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偿献血人群HIV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加强献血者筛查检验和质量保证 ,严防输血传播艾滋病。方法 初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 ,确认由省艾滋病检测中心采用免疫印迹法 (WESTERNBLOT)。结果 1998年 10月~ 2 0 0 2年 12月共检测 15 2 3 92例无偿献血员HIV抗体 ,确认阳性 17例 ,阳性率 0 .0 11%。结论 无偿献血人群中仍混杂有HIV感染者 ,要进一步加强血液安全管理措施 ,严格执行对血液及血液制品初、复检制度 ,选择优质HIV试剂 ,严格筛查献血人群 ,把好血液质量关 ,确保医疗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乡市无偿献血者HIV抗体监测结果,为更好的制定HIV感染防控策略和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0-2015年新乡市无偿献血标本106 726份进行HIV筛查检测,并对检测出HIV阳性血液标本献血者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5年献血标本共检测出HIV感染标本35例。感染者以男性为主,约占感染总数的94.28%(33/35例),年龄分布以18~30岁最多,约占感染总数的65.71%(23/35例)。结论自2010-2015年,无偿献血HIV感染率逐年上升,应制定一系列防控措施和筛查力度,加强宣传,以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艾滋病在无偿献血人群中的感染情况,为安全输血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9年12月,在百色市参加无偿献血的献血者HIV检测的记录资料。结果共检测无偿献血者标本96 688人次,经百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确认HIV抗体阳性30例,阳性率为0.031%。结论 HIV感染者在献血员中存在,今后应加大艾滋病的宣传力度,杜绝有危险行为的人群参加献血,以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长沙地区近两年来无偿献血人群结构状况及了解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血液浪费,为推动无偿献血健康发展和制定招募安全血源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3年的无偿献血者资料,对无偿献血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分布情况以及血液ALT、HBsAg、抗HCV、抗TP、抗HIV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2-2013本市无偿献血率比例逐年增长,献血者中18~25岁比例较大;男性献血者明显高于女性献血者;本科以上学历献血比例较高;在职业明确的献血人群中职员和大中专院校学生献血比例较高。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为5.34%,ALT、HBsAg、抗HCV、抗TP、抗HIV不合格率分别为2.13%、1.37%、0.78%、0.91%、0.34%。结论加强对无偿献血的宣传,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科学有效的献血招募策略,增强质量意识,提高工作人员素质,选择先进的检测策略,在献血前健康征询、献血前初筛、献血后血液检测各环节严控把关,以保证血液资源充足和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浙江杭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流行因素,探寻如何保证新形势下血液安全的策略.方法 2005-2010年浙江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经HIV初筛,阳性者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确认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数据分析.结果 2005-2010年浙江杭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总计873 230人次,确认发现75人HIV感染,总体平均感染率约为0.009%,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HIV感染率达0.019%;HIV感染者主要为<40岁的男性,94.7%的感染者通过性接触传播;多数为单纯性感染,其次为合并苍白密螺旋体(TP)、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病毒(HBV)等病原体感染;在初次献血和再次献血的无偿献血者中,初次献血者HIV感染率占61.8%.结论 浙江杭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率显著低于普通人群,但呈上升势头,应加强献血的健康评估和献血前咨询工作,加强对高危献血者的甄别,并做好献血后回告,进一步在无偿献血宣传中加强健康教育,同时发展低危、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南平市无偿献血者合并感染情况和特征,为血液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南平市2011-2018年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输血传播感染标志物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呈反应性标本送市疾病控制中心确认。结果南平市2011-2018年无偿献血168 590份标本中合并感染51份,合并感染率0.30‰,其中以HBV合并梅毒(TP)为主,占64.7%(33/51),其次是HCV合并TP,占17.6%(9/51);合并感染者以乡镇居民、≤初中文化程度者、首次献血者为主,年龄40~49岁男性居多。结论社会各部门应加强血液传染性疾病预防和控制,血站应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完善献血前检测项目,鼓励再次献血,完善献血后告知、咨询服务,以壮大固定献血者队伍、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天津市献血者HIV感染的流行特征,为更好地制定防控策略,保障用血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试剂盒法对2011年-2015年天津市血液中心698 702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进行HIV感染状况筛查,对初筛阳性样品采用免疫印迹法(WB法)进行感染状况确认;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确认阳性者的人口学特征等信息。结果2011年-2015年天津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中HIV平均感染率为0.017 3%,呈逐年升高趋势(χ~2=33.14,P0.01)。男男性接触(MSM)是最主要的感染方式,占65.3%。HIV感染以男性为主,占90.1%;在年龄分布上以青壮年为主,其中≤30岁个体占62.8%。结论天津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应进一步加强防控措施和人群筛选策略,以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淮南地区无偿献血者中HIV感染状况,降低HIV通过血源传播的风险。比较第三、四代HIV检测试剂的特异性。方法同时采用两种抗-HIV抗体酶联检测试剂盒检测献血员标本,分析2000-2009年淮南地区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发现易感人群进行防范教育,防止HIV的传播。结果共筛查191 323份献血员标本,检测确认HIV感染者4例,占无偿献血人员总数的0.209/万。4例抗-HIV确认阳性者的文化程度均在高中以下,其中本地3人,流动人口1人,年龄18~40岁,工人占75%;服务行业占25%。结论淮南地区无偿献血者中存在较低HIV感染状况,通过严格的血液筛查,可以有效控制HIV通过血液传播。  相似文献   

9.
《现代医院》2019,(5):698-700
目的对云浮地区2013年1月—2018年9月无偿献血者HIV检测及感染情况进行分析,为本地区无偿献血工作的宣传招募、献血者健康征询提供相关依据,降低因输血传播HIV的风险,保障临床用血的安全。方法统计云浮地区130 404例无偿献血者标本中抗-HIV初筛阳性及确认阳性结果的情况,并对HIV确证阳性者的人群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ELISA初筛抗-HIV阳性反应214例,经云浮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印迹法确证阳性21例,无偿献血人群中感染率为0. 016%。其中21例确证阳性者中13例为初次献血者,8例为重复献血者。初次献血群体阳性率为0. 013%,重复献血群体(献血次数2次及2次以上)阳性率为0. 026%,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确证阳性者中男18例,女3例,高中及以下学历占15例,大专及以上学历6例。结论本地区2013—2018年HIV阳性率无明显上升趋势,感染者呈低学历、低龄化趋势,以及性别差异,应加强献血前健康征询,以保证血液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江门地区2000~2003年艾滋病病毒(HIV)通过血液传播感染情况,为艾滋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江门地区吸毒人群和无偿献血人群进行HIV抗体检测和分析.结果吸毒人群检测共1 726例,抗-HIV阳性130例,阳性率7.53%;无偿献血人群检测141 130例,抗-HIV阳性19例,阳性率0.013%.结论吸毒共用针具静脉注射导致血液传播HIV是江门市艾滋病流行的主要途径,无偿献血人群中也有HIV感染者,提示艾滋病已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吸毒人群是艾滋病防治的重点对象,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防治.同时要加强对采供血部门的血液监测,防止HIV经血液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台州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有针对性采取措施避免经血传播HIV的风险,确保血液质量和安全。方法抗-HIV血液初复检检测采用ELISA法,HIV确证试验采用蛋白印记法(WB);感染率的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2010年-2015年台州市献血者HIV确证阳性率为0.018%,各年份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者大多数为男性(95.8%);18岁~40岁占大多数(81.3%);已婚男性占75.0%;高中以下学历的人群占绝大多数;职业以务工人员居多;合并感染梅毒检出率为12.5%;首次献血者HIV感染率较高。结论加强AIDS预防和传播途径相关知识宣传,加强实验室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发,应加强固定献血队伍建设,提倡临床合理用血,鼓励自身输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大理白族自治州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情况,为献血招募、检测方案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制定更好地针对性防控策略。方法:对2015年至2019年大理白族自治州161970例无偿献血人群中抗-HIV抗体检测结果和大理白族自治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报告进行分析,统计HIV阳性率。结果:对161970例无偿献血者血液传染病指标抗-HIV进行实验室检测,初筛阳性493例,送CDC确认阳性93例,阳性率0.06%,其中男性的阳性率为0.08%(74/89985);女性的阳性率为0.03%(19/71985),男性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6~45岁的中青年人群中HIV阳性率较高。结论:大理白族自治州是HIV高流行区,加强无偿献血前的健康征询,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从而达到保证血液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13.
ALT不合格率占献血比例最高达12.7%,常造成宝贵血液资源的浪费。为了掌握镇江市无偿献血人群的结构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无偿献血安全血源招募活动,笔者对2006年至2007年参加本市无偿献血的经ALT检测不合格的献血者作了性别、职业、年龄、文化程度、季节和献血次数的调查分析,以确定低危人群作为招募对象,确保血液安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02-2007年郑州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情况。方法采用2种不同厂家的ELISA试剂盒,对445 368名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抗-HIV初筛,然后对至少1种试剂呈阳性反应的作双孔复试,复试1孔或2孔呈阳性反应者送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确认。结果ELISA初筛阳性1313例,确认阳性60例,2种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ELISA法检测抗-HIV95%是假阳性。2002-2O07年抗-HIV确认阳性率依次为0.014%、0.012%、0.011%、0.017%、0.015%、0.012%,平均感染率为0.013%;男女各年龄组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男性31~35岁感染率最高(0.028%),女性26~30岁感染率最高(0.030%)。结论郑州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处于低流行趋势,应加强对献血者,尤其是重点年龄段献血人群血液检测,确保献血安全;建议试剂厂家应提高抗-HIV试剂的特异性,以减少血液报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09—2014年襄阳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及人群分布特点,为招募低危献血者提供依据。方法对襄阳地区2009年1月—2014年12月326 856人份献血者的血标本进行抗 HIV ELISA检测,将HIV初筛阳性标本送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确证实验,并对确证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襄阳地区无偿献血者HIV确证阳性41例,确证阳性率为0.13‰,各年度确证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 801.87,P<0.01)。除婚姻状况及感染途径外,HIV确证阳性献血者性别、年龄、区域、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次数等流行病学资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男性占87.80%,18~25、36~45岁年龄段的献血者分别占41.46%、31.71%,无偿献血人群HIV异性性传播占56.10%,男男同性恋性传播占43.90%。工人和商业/公共服务业人员所占比率高,分别为21.95%、17.07%,献血人群HIV确证阳性患者以市区所占比率较高(60.97%),初中/中专学历者占56.10%,首次献血检出HIV阳性者占总检出人数的65.85%。结论为确保血液安全,血站应加大宣传力度,做好献血前的健康征询,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全面开展核酸检测,缩短HIV检测窗口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宁波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状况,为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和血液检测提供依据与建议.方法:对宁波市2005年1月-2012年12月510 431例无偿献血者中HIV感染情况及其献血年份、献血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献血次数及合并感染状况等特征进行分析,数据分析采用x2检验.结果:宁波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率为0.11‰,自2007年开始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年间比较(x2=285.33,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8例HIV感染者:男、女比例分别为0.13‰和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89,P值<0.05);分布于各个行业、年龄段,其中未婚、已婚者比例分别为63.79%、36.21%,年龄在40岁以下者占89.10%;文化程度低者阳性率高于受高等教育者;合并感染者1 6例,其中以TP合并感染为主(75.00%);9名抗-HIV阳性者曾经参加过无偿献血.结论:采供血机构应该在献血宣传、健康征询、血液检测等多个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HIV的传播,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7.
了解南宁市无偿献血大学生感染指标检测情况,为完善安全血液招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2012-2016年6月南宁市参加无偿献血的103 015名在校大学生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HCV抗体)、梅毒抗体(TP抗体)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103 015名在校无偿献血大学生中,HBsAg,HCV抗体,TP抗体和HI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42%,0.23%,0.14%和0.13%,不同年份间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697,P=0.003),其余3种传染病标志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校大学生检测总阳性率、HBsAg和TP抗体阳性率均低于其他献血人群,但HCV抗体阳性率高于其他人群(x2值分别为1 031.659,29.778,419.980,14.667,P值均<0.05);HIV抗体阳性率在两类人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29,P=0.335).结论 南宁市在校大学生血液安全性的优势不明显.应加强在校大学生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宣传教育,以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衡阳市无偿献血者抗-HIV感染情况,探究血液的安全隐患,为采供血机构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和检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0-2014年衡阳市无偿献血者191 271份血液标本进行ELISA初筛试验,初筛阳性样本送衡阳市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用WB(蛋白免疫印迹法)进行试验结果确认。结果 2010-2014年衡阳市无偿献血人群抗HIV初筛阳性数220例,初筛阳性率为0.115%,确认阳性数43例,确认阳性率为0.022 5%;HIV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52.5,P<0.01);结论衡阳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率逐年下降,处于低流行稳定水平,感染主要为男性,具有低龄化趋势。为保证输血安全,政府应加强对献血人群,特别是青年男性的宣传教育。加强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和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福建省献血人群HIV的感染状况,以及报告的HIV/AIDS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以提高对有潜在危险献血员的认识,从源头上加强管控,以减少输血传播HIV。方法从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下载福建省各级采供血机构艾滋病检测以及报告发现的HIV/AIDS病例信息,用SPSS 19.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1998年福建省首次在献血人群发现HIV感染者,截至2017年底,全省采供血机构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466例,其中福州、泉州和厦门3地占69.2%;全省献血人群筛查HIV粗检出率呈上升趋势(趋势χ2=72.83,P0.01),从2008年的0.52例/万,波动上升至2016的2.67例/万;病例中男性占89.5%;外省户籍者占28.5%;18~24岁和25~34岁组各占33.0%和33.7%;≥高中或中专文化占62.9%;性传播占98.5%;CD4200个/mm3的占12.4%。结论福建省采供血机构发现HIV/AIDS病例数与HIV总体疫情持续上升态势基本一致;中高学历青壮年男性献血人群病例较多,提示献血员招募中应加强献血前的沟通和询问工作,排除高危献血者,以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山东省无偿献血艾滋病(AIDs)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传播途径,为阻断HIV经血途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山东省2008~2012年无偿献血AIDS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分析。结果2008~2012年山东省在4511160名无偿献血人群中检出HIV抗体阳性者246例,检出率为5.45/10万。历年HIV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79/10万、3.04/10万、5.55/10万、6.62/10万和9.50/10万(P〈0.05)。246例中,HIV感染者212例,AIDS病人34例;男性占94.31%,女性占5.69%;年龄18~52岁,中位数为25岁,以20岁~29岁为主,占57.72%;高中或中专占47.97%,大专及以上占32.52%;未婚占57.72%;同性传播占56.91%,异性传播占37.40%。结论山东省无偿献血人群中具有感染HIV风险行为的高危人群日趋增多,多为青年男性,疾控和血液机构需加强合作和信息沟通,提高HIV抗体检测服务可及性,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和献血前咨询,屏蔽高危人群,从源头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