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检测单链DNA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石英晶体传感器检测单链DNA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并对其DNA固定方法进行研究。方法:利用聚乙烯亚胺(PEI)黏附和戊二醛(Glu)交联法,将单链DNA探针固定在基频为10MHz的AT切型石英晶体的镀金表面,制成压电石英晶体DNA传感器,用该DNA传感器进行互补单链DNA定量定性检测,并用1.2mol/L NaOH和1.2mol/L HCl对杂交后的传感器进行了再生。结果:在50-400ng/ml的范围内,响应信号与检测浓度成线性相关,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杂交后的DNA传感器能反复再利用。结论:石英晶体传感器可以用于DNA的杂交检测。  相似文献   

2.
压电石英晶体微阵列免疫传感器检测IgG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春艳  陈庆海  陈斌  府伟灵 《重庆医学》2003,32(12):1611-1613
目的 构建一种新型压电石英晶体人免疫球蛋白(IgG)的免疫微阵列传感器。方法 抗IgG单克隆抗体采用蛋白A(SPA)法固定在AT切向、基频10MHz的石英晶体微阵列金膜电极表面制成抗体敏感膜,构成压电石英晶体IgG免疫微阵列传感器。结果 构建的IgG压电石英晶体免疫微阵列传感器对IgG的响应特性良好,其检测下线为0.5mIU/ml。结论 研制的压电石英晶体IgG免疫微阵列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快速,能在线实时检测等优点,可用于临床实验诊断。  相似文献   

3.
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液相检测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液相检测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AT切向镀金膜的石英晶体制成 2× 5型石英晶体微阵列 ,观察晶体振荡频率在不同粘度和密度的甘油PBS( 0 .15mol LpH 7.0 )溶液、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不同pH的PB溶液( 0 .0 6 7mol L)及不同体积的PBS溶液 ( 0 .15mol LpH 7.0 )中的变化规律以及机械冲击和重新加样对晶体振荡频率的影响。结果 石英晶体振荡频率随溶液粘度和密度、离子浓度、pH的增大而降低。溶液体积、机械冲击和重新加样对晶体频率基本无影响。结论 石英晶体传感器所处溶液体系的性状如粘度、密度、离子浓度、pH等因素对其振荡频率有较大的影响 ,石英晶体传感器用于生物反应检测时应减少和避免上述因素的干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及肝炎临床的转归及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自9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提取HBV DNA,经PCR扩增后,通过ELISA法进行HBV DNA定量。结果:96例乙肝患者HBV DNA定性与HBV DNA定量的符合率为95.2%;20例急性肝炎在抗病毒治疗后HBV DNA水平迅速降低;比较HBV DNA水平,重度肝炎>慢性中度肝炎>慢性轻度肝炎>急性肝炎,大三阳组高于小三阳组。结论:HBV DNA定量对于了解乙型肝炎的转归、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不同温度对压电传感器基因杂交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温度对压电传感器基因杂交效应的影响。方法:在压电传感器阵列上固定20碱基的疏基DNA探针,而后分别在15℃、20℃、25℃、30℃下与同长度的互补靶序列进行杂交,计算机采集并分析传感器频率数据,比较各温度下杂交达到平衡所需时间,杂交前后频率差,并计算杂交动力学参数。结果:随温度增加,杂交时间有缩短趋势,杂交前后的频率差值逐渐减小。结合常数变化不明显,解离常数增大,使平衡常数显著增大。结论:在石英晶体传感器阵列上,基因杂交量随温度增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6.
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其初步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建立一种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的方法。方法:采用AT切向,基频10MHz的银膜石英晶体作为压电元件;观察血浆凝集过程中晶体振荡频率的变化,确定血浆凝集反应的起点和终点。结果:(1)血浆标本加入反应体系后, 晶体振荡频率呈阶梯状快速下降,接着频率瞬时上升,然后再缓慢降低达到平稳,频率阶梯下降的起点为血浆凝集反应的起点,频率从快速上升变为下降的转折点为血浆凝集的终点,计算两点之间的时间即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2)该方法的检测结果与STAGO磁珠检测法的相关性好(γ=0.97),批内CV=0.78%,批间CV=2.38%。结论: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浆凝集反应起点和终点确定方便,可靠,且操作简单,快速,成本低廉,检测结果准确,是一种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检测新方法,可用于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BsAg、HBeAg阳性孕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感染状况及其在宫内母婴垂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对HBsAg/HBeAg双阳性共67对孕妇及其新生儿静脉血分离和提纯PBMC后,经抽提、纯化后的DNA进入PCR扩增反应,引物为HBVC区基因序列。结果:67名HBsAg及HBeAg双阳性的孕妇中有35例(52.2%)PBMC中HBV DNA阳性,25例孕妇在血清及PBMC中均发现HBV DNA。67名新生儿有22例感染HBV DNA,感染率32.8%,其中血清HBV DNA阳性者10例,PBMC HBV DNA阳性者19例,二者均阳性者7例。结论:母亲PBMC内HBV DNA阳性可能导致新生儿PBMC中HBV DNA阳性,PBMC内的HBV DNA可能是HBV母婴垂直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HBsAg及HBeAg阳性母亲若血清HBV DNA为阳性就极大增加了其新生儿感染HBV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免疫学检测HBeAg斑点杂交法及PCR定量检测法检测HBV DNA评价干扰素HBV的疗效。方法:对纳入治疗组的慢性乙肝患者治疗前后均同时检测乙肝两对半用两种方法检测血清HBV DNA。结果:干扰素完全应答者HBV DNA转阴较HBeAg发生早;HBV DNA定量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HBV DNA定量PCR较斑点杂交更能反映干扰素治疗过程中患者外围血内病毒拷贝数据的增长。结论:两种方法均能灵敏地反映干扰素抗HBV的疗效,但在实际中各有所长。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病变活动与血清HBV—DNA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基因含量与乙型肝炎病情反复发作的关系。方法:用实时荧光定时PCR法测定慢性乙肝患者活动期和稳定期血清中HBV-DNA含量,统计分析HBV-DNA含量与病情活动的关系。结果:慢性乙肝病情反复发作HBV-DNA含量密切相关,但HBV-DNA含量的高低与ALT、AST水平无关。结论:乙肝病毒复制的增加,导致病毒抗原的产生和累积,引起继发性的免疫损害,是慢性乙肝病情反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与HBV血清免疫学标志物(HBVM)的相互关系。方法:801例血清标本采用ELISA方法对其免疫学标志物进行检测,并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血清HBV DNA。结果:HBV DNA的总检出率为67.0%,在模式HBsAg( ),HBeAg( ),HBcAb( )中,HBV DNA的含量明显高于HBsAg( ),HBeAb( ),HBcAb( )及HBsAg( ),HBcAb( )模式。在HBsAg(-)模式中HBV DNA亦有检出。结论:HBVM能提供乙肝感染的间接证据,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准确灵敏,能真实反映HBV感染、复制及病程变化,在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