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表里双解治疗小儿外感发热68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儿外感发热,其证治虽与成人相同,然因小儿特有的生理病理特性,具体应用又与成人不尽相同。小儿外易感六淫之邪,内易为饮食所伤,临床外感发热多与内热兼见。故笔者多采用表里双解之法,运用防风通圣散化裁治疗发热68例,取得较好疗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金萱  丛艳 《河北中医》2010,32(12):1822-1823
<正>小儿外感发热是儿科常见病症,以感受六淫时邪所致的以发热为主要证候的一类病症。西医治疗效果不佳。2007-05—2009-05,我们采用麻黄汤加减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外感风寒型126例,并与西药治疗126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吴家顺  梁伟 《光明中医》2016,(24):3554-3556
不明原因发热临床常见,且往往难以找到确切病因,西医对此无特别有效治疗方法。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常常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不明原因发热,临床证候纷繁,阴虚证并不少见,气血亏虚者亦不少,但以湿温所致者最多见,病程较长,发热具有典型朝轻暮重特点,抗生素疗效欠佳。中医通过辨别其湿与热的权重,感受秽浊之邪的轻重,以及阴液的损伤程度,给予清热化湿,化浊解毒,兼以滋阴生津之法,疗效尚可。  相似文献   

4.
解毒益君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病毒性心肌炎是目前较为常见的心脏疾患,多见于青壮年,部分患者因反复迁延或成慢性,或发展为心肌病,甚至引起心衰或猝死,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多见邪实正虚之候,故采取清解外邪、益气养心之法而自拟解毒益君汤治疗本病,并与单纯西药治疗进行对照,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咳嗽一证,临床较为常见,四季均可发生。《河间六书.咳嗽论》谓:“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嗽”,小儿时期肺常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更易感时邪而发病,尤以3岁以下婴幼儿为多见。由于四时六气的不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手法治疗理当“因季施推”。现以外感咳嗽为例分述之。春三月,此谓发陈,天气逐渐转暖,而犹带冬令之余寒。小儿若感触风寒,极易形成风寒咳嗽,并兼见恶寒、鼻塞、痰涕清稀色白,舌苔薄白,脉浮等症,治当宣肺止咳、疏风散寒,宜偏于辛温之法。若感受时令风热之邪,则可形成风热咳嗽,并兼见鼻塞、发热、涕痰…  相似文献   

6.
中药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在北方气候寒冷,干旱地区尤为多见.采用中医辨证论治,以宣肺止咳、清热润肺止咳、养阴润肺止咳为治则,服中药汤剂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疗效,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卫外不固,加之调护失宜,最易感受时令之邪,故反复感染.中药健脾益气润肺之法可增强机人体免疫力.在邪去热未清之时,以养阴润肺、清热健脾才能改变易感状态,避免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7.
中药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在北方气候寒冷,干旱地区尤为多见。采用中医辨证论治,以宣肺止咳、清热润肺止咳、养阴润肺止咳为治则,服中药汤剂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疗效,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卫外不固,加之调护失宜,最易感受时令之邪,故反复感染。中药健脾益气润肺之法可增强机人体免疫力。在邪去热未清之时,以养阴润肺、清热健脾才能改变易感状态,避免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8.
"纯阳"常作病理解,以其所病热证多而寒证少,所治之法也多为清凉解热之品。殊不知小儿以阳为用,以阳为体,阳非有余而常不足;如临床常用抗生素治疗小儿,使其免疫力降低,易患呼吸、消化系统疾病。基于"纯阳"之误解与临床寒证多见,论述小儿寒证思维在肺系疾病的应用。小儿阳气未充,易感寒邪,致肺脾肾三脏阳气逐渐受损,且阳气不足则气机逆乱,出现咳嗽、发热、呕吐等一系列病证。治法应以邪之深浅而定,损及上中之阳宜温阳散寒,兼以运脾;肾中真阳受损则宜温潜真阳,以助卫阳,而善温阳者,当以行气为先。临床中小儿肺系疾病诊治应顺其势也,论之以阳,或温散,或温通,或温补,或导之;温阳散寒而不损其阳,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也;须顾护其阳而勿伐其阳,并附一则经典案例佐证。  相似文献   

9.
发热是小儿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引起发热的原因颇为复杂,然不外乎外感时邪、内伤饮食两大类。因小儿形气未充,肌腠疏薄,外邪易乘虚而入,故又以外感者居多。而外感者其来也速,变化亦多,稍有疏忽或治不得法,则变证丛生。故此仅就外感发热浅述如下。1小儿外感易伤于肺肺本为娇脏,而在小儿,其娇嫩之甚更为突出。肺者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外合皮毛,故凡外邪侵袭,或从口鼻而入,或由皮毛而入,皆易伤肺,而使邪热闭郁,肺失宣降,除发热外而兼见咳嗽、喘促、胸闷、气逆等症。治宜辛凉佐以苦甘之剂,以辛而散肺卫之邪,以凉而平肺卫之热,以苦而降其肺气,以甘…  相似文献   

10.
"分消走泄",是清代温热大师叶天士针对"邪留三焦"之湿热病病机所提出的治疗大法。叶氏认为,湿热之邪留滞三焦,治疗重点并非"温补阳气",而是应以"温通阳气"为总则,具体以"分消走泄"之法开上、畅中、渗下,使三焦气化畅通,小便得利,则湿热自去。此亦叶氏所言"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之主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廖世煌教授"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的治疗经验。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廖世煌教授认为清代医家叶天士所著《温热论》中的经典名句"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能指引治疗岭南地区常见的脾胃湿热证。同时列举了"通阳利小便"法在脾胃湿热证的应用思路,通过宣上、运中、渗泄三法同用,以分解湿热之邪,宣通气机,恢复脾胃升降功能。  相似文献   

12.
袁羽昀  赵鋆 《世界中医药》2014,9(7):868-870
外感热病,是指由外邪侵入人体,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小儿脏腑未充,形体娇弱,易感外邪而折损阳气,若治疗固守寒凉之法,恐犯"虚虚实实"之谬。沪上儿科名家徐小圃先生汇通儿科温凉两大学派,崇内难之箴言,循医圣之古法,温肾暖脾,扶阳补火,注重固护小儿元阳,善用麻桂之法,屡起沉疴。小圃先生家学经几代医者发展形成徐氏儿科学派,针对小儿外感热病,治疗注重运用辛温解表,扶正达邪,温培脾肾,潜阳育阴之法,避时弊而愈病。笔者蒙徐氏儿科理论教化,兹将其学术思想结合笔者临床所见,从小儿阳气变化的角度出发浅析小儿外感热病的病机、治法,阐述"扶阳"法在治疗小儿外感热病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李学麟教授出身中医世家,业医30余载,精通经典,其精湛医术享誉福州一带,是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之一。李师融伤寒温病于一炉,提出通阳和阴之法,颇具见地,指导治疗外感热病每每出奇制胜。现将李学麟对"扶正祛邪论"之见解介绍如下。1理论源流扶正祛邪是中医的治疗大法之一,源于《黄帝内经》,如"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  相似文献   

14.
发热是临床常见症状,其治疗多依据"热者寒之"的原则,用寒凉药物清热。张文风教授治疗长期高热患者时,在辨证审因的同时注重因人、因时制宜,主张临证时不应"见热清热",要诊断出引起发热的根本病机,从而辨证论治。长期高热患者1例,主症高热持续不退,究其病机为肝气不舒、气郁化火,故运用"火郁发之"之法,收效甚佳。  相似文献   

15.
咳喘是小儿肺系疾病常见证候,辨证多属风寒犯肺、风热犯肺、痰热阻肺、痰湿阻肺、脾肺气虚等.小儿形气未充,卫外不固,而肺位最高,故肺易先感邪,使肺失宣降、清肃不行而发为咳喘.外邪袭肺常以风为先导,风性善变,其为阳邪,化热最速;加之小儿脾胃薄弱,日久易化生痰热,上贮于肺,故临床以肺热咳喘实证为多,症见咳嗽喘息,痰多粘稠,发热,舌红苔白厚.对肺热咳喘证的治疗,临床多选用麻杏石甘汤、二陈汤、清宁散、银翘散、桑菊饮等,总以清热宣肺、涤痰止咳平喘为原则.笔者在跟随陈昭定教授学习期间,发现其以自拟银黛汤治疗此类患儿,临床疗效颇佳;且对于服用多种药物无效者,施以银黛汤亦愈.现举隅如下.  相似文献   

16.
郝学英 《河北中医》2001,23(12):947-947
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以抽搐伴神昏为特征的证候。又称惊厥 ,俗名抽风。任何季节都可发生。一般以 1~ 7岁的小儿为多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可分为急惊风和慢惊风。现将对惊风的辨证施护体会介绍如下。1 急惊风的辨证施护1 1 外感时邪 风热之邪郁于肌表则发热 ,风热上扰则头痛 ,风邪袭肺则咳、流涕 ,肺热上熏咽喉则红 ,热甚引动肝风则见烦躁、神昏惊厥、舌苔薄黄、脉浮数。按照中医疏风清热 ,平肝息风的原则 ,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 :①避时邪 ,由于小儿肌肤薄弱 ,腠理不密 ,极易感受风邪 ,故应注意居室安静、清洁 ,空气新鲜 ,阳光…  相似文献   

17.
笔者运用芳香化湿、清利通阳之法,以达原饮化裁治疗小儿湿温32例,效佳,现简介如下。药物组成:槟榔、厚朴、草果、槟榔、黄芩、柴胡、滑石、白茅根、薏苡仁、生甘草。加减:湿温发热之病机根本在于脾胃为湿热邪所困,可蒙蔽于上流注于下。湿热之邪又有轻重之分。热重...  相似文献   

18.
三焦气分湿热证与少阳病具有少阳枢机不利、气机升降失常的共同病机,在病变阶段上均处于正邪分争、相持不下的阶段,在病理上均会影响少阳气机升降出入,故协调少阳气机是治疗中的一个重点,三焦气分湿热证所用分消走泄法与少阳病所用和解之法,均属于"和法"范畴。但由于感邪的不同,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三焦气分湿热证偏重于湿遏,而少阳病偏重于热郁,故临证鉴别时要注意分辨,治疗时前者以因势利导、分消湿邪为主,后者以攻补兼施、宣郁泄热为主。  相似文献   

19.
感冒为风邪侵袭人体所致疾病,而风为六淫之首,不同季节往往有不同兼夹,故治疗亦应随风邪的不同兼夹而辨证治之。现将笔者对四时感冒的证治略述如下:1 冬季 因冬季为寒气所主,故冬天风邪往往夹寒侵入人体,致风寒感冒,症见发热恶寒、全身疼痛、鼻流清涕、脉浮紧等。治宜辛温解表,早期可用生姜红糖煎服,煮至辛味全出,入口辛辣难忍为佳。若不效,可用麻黄汤煎服,若几日未愈,则易致寒邪郁而化热的风热证候,症见咽喉肿痛、鼻流浊涕或黄涕,苔薄黄,脉浮数。此时则宜辛凉解表,药用银翘散加减。若久而邪仍不解,则会出现化热之邪壅遏于肺的证候:  相似文献   

20.
胡献国 《中医杂志》2007,48(7):663-663
答:小儿发热为儿科常见急症之一,其中以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若不及时处理,甚者往往可危及小儿生命。中医认为,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易虚易实,且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故外感风温邪毒,病邪侵袭易化热化火,而现发热诸症。当以疏风解表,宣肺清热为治,笔者习用中成药内外合治小儿发热,收效尚可,介绍如下,供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