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消毒方法对胃肠镜的清洗消毒效果,确保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方法采用冲洗法采样和细菌定量检验方法,对两种清洗消毒方法对胃肠镜清洗消毒效果进行了比较检测。结果在清洗干净的基础上,将1条胃镜浸泡于20 g/L戊二醛消毒液内消毒10 min,消毒效果合格率为97.14%;将2条胃镜同时浸泡于20 g/L戊二醛消毒液内消毒10 min,消毒效果合格率为84.38%。将1条肠镜浸泡于20 g/L戊二醛消毒液内消毒15 min,消毒效果合格率为100%;将2条肠镜同时浸泡于20 g/L戊二醛消毒液内消毒15 min,消毒效果合格率为66.67%。结论用戊二醛消毒液浸泡消毒胃肠镜,最好每次浸泡消毒1条胃镜或肠镜,能够确保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戊二醛溶液用于胃镜消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精确的化学分析法(消毒剂污染监测法)及滴定法,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消毒液分别进行浓度监测及胃镜物表监测,寻找质量控制标准。结果2%戊二醛用于胃镜消毒的质量标准与戊二醛的浓度与使用例次密切相关,在使用120例后消毒液出现菌落生长,戊二醛浓度降至1.78±0.02,同时检查消毒物表同样有菌落生长。结论戊二醛浓度低于1.80%,或消毒120例次后不宜使用,为内镜消毒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3.
戊二醛用于胃镜消毒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保证用戊二醛进行胃镜消毒的有效浓度 ,确保消毒效果。方法 :制剂室用碘量法测定每批戊二醛的初始浓度共8次 ,感染科和胃镜室用戊二醛浓度指示卡测试使用中戊二醛浓度 2 63次。结果 :戊二醛原液浓度均合格 ;使用中戊二醛浓度合格率为 37.63 % ,原因与胃镜消毒槽设计不合理 ,清洗方法不当 ,使用次数过多等有关。经改进水槽设计 ,纠正不当清洗方法 ,限制使用次数 ,每日测试浓度 ,复查使用中浓度合格率为 90 .0 0 % ,使用次数≤ 2 0人次时浓度合格率为 97.42 %。结论 :戊二醛溶液用于胃镜消毒时 ,每日监测其浓度 ,每批配制液以使用不超过 2 0人次为宜 ,能确保戊二醛溶液的浓度不低于 1 .8%。  相似文献   

4.
目的 保证用戊二醛进行消化内镜消毒的有效浓度,确保消毒效果。方法 制剂室用碘量法测定每批戊二醛的初始浓度共10次,感染科和消化内镜室用戊二醛浓度指示卡测试使用中戊二醛浓度180次。结果 戊二醛原液浓度均合格.使用中戊二醛浓度合格率为46.26%,原因与消化内镜消毒槽设计不合理,清洗方法不当,消毒液使用次数过多有关。经改进水槽设计,纠正不当清洗方法,限制使用次数,每日测试浓度,复查使用中浓度合格率为93.21%,使用次数≤20人次时浓度合格率98.66%。结论 戊二醛溶液用于消化内镜消毒时,注意各病例用后,认真做好床侧清洗.每日监测其浓度,每批消毒液以使用不超过20人次为宜,能确保戊二醛溶液的浓度不低于1.8%  相似文献   

5.
戊二醛在使用过程中浓度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内窥镜的消毒多数采用戊二醛。戊二醛消毒液的有效浓度随存放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用于内窥镜消毒的碱性戊二醛消毒剂的使用期限为配制后14d内。为观察戊二醛使用过程的有效性,对浸泡过内窥镜的碱性戊二醛消毒液进行有效浓度的跟踪测定。  相似文献   

6.
072530戊二醛消毒内镜的质量标准研究报告/严红艳…//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1).-969~972采用精确的化学分析法(消毒剂污染监测法)及滴定法,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消毒液分别进行浓度监测及胃镜物表监测,寻找质量控制标准。结果:2.00%戊二醛用于胃镜消毒的质量标准与戊二醛的浓度与使用例次密切相关,在使用120例后消毒液出现菌落生长,戊二醛浓度降至(1.78±0.02)%,同时检查消毒物表同样有菌落生长。提示:戊二醛浓度低于1.80%或消毒120例次后不宜使用,为内镜消毒的质量标准。图1表6参6(原文摘要)072531采样环节改进对物品表面监测结果的影响/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3种常用消毒液对硅胶气管套管的消毒效果。方法采用棉拭涂抹采样和活菌计数培养法,对戊二醛、碘伏和84消毒液消毒使用后气管套管的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分别用浓度为5 000 mg/L有效碘的碘伏消毒液、20 g/L戊二醛消毒液和有效氯250 mg/L的84消毒液浸泡气管套管20 min,每种消毒液都浸泡24例,均可杀灭自然菌,消毒后的气管套管上均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经临床观察,碘伏消毒液无刺激性,戊二醛和84消毒液均显示出一定刺激性。结论所观察的3种消毒液对硅胶气管套管消毒效果较好,但碘伏消毒液在使用安全性方面更优于戊二醛和84消毒液。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戊二醛消毒液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以便科学有效地使用该消毒剂。方法采用浓度分析法和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进行了戊二醛消毒剂使用过程中相关问题的研究。结果使用浓度的戊二醛溶液中单体含量不稳定,加入表面活性剂之后可使其稳定性增强。活化戊二醛所用表面活性剂具有抑制作用,缓蚀剂亚硝酸钠对戊二醛消毒液有增强杀菌效果的作用。活化后的戊二醛消毒液颜色稍有变黄,但不影响其杀菌效果。结论某些表面活性剂对戊二醛消毒液具有稳定作用,亚硝酸钠对消毒液具有协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一种戊二醛消毒液的杀菌效果及其消毒相关性能。方法以载体定量和定性杀菌试验方法及动物试验方法,对该戊二醛消毒液进行了实验室和现场消毒试验观察。结果用浓度为20 g/L的该戊二醛消毒液对载体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30 min,杀灭对数值均>3.00;作用5 h对载体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达到完全杀灭,且定性培养结果无菌生长。能量试验显示该戊二醛消毒液对大肠杆菌最低合格浓度为1 000 mg/L。用该浓度戊二醛消毒液连续浸泡医疗器械14 d后,其对载体上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5 h,仍可完全杀灭载体上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该戊二醛消毒液对小鼠经口毒性LD50为>5 000 mg/kg,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致微核试验结果阴性。结论该戊二醛消毒液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属于无毒级物质,无致微核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戊二醛浸泡法消毒胃镜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爱华 《临床医学》2003,23(6):66-66
为保证病人使用清洁无污染的内镜进行诊疗 ,避免经内镜传播的医源性感染。胃镜诊疗前必须对胃镜及其附件进行有效的消毒灭菌处理。目前我国多数基层医院用于内镜消毒的消毒剂仍沿用洗必太、8∶4液、擦立净或食用消毒净等 ,较少应用国际上首推具有高效、低毒的戊二醛消毒剂。为了了解戊二醛消毒剂的消毒效果 ,使用时间及其对内镜 ,医患人员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 ,我院自 1996年起至今应用了戊二醛浸泡法消毒胃镜 ,并对消毒后胃镜 ,不同时间的消毒液进行了细菌培养 ,对内镜本身的性能由专业人员做定期全面的检查记录 ,对医患人员出现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化学消毒剂对纤维胃镜消毒效果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经试验检测,以有效氯浓度为1000mg/L的84消毒剂、四环牌清洗消毒剂或891消毒剂溶液浸泡纤维胃镜3分钟,可将HBsAg破坏与HBV-DNA灭活。在同样条件下,金星消毒液仅能破坏HBsAg,戊二醛、新洁尔灭、洗必泰与诗乐氏消毒剂溶液对两者均不能破坏。前3种有效消毒液对胃镜有一定腐蚀性,使用亦不理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含氯消毒液与戊二醛消毒液对消化内镜消毒效果。方法选择胃、肠镜各120条,分为A组和B组,分别用含氯消毒液与碱性戊二醛消毒液消毒,比较两种消毒液的消毒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消毒3 min和5min后,含氯消毒液的消毒效果和安全性优于戊二醛消毒液;消毒10 min后,两种消毒液消毒效果一致。结论含氯消毒液可对消化内镜进行快速、彻底消毒,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浙江省消毒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水平,提高全省疾控系统和医疗机构对消毒剂性能检测能力。方法采用理化分析方法,选部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医疗机构对戊二醛消毒液有效含量检测能力进行调查。结果15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对两种浓度(含量18 g/L与16 g/L)的戊二醛消毒液检测报告的结果符合率为86.7%。26家医疗机构对含量18 g/L戊二醛消毒液检测结果符合率为69.2%,对含量16 g/L戊二醛消毒液检测结果符合率为26.9%。结论浙江省医疗机构应进一步加强戊二醛消毒剂的正确使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尚未开展戊二醛有效含量测试的单位,应尽早建立相应的测试方法,加强对医院使用中消毒剂的质量检测。  相似文献   

14.
选择一种消除实验室DNA污染的最佳消毒方法。用压力蒸汽消毒、紫外线消毒、84消毒液、过氧乙酸消毒液、次氯酸钠消毒液和2%(v/v)戊二醛消毒液,按常规方法对高浓度(5×107cop ies/m l)与低浓度(5×103cop ies/m l)HBV-DNA阳性血清标本和HBV阳性参控品进行消毒处理,然后用PCR检测技术检测HBV-DNA浓度的变化。HBV-DNA阳性血清标本经84消毒液消毒后不能检出HBV-DNA;过氧乙酸、次氯酸钠和戊二醛消毒液及紫外线照射消毒法消毒后HBV-DNA含量减少;压力蒸汽消毒法对血清标本中的HBV-DNA无作用。84消毒液能完全清除阳性血清标本中的HBV-DNA;高压蒸汽、过氧乙酸、次氯酸钠和2%(v/v)戊二醛及紫外线照射消毒法不能完全清除阳性血清标本中的HBV-DNA。  相似文献   

15.
吕伟珍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12):1154-1155
目的探讨储血设备简单易行的消毒方法。方法对储血设备采用84消毒液、75%乙醇、戊二醛消毒液擦拭等3种方法清洁消毒并采样监测消毒效果。结果用有效氯500 mg/L 84消毒液擦拭消毒生物学监测合格率为100%,杂菌阳性率25%;75%乙醇擦拭消毒生物学监测合格率为100%,杂菌阳性率为70%;20 g/L戊二醛消毒液擦拭消毒生物学监测合格率为99%,杂菌阳性率为21%。结论 3种消毒方法对储血设备均能达到消毒效果,但84消毒液对金属有腐蚀性,易致储血设备内置金属框架生锈;75%乙醇易挥发,擦拭浓度和时间难于保证杀灭杂菌;戊二醛灭菌效果最好,简单易行,无需配置,值得在血站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胃镜是诊疗上消化道疾病的常用仪器之一。由于它在病人中使用频繁 ,交叉感染的威胁大 ,故胃镜的消毒很重要。戊二醛是目前临床上广泛用于内窥镜消毒的药物。为此 ,我们对其消毒效果进行了系统观察 ,现总结如下。1 方法本组使用的FX—强化戊二醛 ,系湖北黄石化工厂生产的 2 %未经稀释的出厂原液 ;加 0 5%亚硝酸钠后 ,pH 7.0。我们采用同一批号的戊二醛消毒液对每次使用后的胃镜 ,浸泡消毒 10min ,然后对胃镜取样作细菌学检查。按时间顺序 ,连续观察 50例次 ,其中每组病人中有 2例乙肝病毒表抗阳性携带者。第 1组 ,系第 1~ 10例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两种戊二醛消毒液杀菌效果,为实际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理化分析和载体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香型戊二醛消毒液消毒相关性能进行了实验室观察,并与普通戊二醛消毒液作平行比较。结果浓度为20 g/L该香型戊二醛消毒液对载体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60 min,平均杀灭对数值为5.09。相同浓度下普通戊二醛消毒液对载体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60 min,平均杀灭对数值为3.98。香型戊二醛与普通戊二醛消毒液在54℃下存放14 d,其戊二醛含量下降率小于5%。结论该香型戊二醛消毒液杀灭细菌芽孢的效果略好于普通型戊二醛消毒液,但两组戊二醛消毒液都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邻苯二甲醛和强化戊二醛对乙型肝炎病毒污染的胃镜消毒效果及消毒时间比较,为临床选用合适的内镜消毒液、消毒时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使用后的胃镜240套,根据2004年4月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清洗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邻苯二甲醛和强化戊二醛浸泡消毒,于清洗前后及消毒后3min、5min、10min进行内镜腔内采样,观察两种消毒液及其不同消毒时间的消毒效果。[结果]应用强化戊二醛和应用邻苯二甲醛清洗后、消毒3min和10min时胃镜内腔定性和定量PCR检测HBV-DNA平均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毒5min时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邻苯二甲醛消毒乙型肝炎病毒病人使用后的胃镜,消毒效果优于应用强化戊二醛消毒。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解决采血室医务人员的手部消毒问题。方法以多种快速消毒法对采血室人员手部进行消毒,连续监测各种消毒方法对细菌、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的杀灭、抑制情况。结果2%戊二醛、800mg/L有效氯消毒液可以杀灭或抑制手套表面的细菌及乙肝病毒;使用以上消毒液对裸露手部消毒无明显效果。结论采血室工作人员佩戴手套的同时用2%戊二醛、800mg/L有效氯消毒液对手套表面进行消毒,可以有效杀灭或抑制手部的细菌和乙肝病毒,日常工作中可以使用2%戊二醛、8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手部,作为采血室工作人员手部消毒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保证病人使用清洁无污染的内镜进行诊疗,避免经内境传播的医源性感染,胃镜诊疗前必须对胃镜及其附件进行有效的消毒灭菌处理。目前,我国多数医院用于内镜消毒的消毒剂仍沿用洗泌泰、84液、擦立净或食用消毒净等;较少有应用国际上首推的戊二醇消毒剂。为了了解戊二醛消毒剂的消毒效果、使用时间以及其对内镜、医患人员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我院自1993年起至今应用了戊二醛浸泡法消毒胃镜,并对消毒后胃镜,不同时间的消毒液进行了细菌培养;对内镜本身的性能由专业人员做定期全面的检查记录;对医患人员出现的不良影响进行记录。现将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