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采用碳离子对硅橡胶(silicone rubber,SR)进行表面注入改性,并对改性材料进行形貌观察、理化性能检测及其细胞相容性评价.方法 采用多功能离子注入机在不同碳离子注入量下对SR进行表面注入改性,得到碳-硅橡胶(Carbon ion implanted silicone rubber,C-SR),并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傅立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技术对材料的表面性能进行检测.采用细胞增殖实验、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技术观察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在改性后材料表面的生长情况.结果 SEM发现各材料的表面形貌无明显差异,FTIR观察各材料的图谱无明显变化,XRD提示碳离子注入后形成了新的晶体结构,但差异并不显著.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C-SR增殖能力较SR有明显提高(P<0.05).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提示碳离子注入后,材料的细胞黏附性增加.结论 采用碳离子注入制作的C-SR改性材料,与纯SR相比,表面性能和细胞相容性均得到了提高,有可能作为新的软组织填充材料.  相似文献   

2.
在生物材料表面构建微米、纳米及微/纳米复合结构,可以实现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相对于微米尺度,纳米尺度的拓扑结构与机体内细胞生长的自然环境更为相似.本文就有关微纳米拓扑结构的构建以及对细胞行为的影响进行综述,探讨该方法对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表面微纳米结构对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再生医学材料研究中,细胞与材料相互作用是一个基本问题,其中材料表面的微观结构对细胞的生物调控作用是重要内容之一.具有表面化学结构和几何拓扑结构的基底是用来研究细胞的行为和功能的有效手段.将细胞的黏附配体选择性地修饰到材料表面,从而能在空间上定位细胞,研究细胞的特定行为和功能,比如黏附、增殖、极化、迁移和分化等.另外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壳多糖微球细胞相容性.方法 将壳多糖制成平均粒径(5.00±0.11)μm的微球,经不同纯化处理的壳多糖微球浸提液,采用流式细胞术研究对小型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结果表明,不同的纯化条件的壳多糖微球的细胞相容性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经充分洗涤干燥的壳多糖微球在给药剂量范围内细胞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聚合物的表面性质和结构对血液相容性具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接触角、吸水率和电子能谱研究了聚醚聚酯嵌段共聚物混合物的表面组成及微相分离结构。电子能谱的测试表明:试样空气面的氧碳元素比高于试样本体,表明醚键向空气面扩散,并以此来估量试样空气面的组成分布。试样的血液相容性与试样空气面氧碳比的提高程度随试样中聚乙二醇对苯二甲酸酯(PEGT)组成的递增呈相似的变化趋势,在共混物中软链段的组分比:聚四亚甲基二醇对苯二甲酸酯/聚乙二醇对苯二甲酸酯(PTMGT/PEGT)=60/40时,试样的接触角最大、氧碳比的提高率最大、血液相容性最好,且试样呈现最为细微的相分离结构。由此表明聚醚聚酯嵌段共聚物混合物的血液相容性主要受表面组成、各链段的表面自由能及微相分离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种形貌静电纺丝膜片的制备方法,并比较其对牙周膜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PDLCs)的细胞相容性。方法通过控制纺丝溶液成分、空气湿度、流速,制成3种静电纺丝膜片,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形貌;将PDLCs与三种膜片共培养,DAPI染色观察PDLCs的形貌、分布;MTT法检测PDCFs的增殖;活-死细胞染色法比较PDLCs的活力。结果研究显示,制得纤维状,液滴状,圆盘状三种形貌的膜片;在共培养第7、11天,PDLCs在圆盘状膜片上的细胞增殖和活性明显优于另两种膜片(P〈0.01)。结论通过调控静电纺丝的溶液成分、空气湿度、温度及流速,可以改变纺丝膜片的微观结构和形貌,从而影响材料的细胞相容性。圆盘状膜片具有更好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两步溶液法合成了侧链带有羧基的聚氨酯(PU),成膜后其表面羧基经1乙基3(二甲基丙胺)碳二亚胺(EDC)活化后与1,3丙二胺反应,合成了氨基化聚氨酯材料。透明质酸(HA)经EDC活化后共价接枝到氨基化的聚氨酯膜表面。通过衰减全反射光谱法(ATRFTIR),静态水接触角测试和扫描电镜(SEM)对聚氨酯接枝前后的结构和形态进行表征,并通过凝血实验和内皮细胞培养实验,测试材料的抗凝血性和细胞毒性。结果表明:透明质酸成功地接枝到聚氨酯膜表面,接枝透明质酸后的聚氨酯膜亲水性提高,凝血时间大幅延长,且能促进内皮细胞的黏附和生长,体现较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8.
张义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4):280-28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免疫学特别是以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为中心的分子免疫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也推动了肿瘤免疫学的发展。动物实验证明,接种MHC表达和不表达的肿瘤细胞将直接影响动物肿瘤生成与否,表明MHC下降是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的关键因素之一。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邹雄教授领导的课题组最近完成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紫外辐射接枝在聚乳酸膜表面引入聚丙烯酸的方法使聚乳酸材料表面的亲水性和细胞相容性得到改善,研究了各种处理条件对材料表面的羧基密度、表面形态和表面接触角的影响,同时还考察了紫外辐射接枝聚丙烯酸的聚乳酸表面的成骨细胞相容性。红外光谱分析和羧基密度测定结果表明:通过紫外光引发接枝,聚丙烯酸被成功接枝到聚乳酸表面,而且接枝密度受接枝时间和聚丙烯酸质量分数的影响很大。接触角和原子力显微镜研究结果表明:接枝聚丙烯酸后的聚乳酸表面的亲水性和粗糙度明显增加,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不同修饰人工晶体的生物相容性,以期开发一种新型人工晶体。实验按人工晶体表面不同的修饰分为Ti膜,DLC膜(150ev),DLC膜(800ev),CH4-(150ev)和PMMA5组。进行体外细胞培养,观察血小板、粒细胞、巨噬细胞在不同人工晶体表面粘附情况,粒细胞释放H2O2水平的检测及成纤维细胞在人工晶体表面的生长。结果表明:血小板粘附实验-Ⅰ、Ⅱ、Ⅲ组与Ⅴ组相比差异显著,修饰表面血小板粘附于人工晶体表面的数量较少。粒细胞实验-Ⅰ、Ⅱ、Ⅲ组人工晶体表面粘附粒细胞的数量少于Ⅴ组,粒细胞释放H2O2;的水平,Ⅴ组明显高于Ⅰ、Ⅱ、Ⅲ、Ⅳ组。巨噬细胞粘附实验-巨噬细胞粘附于人工晶体表面的数量Ⅰ、Ⅱ、Ⅲ、Ⅳ组少于Ⅴ组,并且Ⅰ组与Ⅱ、Ⅲ、Ⅳ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成纤维细胞生长实验-Ⅰ、Ⅲ组人工晶体表面成纤维细胞生长良好,与Ⅴ组比较差异明显。由此初步认为,体外细胞培养实验结果显示,Ti膜修饰的人工晶体比其它几组修饰的人工晶体生物相容性好,其次DLC膜(800ev)修饰的人工晶体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初步探讨碳离子硅橡胶经过不同消毒试剂与方法处理后其表面亲疏水性、表面自由能以及邵氏硬度的变化情况.方法 碳离子硅橡胶经过70%酒精、2%碱性戊二醛、0.5%碘伏、5.25%次氯酸钠、3%过氧化氢以及134℃高温、高压等消毒试剂或方法处理后,采用静态接触角测定仪检测其表面水、甘油接触角以及邵氏硬度变化情况,采用Owen-Wendt公式计算表面自由能γs、极性分量γsp以及非极性分量γsd变化.结果 碳离子硅橡胶经过5.25%次氯酸钠以及3%过氧化氢处理后,其表面接触角以及表面自由能发生明显变化,前者使得其表面呈现出完全的亲水性;70%酒精、2%碱性戊二醛、0.5%碘伏以及134℃高温、高压等方法对材料表面接触角以及表面自由能等影响较小.不同处理组材料表面邵氏硬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70%酒精以及134℃高温、高压等消毒方法对碳离子硅橡胶表面性能影响最小,结合操作便利性等因素,70%酒精可认为是该材料最适宜的消毒处理方式.而次氯酸钠消毒液极不利于该材料表面形貌维持,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12.
13.
研究了聚合工艺、含氟丙烯酸酯类单体种类和用量、苯乙烯和自由基引发剂用量及硅烷偶联剂、催化剂等因素对含氟丙烯酸酯-乙烯共聚物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工艺、含氟丙烯酸酯类单体种类和用量对共聚物表面的憎水性能有显著的影响;采用延时滴加含氟丙烯酸酯类单体可提高共聚物膜表面的憎水性;随含氟丙烯酸酯类单体侧链含氟烷基的链长和氟原子数及含氟单体用量的增加,共聚物水接触角增大,吸水率下降;共聚物薄膜的硬度则与含氟丙烯酸酯类单体中α-取代基、侧链含氟烷基的链长和用量、苯乙烯用量、引发剂浓度等相关;硅烷偶联剂和催化交联剂的加入可提高共聚物薄膜的强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碳离子注入对硅橡胶进行表面改性,得到碳-硅橡胶,评价碳-硅橡胶的机械性能和生物安全性.方法 按照国家标准,采用邵氏硬度计(A型)和电子万能实验机,测量其邵氏硬度、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以及断裂强度等机械性能参数;采用红细胞溶血实验、全身毒性实验、皮下植入实验、过敏与刺激实验、热源实验对其生物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邵氏硬度计和电子万能实验机测量结果表明碳离子注入法未改变硅橡胶机械性能;红细胞溶血实验显示材料溶血率小于国家标准,说明材料植入体内后不会引起溶血反应;全身毒性实验的结果表明材料不具有毒性;皮下植入实验结果表明有良好的体内安全性和相容性;刺激实验:刺激率为0;致敏实验:致敏率为0;热源反应中家兔平均体温升高为0.1℃,其不具有致热源作用,初步符合生物医用材料的要求.结论 碳离子注入硅橡胶表面未改变硅橡胶的机械性能,并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用γ-θ法研究TX-100和SDS及其不同比例的混合水溶液在石蜡面上的吸附,得到Langmuir型吸附等温线。通过计算两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吸附层中的分子相互作用参数,表明吸附层中两表面活性剂分子间存在弱相互作用,因而适当比例的混合体系与单组分表面活性剂比较,在某些方面(如界面压、饱和吸附量、cmc等)产生一定程度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6.
羟基磷灰石/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机械性能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制备可用于外科软组织填充的羟基磷灰石/硅橡胶复合材料,并对其机械性能进行测定与分析,寻求最适当的材料配比,以进行下一步生物学检测.方法按共混法制备不同比例的羟基磷灰石/硅橡胶复合物,按国家标准要求对其进行扯断强度、扯断伸长率、永久变形率(3 min)、撕裂强度、硬度(邵氏A)测定,对其机械性能加以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硅橡胶内羟基磷灰石含量的增加,硅橡胶的硬度逐渐提高,各项机械性能逐渐下降.结论当羟基磷灰石比例为30~50份时,机械性能与纯硅橡胶相当,而70份以上则性能下降,不能用于填充.  相似文献   

17.
韩颖  赵铱民  谢超 《医学争鸣》2007,28(19):1822-1824
目的:研究添加表面有机改性纳米二氧化铈(CeO2)对A-2186硅橡胶机械性能的影响. 方法:实验组将表面有机改性纳米CeO2按5,10,15,20,25和30 g/kg的比例添加至A-2186硅橡胶中,分为6个实验组,将未添加表面改性纳米CeO2的A-2186硅橡胶试件作为对照组. 按照美国材料试验学会(ASTM) D 412-1998 硫化橡胶、热塑橡胶和热塑合成橡胶的拉伸试验方法及ASTM D 624-2000 常规硫化橡胶和热塑性弹性体抗撕裂强度的标准制作试件,并测定实验组及对照组A-2186硅橡胶试件的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撕裂强度及邵氏A硬度. 扫描电镜观察拉伸试件断面形态,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随着表面改性纳米CeO2添加量的升高,A-2186硅橡胶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扯断伸长率呈现出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而邵氏A硬度则呈现逐渐升高的变化. 其中,拉伸强度: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撕裂强度:20 g/kg组(15.84±0.48) KN/m,25 g/kg组(15.32±0.53) KN/m,均高于对照组及其他各实验组,30 g/kg组(13.31±0.78) KN/m则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扯断伸长率: 15, 20和25 g/kg组均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实验组, 且20 g/kg组最高值达到 (591.00±15.17)%;30 g/kg组则低于对照组, 最低值达到 (521.00±40.9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邵氏A硬度:各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添加表面有机改性纳米CeO2对A-2186硅橡胶机械性能有所改善,当加入的质量比为20 g/kg时,对A-2186硅橡胶机械性能的改善为最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硅橡胶轻体加藻酸盐材料印模法制作铸造桩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广东省江门市口腔医院修复科行桩冠修复的患者350例(350颗患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材料的不同分为实验组(硅橡胶轻体加藻酸盐印模法,175例)和对照组(硅橡胶印模法,175例),根据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结果评价密合性。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铸造桩临床检查满意者、X线检查满意者分别为170例(97.1%)和17l例(97.7%)、172例(98.3%)和169例(96.6%),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36,0.311)。结论:硅橡胶轻体加藻酸盐印模法制取桩核效果良好,是修复残根残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木塑复合材料表面性能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水曲柳木粉和聚丙烯(PP)的表面性能对PP/木粉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以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APP)为相容剂,对PP进行改性,测定PP表面自由能与复合材料的非极性值增加明显,力学性能随之下降。结果添加少量的MAPP,PP表面极性值增加显著,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MAPP添加量的增加,PP表面,结论PP的表面性能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