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胃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疾病,但近年来有增多趋势,临床上溃疡病合并嗜酸性肉芽肿约为1.7%,其诊断和治疗问题引起医务人员重视。1981年2月至1985年9月,我院收治7例,现报告并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1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6岁,平均53.2岁。临床表现:间歇性上腹隐痛7例,其中伴有返酸、暖气6例,黑便4例,呕血3例,纳差、消瘦3例,血中嗜酸性细胞增高4例。病史最长达30年,最短2个月。本组7例均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发现胃巨大溃疡(直径大于2.5cm)5例,充盈缺损和小溃疡1例,充盈缺损1例。本组4例行胃镜检查及活检,3例为慢性浅表性胃炎,1例胃嗜酸性肉芽肿。本组术前误诊为胃癌4例,胃溃疡病1例,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自1989年3月至1999年12月,我院收治经病理证实胃嗜酸性肉芽肿32例,对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2例患者,以腹痛为常见病史,术前仅有2例诊断为胃嗜酸性肉芽肿,误诊率93.7%。全组均行手术治疗,术后27例接受随访,均健在。结论:该病诊断不易,对可疑病例进行术中快速切片检查是避免本病误诊的重要因素,手术治疗是最好的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手术适应证及方法的选择。方法 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例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手术治疗效果。6例患者均有脊髓及神经根受压症状。3例单纯行病灶清除术,2例加行胫骨取骨植骨术,1例行病灶清除、腓骨取骨植骨及Tsfu{内固定术。结果 6例患者随访6个月至15年,平均4.7年。5例患者脊髓及神经根受压症状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行内固定者脊柱稳定性好,恢复时间最短。结论 多节段病灶及有脊髓压迫症状的脊柱嗜酸性肉芽肿,均应行手术治疗。病灶清除加植骨为基本手术方式,对脊柱稳定性有影响者宜加用内固定脊柱融合术。 相似文献
5.
我院1988~1990年遇见胃嗜酸性细胞肉芽肿2例,现报告如下。例1:女患,38岁。上腹部隐痛、消瘦5个月。入院前呕血一次,约300ml。查体:轻度贫血貌。上腹正中偏右可触及4×6cm大小肿物,能上下移动,边缘不整,有轻压痛。胃区振水音阳性。胃镜检查:胃底部有大量咖啡色液体贮留,胃窦部小弯侧及前壁有两个形态不整的溃疡。分别为4×6×0.6cm和3×4×0.5cm。周围粘膜隆起,怀疑溃疡恶变。粘膜活检:炎性改变。手术探查:幽门窦部有6×6×8cm大小的肿物,与横结肠系膜粘连,浆膜面为睫状形,疑为胃癌。 相似文献
6.
骨嗜酸性细胞肉芽肿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网状细胞增生症,病变多发生在骨骼,可单发,也可多发,以长骨及颅骨多见,发生于下颌骨的嗜酸性细胞肉芽肿十分罕见,我科自1975年1月至1995年1月共收治13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3例下颌骨嗜酸性细胞肉芽肿中,男10例;女3例。发病年龄18岁至35岁之间的9例,最年轻的12岁,最年长的51岁。发病部位:发生于下颌体部12例.下颌角及升支部1例,左侧5例,右侧8例,均为单发。病变范围;大小差异很大,最小的为1.5×1.5cm;最大的有3例,几乎累及一侧下颌体的全部。本组13例下颌骨嗜酸性肉芽肿均有… 相似文献
8.
胃嗜酸性肉芽肿(gastric eosinophilic granuloma,GEG)是一种以胃粘膜下层及肌层大量嗜酸细胞浸润为特征的良性肉芽肿性病变,是特发性胃肠嗜酸细胞增多症的一种。由Kaizsen于1937年首次报道,临床少见,但近年来报道逐渐增多。该病临床易误诊为胃癌或胃溃疡,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文旨在通过对48例GEG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以探讨其可能的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石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991,(5)
胃嗜酸细胞性肉芽肿临床少见,命名亦不统一。本院1978~1988年共收治10例,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男9例,女1例。年龄23~55岁,平均34.2岁;病程2~20年,平均6.5年。10例中7例有消化道出血史,1例并发急性胃穿孔。患者均有上腹部不适,4例发病时有恶心及呕吐,1例腹部触及肿块,3例外周血嗜酸性白细胞分类高于5%。 2.结果:lo例均作过钡餐检查,诊断为胃癌或胃溃疡,无1例诊断为本病。6例曾行纤维胃镜检查,其中活检4例(1例诊断为本病,1例疑诊为本病,2例为炎性渗出及坏死组织),2例因出血未行活检。 相似文献
13.
女54岁。因上腹部不适伴恶心、纳差一月余,于1991年1月21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营养中等。上腹部正中压痛( ),未扪及包块,肝脾不大,腹水征(-).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分类嗜酸性白细胞正常,肝功能正常。X线钡餐造影:见胃窦部大弯侧有一充盈缺损,呈菜花状,边缘尚光滑,未见龛影,局部胃壁蠕动消失、僵硬。入院诊断:胃窦部癌.1月29日手术,术中见胃窦部肿块约5cm×5cm×4cm,向胃腔内突出,质硬,与周围无粘连,局部淋巴结无肿大,遂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11天痊愈出院。病理检查 属局限息肉型,镜下见固有层,粘膜下 相似文献
14.
16.
目的 探讨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诊治的6例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肋骨嗜酸性肉芽肿共6例,以局部疼痛或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单发型5例,多发型l例;病变肋骨切除6例.结论 肋骨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少见病,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X线有特征性表现,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可同期给予放疗. 相似文献
17.
18.
患者男,28岁。因上腹反复隐痛六年多,突发性刀割样痛六小时急诊入院。六年前开始经常感觉上腹部隐痛,服“胃痛”药物能缓解,入院前三个月,疼痛加剧且为持续性,常伴呕吐,多为胃内容物,有时带咖啡色,吐后症状缓解。曾排黑便2-3次,量不多。入院前六小时突感上腹刀割样痛,向肩背部放射,大汗淋漓。体检:生命体征正常,急性痛苦面容,心肺无异常,腹膜刺激征明显,以上腹为甚,肝浊音界缩小,未叩出移动性浊音,肠呜音弱,WBC15600/mm~3,N80%,腹透两膈 相似文献
19.
胃嗜酸性肉芽肿(Gastric eosinophilicgranuloma, GEG)是一种较少见的瘤样病损,由于本病的临床症状,X线及内窥镜方面的表现均与胃癌相似,故往往造成临床诊 相似文献
20.
胃嗜酸性肉芽肿罕见,病因不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误诊为胃溃疡及胃癌。自1980年1月~1998年6月,我院共收治26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中,男23例,女3例,男∶女约为8∶1。年龄26~60岁,平均年龄42岁。病程3... 相似文献