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山东省滨州市2007年发现的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及其应急处置情况进行分析。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爆发调查、快速评价与主动监测、病例管理、病毒学和血清学监测、应急免疫干预等方法进行综合处置,并对调查结果和应急处置效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来自监测系统,临床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粪便标本检出Ⅰ型脊灰病毒,经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鉴定为VDPV,曾接种过11剂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Vaccine,OPV),自身免疫功能基本正常。经调查,当地儿童OPV接种率和脊灰中和抗体水平均处较高水平,周围健康儿童粪便标本未分离到类似病毒,AFP病例监测系统灵敏有效,主动搜索未发现类似病例。对该病例连续采集粪便标本检测,未再发现VDPV。山东省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诊断为VDPV感染者。结论此次发现的VDPV发生在OPV高免疫覆盖率地区,但未发现形成VDPV循环的证据,所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快速、有效。应进一步加强VDPV监测和产生原因及其传播链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中国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免疫策略转换后首次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污水中检测到Ⅱ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的应急处置效果。方法采取加强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监测、含Ⅱ型组分脊灰疫苗接种率调查、健康儿童和扩大环境脊灰病毒监测、脊灰灭活疫苗(IPV)查漏补种等措施,评价Ⅱ型VDPV传播范围。结果新疆2016-2018年0-14岁儿童AFP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27/10万,合格便标本采集率为87.1%。采取阻断VDPV传播措施后,后续环境和健康儿童中连续3个月未再发现Ⅱ型VDPV,未发现VDPV病例。结论此次Ⅱ型VDPV的应急处置措施快速有效,未发生VDPV循环。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上海市徐汇区2名健康儿童检出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VDPV)的调查处置措施。[方法]分别对2名病毒携带者进行个案调查、粪便消毒处置、测定免疫功能,采集粪便标本分离病毒。对密切接触者和周围健康儿童粪便标本进行带毒调查、儿童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接种率调查、OPV查漏补种及医疗机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主动搜索。[结果]2名健康儿童分别检出Ⅲ型VDPV和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病毒。当地儿童OPV免疫接种率较高,粪便标本均未检出阳性病毒。未发现VDPV病例。[结论]VDPV未在当地造成循环。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泉州市发现的1例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健康携带者及其应急处置情况.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调查结果和应急处置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VDPV携带者自身免疫功能基本正常,未发现疾病状态.发生地儿童OPV接种率和脊灰中和抗体水平均处较高水平,周围健康儿童粪便标本未分离到类似病毒.AFP 病例监测系统灵敏有效,主动搜索未发现类似病例,应急免疫接种率高.结论 此次 发现的VDPV发生在健康者,未发现形成VDPV循环,所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快速、有效.VDPV发生在OPV高免疫覆盖率地区,应研究产生原因及其传播链.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济南市环境污水中监测到Ⅱ型(Type2)疫苗高变异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accine Hypervariable P0liovirus,VHPVⅡ)/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II)后,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为维持无脊灰提供参考。方法对济南市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 dLive Vaccine,OPV)常规免疫和补充免疫活动进行评估,开展0~47月龄儿童OPV接种率调查,对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监测情况进行评价,继续采集污水标本开展脊灰病毒监测。结果济南市适龄儿童OPV各剂次接种率均〉99%,2010~2012年全市〈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均〉1/10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均〉90%,AFP病例监测系统灵敏,能够及时发现病例,后续采集的污水中未检测到VHPV/VDPV。结论VHPV/VDPV在当地引起传播的风险较小,但污水采集点辐射范围内流动人口较多,应进一步加强AFP病例监测和OPV接种,防止VHPV/VDPV在人群中循环。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内蒙古自治区1例使用二价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bOPV)发生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病例,评价处置效果。方法对该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集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进行脊灰病毒分离和型内鉴定;在当地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儿童脊灰疫苗接种率评价和0-4岁儿童查漏补种工作。结果该例AFP病例接种第2剂bOPV后19d发病,从粪便标本中分离到Ⅲ型脊灰病毒株,其VP1区发生11个(1.2%)核苷酸变异,鉴定为VDPV。经过采取脊灰疫苗查漏补种等控制措施后,未出现续发病例。结论该病例为Ⅲ型VDPV病例,及时采取查漏补种等措施有效地阻断了可能的VDPV循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DPV)病例发病原因并探索控制对策。方法 对发生的VDPV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测定免疫功能,采集粪便样本分离病毒,进行病毒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对病例所在地及医院进行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主动搜索;对病例所在地及相邻地区开展儿童常规接种率快速评价;对密切接触者和周围健康儿童进行粪便样本带毒率调查。结果病例最终分类诊断为VDPV病例,有11个核苷酸变异;当地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接种率高;密切接触者粪便样本未分离到脊髓灰质炎病毒。结论 该病毒未在当地造成循环。为防止VDPV病例发生和VDPV循环,应维持高水平的OPV接种率,保持AFP监测系统的灵敏性,有条件的地区引入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一起疑似脊灰疫苗变异株病毒循环调查处置过程。方法进行病例核实诊断和个案调查,开展医院AFP病例主动搜索,评价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调查密切接触者儿童粪便带毒率及脊灰疫苗接种率。结果在3例病例粪便标本中同时分离到Ⅲ型脊灰病毒,该病毒VP1区与Sabin疫苗株病毒相比,分别有0.44%、0.55%和0.44%的核苷酸变异。3例病例发病地点相距较远,均接种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未分离到脊灰病毒,当地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均处较高水平。结论脊灰疫苗变异株病毒未在当地发生循环。提高AFP监测系统敏感性、脊灰疫苗接种率和疫情应急能力,是有效阻止脊灰疫苗病毒变异株循环和脊灰野病毒输入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一例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病例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DPV)病例的发病原因并探索控制对策。方法对发生的1例VDPV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检测脊髓灰质炎、麻疹及艾滋病抗体,测定免疫功能,并定期采集标本分离病毒;对全县所有医院进行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主动搜索;对适龄儿童开展121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接种率调查;对密切接触者和周围儿童进行粪便标本带毒率调查和脊灰、麻疹抗体检测以及免疫球蛋白测定。结果病例的临床诊断为X-连锁低/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最终分类诊断为免疫缺陷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病例,在中国是首次发现。病例持续排毒直到死亡。丙种球蛋白持续治疗13个月,并未阻断VDPV在病例体内的复制。病例发生后,在全县开展了两轮OPV强化免疫,继续保持高水平的常规免疫接种率,加强了对各级医疗的AFP监测工作。到目前未发现有VDPV引起的脊灰病例。结论该病例由VDPV引起,因免疫缺陷而持续排毒,采取消毒、OPV强化免疫及监测等措施,有效阻断VDPV的循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宁夏回族自治区1株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accine derived poliovirus, VDPV)进行鉴定和应急处置。方法 对宁夏某区2022年9月1例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 AFP)病例和其同居住区的健康儿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粪便标本分离脊灰病毒,对分离株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和鉴定;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和脊灰疫苗接种率评估。结果 从1名健康儿童粪便标本中分离到1株Ⅰ型脊灰病毒,该分离株与Ⅰ型Sabin疫苗株相比VP1区发生13个核苷酸变异(1.43%),鉴定为VDPV。2021-2022年该区适龄儿童脊灰疫苗基础和加强免疫报告接种率均为100%。未发现该分离株在当地循环。结论 研究地区脊灰病毒分离株为健康携带者VDPV,未造成循环。宁夏需继续保持适龄儿童高水平脊灰疫苗接种率和高灵敏性的脊灰病原学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四川省发生的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高变异病毒(VHPV)/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循环事件及其应急处置情况进行分析,为中国维持无脊灰状态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ev)的使用和在实现无脊灰目标后期,制定脊灰灭活疫苗(IPV)替代OPV的策略提供补充参考依据。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病例个案调查和标本检测、病例所在地及相邻地儿童OPV接种率快速评估、病例所在地及医院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主动搜索、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和周围健康儿童粪便标本病毒学监测、OPV应急强化免疫等方法进行综合处置。结果2011—08/2012—02从送检的阿坝县4名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病毒(PV),经鉴定为Ⅱ型(PV—Ⅱ),其VP.编码区基因核苷酸序列与Ⅱ型Sabin脊灰疫苗株比较,分别有5、6、8、11个核苷酸变异,变异率分别为0.55%、0.66%、0.89%、1.22%,共享5个突变位点,且高度同源,根据WHO新修订的Ⅱ型VDPV鉴定标准,其中3例标本为VDPV,1例标本为VHPV,表明阿坝县发生了Ⅱ型VHPV/VDPV循环事件。事件发生后,病例所在地及相邻地区开展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OPV强化免疫等多项应急处置措施,成功阻断了VHPV/VDPV循环传播,没有出现新发VHPV/VDPV病例。结论OPV低免疫覆盖率,是本次VHPV/VDPV循环事件发生的最主原因。为避免VHPV/VDPV循环的出现和传播,在切实加强常规免疫和提高接种覆盖率的同时,应尽快制定和实施IPV替代OPV方案。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在 2 0 0 1、2 0 0 2、2 0 0 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中 ,有 8例AFP病例粪便标本分离到疫苗变异脊髓灰质炎 (脊灰 )病毒 ,与脊灰疫苗 (Sabin)株相比 ,VP1 区核苷酸差异率为 0 2 2 %~ 0 99%,其中 1例为疫苗衍生脊灰病毒 (VDPV)。 8例主要分布在几个相邻的县 ,年龄主要在≤ 1岁 (7例 ) ,有明显的类似脊灰症状 ,其中 5例未免疫或未全程免疫。密切接触者及周围儿童粪便标本未分离到疫苗变异脊灰病毒 ,当地口服脊灰疫苗 (OPV)接种率调查 ,除 1个村为 4 0 %外 ,其余均 >80 %。表明安徽省局部地区自然环境中存在疫苗变异脊灰病毒的循环 ,但未在人间传播。今后仍应加强儿童OPV常规免疫 ,加强AFP病例监测 ,有计划地开展OPV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3.
汕头市11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汕头市1994~2004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效果。方法对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和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免疫工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994~2004年共报告AFP 183例,<15岁儿童非脊髓灰质炎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39/10万,合格粪便采集率为93.99%。183例AFP病例中,共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PV)14株,检出率为7.65%,检出的PV均为疫苗株。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1例。1996年之后,AFP病例监测系统评价指标均达到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要求的指标和标准。OPV每年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95.37%,每轮OPV强化免疫接种率≥96.26%,抽查评估接种率为92.31%~98.23%。结论汕头市1994~2004年已连续11年无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引起的病例报告,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但AFP监测和OPV免疫存在薄弱地区和薄弱人群,应继续采取和落实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湛江市200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与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OPV)免疫接种情况,为维持无脊灰状态和消灭脊灰工作制定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湛江市2004年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对AFP病例监测系统及OPV免疫接种率进行评价。结果2004年全市报告AFP病例26例,零剂次免疫儿童2例;病例分布于25个镇,无明显季节高峰,<5岁病例占总病例数的61.5%,男女性别比为1.89∶1。26例AFP病例中脊灰病毒分离率为3.8%,为脊灰疫苗株;非脊灰肠道病毒分离率为15.4%。<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30/10万。AFP病例48 h调查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标本及时送检率和随访表及时上报率均为100%。本地和流动儿童OPV基础免疫报告接种率分别为97.3%和99.1%。2004/2005年度两轮OPV强化免疫接种率分别为96.9%和97.2%,两轮强化免疫现场快速评估调查接种率均>95%。结论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无脊灰证实标准,但AFP病例首诊报告率低,OPV免疫空白仍然存在。今后应继续提高AFP监测系统工作质量,提高OPV免疫接种率,消除免疫空白人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实现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目标后,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的发生情况。方法分析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报告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数据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对脊灰病毒阳性分离物的基因测序结果,各级CDC对VDPV及病例的调查和处置报告。结果2001~2013年,中国AFP病例监测系统从37名儿童粪便标本中分离到VDPV,来源于12个省,其中AFP病例22例,AFP病例接触者13人,健康儿童2人。其中2004年贵州省2例Ⅰ型(Type1)VDPV(VDPVI)病例形成循环(Circulating)(cVDPVⅠ),2011~2012年四川省Ⅱ型(Type2)疫苗高变异脊灰病毒(Vaccine—hypervariable Poliovirus,VHPVⅡ)病例/VDPVⅡ病例形成cVHPVⅡ/cVDPVⅡ。结论VDPV可在健康儿童粪便中检出,也能导致儿童麻痹。其发生有疫苗因素,也有受种者因素和疫苗使用因素。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接种率低,是造成发生cVDPV的原因。只有达到人群OPV的高免疫覆盖率,通过高质量的AFP病例监测系统及时发现病例,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控制疫情,才能阻断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首次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DPV)健康携带者的发生及处理情况,评价处理效果。方法对发生的VDPV健康携带者进行个案调查,采集粪便标本分离病毒;对个案所在地及医院进行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主动搜索;对个案所在地及相邻地开展儿童常规接种率快速评价;对密切接触者和周围健康儿童进行粪便标本带毒率调查。结果经过自治区专家诊断组诊断,该个案为VDPV健康携带者,从该健康携带者分离到脊灰Ⅰ型病毒株,VP1区发生10个碱基变异,与Sabin疫苗株脊灰病毒相比核苷酸变异率为1.1%。结论当地脊髓灰质炎病毒学监测和流行病学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等指标良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乌审旗采取了包括AFP病例主动搜索、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补充免疫等多项措施,有效地阻断了VDPV的循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监测黑龙江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中是否存在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病例或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病例。方法通过搜集全省AFP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结合病原学监测结果,利用EPI info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黑龙江省2003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114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62/10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6.5%,分离出脊灰病毒(PV)6例,分离率为5.3%;分离出非脊灰肠道病毒10例,分离率为8.8%,所有PV株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均为疫苗株。结论在AFP病例中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病例或VDPV病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DPV)病例发病原因并探索控制对策.[方法]对发生的VDPV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检测脊灰抗体,测定免疫功能,并定期采集粪便标本分离病毒;对病例所在地及医院进行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主动搜索;对病例所在地及相邻地开展儿童常规接种率快速评价;对密切接触者和周围健康儿童进行粪便标本带毒率调查和脊灰抗体检测.[结果]病例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最终分类诊断为VDPV病例.当地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较高,并具有较高的脊灰抗体,粪便标本除分离到3株脊灰病毒外,未检出VDPV.为防止VDPV传播,对患儿采取了隔离、消毒措施,在病例所在地及相邻地区开展OPV强化免疫.[结论]该病毒未在当地造成循环.当前应维持高水平的OPV免疫接种率,但随着全球消灭脊灰的进展,应适时修订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中国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循环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了解中国首次发生的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DPV)循环事件中,病例的临床检查及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方法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按个案调查表进行,临床符合脊灰病例由国家和省级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会诊并做出最后分类。结果2004年8月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经序列分析发现,贵州省CDC送检的1例AFP病例脊灰病毒分离物为Ⅰ型VDPV,病毒株VP1区与Sabin疫苗株脊灰病毒相比有≥1%核苷酸变异。在此后开展的一系列调查和实验室检测中,又发现1例VDPV病例,此2例的3名接触者中分离到VDPV,并在1例高危AFP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到1株VDPV,证实贞丰县发生了VDPV循环。经调查发现,本次疫情发生于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覆盖率较低、人口密度较大、流动人口相对较多、卫生条件较差的山区。结论经过AFP病例主动搜索、OPV强化免疫活动的开展等多项控制措施,阻断了VDPV的循环。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对江西省首例免疫缺陷疫苗衍生脊灰病毒(immunodeficiency 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iVDPV)病例进行调查和处置,为制定江 西省应急预案提供参考。方法 对iVDPV病例进行医学治疗的同时开展现场调查工作。对其进行医学检查及采样检测,并召开专家诊断会议对其进行最终诊断。对该 地区iVDPV传播的风险进行评估,并通过健康教育宣传,及对患儿家庭的卫生指导,避免病毒的传播。结果 病例最终分类诊断为免疫缺陷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病例,属江西省首例。通过15次连续采样检测显示病毒变异程度逐渐增加。通过接种率调查发现当地儿童的常规免疫接种率为98.7%,加强免疫接种率为73.7%;病例接触者标本分离结果仅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未发现脊灰病毒,风险评估认为iVDPV传播的风险较小。结论 通过有力的处置,该病毒未在当地造成流行。保持高水平的OPV接种率和AFP监测系统的敏感性,是及时发现并阻断脊灰野病毒或VDPV输入及传播的最有效措施。病例所在地的OPV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应加强,同时如何阻断iVDPV病例的持续排毒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