信息平台的基础性服务中,首先要解决病人身份识别问题。介绍了以IHE信息框架的PIX规范为指导。构建病人标识交叉索引服务系统的要点。  相似文献   

15.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假体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强直性脊柱炎股骨近段的形态学改变并以之为基础指导强直性脊柱炎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假体选择。方法 将24例(36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设为强直性脊柱炎(AS)组,所纳入患者术前已出现关节强直,并进行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共30例(45髋),均系非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并且进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分析两组患者术前髋关节正侧位片,并且测量Singh指数、髓腔张开指数、皮质形态指数和皮质骨指数,分析两组患者术后X线片,测量股骨假体的髓腔占有率。并且进行组间计量资料t检验,对髓腔占有率和Singh指数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两组间在Singh指数、髓腔张开指数、皮质形态指数以及假体髓腔占有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皮质骨指数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股骨近段出现比较显著的骨质疏松以及形态学改变,髓腔形态更接近于直立,髓腔开口处张口角度更大,骨皮质变薄。结论 在没有定制型假体的情况下,对于由于严重骨质疏松所造成的股骨近段髓腔形态呈现烟囱型改变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以选用传统水泥型假体并且应当按照关节翻修术来处理;对于对髓腔形态没有出现显著改变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仍然可以选用传统生物固定型假体;由于其年龄较轻预期生存时间较长,对THA术后髋关节功能期望值较高,根据患者髓腔形态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制备特殊设计的个体化水泥型假体应比现有类型假体更加适合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相似文献   

16.
门诊诊疗人次季节变化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分析门诊病人流量与就医规律,提高门诊医疗服务水平。方法 采用时间序列数据季节指数分析法,分析普通门诊月、季度变动特点与规律。结果 门诊量的季节变动以一年为一个周期,随季节的变化引起周而复始的周期性变动,而且变动的幅度大致相同。结论 门诊流量在医院各环节中有不同的变化规律,医院管理者应根据病人流量特点合理安排人力和其他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强直性脊柱炎股骨近段的形态学改变并以之为基础指导强直性脊柱炎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假体选择。方法 将24例(36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设为强直性脊柱炎(AS)组,所纳入患者术前已出现关节强直,并进行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共30例(45髋),均系非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并且进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分析两组患者术前髋关节正侧位片,并且测量Singh指数、髓腔张开指数、皮质形态指数和皮质骨指数,分析两组患者术后X线片。测量股骨假体的髓腔占有率。并且进行组间计量资料t检验,对髓腔占有率和Singh指数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两组间在Singh指数、髓腔张开指数、皮质形态指数以及假体髓腔占有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皮质骨指数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股骨近段出现比较显著的骨质疏松以及形态学改变,髓腔形态更接近于直立,髓腔开口处张口角度更大,骨皮质变薄。结论 在没有定制型假体的情况下,对于由于严重骨质疏松所造成的股骨近段髓腔形态呈现烟囱型改变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以选用传统水泥型假体并且应当按照关节翻修术来处理;对于对髓腔形态没有出现显著改变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仍然可以选用传统生物固定型假体;由于其年龄较轻预期生存时间较长。对THA术后髋关节功能期望值较高,根据患者髓腔形态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制备特殊设计的个体化水泥型假体应比现有类型假体更加适合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银屑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本科收治的220例临床诊断为寻常型银屑病的患者,然后按PASI评分将其分为轻、中与重度三级,用银屑病无能指数(PDI)与生活质量指数(DLQI)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应用DLQI量表评价发现轻度与中度及重度、中度与重度在生理、心理、社交活动、穿衣、日常活动、家庭、工作学习、运动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生活与治疗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用PDI评分评价发现轻度与中度及重度、中度与重度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人际关系及休闲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普遍存在生活质量降低问题,且随着病情加重这些表现更加明显,应该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9.
复合麻醉通过合理的麻醉剂量达到最佳麻醉效果,对患者围术期安全与康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全身麻醉时,血压、心率等传统意识体征,已不能准确反映麻醉深度。近年来脑电双频谱指数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监测麻醉深度上具有简便、实用、快捷的特点。该文综述脑电双频谱指数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在监测临床麻醉深度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本研究阿托品化后应用指标对重症有机磷中毒的治疗影响。方法;采用本研究制定的阿托品化后阿托品减量指标、阿托品停药指标抢救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10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其死亡率、反跳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阿托品化的时间、应用的剂量、天数等统计指标。结果:治疗组可以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反跳发生、缩短住院时间。结论:本项研究是一项实用有效的阿托品应用技术,建议作为阿托品化后用药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