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9):4537-453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踝肱指数(ABI)、趾肱指数(TBI)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303例T2DM患者,以双下肢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任一部位ABI〈0.9诊断为外周动脉病变(PAD)组;ABI≥0.9为无PAD组。在无PAD组中,将ABI≥1.3的患者分为下肢动脉明显钙化组,无PAD2组;将0.9≤ABI〈1.3的患者分为对照组,无PAD1组。观察ABI、TBI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AD组在年龄、患糖尿病的病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 h尿微量白蛋白(UAE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肌酐(Cr)水平方面均高于无PAD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下肢胫后动脉、足背动脉ABI与PBG2 h、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存在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ABI≥1.3(无PAD2组)的患者,ABI明显高于0.9≤ABI〈1.3(无PAD1组)的患者(P〈0.05),而TBI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ABI作为评估下肢血液循环不良或损伤的指标,具有无创、简便、价廉等优点;当发生下肢动脉钙化时,TBI检测是ABI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血流仪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功能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98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为监测对象,所有受试者均测定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总胆固醇、血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空腹C肽和餐后2hC肽,同时用多普勒超声测定踝肱压指数、搏动指数及平均血流速度。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以及病程的延长,踝肱压指数变小、搏动指数降低及平均血流速度减慢(P0.01);在40~59岁年龄段,空腹血总胆固醇、血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增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变化不大(P0.05);随着病程的延长,餐后C肽/空腹C肽明显减小(P0.01),糖化血红蛋白增大(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功能变化与血脂改变有关,可能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低下,导致高血糖,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从而使体内代谢紊乱,尤其是脂质及脂蛋白代谢异常,可能是导致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功能异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沈静  ;刘长萍 《华西医学》2009,(6):1458-1460
目的:通过踝肱指数(ABI)检查,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PAD)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血管多普勒诊断仪对120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ABI测定,ABI〈0.9为PAD组,ABI≥0.9为非PAD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代谢参数。结果:检出ABI〈0.9者31例,占总例数的25.8%。与非PAD组比较,PAD组患者年龄大、病程长,餐后2 h血糖、SBP、DBP、TG、LDL-C、HbA1c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BI在诊断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中具有重要意义;年龄、病程、高LDL-C、高TG、高血糖、高血压为下肢动脉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CDFI)的诊断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材料与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入院的100例糖尿病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CDFI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比较血管内径、血流、流量、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检测糖尿病患者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PG2h),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相关生化指标。结果:糖尿病患者中下肢动脉病变75例,与健康志愿者相比下肢动脉硬化病变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病变患者中单支血管病变发生率为45.3%,而双支以上血管病变发生率为42.7%,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79.7%,斑块发生率82.6%。与对照组相比较,糖尿病组患者下肢动脉血管流速增快,血管内径明显变小、血流量明显减少(P0.05);下肢动脉病变与高血压、冠心病、周围神经病变、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PG2h)、糖化血红蛋白(Hb A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安全、可靠,血脂代谢异常、高血糖等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踝肱指数(ABI)在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意义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300例T2DM患者,测定足背动脉与肱动脉的比值,有1侧ABI<0.9即纳入低ABI组,2侧ABI均≥0.9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以及相关血脂水平。结果 ABI<0.9者78例(低ABI组),ABI>0.9者222例(对照组)。2组年龄、糖尿病病程、TG、LDL-C、舒张压、2hP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性别比、BMI、WHR、收缩压、TC、HDL-C无统计学差异。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LDL-C是影响ABI的独立因素。结论 ABI是诊断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可靠指标。下肢动脉硬化加剧的主要因素为年高龄、病程长、脂代谢紊乱及高血糖。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踝肱指数(ABI)对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意义并分析其有关因素。方法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测206例T2DM患者的胫后动脉与肱动脉的比值,以ABI<0.9为切割点分成PAD(外周动脉病变)组与非PAD组,并分析比较两组代谢参数。结果 206例T2DM患者中,ABI<0.9者74例,占36%,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吸烟率、血压、FBG、2hPG、HbA1c、TG、TCH、LDL-C、尿白蛋白/肌酐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ABI是诊断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可靠指标,而高龄、长病程、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增加是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PAD)患者的踝肱指数(ABI)与尿白蛋白、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关系。方法分析342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得的ABI、24 h尿白蛋白(24 h-μAlb)、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sICAM-1水平,其中ABI≤0.9患者为下肢血管病变(PAD)组,48例,占14.8%;0.9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血管病变(PAD)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早期筛查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89例,采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进行下肢血管病变的踝肱指数(ABI)测定,排除掉ABI≥1.3(提示动脉钙化)患者16例,余下分为PAD组(ABI0.9)和非PAD组(0.9≤ABI1.3)。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糖尿病并发症及降糖方案等情况,对可能发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有26例患者发生周围血管病变,发病率为13.8%。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提示:年龄、病程及低密度脂蛋白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有较高的PAD患病率,医务人员应做好早期筛查工作,教育和指导糖尿病患者加强血脂及血压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运动后测定踝臂指数(ABI)对其下肢外周动脉病变(PAD)的诊断意义和价值。方法将90例糖尿病患者按适量运动后测定ABI的不同分为PAD组(66例)和非PAD组(24例),对运动后2组患者ABI与血管造影及彩超检查的准确率及各项临床指标(年龄、BMI、血压、BUN、HbAlc、Cr、FCP、TC、UA、TG、HDL-L)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PAD组经ABI测定均提示有动脉狭窄,经血管造影及彩超检查证实63例有动脉狭窄,诊断正确率为95.45%;非PAD组经ABI测定均提示动脉正常,经血管造影及彩超检查证实9例有动脉狭窄,诊断准确率为62.5%。2组ABI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7,P=0.032)。PAD组的临床各项指标均高于非PAD组,其中年龄、SBP、DBP、HbAlc、TC、UA及TG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运动后ABI测定是一种诊断糖尿病患者有无下肢外周动脉病变的可靠手段,可作为早期诊断PAD的常规检查方法。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方法 调查我院35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析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心率、血脂、身高、体质量、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2-hpp)血糖、空腹及2-hpp C肽水平、空腹及2-hpp胰岛素水平、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HDL、LDL、Plt水平与反映下肢血管病变的踝臂指数(ABI)的相关性.结果 年龄、收缩压、HbAlc、2-hpp血糖水平与ABI呈负相关.2-hpp C肽水平、2-hpp胰岛素水平与ABI呈正相关.而其他危险因素均与ABI无显著相关性.不同年龄层次的患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年龄、收缩压、HbAlc、2-hpp血糖水平、2-hpp C肽水平、2-hpp胰岛素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有关,其中年龄与其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踝肱指数诊断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效力,初步探讨不同踝肱指数界点对合并症预测的差异。方法:分析27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踝肱指数检测值,分别进行常规标准分组[≤0.90设为外周动脉疾病(PAD)组,0.91~1.30为非PAD组,>1.30为动脉硬化组]与自定标准分组(≤1.0为PAD组’,1.10~1.40为非PAD组’,>1.40为动脉硬化组’),比较不同程度踝肱指数分组间临床参数及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其他组患者比较,踝肱指数≤0.9的糖尿病患者,其年龄大,病程长,餐后血糖、收缩压较高,心血管、肾脏疾病和糖尿病足发病率均明显增高;而踝肱指数≤1.0和>1.4均可能与糖尿病足的发生有关系。结论:踝肱指数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在应用其预测糖尿病足发生时可能宜放宽诊断标准至≤1.0,以利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与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的关系,分析NLR与下肢血管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683例T2DM患者,根据ABI水平分为外周血管病变(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s,PAD)组(ABI0.9)和无外周血管病变组(ABI≥0.9),比较两组间NLR及临床资料的差异,分析T2DM患者发生PAD的危险因素。结果:ABI异常组年龄、病程、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中性粒细胞、NLR、血肌酐(creatinine,Cr)、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和脑梗死患病率均高于ABI正常组(B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高龄、收缩压升高、HbA1c升高、NLR升高、CHD均是ABI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NLR与PAD之间有相关性。结论:NLR是T2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可作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老年人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与踝肱指数(ABI)的关系,探讨ABI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60岁以上住院患者225例,根据ABI分为周围血管病变(PAD)组和非PAD对照组.进行Lp(a)及临床指标的测定.结果 ①PAD组与非PAD对照组比较年龄、体质量指数(M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r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p(a)、载脂蛋白B100(APOB)、载脂蛋白A1(APOA1)、空腹胰岛素(Ft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②ABI与Lp(a)、SBP、FIns、HOMA-IR呈负相关(P<0.01).③Lp(a)、HOMA-IR、SBP为影响ABI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 老年人LP(a)水平与ABI呈独立负相关,Lp(a)是PAD的重要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T2DM患者577例,根据踝肱指数(ABI)分为不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NLEAD组,472例)和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LEAD组,105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吸烟史、收缩压、舒张压、体质指数(BMI)和实验室相关指标。结果 LEAD组年龄、病程、吸烟率、收缩压(S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肌酐(Cr)及UACR高于NLEAD组,而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NLE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舒张压(DBP)、体质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_1c)、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UACR与年龄、病程、SBP、HbA_1c、Cr和UA呈正相关,与eGFR和ABI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BP、LDL-C和UACR是T2DM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UACR升高提示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的风险增大,定期监测UACR有助于早期预防下肢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踝肱动脉血压指数(ABI)在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PAD)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测定268例T2DM患者的足背动脉、胫后动脉与肱动脉的比值,比值小于0.9为异常。结果检出ABI<0.9者70例,占26.1%,其中按Wanger分级糖尿病足0级49例,占70.0%。结论ABI是一项简单、价廉、无创的早期诊断PAD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ABI)与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BI分为ABI较低组30例和ABI正常组92例,对ABI与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ABI降低组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及糖尿病肾病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BI正常组,肾小球滤过率低于ABI正常组(P0.05);两组BMI、空腹血糖、总胆固醇、血尿酸及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I降低与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但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r=-2.367,P0.05);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及肾小球滤过率为ABI降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BI降低是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重要预警指标,而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及肾小球滤过率为ABI降低的危险因素,且踝肱指数降低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踝肱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验证踝肱指数作为评价或预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简易指标的可能性.方法:对2006-04/2007-04在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13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糖尿病诊断均符合ADA(1997)标准,其中男性108例,女性105例;年龄25~86岁,平均(60.5±12.9)岁;病程1~600个月.采用日本林电器株式会社制造的 ES-1000SPM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测定踝肱指数.患者入院后第1天清晨空腹均进行身高、体质量、血压测量,计算体质量指数,行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素氮、肌酐、尿酸、尿微量白蛋白、踝肱指数、眼底检查,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将所有患者以踝肱指数比值大小分2组,分别为踝肱指数< 0.9组29例和踝肱指数≥ 0.9组184例.结果:213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发病率为13.6%,性别方面差异无显著性.踝肱指数< 0.9组患者年龄大,病程长,合并糖尿病肾病、冠心病、脑梗死率高于踝肱指数≥ 0.9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踝肱指数与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P < 0.05).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糖尿病病史、脑梗死是踝肱指数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踝肱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发生率密切相关,是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初筛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白冰  佘毅  李治鹏  李双庆 《华西医学》2009,24(2):336-338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测定68例糖尿病患者的踝肱指数(Ankle-branchial index,ABI),ABI比值小于0.9为低ABI组,大于1.3为高ABI组,在0.9到1.3之间(含1.3)为正常组。结果:本组病例中ABI%0.9者11例,占16.18%,ABI〉1.3者8例,占11.76%。低ABI组与正常组比较,前者年龄大、病程长,其脉压、HbAlC、TG、冠心病合并率、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明显增高。高ABI组与正常组比较,前者年龄大、病程长,其脉压、HbAIC、TG明显增高,HDL-C明显降低。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是导致ABI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多个因素影响糖尿病踝肱指数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硫辛酸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并下肢周围动脉疾病(peripheralarterialdisease,PAD)患者循环血中内皮微粒(endothelialmicroparticle,EMP)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017年4至10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住院的经药物治疗血糖不达标的T2DM并PAD患者48例,随机分为糖尿病综合管理治疗组(管理组)与硫辛酸联合糖尿病综合管理治疗组(联合组),每组各24例。管理组仅给予糖尿病综合管理降糖治疗,联合组在糖尿病综合管理基础上联用硫辛酸治疗,2组均干预12周,治疗前后测定并比较患者血浆EMP水平、踝动脉-肱动脉血压比值(ankle-branchial index,ABI)、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及丙二醛(methane dicarboxylic aldehyde,MDA)。结果:管理组治疗后EMP水平略有降低(P0.05),联合组治疗后EMP水平显著降低(P0.01),且明显低于管理组(P0.01);联合组治疗后ABI指数略有增加(P0.05),且略高于管理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ROS,MDA显著低于治疗前和管理组(P0.05)。结论:在T2DM合并下肢PAD患者中,硫辛酸联合糖尿病综合管理可明显降低循环血中EMP和氧化应激水平,有助减轻糖尿病患者下肢PAD。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PAD)的检出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520例45岁以上的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踝肱指数(ABI)比值大小分别为ABI〈0.9的PAD组101例、ABI≥0.9非PAD组419例,比较可能诱发PAD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合并PAD占总数的19.4%。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SBP)、尿素氮(BUN)、肌酐(Cr)、尿微量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肾病等因素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0.05)。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收缩压、血肌酐水平是PA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大于45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19.4%合并PAD,年龄、收缩压、血肌酐水平是DR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