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择期剖宫产娩出新生儿立即使用常压给氧预防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效果。方法试验组选择2008年5月~2008年12月单日择期剖宫产产妇167例,在新生儿娩出后立即予常压给氧,同时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对新生儿进行呼吸道分泌物清除处理;对照组为双日择期剖宫产产妇143例,在新生儿娩出后只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对新生儿进行呼吸道分泌物清除处理。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与经皮血氧饱和度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新生儿窒息减少5.99%(P0.05),新生儿出生后血氧饱和度提高快、血氧饱和度达到86%所需时间短(P0.01)。结论剖宫产娩出新生儿立即使用常压给氧,是预防与减少新生儿窒息、快速提高新生儿血氧饱和度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选择stark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将180例再次剖宫产病例纳入研究,按初次剖宫产术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行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观察组行新式剖宫产(即stark式剖宫产)。观察再次剖宫产时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胎儿娩出困难率、新生儿窒息率、腹壁盆腔重度粘连率。结果观察组切皮至胎儿娩出及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胎儿娩出困难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腹壁盆腔重度粘连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较传统剖宫产手术,盆腔粘连更为严重,胎儿娩出困难,新生儿窒息率增加,故需慎重选择首次剖宫产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使用一次性新生儿吸痰管和新生儿吸引球比较,探讨二种吸痰效果.方法 1000例实验组接受使用一次性新生儿吸痰管干预模式,500例对照组接受使用新生儿吸引球干预模式.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污羊水清除例数、吸痰复吸例数、洗胃例数及复苏成功率优于对照组(P<0.05),余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一次性新生儿吸痰管干预模式,能及时发现病情,尽早采取有效措施,明显地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产钳在头位困难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为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母婴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行择期剖宫产术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因胎头高浮、低位横切口瘢痕子宫或过度肥胖致胎头娩出困难。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产钳助产。记录两组新生儿娩出时间、出生1 min Apgar评分、窒息发生率及头面部损伤情况,比较两组产妇术中及术后24 h出血量和子宫切口延裂情况。结果所有胎儿顺利娩出,观察组新生儿娩出时间、新生儿出生1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及头面部损伤发生率等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产妇术中及术后24 h出血量和子宫切口延裂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择期剖宫产术中如为胎头高浮、低位横切口瘢痕子宫及过度肥胖孕妇,应用产钳助娩胎头不仅缩短胎儿娩出时间,而且大大降低胎儿及产妇出现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钳在再次剖宫产时协助胎头娩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2年12月244例再次剖宫产胎头娩出困难患者,其中产钳协助胎头娩出(观察组)122例,未采用产钳助娩(对照组)122例。分析2组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时间(U-DI),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头皮外伤、子宫切口撕裂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U-DI和产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均P<0.05),新生儿轻度窒息、新生儿重度窒息、新生儿头皮外伤、子宫切口撕裂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再次剖宫产徒手助胎头娩出困难时及时应用产钳协助胎头娩出,能有效缩短U-DI,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减少母婴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解决传统吸痰备物耗时问题,寻找有效、简便、快捷的吸痰备物方法。方法:将60例新生儿随机分观察组30例(使用一次性吸痰包),对照组30例(使用传统吸痰备物)。结果:观察组备物时间1 m in,对照组备物时间3 m in;观察组的血氧饱和度提升比对照组迅速,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检验,P<0.01)。结论:一次性吸痰包准备简便、快捷,是抢救急性呼吸道阻塞的最好吸引配备,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苏晋琼 《现代医院》2006,6(1):26-27
目的探讨初生儿吸净胃内羊水对咽下综合征的防治作用。方法1289例剖宫产分娩新生儿根据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于胎儿娩出、常规清理呼吸道后将8~10Fr吸痰管插入胃内进行清吸,胃内液体多时可轮回数次清吸直至吸净为止;对照组清理气道后,包裹好、侧卧位。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呕吐发生率分别为3·90%和14·9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46·076,P<0·01)。干预组和对照组新生儿肺炎及呕吐物返流窒息发生率分别为3·12%、11·11%和0·47%、2·93%,两组比较有显著意义(2=31·046,P<0·01)(2=11·663,P<0·01)。结论新生儿生后吸除胃内羊水可有效防治咽下综合征,对降低新生儿肺炎及呕吐返流引起的窒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吸痰装置在高压氧治疗患者气道吸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存在清理呼吸道无效、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94例(2 880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治疗1 418次,吸痰45次)和对照组46例(治疗1 448次,吸痰49次)。对照组采用传统吸痰装置吸痰,观察组采用改良吸痰装置吸痰。比较两组吸痰操作流程所需的时间,吸痰后7 min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备物及吸痰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吸痰后7 min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改良吸痰装置吸痰,能缩短备物时间,简化操作流程,快速地清除气道内分泌物,预防窒息,保证高压氧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提高高压氧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娩出后一分钟或数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功能不全出现的一系列缺氧症状。一般可分为轻、中、重三种窒息。我们认为:在抢救新生儿窒息时主要是动作迅速、轻巧、立即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同时配合皮下注射纳络酮、吸氧是抢救新生儿窒息成功的关键。 我院自1996~1998年,共抢救新生儿窒息108例,成功106例。其中男婴58例,女婴48例。臀足位26例,第二产程停滞行胎头吸引22例。剖宫产10例,早产10例,其他因羊水污染(Ⅱ~Ⅲ°)38例。特别是在中度、重度窒息配合应用纳络酮同时采  相似文献   

10.
我们结合工作实际 ,就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谈几点体会 ,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  全组共 30例 ,均为剖宫产重度窒息的新生儿 ,出生后 1分钟 Apgar评分 <3分者 2 9例 ,1例出生时评分为 6~ 7分 ,3分钟后又 <3分。  急救方法 :术前备好低压吸引器、粗细吸痰管各一根 ,新生儿气管导管一套 ,小儿喉镜等用物。胎头取出后 ,手术者立即用粗吸痰管充分吸净咽喉部的粘液 ,断脐后用喉镜暴露声门吸引 ,同时助产人员用手挤压新生儿胸部 ,可见气管内的羊水流到喉头。如羊水粪染 ,将细吸痰管或小儿气管导管直接插入气管内低压迅速吸引 ,这样能充分吸净…  相似文献   

11.
王俊俐 《健康大视野》2006,14(11):64-64
目的 探讨腹部横切口剖宫产胎头娩出困难的原因,提出预防及处理措施,减少新生儿窒息、产伤的发生。方法 对我院2001年1月-2005年1月间施行的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中发生胎头娩出困难的86例病例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有相同剖宫产指征的86例胎头正常娩出的为对照组,分析胎头娩出困难的原因有选择切口不恰当、麻醉效果不理想、胎儿因素、医源性胎儿娩出困难,可导致新生儿窒息、产伤的发生。结论 针对原因采取相关预防及处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剖宫产术质量。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窒息应用纳洛酮复苏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纳洛酮为纯阿片受体特异拮抗剂 ,临床主要用于阿片类药麻醉或中毒的拮抗。我院自 2 0 0 0年 11月~ 2 0 0 2年 11月 ,应用纳洛酮脐静脉注射为主复苏新生儿窒息 2 2例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本组患儿 2 2例 ,其中剖宫产 12例 ,自然分娩 7例 ,会阴侧切十胎吸 3例。患儿娩出后即刻 Apgar评分 0~3分 5例 ,4~ 5分 10例 ,6~ 7分 7例。1.2 窒息原因 第二产程延长 8例、使用催产素 6例、脐带因素 5例、分娩期应用镇痛镇静药 3例。1.3 临床处理 胎儿娩出后立即清理呼吸道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浅弱者给面罩吸氧。胎儿断脐后…  相似文献   

13.
朱蕙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3):1984-1985
目的:探讨急性胎儿窘迫的宫内复苏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方法:将活跃期出现急性胎儿宫内窘迫者22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吸氧、左侧卧位外,观察组立即给予溶于5%葡糖糖100 ml中的超声晶氧300 mg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静滴新三联(10%葡萄糖液100 ml+维生素K10 mg+维生素C 2.0 g),两组病例于胎窘发生后30~40 min内均予积极产科处理。结果:新生儿窒息率与分娩方式无关。重度新生儿窒息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新生儿复苏效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超声晶氧在急性胎儿窘迫中的应用能明显改善新生儿预后,应用方便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周氏剖宫产子宫切口在二次剖宫产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2例二次剖宫产产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周氏剖宫产子宫切口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子宫下段切口治疗。结果观察组孕妇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胎儿娩出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仅1例切口轻度撕裂,对照组有5例切口撕裂;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2例,对照组窒息发生6例。切口撕裂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周氏剖宫产子宫切口在二次剖宫产中应用效果好,缩短了手术时间与胎儿娩出时间,减少了出血量,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深吸及浅吸两种吸痰方法对剖宫产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3~12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出生的剖宫产新生儿320例,按住院先后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60例。研究组采用深吸法清理呼吸道、食管、胃内黏液及羊水;对照组采用口鼻、咽喉部浅吸法清理呼吸道。两组均为母婴同室、母乳喂养。记录新生儿体重下降的最低幅度和回升时间、经皮总胆红素值、新生儿24 h呕吐次数及首排黄便时间。结果:研究组体重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体重回升快(P<0.05);24 h内呕吐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首次排黄便时间早于对照组(P<0.01);黄疸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剖宫产新生儿采用深吸法清理呼吸道、食管、胃内黏液及羊水可以减少新生儿呕吐次数,减轻生理性体重下降幅度,缩短胎便的排净时间,减轻黄疸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对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115例重度子痫前期接受剖宫产患者资料,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硬膜外麻醉)56例和联合组(腰硬联合阻滞麻醉)59例。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间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麻醉效果、母婴结局、不良反应。结果:手术后两组应激指标水平均升高,但联合组手术后即刻、24h、48h应激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平稳、手术开始、胎儿娩出、手术结束时,两组舒张压(SBP)、收缩压(DBP)均低于麻醉前,联合组胎儿娩出及手术结束时SBP、DBP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率(HR)在麻醉平稳、手术开始、胎儿娩出时高于麻醉前,手术结束后低于麻醉前,且联合组胎儿分娩时低于对照组、手术结束时高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麻醉起效时间(2.3±1.4 min)、最高阻滞水平时间(8.5±3.5 min)均低于对照组(6.3±1.5 min、16.3±3.2 min),麻黄碱用量(12.31±2.10 mg)高于对照组(7.55±1.22 mg),新生儿评分、pH、PO_2均高于对照组,新生窒息率、PCO_2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11.9%)低于对照组(26.8%)(均P0.05)。结论: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可更好地抑制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手术应激反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产钳在头位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4~2009年在该院916例头位分娩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剖宫产双叶小产钳助娩544例为观察组,简称产钳组。其余两组为对照组:宫底加压组277例,助手宫底加压协助成功娩出胎头,简称加压组;宫底加压加产钳组95例,系因宫底加压失败改用产钳助产,简称复合组。观察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的时间(U-DI)、新生儿窒息、子宫切口撕裂延长以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加压组与复合组产妇发生子宫切口撕裂延长情况均多于产钳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产后出血无明显差异。观察U-DI产钳组少于加压组及复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钳组面部损伤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新生儿窒息更多见,不仅发生率高,而且程度重。加压组、复合组发生新生儿窒息率高于产钳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位分娩剖宫产术前应进行娩头困难的评估,术中一旦胎头娩出困难尽早应用剖宫产小叶产钳助产,该方法安全可行,在某种程度上降低母婴并发症,但是需要注意提高手术技巧,避免新生儿颜面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传统吸痰法与橄榄头连接负压管在清除鼻腔分泌物方面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5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我院(儿童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患儿280例,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吸痰法(140例)和实验组:采用橄榄头连接负压管(140例)。比较后两组患儿的吸痰效果及气道粘膜损伤情况。结果:采用一次性使用吸引器连接管的实验组吸痰效果更明显,其有效率达92.42%,与对照组x值为18.796,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观察两组患儿的气道黏膜损伤情况比较,实验组140例患儿只有一例发现痰中带血,而在对照组中观察到10例患儿出现痰中带血。经过统计学分析,x值=6.056,P值=0.0138,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橄榄头连接负压管在清除儿童鼻腔分泌物方面比传统吸痰法具有吸痰效果好气道黏膜损伤少等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胎头娩出困难临床相关因素及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海燕  周剑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4):3833-3834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的原因和损伤发生情况,探讨相应的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4月期间在东阳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12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随机选择同期行剖宫产术中胎头正常娩出的1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麻醉方式和手术方式相同,术后观察发生胎头娩出困难的原因和损伤发生情况。结果:胎儿因素、子宫因素、切口因素和医源性因素导致的胎头娩出困难分别为75例、8例、17例和20例,实验组的损伤发生率为69.2%,高于对照组的12.5%,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新生儿方面,实验组出现新生儿窒息19例,颅内出血1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导致胎头娩出困难发生的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可确保母婴健康,提高剖宫产手术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汤琼瑶  李建 《中国妇幼保健》2018,(11):2414-2418
目的对比分析左侧倾斜30°位与常规平卧位对行椎管内麻醉的剖宫产产妇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评分的影响,为改善剖宫产术安全性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方法分析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海口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接受剖宫产术分娩的164例产妇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入选者分为观察组(左侧倾斜30°位)和对照组(常规平卧位),每组各8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同时刻[包括麻醉前(T0)、麻醉后即刻(T1)、麻醉后5 min(T2)、麻醉后10 min(T3)、麻醉后15 min(T4)、胎儿娩出时(T5)]血流动力学[包括收缩压(SB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_2)]变化、胎儿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新生儿Apgar评分、低血压发生率。结果两组产妇不同时刻的SpO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点观察组产妇的HR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1~T5时点观察组产妇的SBP较平稳,但对照组产妇的SBP波动较大。观察组胎儿的PaO_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_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胎儿的p 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平卧位相比,左侧倾斜30°位可明显降低剖宫产产妇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对新生儿窒息评分无明显影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