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概述美国临床心理学家AyresA.J.博士根据脑功能、职业治疗及实验的研究结果 ,在1972年首先系统地提出感觉统合理论(SensoryIntegrationTheory)。认为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信息输入组合起来 ,经大脑统合作用 ,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作出反应。这一过程包括两方面 ,其一 ,在同一时间内多种感觉刺激信息传入中枢 ,由大脑统一加工处理 ,再协调相应的器官或组织做出适应的反应。其二 ,在接受新的信息的同时大脑要找出储存在记忆中的经验信息 ,将新的信息与以往的经验进行比较并使之协调 ,进一步指…  相似文献   

2.
感觉统合及临床训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旭光  杨霞 《现代康复》1999,3(2):206-206
感觉统合(synsor Integration)的理论.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Ayres A.J于1972年首先提出,近年来由国外引进.并用于临床某些疾病的辅助治疗及矫治某些行为与症状。  相似文献   

3.
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疗效维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觉统合理论(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Ayres(1972)根据对脑功能研究结果首先提出的.她认为感觉统合是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的整合作用,完成对身体知觉作出的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个体与环境接触协调顺利,并能很好的适应环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孤独症儿童临床观察。方法对48例重度感觉统合失调的孤独症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观察6个月。于训练前后采用感觉统合测评问卷评定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孤独症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主要表现为患儿运动发展时间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感觉统合训练6个月末,22例(45.8%)患者疗效显著,复查结果为中度感觉统合失调,其余26例(54.2%)患儿在大肌肉协调及本体感方面取得了较好疗效;家长对训练效果很满意。结论感觉统合训练可改善孤独症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状况,进而改善他们的行为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南阳市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分布特点及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感觉统合功能的关系,经瑞文推理测验初步筛选智力正常的6~9岁儿童,共566人。采用“儿童生活环境调查表”、“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儿童生活养育问卷(BMBU)”等进行测评比较。结果,感觉统合失调率较度为18.4%,重度为6.76%,男孩子略高于女孩。6~7岁组感觉统合失调率最低,与其它年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成绩差者感觉统合失调率显著高于学习成绩上等和中等儿童,父母间的养育类型呈明显正相关,其中位于对角线上的相同养育类型的相关系数都是最大的。结论: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是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多分布于学习成绩差者,感觉统合失调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密切。拒绝和偏爱,平日孩子由非父母照料、家庭支持系统差和居住环境恶劣、父母对孩子不切实际的期望以及父亲年龄偏大和母亲年龄偏小等都对儿童的感觉统合功能的发育造成负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感觉统合训练在学习障碍儿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学习障碍儿童在感觉统合训练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标准的感觉统合训练方法,对58例儿童由专人进行训练,1-3疗程不等,时间1-3月,结果:通过训练,学习障碍儿童在运动协调、情绪稳定,注意力、完成作业及学习成绩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感觉统合治疗是针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采取的一种治疗方法,美国的临床心理学家Ayresa J把感觉统合失调归类为:身体运动障碍、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前庭平衡功能障碍、听觉语言障碍及触觉防御障碍等。0~6岁儿童的感觉器官处于成长发育中,感觉统合不健全是正常现象。幼儿期可能发生视觉不平衡、听觉辨别不足、前庭平衡失调、本体感不足等现象。较大儿童表现在书写、计算、绘画技巧、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障碍。感觉统合训练是一种能同时刺激6种以上感官的运动训练。感觉统合治疗主要适应证是:儿童多动综合征、儿童学习障碍及阅读障碍、儿童语言障碍、儿童抽动症及抽动秽语综合征、儿童精神发育迟滞(IQ〉70),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及其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作者运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评定量表和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65例ADHD患儿的感觉统合能力和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的近期疗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 45例孤独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分别不予治疗和给予感觉统合训练 ,采用孤独症治疗评估表 (ATEC)、感觉统合能力发展量表比较治疗前后孤独症临床行为及感知觉状况的改变。结果 :感觉统合训练治疗 6个月ATEC总分值及语言、社交、感知觉、行为项分值较治疗前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治疗 3个月、6个月感觉统合失调总改善率分别为5 8 6% ,72 4%。结论 :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孤独症儿童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感觉统合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用感觉统合治疗95例确诊为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结果 治疗对儿童的行为问题、身体运动不协调、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及学习成绩不佳的不同类型感觉统合失调儿童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有效率为87.18%。结论 觉统合治疗方法是一种疗效很好的治疗感觉统合失调患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感觉统合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用感觉统合治疗95例确诊为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结果:该治疗对儿童 行为问题、身体运动不协调、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及学习成绩不佳的不同类型感觉统合失调儿童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有效为87.18%。结论:感觉统合治疗方法是一种疗效很好的治疗感觉统合失调患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感觉统合失调 (sensoryintegrativedysfunction ,SID)是指任何原因造成感觉刺激信息不能在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 ,使整个机体不能和谐有效的运作[1 ] 。该理论首先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Ayres于 1972年提出。近年来 ,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多学科研究 ,但是 ,心理护理对儿童感觉失调的影响报道极少。由于SID的发生率比较高 ,SID儿童不仅给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 ,也影响儿童正常的身心发育[2 ] 。因此 ,本文试图通过心理护理对SID儿童疗效影响的实验研究 ,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以某市感觉统合治疗中心 2 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失调儿童感觉统合治疗前后P3波(P300)的改变。寻找感觉统合治疗疗效评价的客观指标。方法:测试25例感觉统合重度失调儿童与18例正常儿童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对其中经过40次以上感觉统合训练的患儿(n=12)在训练后再做P300复查。结果:①感觉统合失调组P3波的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有显著差异性(t=5.35,P<0.001),P3波的波幅两者无明显差异(t=0.49,P>0.05)。②12例患儿治疗后做自身配对比较,其P3波的潜伏期较治疗前明显缩短(t=6.92,P<0.001),波幅也有明显增高(t=-3.28,P<0.01)。结论:感觉统合失调组儿童P3波潜伏期长,提示存在认知损害,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波,能够反映感觉统合治疗对儿童认知功能的改善,可以作为临床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脑损伤患儿感觉统合训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不同脑损伤患儿感觉统合的特点,观察感觉统合训练对脑损伤患儿的综合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对139例脑瘫和智力低下患儿,及其他肢体障碍的脑损伤患儿的感觉统合发展核对表分数进行对比,其中127例患儿分为试验组92例和对照组35例,均进行综合康复训练,试验组增加感觉统合训练,比较两组患儿的综合能力评分变化.结果 脑损伤患儿的感觉统合发展核对表平均分数为(36.01±8.11).脑瘫和智力低下患儿感觉统合功能差异主要表现在脑神经生理抑制困难( P<0.01)、触觉防御和脾气敏感、空间形态视感觉异常( P<0.05)、心绪自我形象不良( P<0.05)等方面.肢体障碍程度不同的脑损伤患儿感觉统合情况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发育期运用障碍( P<0.01)、空间形态视觉异常( P<0.05)和重力不安全症( P<0.01)方面.肢体障碍类型不同的脑损伤患儿感觉统合情况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重力不安全症( P<0.05)方面.试验组患儿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后综合能力评分提高较对照组明显( P<0.01).结论 脑损伤患儿感觉统合功能中度异常;脑瘫患儿的感觉统合能力较智力低下患儿高;肢体障碍程度较重患儿感觉统合能力较差,特别是在空间认知和本体感觉方面;双瘫患儿的本体感觉和前庭觉统合能力较四肢瘫患儿差;感觉统合训练对脑损伤患儿综合能力的提高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施冬柳  龙耀斌 《中国康复》2020,35(5):232-235
目的:探讨个体化前庭训练对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经儿童感觉统合功能评量表确诊为前庭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感觉刺激,观察组根据个体化的前庭评估结果,在常规感觉刺激基础上制定个体化前庭治疗方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量表(Parent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动静态平衡能力测试评估其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2组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均P<0.05)、且观察组的得分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的动静态平衡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强(均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SQ(除冲动和焦虑外)的异常检出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前庭训练应用于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治疗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 例ADHD儿童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感觉统合治疗,对照组接受药物治疗。【结果】感觉统合治疗能改善ADHD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注意力和行为问题,两种治疗方法对改善ADHD儿童的注意力和多动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两者对改善ADHD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感觉统合治疗是ADHD儿童的一种安全有效、易于接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感觉统合治疗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P300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失调儿童感觉统合治疗前后P3波(P300)的改变。寻找感觉统合治疗疗效评价的客观指标。方法:测试25例感觉统合重度失调儿童与18例正常儿童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对其中经过40次以上感觉统合训练的患儿(n=12)在训练后再做P300复查。结果:①感觉统合失调组P3波的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有显著差异性(t=5.35,P&;lt;0.001),P3波的波幅两者无明显差异(t=0.49,P&;gt;0.05)。②12例患儿治疗后做自身配对比较,其P3波的潜伏期较治疗前明显缩短(t=6.92,P&;lt;0.001),波幅也有明显增高(t=-3.28,P&;lt;0.01)。结论:感觉统合失调组儿童P3波潜伏期长,提示存在认知损害,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波,能够反映感觉统合治疗对儿童认知功能的改善,可以作为临床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注意缺陷障碍儿童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应用感觉统合评定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患儿的大肌肉与平衡不良及本体感觉不佳因子分明显高于治疗前 ( P〈0.01) ;触觉防御不当及学习能力发展不足因子分高于治疗前( P〈0.05) ;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可提高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感觉统合训练对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inte-grativedysfunction,SID)儿童治疗作用。方法对264例儿童采用感觉统合检核表进行测定,并进行训练。结果轻度失调121例,重度失调143例。感觉统合训练后,失调总改善率86.4%,注意力改善84.8%,运动协调改善95.4%,情绪稳定改善87.1%。结论开展感觉统合训练,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育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霞  陈立文  吴殷 《护理研究》2015,(12):1485-1487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疗效。[方法]选取感觉统合失调学龄前儿童12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根据疾病程度给予个体化的感觉统合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行为干预训练,干预周期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的感觉统合能力和气质状况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感觉统合训练对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具有很好的干预效果,能促进患儿的康复与气质状况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